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 3毛錢的生意,他硬是賺到數十億,在福建聲名遠揚

不知道什麼原因,很多人創業都想做大生意。

可是在問到什麼叫大生意時?卻又啞口無言。

有的說是市場空間大的,有的說是單價貴的。也正是因為心氣太高,卻很容易讓我們忽視了眼下的機會。

電視劇《雞毛飛上天》中有一句話令人印象深刻:一分錢撐死人,一毛錢餓死人。它主要體現的就是一個薄利多銷的思想,利差太大會餓死的。

在福建晉江就有一個靠賣3毛錢的拉鍊發家致富的,公司市值最高達到了97億元。這家公司就是我國第一名的拉鍊生產商——潯興股份。公司老闆則是有著“中國拉鍊大王”之稱的施能坑。

1

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

施能坑,福建晉江深滬鎮潯光村人,生於1953年。

施能坑自幼家境貧寒,很少便開始出來行走江湖。晉江是我國的鞋服主要製造地之一,因此,一開始施能坑也進入了一家服裝廠打工。

3毛錢的生意,他硬是賺到數十億,在福建聲名遠揚

不過施能坑與常人不同,他個人非常聰明,也非常懂得人情世故。因此,他在服裝廠打工期間也存了一筆錢。

1980年的某一天,施能坑無意間聽到他的鄰居向他抱怨箱包的拉鍊經常斷,非常令人頭疼。

可能他的鄰居只是跟他吐槽一句,沒想到施能坑當真了。假如能夠找到靠譜的拉鍊,這就是一個巨大的商機啊。

經過一段時間的打聽之後才知道整個福建都沒有好的拉鍊廠,想要好的就得去北京買。

聽到這個消息後,施能坑一共湊了16000元奔赴北京,跑到了北京拉鍊廠的門口。

令他吃驚的是,在門口排滿了來自全國各地的人,都是來批發拉鍊的。施能坑一鼓作氣買了一萬多元的拉鍊拿了回來。

拉鍊拿回來之後,他們兄弟幾個通過敲敲打打粗加工之後再去批發市場賣。可是失望地發現沒有多少人買,無奈之下,施能坑找到了之前服裝廠的老東家。

說來也巧,他的老東家剛好有一批衣服需要拉鍊,兩人一拍即合,老東家買了一批拉鍊。此後老東家還給他介紹了一批客戶過來買,一年時間,施能坑就賺了十幾萬。

在上世紀80年代初,工人每月的平均工資只有30元左右,十幾萬夠一個工人幹一輩子了。

2

掌握主動權

後來施能坑發現,就這樣做倒賣的生意也能賺錢,但是定價權不高,一切都要看北京拉鍊廠的臉色。

為了擺脫這種被動的局面,1984年,施能坑在家門口開了一家家庭作坊式的拉鍊廠。到了1988年,他又聯手幾個兄弟湊了30萬元開了晉江市光華五金製品廠。

這一次,施能坑與國內其他廠不同的是,他們專門進口了當時最先進的設備,為的就是最初中國最好的拉鍊,最好能夠直接與世界第一的拉鍊YKK一爭高下。

可在80年代後期,我國的拉鍊廠陡然增多,猛烈地展開了價格戰。施能坑實際上在價格上是不具優勢的,因為他的成本比別人要貴15%。

不過施能坑在價格戰上還是蠻有魄力的,別人1塊他8毛,別人5毛他3毛,這真是太狠了。在價格降到3毛之後就倒逼著施能坑從整個流程中儘可能地減少開支,因為稍有不慎就是虧本的。

3毛錢的生意,他硬是賺到數十億,在福建聲名遠揚

最終,施能坑憑藉著質優價廉的拉鍊贏得市場,1990年,他賺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個100萬。

好景不長,潯興拉鍊在1991年遭受了巨大“災難”。

別小看小小的拉鍊,它也分為上下游。潯興拉鍊一開始也對外銷售拉頭,再由中小型企業代加工走向市場。

但是,有些小的加工廠做工粗糙,但是由於拉鍊拉頭印著SBS(潯興拉鍊品牌),最終使得公司品牌形象大幅受挫。

為了贏得市場的信賴,施能坑咬牙回收了市場上價值300萬的拉鍊,然後集中銷燬。要知道,那個時候潯興公司每年的利潤才200萬,這個決定是極度需要魄力的。

在這件事傳播開後,潯興拉鍊迎來了春天,因為全國都知道潯興拉鍊非常注重質量。

這簡直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典型啊。

在召回拉鍊並集中銷燬後,公司進入發展的快車道。

1995年,公司正式成立晉江市潯興拉鍊製造有限公司。同年6月,組成了福建潯興集團。

3毛錢的生意,他硬是賺到數十億,在福建聲名遠揚

2006年,在拉鍊市場奮鬥了超過20年的施能坑把潯興股份帶到了A股市場。

2015年,A股牛市,潯興股份也在此期間創出歷史新高,股票市值也一度達到97億。

創業小貼士:

創業不是一場被動等待的結果,而是“處處留心皆財富”的結果。

就像施能坑一樣,在跟鄰居的聊天中得知箱包拉鍊總是會壞了解到了箱包製造企業的痛點所在。

知道了痛點就得想辦法去解決,尋遍全國,終於在北京找到解決方案。

有了解決方案就要快速實施,時機不等人。

在當下遊批發商的過程中知道要想賺大錢還是要做上游生產企業才行。

在與競爭對手慘烈的價格戰中也是手不血刃,雷厲風行。

最後,在品牌遇到信任危機後,能夠做到“捨車保帥”,做了一場完美的公關。

只可惜,近些年來,拉鍊的質量開始變好,再加上市場空間較為有限,潯興股份業績表現一般。也許它已到了急需多元化的關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