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農村有一種叫做“水燭”的植物,有什麼用處?


“水燭”是一種生長在河邊或沼澤地裡的多年生水生植物,學名為“香蒲”,因其花序呈圓柱狀,並且像蠟燭一樣可以燃燒照明,所以稱為“水燭”。水燭的經濟價值很高,除了細長的葉子可作為編制材料外,它的花粉還可以入藥。

水燭的葉片寬且狹長,裡面的纖維柔軟且有任性,曬乾後是編織的好材料。水燭葉子可編織成席子、蒲扇、草鞋、簾子、坐墊等,蒲草編織業已經是盛產蒲草地的支柱性產業之一了,很多農民藉助網絡的銷售渠道將蒲草編織品暢銷海內外而致富發家。

水燭的花粉則是有名的中藥——蒲黃,其藥用價值最初記載於《神農本草經》,蒲黃味甘,性平,具有止血,化瘀,通淋的功效。蒲黃的生、熟會影響其藥性,也就是所謂的“生則能行,熟則能止”,即生蒲黃主行血,炮製後的蒲黃炭主止血。

另外,水燭雌花序上的絨稱為“香蒲絨”,是一種很柔軟、蓬鬆度很高的植物纖維。蒲棒成熟後會爆裂,香蒲絨會飄散出來,採集這時的香蒲絨可做成“枕芯”。

【大鄉】,專注科普三農領域的“冷知識”、“趣知識”,快來關注、點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