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你覺得爸爸帶孩子的學習好,還是媽媽帶孩子的學習成績好?

問君路通八方


這個沒有準確的答案,而且其實也沒有太大的意義。因為每個家庭的孩子只有一個,我們的機會只有一次。就像扔硬幣,如果每個人只有一次機會,那麼不管前面出現了多少次正反面都是沒有意義的,你的那一次機會就是50%的概率。


回到自己的家庭,最適合帶孩子的家長,其實就是注重理性,能夠堅持原則的家長。這個人是最適合帶孩子的,不論是爸爸還是媽媽。


有安全感的孩子,內心就會比較穩定,而且智力發展會比較好。我們大人跟孩子的互動要有一致性,保持原則。這需要一定的時間,而且還得自己本身比較理性。

大部分父母,帶孩子時缺乏耐心,容易帶情緒;或者是過於寵溺孩子,順著孩子的性子。


這些行為方式,對孩子的秩序感的建立是一種傷害,對孩子的學習能力其實也是一種傷害。因為孩子處於一個漂浮不定的互動環境中,容易形成被感覺牽引的做事方式。


家長首先得尊重孩子,還要給孩子適當地指引。在合適的時期一定要給孩子適合的鍛鍊,只有這樣,孩子的發展才會比較充分,智力水平才會更高。

我們常說父母應該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實際上就要求家長在陪孩子時能夠全情投入,能夠走入孩子的內心,做適合孩子發展階段的事情。

平等的聊天能夠極大的開發孩子的智力,但是這一點很少家長能夠做到。家長習慣了居高臨下的命令或者指導孩子,或者是反覆談論一些毫無意義的日常瑣事。跟孩子聊天要能夠起到引導孩子價值觀的作用,要能夠引導孩子表達出自己的內心想法。只有這樣,父母才能知道孩子怎麼想,也才能讓好自己形成正確的思考方式。

平等聊天,孩子才能夠接受父母,和父母建立起親密感。當孩子和父母有了親密感,那麼ta就會更有安全感,ta就容易處於一種開放的狀態,大腦也更容易活躍,更容易吸收知識。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誰帶娃學習都不好!

學習,從來都不是靠父母來帶的。

父親、母親,誰帶都不好使。

沒聽說過“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嗎?

沒聽說過 “孩子寫作業爸爸‘漸崩式’輔導,管自己兒子叫哥”嗎?

小學?說的就是小學,到了初中,父母連指指點點都不敢了!

學習,應該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的工作,主要是規範孩子的行為,幫助孩子養成每天固定時間坐在書桌前學習的習慣,而不是父母帶著學習。

聰明的父母都這麼做。

因為習慣一旦養成,孩子終生受益!

有些孩子學習總是反覆,為什麼?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小學的時候父母沒有幫助孩子養成好的習慣!


鋼筆刀


我認為這樣的問題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孩子學習成績的好壞,與很多因素有關。與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關係,也與父母自身有關。我們來看看不同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影響是怎樣的。

教育方式不同對孩子的影響:

第一種:慈父嚴母型

有的家庭中是慈父嚴母型。如果孩子對學習的態度是主動的,那麼孩子會更喜歡父親,父親帶孩子學習會更好一些。因為他認為父親是和藹的,更容易親近和理解他。有什麼話孩子都願意與父親溝通。孩子希望得到的是溫和的支持而不是嚴厲的控制。在學習上孩子是主動,他不需要母親那樣嚴厲的管著他,母親的嚴厲只會讓孩子反感併產生叛逆心理。這種情況,那就是父親帶出來的孩子成績會好些。

如果孩子對學習的態度是被動的,那麼孩子就需要母親稍加嚴厲一點。母親帶孩子學習會更好一些。嚴厲的母親會給孩子制定學習計劃,會限制孩子玩的時間,會很關心孩子的成績。對孩子的不足之處會指出來,希望孩子做得更好,減少錯誤的發生。而被動的孩子就需要這樣的母親幫他安排好學習計劃才行。他自己的自控力較差,就希望母親能提醒他。因些,母親帶他的話成績會更好些。

第二種:慈母嚴父型

這種家庭情況,就是與上面的相反。如果孩子對學習的態度是主動的,母親帶孩子學習會更好些。因為他不需要別人管著,他會更喜歡和母親在一起,母親溫和的態度和善解人意的性格會讓他做得更好。父親嚴厲的態度容易使孩子產生叛逆。孩子心裡會想:我已經這麼自覺了,你還要這樣管著我,我就不聽!

如果孩子對學習的態度是被動的,那他就需要父親多管管他,原因同第一種類型。

我有一位朋友的孩子很可愛,每次寫作業都要求媽媽坐在她的身邊,這樣她才願意把作業寫完。有一次,媽媽說:“寶貝,你現在長大了,可以自己寫作業不要媽媽盯著了。”但孩子說:“媽媽,我希望你能坐在我的身邊。如果你不想坐的話,你就把你的照片放在我的桌上吧!這樣的話,你就象坐在我的身邊一樣了!”我聽完,都笑噴了!這個孩子就需要有媽媽來看著她寫作業,管著她,她才有安全感。


父母自身對孩子的影響: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父母自己是怎樣做的,孩子都看在眼裡。有的父親在家裡就是看手機。嘴裡卻對孩子說:“你快去看書。”孩子會怎麼想呢?你叫孩子怎麼看得進書嘛?他的心裡會想:你自己不看書還叫我好好學習?你叫我不要玩手機,你自己也離不開手機!而媽媽如果在家裡做完家務後,自己也拿一本書出來看看,雖然看的時間並不長,但誰對孩子的成長會更有積極的作用呢?顯然是母親。


在我家裡,我就是喜歡看書的一位媽媽。我在臥室裡看書,孩子在她的房間裡寫作業,偶爾,孩子也會看到媽媽在看書學習。我會經常對孩子說我今天的學習情況。有時我用手機聽課,我也會告訴孩子。她知道我用手機並不是在玩,而是在學習。行大於言,這個道理我就不多說了。總之,我的孩子是我帶得多些,孩子也受到了我的影響,成績在班上一直都不錯。

一個家庭還是需要父母共同配合,把孩子教育好。這不是哪一個人的責任。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離不開父母的陪伴!

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歡迎大家在文下方提出自己的看法。我是雨後山林靜,一位正面管教講師。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感謝您為我點贊並關注我!本人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


雨後山林靜


這個應該是沒有固定答案吧!不管是爸爸帶孩子還是媽媽帶孩子,做為父母,無論誰肯定都會盡心盡責的教育孩子,幫助孩子。不可能說爸爸帶孩子學習就比較好,媽媽帶孩子學習就不好。孩子學習成績的好壞,與父母的管教有一定關係,但不是決定性的因素。

做為孩子的心理,他肯定是願意跟著不太嚴厲的那一方。一般都是爸爸不嚴厲就喜歡跟著爸爸,媽媽不嚴厲就喜歡跟著媽媽。喜歡誰多一點,那相對來說誰的教育方法就會好推行一點,孩子也更容易接受。

學習的好壞,孩子在課堂上能否認真聽講是關鍵。不管父母誰帶孩子,就是更好的監管孩子,對孩子的學習只是起到一個輔助作用,這就是為什麼有的家長覺得自己下了那麼大功夫,為什麼孩子的學習成績仍然不太好呢?出現這種情況,那你就應該及時跟老師溝通了。




眾樂眾開心


當然是爸爸

因為從來都只聽過學霸,沒聽說過學媽。





秀一老師


看哪個比較有耐心就哪個帶,孩子的學習不怕你不懂,就怕你亂吼。


好課筆記


爸爸帶孩子要有足夠的耐心,不過很少,媽媽帶孩子她會細心的想到每個細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