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國民黨軍三兵團司令張淦的作戰能力怎樣?

戀丄緦淰


民國是一個新舊思想碰撞最為激烈的年代,那個時代有如同大潮一般湧來的西方現代文化思潮,同時也有著如山一樣堅固無法被摧毀的傳統思想,在這兩種特殊文化的交融下,當時出現了很多把這二者兼容的人物。

廣西新桂系軍閥李宗仁手下的張淦就是這樣的人物,張淦曾經在軍事速成學堂學習過現代化的軍事,也受到過一定的現代思想影響。


不過這並不妨礙他對於傳統算命卜卦文化的熱愛,在他一生輝煌以及落寞的時候,他都一直痴迷於這項傳統文化,至死都沒有改變。

他相信人的命運是由天註定的,所以在他一生的行軍打仗中,算命的羅盤始終未曾離手,一直相伴在他的左右。

張淦在抗日戰爭結束之前的人生歷程

張淦在早期的時候並不是李宗仁的手下,他曾經在廣西的舊軍閥陸榮廷手下擔任過軍官,並一路升到了少校軍銜。

後來陸榮廷被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等人聯手擊敗後,失去老大的他才成為了李宗仁的手下。



張淦雖然迷信於算命,但是他卻並不是一個無能之輩,能在與悍勇著稱的桂軍中慢慢一步步的高升、最後成為桂軍最主力軍隊鋼七軍的軍長,張淦的作戰能力也是極其勇猛的。

就比如廣東的軍閥陳濟棠一樣,雖然他也迷信於算命風水,但是卻不代表著他沒有能力。

張淦剛加入新桂系軍閥中的時候,還只是一名營長,後來經過多年的發展,在抗日戰爭爆發的時候,他成為了48軍的參謀長,在抗日戰爭爆發後第二年,他的地位又升高了一個等級,成為了著名鋼七軍的軍長。


在抗日戰爭中,張淦更是一路做到了集團軍總司令的位置。

不過因為抗日戰爭早期桂軍傷亡慘重、導致白崇禧改變了自己作戰策略的原因,在往後的抗日戰爭中,桂軍和日本人之間是很少發生激烈戰鬥的。

白崇禧後來把很多桂軍調離了正面戰場,調到後線跟日本人打游擊戰去了,張淦當時就在這個行列中,他有很長一段時間就是在大別山和日本人打游擊戰的過程中度過的。


因此在抗日戰爭的過程中,張淦並沒有太過於亮眼的戰績。

張淦戰敗後被俘

抗日戰爭結束之後,內戰爆發了,在1948年內戰的後期,他更是成為了第三兵團總司令,掌握著自己手下4.5萬桂軍部隊組織成的第三兵團。

不過磅礴的大勢是無法抵擋的,不久後張淦在我軍兩號大將的圍剿下,力漸不支的他一路從湖南突破殺回了廣西,最後據守在了玉林博白。

當時正在博白的張淦是想從廣西合浦的海面上坐船逃到臺灣的,不過還沒等他這個想法實現,他的部隊就被我軍圍殲在了博白,在床底下被揪了出來。


當時他正穿著農夫的衣服,做著一副農夫的打扮,他的副官在他被抓的時候為了幫他逃出一劫,於是站出來聲稱自己就是張淦。

不過因為張淦禿頭的特徵實在是太明顯了,所以這個計策並沒有實現,張淦很快就被我軍俘獲了,他被押赴往了北京,和王耀武、杜聿明、黃維等人一起關押進了功德林。

張淦被關期間對易經的痴迷研究

而曾經軍統四大金剛之一的沈醉就是和他一起被關在同一個牢房內的,因為待在一起的時間比較長,所以沈醉對張淦的印象比較深。

據沈醉的回憶稱,張淦在被關起來後,他並沒有改掉自己喜歡算命這個愛好,他仍持之以恆地堅持著自己的愛好。

不過因為羅盤被沒收的原因,張淦就換了其他物品來實現自己的算命目的。

他後來用兩塊用冬筍陰乾成的硬片替代了自己的羅盤,在這兩塊冬筍片的幫助下,他又繼續在自己的愛好道路中越走越遠,一路狂奔到了一個無人之境。

而為了消解自己的苦悶,張淦決定開始研究《易經》,於是他就多次向上頭提出了自己的要求,最後他也如願以償得到了自己一直希望擁有的一本《易經》,自此他陷入了自己深沉的研究中無法自拔。

張淦這一點與當時同樣被關在功德林裡面的黃維非常像,張淦研究的是虛無縹緲的天命,而黃維研究的則是被科學家認為是不可能的永動機。

雖然他們研究的事物都被認為是不可能存在的,但是他們卻不曾停止過自己的研究,從這方面來看,他們身上都有著意志堅韌的品質。


所以說這就是桂系軍閥的將領張淦,能在以悍勇著稱的桂軍中坐上這樣的位置,他的作戰能力是無論如何都差不了太多的,要不然李宗仁、白崇禧等人也不會任由他這樣喜歡整天拿著羅盤算來算去的將領在自己的軍中胡作非為,當然,因為沒有太過於出名的戰績支撐,關於張淦是不是名將其實是有些存疑的,人們對他所知更多的,還是他羅盤將軍的名號。


孤客生


張淦桂系骨幹將領,喜歡風水,外號“羅盤將軍”;在抗戰中長時間擔任第七軍軍長,參加多次會戰;在解放戰爭中,依然指揮桂系主力作戰;在與四野作戰中,在圖書館被俘。

1、種子部隊的軍官

張淦從一開始就和第七軍結緣,1926年後歷任第七軍中校副官、上校副官長。在北伐中得到較快的升遷。之後去第八、第四十八軍履任。到了1938年終,擔任第七軍軍長,上任就參加武漢會戰。

(合照)

2、抗戰軍功

武漢會戰大別山區、廣濟、潛山一帶由白崇禧指揮桂軍主力負責對日第六師團作戰。一度將稻葉師團合圍。在日軍獲得生力軍補充後,才退出戰場。

(武漢會戰中央、右翼兵團)

之後一直隸屬五戰區,參加隨棗、棗宜會戰,冬季攻勢、豫南會戰、第2次長沙會戰。與日軍多次血戰。在1941年升任第21集團軍副總司令。

3、解放戰爭

在1948年,擔任第三兵團司令官,第七軍就編組在其中,是桂系的主力兵團;相當於中央軍的黃維、邱清泉、廖耀湘兵團。在江北機動過一段時間。

在四野渡江後,沿線組織防禦。在1949年11月30日還在博白搞慶祝大戲,在當天晚上就被解放軍俘虜。

(廣西戰役)

雖然在白崇禧眼裡,張淦是和胡璉一個水平的,但在事實上差距確實比較大。我們不能否認他的抗戰貢獻,但就軍事能力也要客觀評價。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張淦(音幹),桂林人,國民黨桂系北伐名將,中將軍銜。以與蔣介石一樣的禿頭和風水迷信聞名,人稱“”張羅盤”。行軍作戰羅盤不離身,凡事都要先用羅盤算一算,白崇禧戲稱張淦是“羅盤將軍”,他的部下也就以“羅盤將軍”相稱。

張淦畢業於廣西陸軍速成學堂,與李宗仁、黃邵竑同學。曾任桂系王牌鋼7軍軍長,1948年擔任桂系主力第三兵團司令。打仗能力還是很不錯,1949年9月,在湖南“青樹坪戰役”中擊敗第四野戰軍,取得國民黨在淮海戰役後,唯一一次勝利。也是林彪一生不多的幾次敗仗之一。白崇禧吹噓手下三個兵團是“車馬炮”,張淦就是他的車。

不甘心失敗的蔣介石,同年10月,派遣特務去挖毛主席祖墳,欲“斷其風水”,不知道是不是受張淦影響。雖然如此,張淦在隨後的湖南“衡寶山戰役”大敗,其部隊損失5萬人。只好率第7軍、第48軍殘部敗退到廣西博白。


11月30日,張淦在博白中學召開“反共大會”,開會前還特意理了個發,自吹:“我張某,多年統帥大軍,打遍大江南北,共軍聞風喪膽……”云云。其實他預計解放軍最快會是12月3號到達博白,計劃自己2號就離開。

然而當天晚上,第四野戰軍127師神兵天降,當晚即解決戰鬥,白崇禧的“車”全軍覆沒。難以置信的張淦藏身於床底,被解放軍戰士逮捕。

張淦唯恐性命不保,忙對戰士說:“周恩來先生與我相熟,請長官把我送到他那裡去。”收到張淦被捕的消息,報了一箭之仇的林彪高興得跳起來。1959年,張淦病逝於功德林戰犯改造所。

12月1日清晨,太陽再次升起,博白與全國人民一樣,換了新天。


鐵馬冰河戍輪臺


張淦有兩個綽號:桂林才子、羅盤將軍。說起這個人,我覺得超級喜感。為什麼呢?此人打仗時候兩樣東西不離手,一本《易經》和一個羅盤。作為軍人反而很少帶槍,你說這事奇怪不奇怪。

張淦1897年出生於桂林,畢業於廣西陸軍學堂。遇事必先求神問卦,如果連卜上三個陰卦,則為“諸事不宜”;如果卜了三個巽卦,則為“凡事皆吉”;三個陽卦,就是不太好也不太壞。他曾經吹牛,自己過去從下級軍官慢慢升遷到中將兵團司令,完全是依靠羅盤、卜卦的指示。每次能打勝仗,都是先卜三個巽卦才下定決心的。



1949年10月,桂軍主力在湖南衡寶戰役中損失慘重,解放軍馬不停蹄進軍廣西,張淦率領殘部逃往博白。11月30日晚上,解放軍漸漸包圍博白,身邊的參謀、副官紛紛勸說張淦趕緊走人。張淦沒心沒肺,笑嘻嘻地說:“司令部的方位和卦上都指示可以逢凶化吉,馬上會有援軍把包圍的解放軍擊潰,用不著跑。”結果解放軍衝進司令部,張淦從床底下爬出來,“你們來得如此之快,真是神兵天降!鄙人沒有帶槍,只有一個羅盤”。這場面絕對喜感啊!

張淦後來在戰犯管理所接受改造,有人就和他開玩笑,為什麼被俘前問卦不靈,當了俘虜?張淦頭一搖,長嘆一聲:“這是天意,非人力可以挽回。周文王善卜,尚且被囚百日,又何況我輩哉!”據說改造期間,他連分配床位都要卜上一卦,身邊沒有卦就用一雙鞋子代替,如果方位不合,堅持換床,無任管理員如何教育都沒用。1959年2月,張淦病逝獄中,虛年63歲。


馮傑


張淦是悍將嗎?多多少少有點浪得虛名。

李宗仁用“定桂討賊聯軍”打趴了陸榮廷和沈鴻英,1924年李宗仁的“定桂軍”改編為第一軍,黃紹竑的“討賊軍”則被編為第二軍,後來打趴了入桂的唐繼堯,1926年第一軍和第二軍被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七軍。

第七軍乃是李宗仁的起家部隊,可是後來他卻將第七軍交給了張淦,為什麼?

張淦生於1897年,廣西桂林人,“李白”也是桂林人,他也只比“李白”小几歲,他曾入讀廣西陸軍速成學堂,李宗仁也是這所學堂畢業,或許這也正是張淦得到“李白”重用的原因。1924年陸榮廷為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所敗,張淦因此被李宗仁收編,成為了李宗仁手下的一位營長。

雖然張淦比李宗仁、白崇禧小不了幾歲,可是當“李白”已經成為桂系頭頭的時候,他卻仍然處於中下層,或許這也是他決定去中國陸軍大學深造的原因。1928年從陸軍大學畢業回桂的張淦被任命為第8軍參謀長,但是讓人奇怪的是,此後幾年,他一直沒有爬上去,雖然期間桂系的勢力曾直抵山海關,控扼數省,後與蔣介石几次兵戈相見,可是張淦卻始終沒有冒頭,1937年他調到第48軍後也仍然是參謀長。

1937年桂系第7軍和第48軍組成國民革命軍第21集團軍,廖磊任集團軍總司令,周祖晃也因此升任第7軍軍長,此時的張淦終於升到了21集團軍參謀長的位置。雖然還是參謀長,但是集團軍參謀長與軍參謀長終究是不同的,所以這對張淦來說算是升官了。後來,周祖晃在徐州會戰因為指揮不力,被李宗仁撤職查辦,第7軍171師師長楊昌俊更是被判了10年牢獄之災,周祖晃的倒黴卻成為了張淦軍事生涯的轉折點,他被任命為第7軍軍長了!

張淦在軍中摸爬滾打十幾年,也總算迎來了曙光,這是運氣使然,還是能力使然?

此後,張淦率領第7軍參加了武漢會戰、隨棗會戰、棗宜會戰等戰役,可實際上,張淦並沒有打出“鋼軍”的威名。在武漢會戰之後,第21集團軍長駐大別山地區,李品仙在這裡打造了一個穩固的大別山根據地,第7軍也很難有機會與日軍發生規模戰,這或許也是張淦一直沒有什麼好的機會表現自己的原因。

1943年張淦升任第21集團軍副總司令,這個升遷也有點奇怪,應該是李品仙在有意提拔他。1942年日軍侵襲大別山,當時21集團軍總司令李品仙去了西安,讓副總司令張義純代理總司令職務,可是因為張義純是安徽人,所以桂系將領不是很給他面子,結果日軍繞過了第7軍和第39軍的防線打進了立煌縣。“立煌戰役”後追究責任時,張義純被撤了職,可是張淦屁事沒事,反倒是在張義純被撤職後他升為了21集團軍副總司令。所以我才說,應該是李品仙,甚至是李宗仁在有意提拔他。

1947年第7軍和第48軍組成第三兵團,由張淦任兵團司令,這時候張淦的表現倒是有點意思了。在山東戰場的時候,張淦和粟裕交了一次手,當時張淦讓第7軍攻沂水,粟裕則想將計就計以華野6個縱隊與沂水守軍圍殲第7軍,結果想法還沒來得及落實,第7軍已經攻陷沂水了。此時,張靈甫整編74師又攻向了坦埠,加上張淦兵團的48軍不知所蹤,粟裕只好放棄了殲滅第7軍的想法。

後來,在青樹坪戰役中,張淦兵團第7軍阻擊林彪所部鍾偉第49軍,竟然我軍折損近2萬人,不得不說很讓人驚訝。

不過,張淦的運氣似乎很快用完了。廣西戰役爆發後,張淦兵團受命阻擊我軍自貴州南下的部隊,雙方激戰幾日後,張淦已經到了潰敗的邊緣,白崇禧只能讓他迅速脫離戰場。張淦要跑,我軍自然要追,追到博白以後打了一場,然後張淦兵團便被團滅了,號稱“鋼軍”的第七軍也在此役中全軍覆沒。

當時的情況也很有趣,張淦跑到博白後將指揮部設在圖書館,當張淦所部哨兵發現靠近圖書館方向的我軍時竟然將我軍當成了他們的“自己人”,毫無防備之意,結果被我軍輕輕鬆鬆給放倒了。我軍端掉敵軍哨所後繼續向圖書館前進,迎面又碰到了站崗的哨兵,怎麼辦?想著繼續冒充他們“自己人”矇混過關,沒想到被他們給識破了,於是雙方真槍實彈地打了起來。張淦可真是被嚇壞了,援軍也趕不及來救他,所以他就躲到了床底下,只是沒想到終究還是被揪出來了。

張淦被俘後見到我軍的團長時,竟然“啪”地一聲,立正敬了個軍禮,然後說:“長官,兄弟有罪,請長官寬大饒恕!”

張淦被人稱為“羅盤將軍”,臨陣作戰也不忘卜卦問吉凶,他最後被俘到底是運氣用光了,還是能力有限?


寧糊塗


很多人恐怕都不知道,桂系大將除白崇禧之外,還有一名能征善戰的虎將,此人便是張淦,而且他成名時間也是很早的。

早在北伐戰爭爆發後,張淦便於桂系主力第七軍服役,是桂系中的骨幹力量,至抗日戰爭爆發之後,其擔任桂系發家部隊第七軍軍長一職,後因多有功勳,升任集團軍副總司令,至解放戰爭中後期,第三兵團組建,並且由桂系主力組成,因而張淦被任命為第三兵團中將司令官。



而張淦的作戰能力如何,我們可以看一下他在解放戰爭後期的表現。在淮海戰役爆發前,徐州地區集結了國民黨五十多萬大軍,但在我中野和華野的合圍之下,先是在碾莊殲滅了黃伯韜兵團,後又在雙堆集包圍了隸屬於華中剿總的黃維兵團。而當時華中剿總的司令是白崇禧,由他指揮的共有三個兵團,分別是黃維十二兵團,宋希濂十四兵團,最後一個便是張淦的第三兵團,也就是當時白崇禧唯一的嫡系部隊。



而當時黃維兵團奔赴淮海戰場,結果在還沒有到達的時候,便被我軍圍困,而當時身在南京的蔣介石可是急紅了眼睛,命令張淦兵團和宋希濂兵團救援,結果張淦是按兵不動,並且奉白崇禧之命,將宋希濂部扣押,不準前去救援。試想一下,如果華中剿總主力盡出,我認為解放戰爭至少會提前結束,因為當時戰場局勢對於國軍已然不利,增加援兵,只會加劇國民黨的敗退。



而在這之後,國民黨軍隊還有過一次迴光返照,當然這是他們一廂情願的認為,這便是青樹坪之戰。在解放軍渡江之後,國軍一路潰敗,而四野四十九軍軍長鍾偉將軍本來就以能打惡戰聞名,結果在青樹坪卻遭到了桂系主力三兵團的埋伏,最終損失慘重,事後鍾偉將軍也做出了檢討,低估了桂系軍隊的戰鬥力。

而白崇禧、張淦之流雖然取得了偶爾的勝利,但在大勢面前,依舊是無力迴天,最終桂系軍隊主力于衡寶戰役中被全殲,而張淦退回廣西玉林,最終於博白地區被我軍俘虜。


西北老張看世界


將領中有性情,有特點的很多...比如林彪愛吃花生米,彭德懷愛罵娘,而張淦卻愛算卦,打仗靠算卦,而且還能當上桂軍頭等主力鋼七軍軍長,也算是一絕。對於張淦,實在沒太多出彩的好寫,在西南大進軍的時候,被林彪的四野追擊千里,最後被俘。不知道是桂系實在人才少,還時李宗仁白崇禧的光環太大,很多人都不知道張淦這個人。



再說與當年鐵軍名稱相應的桂系鋼七軍,在去淞滬戰場的路上估計還會想你中央軍也不過如此,來瞧瞧我們桂系的。沒想到桂系在淞滬損失過半,鋼七軍仍然沿用軍閥混戰時候的戰法,對日軍直接衝鋒,被日軍重創。



軍閥混戰時,缺乏近戰武器,而且對方火力不猛,鋼七軍一個衝鋒對方就垮了。可現在不同往日,面對的是訓練有素,戰力頑強,射擊精準,火力強大的日本陸軍和日本海軍陸戰隊;仍然使用軍閥時期的戰術便不夠合適了。



張淦畢業於廣西陸軍速成學校,不論成員和教學質量都是和黃埔軍校(前六期)無法比擬的...對於一個將領,如果他沒有太多戰功可寫,一般都是寫他的花邊新聞。比如寫張學良,你看有人說過他打過什麼仗嗎,都是說他玩過多少女人,多麼傻脫。再說張淦,大家看他有什麼出彩的戰功嗎,沒太多,甚至都不如被邱清泉稱為豬頭的劉峙上將。那寫什麼好呢?只能說他的愛算卦這些特徵了。解放戰爭中,他按照白崇禧的命令,對黃維兵團不予解救,也使我軍省了不少力氣。


李三萬的三萬裡


桂系軍閥有帥者如李宗仁能夠統籌全局;有謀者如白崇禧,人稱小諸葛,能夠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如果說有能夠為將者能征善戰,那麼就是這個張淦了。

桂軍驍將張淦

廣西籍軍人張淦1897年出生於桂林,就讀於廣西陸軍速成學堂,並且與李宗仁是同學,後來在廣西陸軍模範營與白崇禧、黃紹竑一起擔任排長,但是後來桂系軍閥分裂,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形成新桂系,而張淦還在陸榮廷手下任差,後來被新桂系收編。

但是張淦和李宗仁、白崇禧等人之間還是很有淵源的,所以,後來也成為桂軍的骨幹將領,在北伐中任第七軍中將副官,第七軍在北伐戰鬥中,氣勢長虹,葉挺所在的第四軍被稱為鐵軍,而第七軍則被稱為鋼七軍。

1928年陸軍大學畢業後,先是擔任第八軍參謀長,1938年成為第七軍第六任軍長,可以說,李宗仁、白崇禧能夠將第七軍交給張淦,說明張淦並非常人。

也說明李白對張淦的認可,當時白崇禧說,國軍中張淦和胡璉最能打,實際上,在武漢會戰、隨棗會戰中,張淦的表現的確不錯,這也是其日後最終成為第三兵團司令的重要原因。

在淮海戰役時,張淦在湖南青樹坪僥倖打了一個小勝仗,這也是國軍在整個淮海戰役中唯一的勝仗。

所以,張淦算是桂系中除了李宗仁、白崇禧之外的重要的、骨幹的,能打的將軍。

人送綽號“羅盤將軍”

但是這位將軍最有趣的地方,不是因為其能打,也不是因為其實一個禿頭,而是其極度迷信風水,行軍打仗必帶羅盤,遇事則要卜卦,因此,白崇禧贈了他這個綽號——羅盤將軍。

張淦認為自己能夠打勝仗,並不依賴於軍隊的實力,也不在於排兵佈陣,而是在於風水,在於玄學,其實這就是不自信的表現,即使打了幾個勝仗,也都是僥倖而已。

雖然身穿一身戎裝,但是手中總要拿一個羅盤,在行軍作戰和佈防的時候,都要用羅盤,知道的他是在打仗,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在選墓地呢!據說,後來給他背羅盤的大兵,後來被提拔至少校軍官。

在湖南衡寶戰役之前,張淦還去挖毛的祖墳,來破壞風水,但是還是在該戰役中一敗塗地,並且損失將近五萬餘人。

被床底下活捉的羅盤將軍

張淦最後敗退到博白,企圖沿南流江出逃北部灣,但是我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博白包圍,當時張淦的司令部就在博白縣的圖書館,我軍採取強攻,速戰速決的方式對其進行打擊,最後攻佔了圖書館。

但是,戰鬥過後怎麼找也沒找到這個張淦,由於我軍也不知道張淦長什麼樣子,只知道他是禿頭,並且腦袋上有一塊大疤,結果三百多名俘虜,沒有一個是,後來在一間屋子裡面發現有個人在床底下,此人正是張淦。

被俘虜後,張淦還說,千算萬算沒有預計到桂軍行動如此神速,如從天降。

為了保住性命,張淦還說:“周恩來先生和我相熟,請長官把我送到他那裡去。”

這個事件告訴我們,不要搞封建迷信,沒有任何作用。


史論縱橫


張大師是什麼時候開始“擺弄”羅盤的?你能想象一個營長或者團長在聽到上級命令時拿出一個羅盤測算一番,然後回答說:據測算,今天此地可以(或不可以)動兵嗎?迷信的人是信仰問題。當一個人發展到了瓶頸時期,當力不能及,而又捨不得放棄“眼前的誘惑時,都會產生一種迷茫和依賴。張淦是白崇禧在“護法時期”廣西督軍譚耀明為提高桂軍戰鬥力創辦的“模範營”的同僚。白是一連連長,張是四連連長,其他兩個連長分別是夏威和黃紹竑。這這個模範營的官兵後來就成為“新桂系的筋骨”。明白了吧!地域和鄉土的侷限,讓白崇禧的可用之人大打折扣!但並不是張淦沒有能力只是他當兵團司令有些免強了!因為他最後的對手是陳賡兵團和配屬的洪學智四野43軍。


HUIxinlin


張淦,桂林人。學識淵博、作戰勇猛 ,特有一個禿頭,將光頭第二,老大光頭,他也光頭,迷信陰陽風水,白崇禧給他取了個外號叫“羅盤”。張淦認為自己能夠打勝仗,並不依賴於軍隊的實力,也不在於排兵佈陣,而是在於風水,在於玄學,其實這就是不自信的表現,即使打了幾個勝仗,也都是僥倖而已。雖然身穿一身戎裝,但是手中總要拿一個羅盤,在行軍作戰和佈防的時候,都要用羅盤,知道的他是在打仗,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在選墓地呢!據說,後來給他背羅盤的大兵,後來被提拔至少校軍官。結果,木有計算準,被李作鵬率領43軍活捉,被俘虜後,張淦還說,千算萬算沒有預計到貴軍行動如此神速,如從天降。還算呢,封建迷信。1959年,張淦因病而掛。什麼悍將,我看是迷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