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路遙:活著的時候都是窮,留存著精神激勵後代

這個世界有多平凡?平凡到我們只是一種生物而已。那些富麗堂皇,那些頹垣斷壁;那些巍峨險峻,那些低矮平緩;那些達官貴人,那些凡夫俗子;那些歡天喜地,那些苦難深重;那些山珍海味,那些糟糠不厭;到頭來,哪一處生靈終不化為虛無。能夠萬古留存的,是平凡動人的記憶,是星辰般並行不悖的理想,是不斷影響後世的精神複製體。


那年陝北,黃土紛飛,環繞凝聚,一個精神體裹上了黃皮膚的肉體,開始了他為這個繁態人間的精神洗禮。

苦難當前,“小子娃(男孩),不吃十年閒飯”


1949年,路遙(原名王衛國)作為長子誕生在了陝北榆林一個叫清澗的小縣城中,那時,共和國成立也不到三個月。

孩童時的路遙同所有孩童一樣翻滾在高原之上,嬉戲打鬧,喜怒無常。在虛齡9歲的時候,父親突然說帶他去延川的伯父家玩幾天,路遙興高采烈地答應了。

一大早,母親給路遙穿了一雙新的布鞋和吃了一頓美味的早飯後,父親便領著路遙踏上了去親戚家的路程。距離伯父家45公里,因為新鞋磨腳,路遙便赤腳行走。待父子倆走到清水澗縣城的時候,父親用最後的一毛錢給餓壞了的路遙買了碗油茶便繼續趕起路來。衣衫襤褸的倆父子,穿過兩座大山七個村落在夜晚掌燈時分去到伯父家中。

吃過晚飯,大伯,大媽,奶奶以及路遙兩父子共同擠在炕上,早早睡去,第一次睡這麼舒服的床,那一晚給路遙開心壞了,可比在家中睡沙氈舒服多了。

路遙:活著的時候都是窮,留存著精神激勵後代

父子兩人在伯父家玩了兩天後,第三天大早,父親說要去縣城趕集,下午回來再接他一起回家。待父親出門,路遙也悄悄跑到村中的一顆老槐樹後面抱著大樹,探出頭來,兩眼模糊憋氣看著那個揹著破舊布包的男人,偷偷摸摸溜出村子,過大河,上了公路,走了。

路遙知道父親這是要將他遺棄在這了,但他不能像個孩子一樣苦苦哀求父親不要將他一人留在那。“想起家中掏過鳥蛋的樹林,砍過柴的山坡”,路遙不停地淌著眼淚,不敢作聲,因為他喜歡唸書,倘若回家跟七八個兄弟姐妹在一塊,父親就不能供他上學了。

路遙:活著的時候都是窮,留存著精神激勵後代

學習生涯的起點

那時陝北農村,無一不是窮的,但一生無子的伯父,正好成了路遙讀書的起點。路遙從小就是實打實的機靈鬼,打小就知道不能讓母親餓肚子。他常常會跑去村子裡的學堂跟著唸書,特別是課外書,就好像《平凡的世界》中的孫少平看見課外書一樣,著迷。

在伯父家中安頓好後,路遙在延川縣的一所叫馬家店小學上起學來。聰明且用功的路遙,成績一直名列前茅,跨級學習,期末獎狀總少不了路遙的名號。

路遙:活著的時候都是窮,留存著精神激勵後代

好景不長,“大躍進”、“反右傾”的到來,讓路遙的伯父生活也漸漸緊湊,路遙剛要升初中時的重要考試,卻被伯父下死令說不能考。路遙憋屈,不服不讓自己考試,於是便和伯父商量可以不讀,但一定得考試。

結果是,路遙在一千多名考生中,以榜眼的成績出現在了所有人的眼中,考進了當地的延川縣中學。但是到了開學報道時,伯父死活不讓路遙去,“天王老子來了也沒用!”

伯父讓路遙拿著小撅和長繩上山砍柴,不捨得放棄升學機會的路遙,一氣之下將工具扔進溝裡,偷偷跑進縣城。他動員幾位同學幫他湊學費,可依舊不夠,最後路遙跑去當地村大隊黨支部書記劉俊寬處,進門哭著喊道:“幹大,我想上學,你給我想想辦法。”

路遙:活著的時候都是窮,留存著精神激勵後代

劉俊寬是當地有威望的人物,對於那個處處窮困潦倒的地區,劉俊寬靠著自己的威望借到兩鬥黑豆讓路遙換錢湊齊了學費。

路遙抱著學費去報道,結果到門口時,學校又規定新生一星期內沒有報道就除名了。被拒門外的路遙,再次委屈巴巴地找到劉俊寬,兩人同去找到校長處說明情況,這才破例招收了路遙。

路遙:活著的時候都是窮,留存著精神激勵後代


平凡的路走出不平凡的腳印,每一步都那麼的重要,路遙依然是靠自己的機智和不服命運安排的勇氣,掌控穩了自己航行的船帆。“自己的事情自己辦,自己的命運自己安排”。

而換個角度,劉俊寬的幫助,也讓路遙早早意識到了情義無價的重要性,珍惜友誼,珍惜情感,更珍惜身邊處處的細微到可被忽略的資源。

路遙:活著的時候都是窮,留存著精神激勵後代

與命運的抗爭勝利過後,伯父的威嚴受到了挫敗。而這也意味著路遙將不再有那“富饒”的生活支柱。但老家的父老鄉親知道路遙上學,也齊心協力,積少成多,家家戶戶餓到浮腫,小的也好老的也好,也要將饃饃塞進路遙口袋,盼著路遙“求得功名”造福一方。可即使這樣,路遙的中學時代日子吃的依舊是夏餿冬涼。

當長期被壓迫在底層時,難免會觸底反彈


1966年,路遙18歲,初中艱難讀完後,路遙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西安石油化工學校。眼看著“跳農門”、“吃國庫”、當上城裡人的夢想即將實現,文革的洪流卻將他的“鐵飯碗”夢擊碎,並將他衝回了延川。

革命風暴,成長屈辱,底層卑微,弱勢群體的情感思想瞬間在青年路遙的心中迸開,令路遙在那兩年走了許許多多的彎路。路遙強大的領袖能力成了當時“文革造反派”的帶頭人物,從文鬥到武鬥,路遙經歷著時代的大事件,並扮演著時代造就的反派角色,他歪打正著走上仕途之路。路遙當初有多麼荒唐,那便是能夠在那個時代”放開肚皮吃豬肉,最後看到豬肉就想吐。”

1968年,路遙死去活來的時期。北京將近三萬名知青來到延安分佈各地,做貧下中農再教育,而作為初中畢業的路遙,也被納入了需要教育的“老三屆”隊列之中。身為一個貧困地區的知識分子,面對大城市來的知識青年,路遙的內心是掙扎的,那些人的出身、經歷、行為舉止,無一不讓路遙感到自卑。

路遙:活著的時候都是窮,留存著精神激勵後代

而路遙的初戀也開始於那個時候,從北京來的林虹,一口流利的普通話,活潑可愛的性格、才華橫溢的她,舉手頭足都讓路遙為之著迷。而路遙作為當地優秀的青年才俊,也得到了的林虹的好感。

熱情似火的路遙將一切寄託給了林虹,而林虹也給路遙帶來了生活習慣上的種種變換。路遙喜歡雪天去河床散步,因為這是他們相識的地方;路遙獨愛兩首民歌,是他們相戀時唱過的;路遙喜歡紅衣服,也是林虹最愛的顏色;而最不為人知的便是路遙曾用過“纓依紅”的筆名,也是林虹的。

被戀愛衝昏頭腦的路遙,在1970年的時候,將唯一的一次青年招工機會給了林虹。“為了她,死也值得。”

正當路遙為愛情獻出一切的時候,路遙的仕途也受到了針對。文革時期的特殊經歷,路遙成了1970年全國整頓打擊造反派的檢查對象,再加上當初與路遙對立一派誣陷路遙在“武鬥”時期有殺人嫌疑。

路遙:活著的時候都是窮,留存著精神激勵後代


路遙每天都膽戰心驚的過著,但禍不單行,林虹也送來了一份“絕交信”,因為路遙是鄉下人而提出的分手函。痴情的路遙瞬間崩潰,一度想去自殺。

那時路遙站在水潭邊上,在死亡邊緣徘徊時。突然,路遙轉身跑去光棍老人家的田地,哭著吃了好幾個甜瓜。

仕途破碎,初戀受挫,是怎樣的一種心理轉變,才能夠使路遙堅強的活了下去,一路走來,鏡花水月般的破滅。但路遙那剛烈的性格和倔強的韌性,反而讓他得到了破繭般的重生。只見那年冬天,路遙在家穿著一身披麻戴孝的白色衣服,當旁人問道為何如此時,路遙說,我祭奠過去的自己,以前的我,死了。

跌入谷底的路遙,最終遇到了同為北京知青的林達,被初戀所傷的路遙並沒有對林達有所保留,路遙的二春,依舊痴情。兩人於1978年結婚,次年,生下女兒路遠。

路遙:活著的時候都是窮,留存著精神激勵後代

文學之路興起


1970年路遙21歲,他的文學之路也正式開闢。那年在詩人曹谷溪的幫助下,路遙的《塞上柳》、《車過南京橋》在《革命文化》期刊上首次發表,也是路遙被人初識的時候。

1972年,《延安山花》誕生,山花,山丹丹花,陝北黃土高坡上,開的最鮮豔的花,吸收的很少,奉獻的最多。

改變路遙文學軌跡是路遙去延安大學中文系進修以後的第一篇小說《優勝紅旗》,從這之後路遙一路走向中國文壇巔峰。而《山花》的作者群也不斷壯大,子頁,白描,賈平凹,路遙,京夫,陳忠實都是當初《山花》期刊的編輯。在與柳青等著名作家接觸後,路遙更是發佈的許許多多包括《姐姐》、《月夜》在內的一批短篇小說。

路遙:活著的時候都是窮,留存著精神激勵後代

但這一切對路遙來說,是不痛不癢的。於是籌備了三年的路遙在1982年時,用二十多個小時寫出的13萬字中篇小說《人生》,問世後轟動全國。

1983年3月,《人生》獲得中國第二屆中篇小說獎。但那時路遙身上一分錢沒有,便向三弟王天樂需求幫助,天樂當即借了500塊錢在西安的火車站當場買票,將路遙送上了去北京的火車。在那之後,所有人都覺得《人生》是路遙的巔峰之作。

路遙:活著的時候都是窮,留存著精神激勵後代

路遙不服氣,他發誓,一定要寫一部百萬字鉅著。而這一念想,也在短短的8年時間內斷送了路遙的生命

1983年,路遙將自己封閉了三年,翻閱了從1975到1985年《人民日報》、《參考消息》、《光明日報》、《陝西日報》所有期刊,處於癲狂狀態的路遙,翻書翻到磨破手指再轉為用手掌心繼續翻看。他在其中找尋時代變遷,他要寫出時代洪流中那些卑微的弱勢群體,是怎樣的自尊自強。

路遙:活著的時候都是窮,留存著精神激勵後代


在構思好整部書的框架後,在1985年10月,路遙帶著香菸和雀巢咖啡一頭扎進礦山,開始了《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寫作。經過2個多月的初稿寫作,3個多月的修改裝訂,最終定稿。

然而路遙自信滿滿拿著第一部《平凡的世界》去《當代》期刊投稿時,卻被唾棄這是一部過時的文章。因為路遙的現實主義,是與那個時代寫作潮流背道而行的,那時候大多數作家都在模仿國外的寫作手法,如意識流、現代流小說寫法。

所以,路遙的現實主義寫作,被那個時期的編審認為這部是老套且無用的小說。

但路遙不服氣,他說什麼都要寫現實主義,因為他說,故事可以虛構,現實生活一定不能。所以,他要背對文壇,面向大眾。他更不覺得,當大多數人都在用西式餐具吃飯的時候,他不為自己還拿中國筷子感到害臊。

但被拒門外的路遙,不堪憋屈,他跑到柳青幕前,不停地說著自己的經歷,自己的夢想

路遙:活著的時候都是窮,留存著精神激勵後代


1986年春天,中國文聯作家李金玉發現了路遙作品中的深刻內涵,是個“大手筆”。然而有被當時最好的期刊社退稿的前因,《平凡的世界》成了當時燙手山芋,沒有一家有信心敢發表。最後在李金玉的努力下,1986年11月《花城》刊登了路遙的第一部《平凡的世界》。

轉機是在1987年三月,路遙在北京電車上的時候,偶遇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資深編輯,葉詠梅。她向路遙要來了《平凡的世界》這本書。葉詠梅看了之後,覺得非常感動且真實,她向自己領導推薦爭取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進行《長篇連播》。於是《平凡的世界》成了至今未被超越的一個先例,書籍未完結就進行錄音廣播,由同為陝北人民李野默錄音。廣播一經播放,聽眾上萬封的來信,也是有史以來最多的反響。

路遙:活著的時候都是窮,留存著精神激勵後代


“家中有兒待長成”,第一部播出之後,路遙便要繼續餵養自己親手產出的這個小兒。一鼓作氣完成第二部寫完後,路遙的身體就像根被扯斷的彈簧,原先如牛一般的身軀,也瞬間變的苟延殘喘。

改稿之時,路遙斜著身軀攤在桌上只得用一隻筆不停地寫著。呼吸困難,坐下就睡,取報曬太陽時也是倒頭便睡了過去,路遙不知道自己患了什麼病,但他知道,一個人如果三天不吃飯一直在火車站扛麻袋,都會得這種病。

然而即使是這樣,路遙依舊覺得自己的作品不能夠因為自己的身體而夭折,因為他還有第三部沒完結,他不想赴曹雪芹和柳青的路,留下殘缺的作品。1987年整個夏天,為了第三部能夠順利完成,路遙開始注重身體,四處求醫,但無論中西藥,都已經無濟於事。

1987年,路遙在榆林養病期間選擇了榆林賓館這個即可養傷又可以寫作的靜謐屋子,開始了第三部的寫作。即使是死,也得心安理得,路遙深知自己的身體狀況,第三部,死前必須寫完。

路遙:活著的時候都是窮,留存著精神激勵後代

見以死作為寫作完結代價的路遙,三弟王天樂看不過去,他打擊路遙的文學不足掛齒。路遙聽後流淚說,我一定把你的不滿完完整整讓孫少平講完。

1988年5月,路遙按照中央人民廣播平臺約定的6月1號前,將第三部正式完成(那個時候路遙瞞著所有人自己的病情,以至於中央人民廣播要求路遙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而那一刻,路遙的手指也痙攣了,他艱難地走到水盆前,倒了壺熱水,雙手往水裡面一伸,看著鏡子中的自己,路遙竟認不出自己。

眼前站著是一個兩鬢斑白,滿臉無神的男子。而他也僅僅是壯年的年紀,路遙看著看著,委屈的眼淚緩緩流下。

路遙:活著的時候都是窮,留存著精神激勵後代


那年中國,每每中午十二點,家家戶戶都要拿出收音機準時收聽《平凡的世界》。

1991年,《平凡的世界》獲得第三屆茅盾文學獎,路遙再次給弟弟王天樂打電話時,那一刻,兩人默不作聲。隨後,路遙說道:

“我錢不得夠,去北京領獎需要一筆錢買書作為禮品贈送,你幫我湊一下。”

弟弟王天樂無奈下,找到了十任延安地委副書記,借到了五千塊錢。當天,天樂懷揣著五千塊錢,跑去了西安火車站親自交到了路遙的手中,罵道:“你今後再不要獲什麼獎了,獲獎還這麼花錢,如果你拿了那什麼諾貝爾獎,要去外地,要外匯幣,我可弄不到。”路遙聽後,心中五味雜陳,只得跟弟弟說了一句:“去他的文學!”便轉身回了回車站。

回顧路遙獲大獎的一生,《驚心動魄的一幕》:500元,《人生》:1300元,百萬著作《平凡的世界》:30000元,30元/每千字,即使是1989年《平凡的世界》電視劇著作權費用也只有680元。

1992年8月,路遙在火車上一路捂著肚子回到延安,疼的欲裂,去醫院檢查的時候,已經是肝硬化晚期。同年11月17日,凌晨四點,當弟弟天笑正給路遙揉著肚子時,卻發現路遙的肚子上全是血,緊接著抽搐、呻吟,路遙縮成一團,喊著親人:“爸爸媽媽還是離不得,爸媽…最親…

經過四小時的搶救,路遙最終迴歸大地,流入歲月的黃塵,沉澱在後代的精神世界。

路遙:活著的時候都是窮,留存著精神激勵後代


1、《路遙傳》

2、《路遙紀錄片》

3、《走進路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