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0 七橋跨白河 彩練飛兩岸

七橋跨白河 彩練飛兩岸

龍騰南陽訊 伏牛山南,漢水之北,坐落著2700年建城歷史的南陽城。站在高高的臥龍崗東望,半座南陽城被一條銀綢包裹。銀綢之上,纏繞著七條彩練,這便是橫亙在白河上的七座大橋。

七橋跨白河 彩練飛兩岸

“彩虹橋”老白河橋,烙在南陽人心中

仲夏時節,熱浪灼人,淯水河畔卻是樹森蔭翳,涼風席席。傍晚時分,華燈初上,淯陽橋宛如道道彩虹橫跨在白河兩岸。“彩虹橋”,就這樣烙在每一個南陽人的心裡。

“彩虹橋”,本是老南陽人對淯陽橋的暱稱。很久以前,原本是一座漫水橋。一座城,因水憑添靈氣,有橋更助通達。雖然獨山蒼蒼,淯水泱泱,然而這座漫水橋卻讓上世紀五、六、七十年代的南陽人吃盡了苦頭。每逢汛期漲水,兩岸居民只能乘坐人力木船進城,生產生活和工業建設必需品也只能依靠渡船擺渡,嚴重阻礙了兩岸來往和城市的發展。

1993年,位於濱河路中段的淯陽橋在漫水橋原址上建成,全橋長430米,橋由6個V字形橋墩支撐,上有8個雲形觀望臺,每當華燈初上,便如五道彩虹倒映水中,成為南陽人心頭一道抹不去的風景。但由於原設計載核過低,這座老橋於2017年8月2日,被認定為存在重大安全隱患而實施限行,成為一座人行天橋。

其實,在漫水橋之前,白河南陽境內還有一座最早的橋,就是位於盆窯西1956年修建的木橋——老白河橋,1973年改建為低水位鋼筋混凝土橋,隨著1993南陽大橋的建成,老白河橋漸趨式微,基本成了一座行人橋。2012年7月14日,老白河橋終於走完歷史進程。

七橋跨白河 彩練飛兩岸

三橋同時通車,成為一大盛景

南陽大橋2012年改造加寬後,全長1182米,橋兩頭兩對漢闕,配以漢畫護欄及仿古路燈,盡顯漢文化底蘊。建成後的南陽大橋承擔著北環信臣路、迎賓大道交通重任,是方城、社旗等縣出入南陽中心城區的主幹道,也是城區前往南陽繞城高速公路南陽站的最佳通道。

自南陽大橋西行往南,便是南陽第一座拱塔斜拉式的大橋——光武大橋。2010年12月,全長2065米的光武大橋開建,東連南陽機場,西接光武路,同時連接鄭渝高鐵,是城市內外交通聯繫紐帶。2012年7月29日上午,作為服務全國第七屆農運會重點配套工程——光武大橋、南陽大橋、雪楓大橋同時建成通車,成為一大盛景。

七橋跨白河 彩練飛兩岸

白河大橋,一座涅槃重生的橋

1965年1月,白河大橋始建,當年6月建成通車,從此承擔起市區與新野、唐河等縣出入中心城區交通任務達42年之久,在此期間,白河大橋有過幾次重建方案,經反覆論證,最終敲定:拆除老橋,建一座新白河大橋。2006年10月16日,大橋正式開工建設,按照百年一遇防洪標準,設雙向6個機動車道和2個非機動車道,配兩個人行道,2007年全長878.8米的新白河大橋建成通車,成為從獨山大道前往繞城高速公路翟莊站的重要通道。

站在白河大橋西望,位於解放廣場附近便是鏤空連續鋼結構的仲景大橋,全長834米,雙向六車道,地處淯陽橋和白河大橋之間,貫穿城市南北,2010年5月通車,北連仲景路,南接嵩山路。

距淯陽橋西一箭之地便是每日客流量巨大的臥龍大橋,承擔著中心城區臥龍路、濱河路、文化路和白河區域交通重任,南接伏牛路和長江路。

雪楓大橋,南陽首座立交橋

從臥龍大橋沿河往下游約兩公里,便到了南陽首座跨白河立交橋——雪楓大橋,大橋橫跨濱河路和白河大道,兩側連接北京大道與生態工業園區,雙向8車道,全長2100餘米,2012年6月底完工。

還有溫涼河上如一彎半月懸掛的明月橋,三里河長虹臥波的白玉橋,邕河似蓮葉的青蓮橋……一橋一景,瑰麗多彩。

南陽因白河而具靈性,因橋更顯勃興。擁河而居的南陽人,就這樣幸福地生活在這座依河而建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跨越之城。

南陽報業傳媒集團全媒體記者 楊天驕 蔣寧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