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農村俗語“夏至三庚數伏,冬至逢壬數九”,啥時候數九?今年何時最冷?

小馬話三農


在過去,農村道路不好走,生活區域多為小圈子熟人社會,使得人們只能通過當地一些前人總結的經驗常識來判斷氣象變化,以便及時調整農業生產和生活狀態!而題主所提“夏至三庚數伏,冬至逢壬數九”,意思是說:過了夏至節氣後天氣會一天天變熱,由於每年三伏開始時間並不固定,人們就會根據夏至後農曆第三個庚日作為三伏天的開始,即入伏時間。而到了冬至節氣後,一般會從冬至後農曆第一個壬日作為“數九天”開始時間。



事實上,關於漫長冬季裡數九寒天的開始時間在民間會有多種說法,目前較為常見說法有三種,即:第一種是以冬至時間為準,例如今年冬至時間為12月22日,這天便為“一九”的第一天;第二種則是按宋朝說法,以冬至次日為數九天開始時間,例如今年則為12月23日;第三種則以“冬至逢壬數九”為準,即冬至後第一個農曆壬日開始,主要是因為古代認為“壬日”代表生髮,也就是希望冬至陽生。例如今年冬至節氣為12月22日,而第一個壬日則為12月31日,即農曆臘月初六,壬寅日,要比常見第一種說法晚9天。

所以說,不同地域和說法下預判當年數九寒冬開始時間並不固定!再加上數九天是因過去人們禦寒措施較少,為了客觀體現不同時間段寒冷的程度,以及漫長冬季裡緩解心理上焦慮,故而通過數九天來區分,而現如今隨著暖冬影響,以及衣食住行和供暖等方面保暖措施越來越豐富,使得三九天不再那麼耳熟能詳,因而對於數九天開始時間大多固定為冬至節氣,例如今年數九天時間為2019年12月22日~2020年3月11日。

關於今年何時最冷,這其實為氣象預測範疇,雖然數九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體現為寒冷程度,但我國地大物博,各地入冬時間和受冷空氣影響強度並不統一,使得各地最冷時間並不一致。而根據往年寒潮影響程度和範圍來看,一般在三九至四九期間最寒冷,影響範圍較大。例如去年1月9日~17日為三九天,基本上我國大部分地區天氣都較為寒冷,多地受冷空氣和降雪過程較多,使得氣溫降至最低點。因此,我感覺今年最冷時間段應該會集中在三九天前後,即2020年1月9日~17日左右。



另外,我感覺入冬和初春前後也是挺冷的時間段,畢竟這兩個時期晝夜溫差大,是人們添衣減衣、供暖開始和結束之時,往往就會受到寒意侵擾,而在嚴寒冬天裡因保暖措施得當,使得寒冷並不那麼明顯,尤其是北方一些農村人,在寒冷冬天裡也是不可多得的農閒時間,往往坐在熱炕頭上更舒適愜意一些!(以上為個人見解)


龍百曉生


農村俗語“夏至三庚數伏,冬至逢壬數九”,啥時候數九?今年何時最冷?

在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是三伏天,其中可以分為頭伏、中伏和末伏,而頭伏和末伏都是10天,但是中伏有些年份是10天,有些年份則是20天了。不同的年份,入伏和出伏的時間也是不一樣的。而在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則是“三九天”,在北方地區流傳的童謠“三九四九冰上走”,就說明了這個時間段是最冷的。不過,有些地方認為“三九”最冷,也有少數地方認為“四九”最冷。

這句俗語的前半句“夏至三庚數伏”,意思是說夏至節氣以後,第三個“庚日”就要開始入伏了。對於何為庚日,估計有些人也不太明白,在古代的時候我國是用天干、地支合併記載時間。其中天干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數字,而地支的則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個數字,把它們相互組合,也就得到了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60個組合,也稱為六十花甲子。

所謂“三庚”就是遇上3個“庚”字的日子,而在夏至節氣以後,第三個庚日就開始入伏了,因為天干是十個數字,所以庚日是每十天出現一個。但是一年中365天(閏年366天)都不是10的整數倍,因此庚日也是一直變化不定的,所以每年入伏的時間也不同!

看了上面的解釋,估計大家對於後半句“冬至逢壬數九”也比較容易理解了,意思是說冬至節氣後的第一個有“壬”的日子,如壬戌日、壬子、壬寅、壬辰、壬午等,只要遇到第一個有“壬”的日子就是逢壬日,也就是從這天開始數九的開始。今年的冬至是12月22日,後面出現的第一個逢壬日是12月31日,農曆臘月初六(壬寅日)。

不過在民間現在普遍認為冬至節氣這天就開始數九了,也就是每年的數九時間都是固定的,從農曆12月22日(或者12月23日,有少數年份是12月21日)開始“數九”了。冬至後的19-27天就是“三九”,而冬至後的28-36天是“四九”。

春節期間冷不冷?

農諺說“三九四九,凍死豬狗”,可見冬至之後的19天—36天的這18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時期,因此今年最冷的時候是2020年1月9日-1月26日,這是今年最冷的一段時間。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的春節是在1月25日開始,由此可見春節期間已經過了最冷的時候,並且專家說今年冬季偏暖,到了春節也就不會太冷了,這樣也方便了大傢伙走親訪友了。(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可刪除)

附2019年數九時間表:

“一九”:2019年12月22日-2019年12月30日;“二九”:2019年12月31日-2020年1月8日;“三九”:2020年1月9日-2020年1月17日

“四九”:2020年1月18日-2020年1月26日;“五九”:2020年1月27日-2020年2月4日;“六九”:2020年2月5日-2020年2月13日

“七九”:2020年2月14日-2020年2月22日;“八九”:2020年2月23日-2020年3月2日;“九九”:2020年3月3日-2020年3月11日


農夫也瘋狂


農村俗語“夏至三庚數伏,冬至逢壬數九”,啥時候數九?今年何時最冷?

“夏至三庚數伏,冬至逢壬數九”這句話如果能正確理解,就知道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特別的聰明,庚和壬分別是十天干裡面的第七、和第九;夏至和冬至分別在二十四節氣裡面代表,夏天到了和冬天到了。“夏至三庚數伏,冬至逢壬數九”,這句話只有十二個字,可包含了天干地支紀年法和農曆的二十四節氣,並且分解了一年最熱的天數和最冷的天數。雖然我國的二十四節氣已成功申遺,可惜最原始最基本的干支紀年法卻感興趣的人越來越少!

干支紀年法就是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組合成六十花甲子,記時、記日、記月、記年。十二個時辰,從子時到亥時就是地球自轉的一晝夜;十二個月,從子月到亥月就是地球繞太陽公轉的一個太陽年。十二個月再一分為二,中間就有了一箇中氣,構成了一年的二十四節氣。夏至到大暑30天,冬至到大寒30天,這是相互對應的。大暑是一年最熱的節氣,大寒是一年最冷的節氣。把最熱的大暑向兩頭延伸,就有了三伏,初伏、中伏、末伏,中伏最熱。為了讓大暑必須在中伏,就要求中伏開始的一天和夏至相距大於30天,再減去10天的初伏,就是初伏的第一天要和夏至相距大於20天,三庚之間就是20天,所以夏至後不論怎麼變化,逢第三個庚日,都是大於20天小於30天,就是夏至三庚數伏。同理,冬至到大寒30天,三九27天,四九36天,為了逢壬,每10天逢一個壬,還有可能波動1至9天,這樣最冷的大寒節就可能出現在三九或四九,所以老人就說三九四九是最冷的,這就是冬至逢壬數九。

到建國以後,國家規定了農曆冬至當日就是一九的第一天。這樣大寒節氣只能在四九。所以每年的四九是最冷的。啥時候數九?今年何時最冷?這兩個問題就很明白了。

總之,關於最熱最冷,農曆記住這兩點就足夠了:“中伏最熱,四九最冷”;和“大暑最熱,大寒最冷”,完全是一致的。


但願人長久1169


這句俗語是典型的節氣農諺,總結的很好,很有代表性,從一年當中的雙至“夏至和冬至”裡面特有的氣候特點來說起總結起,咱們要搞清楚這兩句俗語裡面的“庚”字和“壬”字,這是理解這兩句俗語的一個關鍵所在,是很重要的。

1、“夏至三庚數伏”,所說的意思就是“在夏至節氣當天開始算起來,數到第3個庚日的時候就是初伏的第一天”。

那麼咱們首先來看今年2019年的夏至節氣是在6月21日,農曆的五月十九日。那麼入伏這天是在7月13日,在農曆的六月初十。那麼六月初十這一天是“庚戌日”。

“庚”字在10天干裡面是數字“7”,所謂“三庚”就是三七二十一天了。那麼從今年的農曆五月十九到六月初十就是剛好21天,因為五月是“大月”有三十這一天。所以這個就是“夏至三庚數伏”最有理有據的解釋了。

2、同樣“冬至逢壬數九”,所說的意思就是“在冬至節氣這一天開始算起來,疏導第一個壬日就是數九的第一天了”。

那麼咱們來看即將到來的2019年的冬至節氣,這一天是在12月22日,農曆的十一月(冬月)初七,恰好今年的數九“一九”這一天就是在冬至節氣這一天,從萬年曆來看,冬至這一天就是數九的第一天開始。

“壬”字是在10天干裡面是數字“9”,所謂“逢壬”,就是在冬至這一天開始往後數9天,在12月31日,農曆的臘月初六,就是“壬寅日”,那麼這樣一個九就數完了,是“二九”的第一天開始。

大家在這裡要注意,數九的時間是固定的,從節氣來看就是在“冬至”節氣這天開始數九,也就是“一九”的第一天。

那麼今年何時最冷啊?肯定是一九到四九之間了。一九是冬至二九三九之間是小寒節氣,四九是小年這一天,大寒節氣在四九到五九之間,所以最冷的就是在小寒大寒節氣了,也就是三九到四九五九之間。從立春節氣開始算起,就開始不冷了,尤其是中原河南商丘地區感受很是明顯。

總結

對於“九九歌”大家都是很熟悉的,這是很節氣分不開的,所謂“冬練三九,夏練三伏”,自然環境氣溫是這樣,做人做事也是這樣,種好莊稼,過好年,做好人,一定要熟悉24節氣和物候了。


寧寧說的話


農村俗語“夏至三庚數伏,冬至逢壬數九”,啥時候數九?今年何時最冷?這是由四個問題組合而成的複雜問題,涉及到古代曆法的綜合性問題,讓我一步一步地分別解答。


第一,“夏至三庚數伏”。古代人的歷法與現在使用的公曆和農曆曆法是根本不相同的。公曆曆法直接使用年月日,如今天是2019年12月18日,農曆曆法與公曆相似,如今天是二0一九年冬月廿三日,古代人曆法則不同,如今天是己亥年冬月己丑日。在我國古代的時候,智慧的古代人是使用天干、地支,有機組合,來記載日期時間的。天干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共10個漢語次序數字組成,地支則是由“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共12個漢語次序數字組成,把它們按照一定的順序相互組合,也就可以得到“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等60個序號組合,也稱為六十個花甲子。夏至過後,第三個“庚×”日開始進伏,每10天為一伏,共有“初伏、二伏、三伏、末伏”之稱謂。明年夏至是陽曆6月21日,第一個庚日是26日,第二個庚日是7月6日,又是小暑節氣,第三個庚日是陽曆7月16日入伏,即初伏,陽曆7月26日入中伏,陽曆8月15日末伏。


第二,“冬至逢壬數九”。意思是說,每年過了冬至節日後,哪一天是“壬”日,就是入九的第一天,即一九的第一天。數九天就從第一個“壬”日開始的。

第三,“今年啥時候數九?”今年冬至是陽曆12月22日,21日是壬辰日即壬日,冬至剛好進入一九的第一天;二九是陽曆12月31日;三九是明年元月9日;四九是2020年元月18日;五九是元月27日;六九是2020年2月5日;七九是陽曆2月14日;八九是陽曆2月23日;九九是明年陽曆3月3日。

第四,“今年何時最冷?”一年中最冷的時候應該是“大寒節氣”十五天,是最冷的時期。判斷一年中最冷的方法有兩種,①種是依據節氣來判斷。今年大寒節氣是臘月廿六日至正月初十日之間。這期間是一年之中最寒冷的時期。第二種方法就是數九。每年最冷的兩個九天是四九和五九。因為立春是六九第一天,立春後氣溫開始回升,天氣就不是最寒冷的時候了。一般秦嶺淮河以南地區,一年中氣溫最低的時候,也就是四九至五九,近半個月時間,是南方結冰期。因此,南方地區越冬農作物防凍,千萬要注意這段低溫結冰期的冷凍,加強防寒防凍保溫保暖,確保越冬作物安全越過冬天。


【以上是本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大家在留言區處留下你寶貴的意見,並積極參與評論,特邀請大家關注三農達人鄂東三農,一起探討三農問題!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刪除。】

鄂東三農


我國古代人民習慣採用天干地支紀年法作為計算年月日期,同時又把一年分成二十四個節氣,二十四個節氣就屬於干支紀年中的月份劃分。一個輪迴代表了一年。在這種背景下,人們又通過不斷對自然環境進行觀察和總結,掌握了了24節氣中全年最冷最熱的時間段。為了方便時間的確立,所以有了俗語“夏至三庚數伏,冬至逢壬數九”的說法。

夏至三庚數伏:因為在古代的歷法中,天干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個單位組成,庚就是其中的一個單位,人們把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時間稱為伏天,伏天的開始時間是從夏至開始後的第三個庚日算起,稱為是頭伏的第一天,因為天干是10個,所以每隔10天會出現一個庚日,由於一年365天,所以每年出現的頭伏日期都不同。同時由於計算的方法不同,所以導致每年出現的伏天天數也不一樣。有30天或40天伏天的區別。

冬至逢壬數九:夏至是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時間,那麼對應的一年中最冷的一段時間是什麼時候呢,古人早就給了明確的時間定義,就是從冬至開始後第一個壬日開始,就是數九的第一天,因為古人認為九這個數字是代表無窮盡的意思,所以認為如果在寒冷的冬天數過9個九天,就會迎來春暖花開的季節,所以就衍生出來了數九文化。

啥時候數九?

2019年12月22日是冬至,而冬至在天干曆法中屬於癸巳日,所以往後排列的話到了12月31日才是壬寅日,所以按照這個說法31日才是數九的第一天。

但是現在人們常遵循的習慣是從冬至開始數九,這種說法就按照從一天中的壬時開始做為數九的第一天。

今年何時最冷?

一般來說一年之中最冷的時間段一般出現在三九四九天,所以數九歌中說:“三九四九冰上走”同時這個時候基本上是小寒和大寒的節氣,屬於一年之中最冷的一段時間。只不過現在受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近幾年感覺冬天最冷的時候也比以前暖和多了。

農村俗語“夏至三庚數伏,冬至逢壬數九”,啥時候數九?今年何時最冷?歡迎大家交流,更多農村精彩,歡迎關注。

響水大米


冬至後開始數九,大寒是正值三九、四九,此時天氣最冷。


laiyang168


冬至後的第一個壬日(用農曆計日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