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人民日報:濟南高新區,外企在這裡扎堆

人民日報點贊!濟南高新區——外企在這裡扎堆

 天下泉城新聞客戶端

人民日報:濟南高新區,外企在這裡扎堆

在濟南高新區,有個來自德國的“洋員工”王賽博。作為濟南女婿,他幾年前追隨妻子來到中國,如今就職於濟南高新區投資促進中心,為中德經貿合作“牽線搭橋”。當前,德國已成為濟南在歐洲大陸的最大投資來源地,王賽博見證了濟南近年來和德國經貿交流的加速度。

濟南高新區中歐製造業發展中心主任李濤介紹,2015年,高新區開始協辦首屆中德中小企業合作交流大會,一批有影響力的外資項目紛紛落地,一批德國知名企業在高新區聚集。2017年5月,工業和信息化部批准設立中德(濟南)中小企業合作區。合作區地處濟南高新區臨空經濟區,周邊有國際機場、中歐班列集結中心、國家高速主幹線等,集交通及區位優勢於一體,更有利於承接來自德國的投資。合作區規劃面積約110平方公里,聚焦臨空指向型高新制造業,瞄準其中關鍵基礎製造環節,重點突破航空、汽車、軌道交通產業鏈中關鍵零部件國產化瓶頸,搭建對接世界前沿先進技術的交流、轉化、產業化平臺,打造關鍵技術自主化、生產流程智能化的製造生產集群。

“在這裡,我們能迅速獲得優質的員工。我在濟南看到了進入中國市場的美好未來。”落戶合作區的博世汽車轉向系統(濟南)有限公司總經理伯哈德·施瓦茨說。

這得益於合作區推動濟南職業學院與德國工商大會、德國企業費斯托與山東英才學院合作,引入德國“雙元制”職業技術培訓體系,對接歐洲企業人才需求和職業資格認證需要。

“我們採用校企共育運行模式,施行‘四六工學交替’教學。入選的學徒在第二、三學年裡有4周在學院接受理論與實訓教學,6周去企業接受深度技術培訓,以此循環,直至學年結束。”濟南職業學院中德技術學院院長車君華說,“學生們成長都很快,大二大三就有人脫穎而出。”

程華畢業於濟南職業學院中德技術學院。一入學,他就通過“雙選會”成為中德“雙元制”教育項目的簽約學徒。畢業後,他在生產線幹了1年的機械加工,2018年7月順利成為博世汽車轉向系統(濟南)有限公司的工程師。“聯合培養迅速提升了我的職業技能和專業素養,公司誇我上手快。”

目前,中德(濟南)中小企業合作區企業超過千家,其中世界500強8家,集聚了一批德國高端製造項目和集成電路龍頭項目,2018年實現稅收6.3億元,2019年上半年實現稅收3.5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