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 激光武器——顛覆未來戰爭的“光彈”

激光武器以其攻擊速度快、殺傷力大、目標轉換速度快、無須裝填、抗電磁干擾能力強、發射低成本等優點,成為各國競相追逐的下一個軍事領域制高點。作為一種顛覆性技術,激光武器具有改變未來戰爭形態的巨大潛力,一旦小型化、實戰化將會對戰術、戰法、戰爭形式產生顛覆性影響,誰能夠把握先機,誰就能掌握下一代戰爭的制勝權。

好萊塢大片《星球大戰》中身披外骨骼裝甲的未來戰士手持激光槍向敵人發射出威力巨大的光束,可以瞬間撕裂敵人的裝甲,引爆車輛和飛行器。中國一家公司生產的ZKZM-500型激光槍,可毀傷將近一公里外的目標,具有良好的便攜性和平臺適應性。這意味著《星球大戰》中手持激光槍作戰的科幻場景正在變成現實。ZKZM-500發射的激光不屬於可視光波段,發射過程中肉眼觀察不到,並且不產生任何聲音,被攻擊者很難察覺攻擊來自哪裡,可用於隱秘特種作戰行動。

不僅是激光槍,“激光炮”也成為現實。美空軍研究實驗室(AFRL)日前在位於新墨西哥州的美國陸軍白沙導彈靶場成功完成了“自我保護高能激光演示器(神盾)”激光炮的試射任務,試射中擊落了飛行中的多枚導彈。該實驗室的指揮官認為“這是定向能源系統實現防禦對抗性威脅邁出的重要一步。這套系統最終將安裝在戰鬥機上,用於擊落侵入領空的地對空或空對空發射導彈。”按照計劃,美軍將於2021年在F-15等4代戰機上搭載功率大於10千瓦的高能實驗型激光武器,屆時,F-15將成為全世界首款裝備激光武器的戰機;2029年左右將在第6代戰機上加裝功率大於100千瓦的高能實驗型激光武器進行測試。

未來無人機以集群方式出現在戰場上空,面對突然來襲的密集無人機“蜂群”,並不是沒有反制手段,現階段各國競相研發的“反無人機激光武器”就是以“不對稱手段”回應“不對稱攻擊”、以“閃光戰”回應“閃電戰”。

2019年5月美國一家公司公佈正在研製的“反無人機激光武器系統”。該系統使用光學和紅外傳感器截獲鎖定目標,一旦系統鎖定目標,操控員就可驗證截獲信息進而發射高能激光束摧毀目標。該公司稱“只要是你用肉眼能看到的目標,甚至是用雙筒望遠鏡看到的目標,它都可以幹掉。”該激光武器主要用於打擊重量在20~55磅(9~24公斤)的無人機,經一次充電可連續4小時攻擊30個無人機目標。此外,該系統可配裝在四驅越野車上,使得作戰人員能夠深入敵軍操控無人機的作戰區域。

2018年7月20日,俄羅斯軍方發佈了新型“佩列斯韋特”車載激光武器,其由兩臺大型拖車上的一體化激光發射裝置和多個指揮/支援車組成,俄方表示一次可以攔截20枚彈道導彈。俄羅斯軍隊已經在“佩列斯韋特”車載激光武器的基礎上建立專門的激光反導營,成為世界上首個成建制的激光反導部隊。據俄媒體報道,激光綜合體“佩列斯韋特”已於2018年12月1日投入試驗戰鬥值班。

目前,激光反導武器還多處於試驗階段,不會取代傳統的防空導彈。一旦激光反導武器的小型化得到突破,並且能輸出足夠的功率,那麼傳統的導彈將會走到末路。激光反導武器無論是搭載在陸基、海基還是空基平臺,導彈都無法突破激光防護網,在遠距離就會被“光速”摧毀。

激光武器的本質是光,激光在大氣中傳播時會受到大氣湍流與大氣冷熱不均的影響使其發生折射,空氣中的微粒和水汽會使其產生衰落,嚴重干擾其能量和射程。激光武器的發生裝置較為巨大且十分精密,並且需要大型載具才能攜帶,戰場可靠性較低。未來的激光武器將會在提高激光的產生效率、小型化和戰場可靠性等方面進行大幅提升。

(作者:王永昌、齊國民,分別系國防科技大學文理學院副教授、軍事基礎教育學院學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