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7 清朝版圖擴張史:5張圖,看清朝如何從彈丸之地到統一全國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同時也是中國歷史上版圖最大的王朝之一,巔峰時版圖面積達到了1316萬平方公里,僅次於元朝(巔峰時1372萬平方公里)。

清朝版圖擴張史:5張圖,看清朝如何從彈丸之地到統一全國

1616年,建州女真部落的首領努爾哈赤建國稱汗,史稱後金,也就是清朝的前身。雖然此時的後金已經成為了一個國家,但其版圖卻比朝鮮半島大不了多少,用彈丸之地來形容再合適不過了。

清朝版圖擴張史:5張圖,看清朝如何從彈丸之地到統一全國

建國之後,後金一直都在為版圖擴張而努力,經過20年的發展,後金先後吞併了蒙古的科爾沁和察哈爾、海西女真、野人女真的部分領土以及明朝關外的大片領土,1636年,皇太極稱帝,正式改國號為“大清”。曾經的彈丸之地,擁有了威脅中原大明王朝的實力。

清朝版圖擴張史:5張圖,看清朝如何從彈丸之地到統一全國

皇太極稱帝后,清朝始終沒有放棄過征伐明朝。1644年,農民起義軍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禎自縊而亡,明朝滅亡。隨後,吳三桂投降清朝,清軍大舉入關,很快便將李自成趕出了北京。入關後的清朝很快就消滅了與之三足鼎立的大順和南明,逐漸開始統一全國。

清朝版圖擴張史:5張圖,看清朝如何從彈丸之地到統一全國

清朝入關後,經過康熙和雍正幾十年的努力,不僅打下了康乾盛世的基礎,還極大地擴張了清朝的版圖,先後平定各族叛亂、劃定中俄東部邊境,基本上確定了清朝的疆域版圖。

清朝版圖擴張史:5張圖,看清朝如何從彈丸之地到統一全國

1820年道光皇帝登基時,清朝的版圖達到了最巔峰的1316萬平方公里,但從此,清朝卻“盛極而衰”,鴉片戰爭後不斷割地賠款、喪權辱國,1912年,清朝滅亡,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正式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