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1 孩子到底幾歲分房睡?三步走,不犯愁

這是被大家點播很高的一個話題,很多父母非常焦慮,因為總是時不時有一些文章提到,什麼“XX歲再不分房就晚了”,甚至還有關於不分房孩子性早熟等等的影響。

如果你不想繼續看下面的長文,那文章開頭我就非常直接地說一句,這樣的標題都是駭人聽聞的。

目前根本沒有任何研究結論可以得出,長期和父母同床同屋,會對孩子安全感、獨立性、身體發育有影響。


1、如何解讀建議


當然,這些文章的內容也並不是“空穴來風”,《美國兒科協會》的確建議過,孩子從出生開始就和父母同屋不同床,從3、4歲開始可以考慮分房。

那如果看那些“嚇唬”的文章,其實整個邏輯就很值得玩味了。

拿出某個建議的反面,結合一個案例甚至孩子某個單一表現,然後推出如果不遵守這個建議之後的影響就是那樣的。

孩子到底幾歲分房睡?三步走,不犯愁


拿這樣的反面例子特地多說幾句,是因為這樣的思維模式其實也是無時無刻不在影響我們的。


因為沒做到某個育兒標準,內心愧疚,這時恰好看到孩子某種表現,於是特別肯定地覺得,就是因為自己沒做,導致了孩子這樣子。

我當年也有的,時時刻刻很緊張很焦慮,覺得育兒越學越累。但我後來釋懷了。

反過來想想,我希望孩子好的那些地方,我反覆正面強化引導不下一千次的新技能,小D也不一定立馬掌握,怎麼可能負面的影響每次都是一擊即中呢?(危及生命的事情除外哈)

孩子到底幾歲分房睡?三步走,不犯愁


說這個倒不是鼓勵大家不負責不上心,而是希望大家給自己鬆綁。學習育兒知識不是為了讓自己深陷“內疚懊悔”的泥坑裡,而是可以給我們前進的底氣。

“即使現在我的孩子有一些問題,我也不慌,因為我有信心自己有足夠的知識儲備來應對,只不過我和孩子都需要一點時間,慢慢來”。

這也是我後來反覆和大家強調的,父母心態穩,孩子都會越來越好的,他們現在所謂的“問題”,只是暫時的。


2、分房睡的前提


做完“心理按摩”,我再來和大家說說分房睡這件事具體怎麼做。美國兒科協會的確有這樣一條建議,但是大家要注意,老外用詞很嚴謹的。

當他們說“建議”時,意思就是提供你參考;他們有時會用“必須”(比如安全座椅),那麼就是需要強制執行。這當中的差異大家要留意。

孩子到底幾歲分房睡?三步走,不犯愁


分房睡這件事的確不需要根據年齡“一刀切”,但如果你有心想要分房睡,那麼也是需要積極作為,幫助你和孩子都準備好。

1)分房先分床

有不少父母從孩子出生開始就同床睡,那麼談分房之前必須先同屋不同床。

孩子入睡有個很關鍵的概念叫做“睡眠聯想”,就是他睡覺的周圍環境都會影響到他入睡的效率和質量。

孩子到底幾歲分房睡?三步走,不犯愁


這包括視覺、觸覺、聽覺、嗅覺,因此父母不要想當然地覺得我把孩子的小房間弄的和我們的屋子一樣就好了。

如果是和父母同床的孩子,嗅覺(媽媽的味道)、聽覺(父母的呼吸聲)、觸覺(摸著媽媽衣服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的。

所以這一步千萬不要輕易跳,先從分床開始過渡。

我知道如果一開始就是和孩子一起睡的,要分床其實有點難的。之前寫過《把媽媽當成安撫物,需要摸著才能入睡怎麼破?》,大家可以去看一下。

2)獨立成長的欣喜

不要帶著“害怕”育兒,這一點在分房問題上尤為突出。仔細問問自己,拋開那些育兒專家建議,到底為什麼而分房?

不少父母都是因為害怕,擔心孩子過於依賴,沒有安全感等等,唯獨很少會提到,因為我的孩子長大了啊,大人都需要自我獨立空間。

孩子到底幾歲分房睡?三步走,不犯愁


我現在非常強調父母的動機,因為我走過的這五年,非常清楚地明白,即使我們“模仿”的行為一樣,因為我們的動機不同,傳遞的態度和情緒就會不同,這樣效果就是千差萬別。

捫心自問,如果你此刻只是因為害怕,不妨再等等,因為我開頭就說了,沒有任何研究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

如果你是因為欣喜,那麼在準備分床/分房之前,可以多和孩子討論“長大”這個話題,

寶寶XX歲,XX歲就是大人了。大人可以做什麼呢?自己吃飯,自己穿衣,哇,還有一個自己的房間,就像爸爸媽媽一樣,多酷啊!


分房睡這件事的確是意味著孩子走向獨立,但是獨立的力量必須要是從內心滋養出來。

父母為孩子的獨立而欣喜,孩子也對自己可以獨立而自豪。而絕對不是父母逼迫孩子獨立,孩子抗拒這份成長。


3)分房睡的臨門一腳


如果以上兩個前提條件都滿足了,那麼就可以進行分房睡了。在準備實施的過程中,記得下面這三個重點。

a、讓孩子參與佈置

從選擇傢俱,床品,甚至裝修的過程中,多邀請孩子參與。過程中多去強化這是“你的”房間的概念。

沒有孩子不渴望長大的。他們需要被賦予“長大”的權利。

把孩子的房間的決定權適度還給孩子,他們才會更加期待分房這件事。

孩子到底幾歲分房睡?三步走,不犯愁


b、成長獨立儀式

我個人是很強調儀式感的,這一點對於孩子來說很重要。這倒不是說孩子喜歡“形式主義”,他們喜歡的是我們透露出來的“鄭重其事”。

小D的很多“第一次”,我都會舉辦一個小小的儀式。分房那一刻也完全可以,也是非常值得這麼做的,這真的是孩子生命中很關鍵的一刻呢。

全家一起,給孩子頒個小小獎狀,我還會對小D最喜歡的毛絨說,

小羊Mia你知道嗎,從今以後,小D就是大人了,她有了自己的小房間,你會去住,她會更好地照顧你。


去做孩子的欣賞者,抓住生活中這些細小的成長點滴,通過儀式去放大它,這就是給孩子賦能。

孩子到底幾歲分房睡?三步走,不犯愁


3、給予確定的回應機制

最後,要調整好心態,孩子是會有反覆的。有的孩子半夜會哭了,有的半夜又爬到了大人的床上,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

孩子的成長就是前進三步,倒退一步,這樣螺旋上升的。

從分房的第一天開始,就要非常明確地告訴孩子,她不是被“拋棄”了,如果需要,爸爸媽媽的回饋永遠都在。

你看,床這邊有個按鈕,如果你晚上醒來需要媽媽了,可以按一下,媽媽就會過來


這樣的形式不強求統一,關鍵需要給予孩子一個“求助”方式。

我個人比較推薦的是遙控按鈕或者小鈴鐺,因為這是是我們跑過去,而不是孩子跑過來。

這就好比是一個暫停鍵,哪怕孩子只可以等待幾秒鐘,那麼也說明了他們的成長。

當然,這個設置一開始我們父母會辛苦一點,真的需要第一時間不斷地回應。而且孩子一開始也許想要尋求確定,說不定還會反覆使用。

分房睡的反覆,也是說明孩子在邁向獨立的過程中,對自己是否有這份力量表示不確定。

這時,父母給予孩子最強的力量支持就是,第一時間地回應,無條件地接納,同時又無比堅定地相信孩子的力量。

孩子到底幾歲分房睡?三步走,不犯愁


我算是個“學習型”媽媽了,從女兒出生一直到現在都在不斷學習各種育兒知識。這五年來,也經歷過各種焦慮崩潰緊張的心路歷程。

孩子越大,育兒知識真的不是“非黑即白”的,教育的流派都是百花齊放的。就像分房這件事,如果你看了越多越焦慮,不知道怎麼辦。

那麼我分享給大家一個我自己一直在用的方法,

問問自己,這是我想做的嗎?是我出於“愛”而不是“害怕”想做的嗎?

看看孩子,從母親的直覺判斷,她真的準備好了嗎?我可以做點什麼幫助她準備好呢?

希望今天這篇長文,也能幫助你們理清,我是怎麼運用回答這兩個問題的。

成為父母並不容易,那至少希望我走過的“煎熬”,可以讓你們接下來的路更舒心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