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 1986年,湖北戰國楚墓出土兩張床,比現代床還漂亮,專家紛紛讚歎

1986年,湖北戰國楚墓出土兩張床,比現代床還漂亮,專家紛紛讚歎

文 | 韋爵爺

1986年,湖北戰國楚墓出土兩張床,比現代床還漂亮,專家紛紛讚歎

在人們的印象中,我們現在睡的床的歷史大概要追溯到唐朝之後,其實不然,床早在殷商時期就已經有了記載。在1986年的時候,在湖北的一座戰國楚墓裡便找到了與現代的床十分相似的兩張床體,雖然時間上沒有殷商那麼早遠,但也至少可以證明,現代的床的確早已出現我們先祖的生活中。

在發現那兩張床文物時,考古學家們都震驚了,因為其中的一張床居然是可以摺疊起來的,而且做工講究、結構合理,還很實用,比現代的床有過之而無不及。

1986年,湖北戰國楚墓出土兩張床,比現代床還漂亮,專家紛紛讚歎

它就是小編今天要講的“包山木摺疊床”。這張疊床是在墓室的第三層發現的,當時,床上還壓著好幾床破舊的席子,席子上還有一床早已腐爛的棉被,床底下還有一些小物件、小器皿。床架有的側放著,有的倒放著,床欄已經散亂不堪,床架東面裝有簾子,但裝簾子的欄杆已經摺斷了,簾子的邊連線也早已腐爛。

發掘之後,考古工作者就用裝箱運回研究所研究,考古專家仔細研究其原理結構後,便按照它的結構一比一地做出了複製品,再按原樣進行拼裝,裝完後,發現疊展開來的包山木摺疊床,整個床體用黑色的漆覆蓋,高約四十釐米,長約二米,寬約一米半,由床身、穿圍欄和床腳三部分構成。

1986年,湖北戰國楚墓出土兩張床,比現代床還漂亮,專家紛紛讚歎

床身由相同的兩個半邊組成,每邊都有床擋、床枋和連嬌木以及橫棖組成。整個床身一共六根床撐,中間的橫棖由兩根一模一樣的木枋連接而成。床欄主要包括橫欄、豎欄和加固用的木竹片構成,其中有四排橫欄與竹片相穿連,組成了格子形狀的床欄。

為了方便上下,床體的中間部分大約六十釐米長的地方沒有裝床欄,值得一提的是,沒有裝床欄的那部分缺口兩邊居然是呈臺階狀的雕欄,十分有特色。床足高十八釐米,是由立柱和足腳構成,足腳都是用長方形的木條做成。

1986年,湖北戰國楚墓出土兩張床,比現代床還漂亮,專家紛紛讚歎

這張床的摺疊方法極為簡單,只要先微微向上提起橫棖,然後將短連枋先向裡面靠近床檔的地方折,再另將一則床枋向內靠近另一個旁邊的床枋摺疊就行了,摺疊後變成長約一米半,寬約十五釐米的床架。

在考古史上,雖然這種摺疊的古代床非常少,極其珍貴,但也偶有發現,比如出土的一件明朝時期的黃花梨摺疊榻。這張床榻也是摺疊式傢俱,屬於床和榻的綜合體,也是古代摺疊床的代表模型之一。

1986年,湖北戰國楚墓出土兩張床,比現代床還漂亮,專家紛紛讚歎

這件床榻沒有床欄,較大的一邊有兩截,用合頁將他們連接起來,可以摺疊使用。中間兩條床腿是花瓶形狀的馬蹄腿,兩個床腿之間用一根橫木連接起來,構成一個H形狀的支架,床腿上面是插肩榫,展開的時後可以與牙子拍合,四個角都是往裡翻的三彎馬蹄腿,摺疊後還可以放倒在壓條內。

牙條處還雕刻有花鳥樹木和兩隻鹿的圖案,四個角上的腿則是雕刻了樹枝的紋路,中間的兩條床腿上雕刻了花瓶的圖案。這件床榻做工精緻,構思巧妙,足以看出當時工匠們的精湛技藝以及明代製造工業的發達。

1986年,湖北戰國楚墓出土兩張床,比現代床還漂亮,專家紛紛讚歎

其實,明代的床之所以做得那麼好,究其原因與皇室有關係。因為明熹宗朱尤其喜愛木工,他是打造摺疊床的高手,被稱為“天才木匠”,這並不是因為他是皇帝才給的虛名,而是他的木工手藝真的是鬼斧神工,連當時的木匠都自嘆不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