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3 鑑定,從陶瓷來說

如果是要概括起來說鑑定,從陶瓷來說,一般離不開五個方面:

1、造型;

2、紋飾,就是圖案了;

3、胎釉彩,它的胎子、釉子、還有它的彩;

4、另外,它的燒造工藝,燒造工藝主要是它用的什麼制燒方法,墊燒方法;

5、再一種就是款識。

這五個方面一定要綜合起來,判斷一件東西的真還是仿,不能偏頗於任何一個方面,不能說根據一個方面,就來斷定這個東西的真仿,或者是它的年代。

就拿造型來說,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特點,而且,有一些瓷器的造型就是這個時代有。

比如在明代嘉靖的時候,嘉靖皇帝信道教,是歷史上很有名的一個道君。那麼這個時候,瓷器不管是造型還是圖案紋飾,都出現大量與道教有關的這種題材。

在造型方面,比如說,這個時候出現大量的葫蘆瓶,葫蘆型造型的瓶。

咱們知道葫蘆與道教有關係,而且它有些葫蘆底下是方的,兩節葫蘆,底下是方的,上面是圓的,也有當然上下都是圓的。講這個胎釉彩,也有它的特點。現在有些搞仿古的,有些彩就配不出來。

比如說,我們講這個成化鬥彩當中,有一種叫“差紫”,這種彩也是到今天為止仿不出來的。

為什麼?這種彩,它本身就是當時燒的一種色瓷,燒壞的一種彩,它燒不出來。明清也在仿成化鬥彩,到今天也仿,燒不出來。這種彩是什麼?一種鐵鏽色,比較厚。

我們故宮原來有個叫孫瀛洲的老專家,曾經總結出這個口訣,就是講明代的這個彩,他說:“鮮紅淡抹綠閃黃,差紫濃厚確無光”。這主要就是針對成化鬥彩這樣一種彩。“差紫濃厚”——很厚,但是沒有光澤。

再一個,它的款也很重要。

明清官窯瓷器寫款,從永樂開始有款。

雖然洪武二年開始設了官窯,但是洪武的官窯瓷器,沒有一件帶款的,所以如果見到寫“大明洪武年制”,或者“大明洪武年造”這種款的瓷器,那肯定是仿品,這就是一個規律了。再講永樂瓷器的款,我們現在見到的永樂瓷器,雖然開始寫款,但是寫款的並不是很多,而且它只有“永樂年制”四字,篆書款,沒有楷體的,也沒有“大明永樂年制”六字款。所以,如果見到有瓷器上寫“大明永樂年制”六字,你可以大膽地判定,它就是一件仿品。

比如說成化的,它都是“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沒有“成化年制”四字款。另外,款識的字體也有它的特點。比如說,宣德官窯瓷器年款很有特點。“宣德年款遍器身,楷刻印篆暗陽陰。橫豎花四雙單無,晉唐小楷最出群”。

這個瓷器鑑定,我們主要是從五個方面綜合起來判斷。這個功夫,不是一天兩天能練成的,也不能速成,一定要大量地觀察真的實物才行。

光看書也不行,我們經常說隔著櫃子看都差勁,一定要最好有機會能上手,上手摸一摸,看一看,這樣才能學會鑑定,而且要長期積累。

想了解更多出手或鑑定,可在下方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