03.03 媽媽輔導女兒寫作業被氣瘋,姥姥翻出了22年前的舊賬:你也有今天

對於家長們來講,孩子的學習肯定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因此,家長們也都十分重視對孩子功課的輔導。

媽媽輔導女兒寫作業被氣瘋,姥姥翻出了22年前的舊賬:你也有今天

還有些母親甚至特地辭職回到家裡,陪孩子一起做功課,在孩子遇到難題的時候給予幫助和輔導,可是有些時候孩子的腦回路卻讓人哭笑不得。

張女士最頭疼的事情就是每天下班回到家以後給孩子輔導作業了,按照她的形容來說就是黑色倆小時,在這兩個小時裡,張女士要用盡所有的耐心和腦細胞,因為孩子的作業難度係數並不低,即使張女士絞盡腦汁想出了答案,但是要讓孩子明白實在是太難了。張女士幾乎每天都能被孩子氣的七竅生煙,無法冷靜。

可是張女士的母親看著卻樂開了花,並翻出了22年前的舊賬,原來在張女士小的時候就是這樣讓老母親頭疼的,所以說,不為人父母是不會體會到這種辛苦和艱難的。張女士體會到了這種艱辛以後,打算將孩子的試卷都收藏起來,等孩子長大以後再告訴她。

媽媽輔導女兒寫作業被氣瘋,姥姥翻出了22年前的舊賬:你也有今天

那麼家長們究竟應該如何輔導孩子的作業呢?首先要避開這幾個誤區:

1.不恰當的過度負責

有些父母在給孩子進行輔導的時候總是會表現的過度負責,負責到要監督孩子寫的字的每一筆每一劃,比如說當孩子寫下一個字的時候,有些家長就會說,你這一筆太長了,擦掉重新寫。

也就是說孩子的作業是在家長的盯梢下完成的。這種方法從表面現象看好像非常負責,對孩子的學習也非常有好處,但實際上這會導致孩子的做題思路被打斷,不在願意自己思考。

2.“罪犯式”監視

這類家長不同於過度負責,他們可能並不會對孩子的學習做出實際上的輔導,但是就是會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坐在孩子身後,目不轉睛地叮囑孩子,一旦孩子有開小差的現象,家長就會很嚴肅的提醒甚至懲罰。

這樣的環境對於孩子來說只會是一種障礙,給孩子帶來一種很壓抑的學習氛圍,從而對學習產生厭倦感。

媽媽輔導女兒寫作業被氣瘋,姥姥翻出了22年前的舊賬:你也有今天

那麼家長具體應該怎麼去做呢?

在孩子年紀還小的時候,家長們重視的應該是培養孩子的好習慣,而不是為了讓孩子做作業而輔導。在孩子寫作業之前,家長要學會問孩子這三個問題,今天有哪些作業,每科作業分別是什麼?你想要先寫哪一門呢,為什麼?你計劃好怎麼去完成了嗎?這幾個問題看似沒什麼作用,可實際上卻是讓孩子自己計劃如何做作業,自己規劃時間和進度。

這就是需要讓孩子養成的好習慣。在孩子正在做作業的過程中,家長們要做的最重要的就是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不僅保持安靜,最好是可以陪同在孩子身邊一起學習,讓孩子看到父母的學習狀態,從而被潛移默化地影響自己的學習狀態。

作業完成以後,家長們應該讓孩子自己檢查作業的質量,也就是從頭到尾都要讓孩子養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

綜上所述,家長們在給孩子輔導作業的時候著重點應該在養成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不是為了讓孩子完成好當天的作業而去輔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