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在泉州吃大排檔,有什麼不可錯過的美食?

哇咔咔咔大魔王


露天大排檔是南方沿海城市夜生活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尤其是夏天,現在因為城市的規劃和建設,在市區基本上看不到了,都收進了店鋪經營了,只有城鄉結合處,海邊還可以見到,新鮮的海鮮逐一排列,按斤,按個論價,很是透明,大排擋的菜餚,因為烹飪條件有限,一般是炒,灼,炸,煮,上菜速度快,下酒菜多,或者是吃個簡單的宵夜,泉州以前市區的大排檔一般都集中在中山路從鐘樓到泮宮的騎樓下,現在因為城管,都沒了,記憶猶新的是宵夜是滷麵,米粉湯,炒飯水丸湯,那味道是飯店酒樓裡吃不到的,幾個小炒,炒丁螺,炣雜魚,油潑大管,韭菜炒白丁蝦,爆炒腰花,牛肉,海蠣煎,海蠣,海蟶羹湯,炸點醋肉,糟鰻,五香卷,三五好友,幾箱啤酒片刻即完,甚是快活啊。


小城故事會1


優嶽答題 不偏不倚 敬請關注 ↗

泉州的大排檔,是夏天街頭飲食的主流,是流動在街邊的餐館,傍晚時分開始支桌子搭帳篷起爐灶,直至深夜所有客人都離開為止。主要經營泉州特色菜啊啊,大排檔的定位是界於餐廳與街邊小店之間,菜品於海鮮類居多。


經過一二十年的發展,很多大拍檔己經發展成特色餐館或酒樓,但依然保持著大排檔的特色,唯一不同的是,不再街頭佔道經營了。

華燈初上,城市的燈光,迷人的歌聲,乎我感覺心茫茫;約上三五好友來去大排檔喝一杯,是眾多泉州人夜生活的正確打開方式。至於,大排檔有什麼吃的?有什麼特色菜?

大排檔的菜品很豐富,每家少說也能做出三五十個菜品,每家大排檔都會有一個流動的陳列式冰櫃,裡面排滿了各式各樣的海鮮和半成菜。所以,這大排檔點菜也是一門藝術,講究的是獨、特、鮮、爽。獨:每家大排檔都有自己的一道“獨門絕技”的菜餚,這道菜必點;特:特色菜,具有泉州特色的菜品,也因季節的不同,選擇不同的海獲和時蔬;鮮:新鮮的食材才能烹飪出好美食,鮮的環節就考究你的火眼金睛了;爽:閩南人講究歡喜就好,出來喝兩杯就要吃到爽喝到爽,所以,按人數點菜,不能點多了又不能太浪費了,又不能點六道菜。


主食:炒米線、滷麵、魚粥。

泉州的炒米線,是米線經過炸過的,配菜有瘦肉絲、魷魚須、海蠣、高麗菜等;泉州滷麵要用生面來滷製,講究湯汁濃稠,面軟糯而不失勁道。


醬油水系列:雜魚、帶魚、白鯧、黃魚、必香。

醬油水就是炣的製作方式,簡單的烹製簡單的調味,最大限度的保持食材的鮮味。炣雜魚是必點的菜,一盤魚中有多種小海魚在一起炣,味道鮮甜,又能吃到不同的魚。

清蒸、白灼系列:清蒸桂花魚、清蒸石斑、白灼蝦、白灼魷魚(索管仔)、白灼各種海螺(苦螺、白螺、花螺、釘螺、血蛤等)。


煲仔:大腸鴨血煲、小腸煲、豬腳煲、排骨芋頭煲等。

煲仔類的大部分是半成品的菜,經過加熱調味,短時間內就能熱騰騰的上桌。


幹煎系列:幹煎帶魚、幹煎馬面魚、幹煎小黃魚等。

幹煎魚的特點是鹹鹹鹹,香,酥,脆,馬面魚又叫剝皮魚,在泉州叫大達,馬面魚乾煎最香,也可以燉湯。但不一定趟趟都能點到這道菜。

湯系列:文蛤苦瓜湯、魚頭豆腐湯、酸辣湯、各種海鮮湯(石斑魚、鱸魚、黃翅魚、烏骨魚等)。


泉州大排檔,是小聚加小酌的地方,沒有大酒店的高檔菜餚,也少有泉州特色小吃,像面線糊、土筍凍、牛肉羹之類的,都不會出現在大排檔。



優嶽7


泉州,位於福建東南部,是福建的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歷史悠久,交通便利,美食之都。

這裡的小食自古就很有名氣,廚師都善於利用豐富的物產烹飪別有風味的菜餚。

說到大排檔美食,一定不能錯過清真牛肉鍋點,這是泉州回民喜歡吃的一種小點,肉餡鮮美,入口爽滑。

醋肉,泉州地道的小吃之一,是一種油炸醃肉。外酥裡嫩,醋味飄香,成為了閩南人喜愛的美食之一。

泉州小吃中最受人們喜愛的還是當屬牛肉羹,這也是最常見的一種小吃。據說這牛肉羹還有一段歷史淵源,在這裡我就不西說了。

除了我細說的這幾種美食,泉州還有滷麵、面線糊、綠豆餅、薑母鴨、肉粽等等地域特色美食。

來到泉州的你一定不要辜負這些美食哦!





漁海部落


泉州小吃很多,宵夜的選擇也多,下面就推薦一些在泉州吃大排檔,不可不吃的美食。

1、土筍凍

夏天吃土筍凍實在太享受了,入口涼爽滑嫩,是非常消暑的美食哦,不過有些人可能不知道,土筍凍裡面那一條一條的其實是一種長在海里的蟲子,是不是瞬間有一種黑暗料理的感覺,其實不要細想,大膽吃下去,感受它鮮美的味道,你也會不自覺愛上它的。

2、面線糊

面線糊作為宵夜美食來說,不止好吃還管飽,而且面線糊配料選擇多,想吃什麼加什麼,喜歡海鮮的,來點海蠣、魷魚、蝦,肉食愛好者,加點醋肉、豬血、大腸、小腸等等,不過比較適合冬天吃,暖暖的很貼心的。

3、啾啾螺

來泉州吃大排檔還是想來點海鮮的,這個“啾啾螺”就是平價又好吃的一種海鮮啦,“啾啾螺”又叫黑螺,肉質鮮美,做法也特別,加上花生醬等,然後像手搖奶茶一樣,把螺和醬充分的混合在一起,吃起來又甜,又酸,又香,又嫩。

(海峽網 肖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