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想讓孩子變得優秀?這三個底層能力缺一不可

前幾天,一位寶媽朋友向我救助關於孩子的教育問題,我覺得她的問題很有代表性,和大家一起分享。

我的那位朋友,夫妻兩人都是985名校的高材生。本以為孩子會繼承他們的優良基因,從小學就成為別人家的孩子。但事實正好相反,他家上二年級的孩子卻是班級有名的“問題少年”。

孩子不僅學習成績不好,而且時常會和同學發生矛盾,朋友隔三差五總能接到老師或其他家長的告狀。用她的話說:“過去35年向別人道過的欠,加在一起都不及這兩年多。”為了孩子教育的問題,朋友可以說煞費苦心,但孩子卻沒什麼明顯的改變。

到底是哪裡出現了問題呢?

01 溺愛是一把無形的刀

由於夫妻兩人工作忙,孩子在上學前,基本是由老人一手帶大。老人對孩子的照顧可以說是無微不至,甚至是百依百順,孩子在家簡直像過著“皇帝”般的生活。雖然老人的有些做法她是不認同的,但在老人的加持下,常常她都是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默許了。

問題就出在這裡,老人無那無微不至的愛,已經超過了正常愛護的範圍,成了溺愛。溺愛孩子相當於“殺”了孩子。要想培養孩子擁有良好的品質和健全的人格,父母就要成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而不是無底線的滿足孩子。三字經裡的“苟不教,性乃遷”,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現在再回想一下朋友家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也就不足為奇了。

每一家庭都想給於孩子全部的愛,但這份愛往往隨著時間而變得畸形,最終成為溺愛。他們讓孩子成為了“皇帝”,自己卻甘願當“奴才”。試想一下,在一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上樓怕累著,下梯怕摔著的家庭環境中走出的孩子,又怎麼可能優秀。

想讓孩子變得優秀?這三個底層能力缺一不可

溺愛到底有多可怕?

法國哲學家盧梭曾經說過:“你知道用什麼方法可以使你的孩子一定成為不幸的人嗎?沒錯就是,百依百順”。

溺愛對孩子的影響如此之大,每個家長都必須重視。雖然被溺愛的孩子身上會有很多的缺點,但是隻要家長及時採取正確的教育方式,孩子依然可以變得足夠優秀。很多父母都找不到方法,但其實只要幫助孩子掌握3個底層能力就可以做到。

02 優秀少年必須的三個底層能力

日本的教育家鈴木博道做過一項長達12年的跟蹤研究。他發現,優秀兒童成功的原因,跟他們家長的學習能力沒有什麼關係,卻跟他們自己從小養成的習慣有關。

什麼樣的習慣呢?這些習慣,包括是否每次都能完成父母設定的目標,做事情是是否注意力集中,是否主動與身邊的人打招呼等。

這些習慣所鍛鍊的正是優秀所必須的三個底層能力:目標管理能力、集中注意力能力以及社會適應能力。教育學家認為,優秀的孩子都在10歲前具備了這三種能力,而正是這些能力,讓他們受用終生。

一、目標管理能力

很多的父母在輔導孩子學習時,都會給孩子指定學習目標,如:每天背10個單詞、每兩天寫一篇日記、每週讀一本課外讀物等等,但是往往計劃很難執行下去。

其實,制定目標並不難,難的是如何實現目標,而實現目標需要一種能力,“目標管理能力”。

優秀的少年都具備這種能力,而他們實現目標的秘訣只有六個字:拆解、組合、拼裝。這似乎有點像樂高玩具的拆裝過程,沒錯,確實很像。

想讓孩子變得優秀?這三個底層能力缺一不可

記接下來,我們通過一個例子,實際體驗一下如何通過這三步實現目標的管理。比如,我們的目標是,期末考試語文取得優異的成績。

第一步,拆解。想要提高語文成績,就可以把目標拆解為每天練習閱讀、寫作等小行動;

第二步,組合。你需要制定一個計劃表,這個計劃表就像是樂高玩具的說明書,會指導你每個零件如何組合。計劃表要足夠細,比如:哪一天的那個時間段要做什麼事;

第三部,拼裝。拼裝的過程,就是執行計劃表的過程。而在拼裝的過程中,你需要做到兩個字“堅持”,堅持執行計劃表。堅持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但它卻是通往成功的最快的道路。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蕭伯納曾說過:“哪些成功的人,都擁有明確的目標和達成目標的自律。”如果我們的孩子養成了目標管理的好習慣,那麼就向優秀少年邁進了一步。

二、集中注意力能力

很多家長都會抱怨自己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聽課不認真,寫作業三心二意等。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主要和家庭環境有關,比如:家長總是當著孩子的面爭吵,或者當孩子正在做一件事的時候,家長總是去打斷他。這些行為,久而久之都會對孩子的注意力造成損傷。

想讓孩子變得優秀?這三個底層能力缺一不可

如何培養孩子集中主力的能力?答案是“轉移注意”、“刻意注意”。

1、轉移注意:經過兒童心理學家調查發現,7歲孩子的注意力一般在20分鐘,時間再長就容易走神。那麼,一堂課有40分鐘,孩子應該如何堅持下來呢?其實很簡單,老師會在適當的時間讓孩子做一些其他的事情,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讀課文、做題、舉手發言等。

注意力就像是一塊電池,而轉移注意力就是給電池充電的過程。當“電池”充滿了電,孩子們的注意力就又可以高度集中了。

2、刻意注意:這需要孩子真正的去控制自己的注意力。番茄鍾工作法,是一個非常有效的鍛鍊孩子刻意集中注意力的方法。比如,在孩子寫作業時,我們可以將番茄鍾設定為20分鐘學習,10分鐘休息。

番茄鍾開始工作時,滴答滴啊的時間流逝會給孩子一種緊迫感,從而更加專注。而10分鐘的休息時間,則更像是一種即將到來的獎勵,會給孩子帶來更大的動力。

每當我家大寶精力不集中時,我都會對他採取番茄鍾工作法,無論是彈鋼琴還是寫作業,亦或做家務。說來也怪,每次倒計時開始,兒子都向開掛了似的,注意力異常集中,好像在和時間賽跑。

注意力在孩子的學習和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法國生物學家喬治•居維葉說:"天才,首先就是注意力。注意力就是知識的窗戶,沒有它,知識的陽光就照射不進來。"

三、社會適應能力

什麼是社會適應能力?

百度百科是這樣說的:”社會適應能力是指人為了在社會更好生存而進行的心理上、生理上以及行為上的各種適應性的改變,與社會達到和諧狀態的一種執行適應能力。“簡單說,就是人際交往的能力。

社會適應能力,考試不考,但人生必修。

有一位神童叫魏永康,他4歲時就能自學初中的課程,8歲就上了重點高中,13歲就考上了大學。17歲的時候,他考上了中科院的研究生。怎麼樣,是不是很厲害?

可遺憾的是,這位神童在讀研的時候卻被學校退學了。怎麼回事呢?不是因為他學習不好,而是因為他沒有基本的社會適應能力。他不跟同學說話,也不跟他們一起玩,整天就是自己一個人在那兒看書,他在生活上簡直就像一個幼兒園的小朋友。

一個孩子在學習上即使再優秀,如果因為沒有基本的社會適應能力,不能融入集體生活,就不會被大家喜歡。從而,會對孩子的人格塑造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

想讓孩子變得優秀?這三個底層能力缺一不可

那麼,孩子該如何才能具備社會適應能力呢?

答案很簡單,就是從生活的小事兒做起。主要由兩點:尊重父母、主動跟人打招呼。

1、尊重父母:怎麼尊重呢?從身邊小事兒做起,比如:吃飯時要先等父母到齊了才能動筷子;吃東西時要讓父母先品嚐等等。

為什麼做這些小事兒可以培養社會適應能力呢?其實就是要告訴一個道理,“你不是老大”。如果孩子在家中連父母都不尊重,那麼在學校就不會懂得讓別人優先,而是以自己為中心。

2、主動跟人打招呼:這又和社會適應能力有何關係呢?我們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禮貌對於人際交往非常重要。想想看,如果你是老師,你自己的學生看到你就像看到陌生人一樣,連個招呼都不打,你會是什麼心情呢?

千萬不要小看跟人打招呼這件小事,這可是孩子跟別人建立友好關係的第一步。不管是在家裡、在學校、或者在其他公共場所,孩子都需要主動熱情的跟熟人打招呼。這個小小的舉動,至少讓孩子個人留下一個良好的第一印象。

我們小區就有一個社會適應能力特別強的小孩,他是小區裡的孩子王,大人孩子幾乎沒一個不認識她,他見了誰都自來熟,敢說話,所以大家都喜歡他。他的好人緣,就是禮貌待人、熱情招呼帶來的。

如果想讓孩子成為優秀少年,學習書本的知識只是成長的一部分,鍛鍊孩子的社會適應能力才是最重要的任務。

如果你想將自己的孩子培養成優秀少年,那麼就需要你培養孩子的目標管理能力、集中注意力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三個能力中,社會適應能力是最核心、最重要的能力,因為與人交往是孩子成長的第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