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有人說廣西出了很多三農自媒體達人,比如9妹、小六和桂平光哥等,你怎麼看?

菜鳥飛歌


為什麼說廣西出了很多三農自媒體達人?廣西地傑人靈,自古就是人才輩出,現如今進入到自媒體的時代,同樣少不了廣西人。

一、廣西是農業大省,農業發展有有資源、有特色、基礎、有潛力。

廣西地處南亞熱帶和中亞熱帶交匯區域,北迴歸線橫貫中部,日照充足,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優越的自然條件,為多種動植物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環境。近年來,廣西依託區域優勢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形成了一批較好的特色優勢農業產業。糖料蔗、桑蠶、木薯、水果等等在全國排名靠前,同時廣西還是全國重要的“南菜北運”蔬菜基地、全國最大的冬菜基地。近年來,廣西的砂糖桔、沃柑等柑橘類產品聞名大江南北,長城內外。豐富的物資,優質的農產品為這些三農達人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基礎。

二、廣西人勤勞淳樸,吃苦耐勞的品格,以及接地氣的親民作風贏得全國人民的認可。

廣西人自古至今都具備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即勤勞善良,吃苦耐勞,即便如今社會發展了,很多人的觀念變化了,但大部分的廣西人仍然秉承了老一輩的優良傳統。大名鼎鼎的網絡紅人巧婦九妹,正是優秀的廣西人的代表,她勤勞、淳樸,豪爽,不做作,樂於助人等品質是她贏得300多萬粉絲的最主要原因。

三、廣西自媒體出了幾個大名鼎鼎的網紅大咖,很有代表性。他們的成功也會帶動周邊的人參與到這個行業中來。

近來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以及國家對三農的重視,越來越多從事三農直播的自媒體達人也進入到到大眾的視野。廣西也不例外,近年來出現了巧婦九妹、小六、光哥等知名的三農達人。他們都是老百姓身邊的普普通通的人,通過自己的努力,贏得了大家的認可,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人們的勵志故事肯定會激發自己身邊的一些親朋好友也認真的沉澱下來,紮根農村,從事三農自媒體的發展或者其他三農工作。

我是愚人跳農門,喜歡我的觀點請點贊和關注!


華南農小白


其實做三農自媒體的人很多,來自國內很多地方的。只是有的人粉絲比較少,沒有什麼影響力,也就沒人在意。像我就屬於那種碌碌無為的三農自媒體人,但是學到很多東西,其實也是一種進步,一種快樂。廣西出了很多三農自媒體達人,比如9妹、小六和桂平光哥等,這種現象也是正常的。

9妹和桂平光哥也曾經留意過,粉絲都是比較多的,也是三農自媒體達人,屬於做得比較好的人。這取決於他們抓住了今日頭條平臺的風口,那時在頭條做自媒體競爭還不算大,而且他們抓住了短視頻的機會,長期堅持下來才有今天的成就。九妹的視頻也是圍繞農村的一些生活細節來拍,比如做飯摘果子等。桂平光哥則是對歌詞稍作改動,雖然比不上專業歌手,但是作為娛樂欣賞還是可以,畢竟是草根歌手。

一個地方出現多個三農自媒體達人也算正常,因為人都是互相影響的,廣西這個地方農業也是第一產業,種植糧食為主,果園面積也大,做三農自媒體也很適合。至於有人說他們不懂農業,是二道販子之類的暫且不論。不過他們確實利用自媒體平臺,實現自身影響力,從而帶貨賣出去,也算成功的。

其實,做三農自媒體還是要不忘初心,不要只會拍視頻,而不會做好產品,產品價格也應該合適,不要利用自身影響力,把粉絲當成韭菜割,時間久了,信譽也會掉的,粉絲也會離你而去的。


茶哥顏國添


天時、地利、人和造就了這批三農自媒體達人

廣西這兩年確實出了很多的達人,並且遠不止三農方面的達人9妹等,還有很火的許華升等某手紅人。另外,您說的什麼小六、光哥我不太熟悉,估計是我看的比較少吧。

三農達人少

首先,這類三農自媒體達人,他們屬於一個新類別的“偶像”,他們不像以前那種光鮮亮麗,帥男靚女,他們非常的樸實,非常的接近一般人。甚至會讓很多人覺得他們就像自己的哥哥、姐姐或者弟弟、妹妹,會讓人覺得很親切。所以才會讓這些三農達人有了一定的粉絲,成了所謂的達人。

頭條三農用戶多

再者,因為現在三農類的題材在各大APP中還數今日頭條佔據的比重比較大,也比較火。加上今日頭條的用戶以三農用戶比較多,更容易讓他們接受。所以,今日頭條造成了這些三農達人,換成其它的APP,還真不能一定能推火他們。

空白期

最關鍵的是這些三農自媒體達人也確實抓住了機會,因為前幾年三農類視頻還屬於空白期。那個時候隨便拍一下三農題材的視頻都非常容易火、播放量也非常厲害。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造就了這批三農自媒體達人。


農村王小霞


廣西確實出了很多自媒體達人,那也是人家看好了這個自媒體的發展趨勢,早早的就做這塊,廣西本來人才就不少,只是不是很出名,也非常感謝自媒體給我們廣西人才展示的機會,我覺得很好啊,這樣可以帶動廣西的一些經濟,比如很多有名的特產很多人都不知道,還有很多有特色的景點都沒人知道,例如:桂圓肉,博白楊梅,容縣的柚子,北流的陶瓷,陸川的豬,還有一些很少見的水果蔬菜和植物,廣西自媒體達人也幫廣西各個小地方的特色也展示出來讓更多的人知道,至於他們買的東西貴不貴,那得看自己的消費,自己覺得值得就買,不值得就是看看,沒有什麼很大的影響。更多的初心還是希望讓更多人走進鄉村,感受農村濃濃的天真淳樸的生活氣息,慢節奏的生活。種田養雞鴨和種植各種植物的細節解說,我覺得這樣挺好的,他們也都是用自媒體的方式記錄自己日常生活,不僅能賺錢還能開通店鋪賣點地方特產,這是生活賺錢兩不誤,我個人覺得挺好的,我也希望自己能像他們一樣那麼厲害成為自媒體達人


鄉村妹子小清


有人說廣西出了很多三農自媒體達人,你怎麼看?

我應該是躺著看,為什麼呢?因為躺著舒服啊,哈哈!

開玩笑,廣西確實出了很多三農自媒體達人,除此之外還有非常多的網紅,

那為啥廣西人對於自媒體坐的這麼好呢,我個人覺得首先是因為廣西人民是非常勤勞的,加上當地物產資源豐富,三農文化底蘊深,

然後就是廣西人說普通話的味道更有表現力,能吸引更多的人關注。


傳樂三農一號


有人說廣西出了很多三農自媒體達人,比如9妹、小六和桂平光哥等,你總麼看?

套用頭條的一句宣傳語:今日頭條,你關心的,才是頭條。可見想成為自媒體人,首先你得關注這方面的各種信息,再就是將身邊的人和事分享出來,而像9妹、小六及桂平光哥及全國各地的三農自媒體達人等,他們就是抓住了這個機會,開始他們也肯定想不到自己會這樣的成功!但他們最終通過自己的努力與堅持留了下來,也成功了,成為了所有三農自媒體中的驕驕者。



可能有人說,他們雖然出名了,可好像沒帶來什麼有實際效益的價值?那請問什麼是價值?一個明星每天只要“啊”“哈”幾句就有幾千幾萬評論,吸粉無數,這些“啊”“哈”難道就是價值?而像三農自媒體人想發展起來,至少都是有真實故事的或者是自己熟悉過的。而粉絲會去關注他們,也是因為他們的視頻、問答及商品等至少都是有真實對照物的。

可見,如果我們認為真正有價值的東西一定得是工作室內產生的?那肯定是大錯特錯了,他們也只是從各種信息中提練、總結出來各種信息而已。但三農自媒體卻不一樣了,他們都是有真實事物作為比對的,可能他們的語言很平凡、很老套,可這才是他們最真實的一面。

如果我們想去欣賞一遍美文可以去找一些文化達人的詩篇,想去查找數據或疑問有科技達人為你答題解惑。但想真正瞭解農村、農民難道靠幾個磚家、教授的幾句空談就是真實的!

最後說廣西出了很多三農自媒體達人,可能是你關注的廣西三農自媒體人較多的原因吧!所以才感覺到廣西有很多三農自媒體人,再就是有像9妹、小六、桂平光哥這樣幾個高人氣的三農自媒體人所起的帶頭作用,才讓你覺得我們廣西有很多這樣的三農自媒體。其實真正去尋找起來,在我國每個省份都有很多,只是因為你關注的方向才有了這種感覺,而這也是頭條的最大的核心所在:智能算法、智能推薦。


湘村小之草


自媒體一個字就是堅持,只是入行早晚的區別,我去年11月份入行,我也是廣西的,是柳州的!拍攝自媒體4個月!130個視頻!!


鄉民小羅


有人說廣西出了很多三農自媒體紅人,像九妹光哥小六他們,都是粉絲幾百萬,你怎麼看?桂創百香果覺得他們能成為今日頭條的網紅達人,有今日頭條平臺的風口,有國家政策的紅利,更離不開他們自身的努力與堅持!

1.今日頭條的風口:今日頭條要做三農領域,必須的要樹立標杆,找出榜樣,用結果用事實證明,在今日頭條是可以做到的,這樣才能讓更多後來人前赴後繼地投入,這樣三農領域人氣才旺,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從量變到質變,平臺才會有更多優質內容來服務廣大讀者。

2.國家政策的紅利:國家要大力支持三農建設,增加農民收入,各種政策傾斜。今日頭條看到機會,大力配合國家政策,所以才有了他們上中央電視臺的機會,線下采訪培訓的機會,這樣的機會多少人做夢都想要,可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

3.團隊的努力與堅持:先說堅持,當時做三農領域,有誰會想到有今天的成就,有今天的輝煌,會有幾百萬粉絲?只不過是在想放棄時多咬牙堅持了一下而已!別看他們每天更新幾條視頻,都是隨意一拍,卻不知背後有多少人在默默地付出,沒有團隊的支持,你去試一下?

就這樣他們都站在了今日頭條的風口,當然會飛起來,最早享受到了國家政策的紅利,成本極低,有可能還有兩者的補貼,雙管齊下的支持,就剛好他們在做這一塊,所以就找到他們了(而當時的我們還不知在哪裡呢),加上他們自身團隊的努力與堅持,所以會紅起來,火起來!

我們不要只看到他們成功光鮮的一面,而忽略了他們為此而付出的辛苦汗水,他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只要我們堅持,一樣有他們那樣的成就,甚至反超他們也是極有可能的!


桂創百香果


所謂的農業達人,農業大咖,網紅,幾乎沒有幾個真正的懂農業。說他們五穀不分有點誇張,但是隨便問他們中國的家養淡水魚有幾種,廣西四大名豬分別是什麼品種的豬,廣西有哪些出名的特產,有什麼出名的水果,他們絕對不知道。更不必要向他們請教解決什麼叫做非洲豬瘟,什麼叫做五號病豬。什麼稻瘟病,什麼紅蜘蛛等等等。

但是他們就是紅,粉絲動輒幾萬幾十萬,他們何德何能?不就是到河裡抓幾條魚,摘幾串葡萄芒果之類的嗎?

我在頭條看過很多專業人士,所撰寫的文章很有用,很專業權威,能學到不少各種農業的養殖種植方面的知識。但是奇怪的是他們的粉絲量都很少,寥寥幾個,難道就是他們不願意交費用就沒有粉絲量嗎?真正的農人應該有農人的職業素質,而不是那些譁眾取寵,博人眼球的網紅!


澤田鮮農業莫老爺


我也是南方的,在農村從事生態種養工作,由於看到小六他們做得都很成功,感受到他們的事蹟與鼓舞從中也學到很多知識,他們扶農助農那些感人舉動的確不負三農領域初衷。

為此我也興趣滿滿想在三農領域發展自我,經過幾個月的運作,感覺做好一個事情不是自己現象的那麼簡單,努力過方知成功人士背後的艱辛與付出。我想做好三農領域自媒體不但要有豐富知識面還得有種養,經營,管理等方面的經驗,還得有一定的文化基礎;不但要有定向的時間,還要懂得現代網絡媒體相關器材設備,軟件應用與運作技巧,更重要是要有學習能力。給剛剛涉及自媒體新人來說最有挑戰的基本要求就是恆心與志趣。據我瞭解如今在身邊做三農領域的年輕人也挺多的,他們又文化對電腦手機玩遊戲特在行,這是他們做自媒體的優勢。由於他們從小到大本就不幹過農活,雖然生活在農村對三農知識面理解並不多,往往做一段時間後感覺不太適合自己又改做其他領域,這樣的事例還真不少。然而處在40 —50年齡段的農民朋友從事農業各方面工作經驗豐富,但文化水平不高對新事物不太感興趣,有意向做的也力不從心。在我看來眼下做好三農自媒體,需要有更多熱愛三農的閱讀關注受眾者的參與,然而這個好像感覺存在後勁不足,這也影響到一些從事三農領域很垂直的自媒體人發展受阻,甚者失去信心。當然了成功做好三農領域自媒體自身固有的人脈或者也很重要,自己的不懈努力,背後有眾人推一把,走的更快更好應該也是事實。

總而言之我們不光看到做成功三農領域自媒體人光彩奪目的一面,他們成功背後都是不懈努力打拼出來的。現在做自媒體競爭太大了,想在這方面發展自我要的是加倍努力與堅持,朋友你準備好了嗎?一起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