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7 新光集團違約啟示錄:9年負債增8倍,大規模融資擴張終“失血”

每3年進行一輪資產、負債擴張,經過短暫修整便再次快速擴張,資產負債規模越滾越大,直至債務危機暴露。新光集團,這家大型浙江民營企業就是在這樣的輪迴裡走到了30億元債券違約、百億待償壓頂的一步,留下了沉重的啟示。

新光集团违约启示录:9年负债增8倍,大规模融资扩张终“失血”

2010年以來,新光集團經歷了三輪資產、負債擴張。到2018年6月底,新光集團總資產比2010年大幅增長近6倍,這背後是長期依靠融資的負債驅動模式。2018年6月底,新光集團總負債469億元,比2010年大踏步增加近8倍,最近三年的融資增速尤其迅猛。

但規模、負債的擴張並未帶來現金流和經營的改善。2010年底,新光集團貨幣資金與短期借款的缺口只有3.6億元左右,到了2018年上半年,這一缺口已經擴大到57億元以上,增幅接近15倍,遠遠超過資產擴張的速度。

9月26日,新光集團控股的上市公司新光圓成(002147.SZ)發佈公告稱,控股股東新光集團旗下1筆發行總額20億元的公司債券“15新光01”未能按時償付債券到期應付的回售本金及利息;1筆10億元的短期融資券未能按約足額償付,已構成實質性違約。根據Wind資訊統計,目前新光集團尚有12只存續債,餘額共計110.12億元,多數集中在2018年和2019年到期。

9年3輪擴張

從2010年算起,在最近不到10年間的時間裡,新光集團已經歷了三次這樣的輪迴。

有數據可查的的第一個輪迴是2010年到2012年。公開披露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2011年底,新光集團總資產分別為123.7億元、182.4億元,總負債分別為53.85億元、103.1億元,2011年底比上年,總資產和負債分別增加近59億元、49億元,增幅接近47%、50%。

進入2012年之後,新光集團擴張步伐明顯放慢。截至當年底,新光集團的總資產、總負債分別為194.6億元、126億元,資產同比增幅尚未達到10%。

但從2013年開始,新的擴張又開始了。數據顯示,2013年底,新光集團總資產猛增到264億元,增幅接近36%。2014年其總資產進一步增加到353.6億元,增幅也保持在34%左右。

與資產同步增加的還有負債規模。2013年、2014年,新光集團總負債分別為179.8億元、213.6億元,增幅分別為76%、18.8%,資產負債率分別接近70%、61%。而同2010年相比,4年間其資產已經擴張了近3倍,負債則擴張了4倍有餘。

2015年又是一個“休養生息”的年份。截至2015年底,新光集團366億元的總資產和215.37億元的總負債只比上年增加了12.4億元、1.37億元,規模擴張基本停滯。

而2016年之後,資產、負債的擴張呈現加速度的狀態。2016年到2018年6月,新光集團總資產分別為687億元、776億元、812億元,總負債分別為399.55億元、448.67 億元、469億元,其中2016年底的資產、負債分別比上年底增加了321億元、182.18元,增幅均在90%以上。

資產、負債規模的急速擴大,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融資。年報數據顯示,2015年到2017年,新光集團借款取得現金金額101億元、168億元、117億元,發債獲得現金39.6億元、104億元、19.9億元,2015年、2016年融資所得資金,在其同期總資產中佔比均高達40%左右。

“借新還舊”難持續

每經歷一輪擴張之後,盈利、現金流、資金狀況,都會顯著惡化,這幾乎已經成為新光集團揮之不去的夢魘。

根據年報披露,2010年,新光集團營業收入57.4元,淨利潤15.98億元,淨利潤率超過12%。而到了2011年、2012年,其營業收入分別只有34.2億元、20.5億元,淨利潤則分別只有8.44億元、6.64億元,兩年間累計下降近37億元、9.34億元,累計降幅均超過60%。直到2013年,其淨利潤也未恢復到2010年的水平。

2014年,新光集團的淨利潤達到2010年至今的最高峰。數據顯示,當年該集團實現營業收入近71億元,淨利潤40.17億元,同比分別增加約28億元、27.7億元,同比增幅近70%、220%。

而2015年以來,營業收入雖然穩步增長,但利潤卻極不穩定。2015年到2018年上半年,新光集團營收分別為90億元、136億元、138億元、81億元,淨利潤則為13.6億元、15.6億元、39.1億元、-6.07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到2017年的利潤增長還是依靠房產增值。披露數據顯示,2015年到2017年,該公司對投資性房地產採用公允價值模式進行後續計量,引起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分別為5.9億元、0.81億元、26.72億元,佔當期營業利潤的比例分別為36.21%、3.82%、51.33%。

資產、負債規模不斷擴大,並未為新光集團帶來穩定的現金流。2010年至2014年,其經營性現金淨流分別為-13.14億元、-21.66億元、3.15億元、-11.1億元、28億元,2015年至2018年6月分別為15.48億元、11.01億元、-13.4億元、1.47億元,合計約為-0.2億元。

投資淨現金流也是如此。2010年到2018年6月,其近9年累計投資淨現金流已經接近-97億元。

在此情況下,依靠大規模借款和舉債為新光集團帶來了良好的現金流。公開數據顯示,2015年到2017年,新光集團融資淨現金流-9.5億元、179.5億元、1.05億元。

到了2018年,大規模融資戛然而止。2018年一季度,新光集團借款取得現金32.2億元,但籌資現金淨流量已經只有5832萬元。二季度借款只有22億元,僅有一季度的六成左右。整個上半年,借款取得現金54.2億元,比上年同期的74.97億元大幅下降。

同時,集團賬面貨幣資金直線下降,資金缺口也愈發擴大。數據顯示,2010年底,新光集團貨幣資金餘額10.94億元,與短期借款存在約3.6億元左右的缺口,金額並不算大。而2015年至2017年,新光集團賬面貨幣資金餘額為17.9億元、43.3億元、34.9億元,2018年上半年則只有14.19億元。而在同期,其短期借款餘額則為33.8億元、40億元、54億元、71.45億元,缺口逐漸從15.9億元擴大到57億元以上。

但同期償還的債務卻未見減少。2018年上半年,新光集團償還債務支付現金52.6億元,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為其他籌資支付現金20.5億元,資金缺口由此打開。

處置資產自救?

長期依靠負債驅動,早在2017下半年,市場就開始懷疑新光集團存在流動性壓力。

2017年11月開始,新光集團發行的“11新光債”就已大幅下跌,到2018年初已跌至70元以下。2018年1月15日,“11新光債”因大幅下跌40.82%而臨時停牌。停牌前,該債券價格僅為58元。2018年7月20日,“11新光債”再次因異常波動停牌。

2018年7月20日停牌後,新光集團為了穩定信心,曾公告稱,截至3月末,該公司獲各類授信額度總計109.54億元,其中已使用83.99億元,剩餘額度25.55億元,且公司可快速變現金類資產達57.44億元,自有資金能夠保障到期債券本息兌付。

9月25日兩隻債券違約之前,新光集團剛剛還完成了債券發行。8月30日,其以7.5%的利率,發行了“18新光控股CP001”,融資規模7.1億元。剛剛完成發債,便出現債券違約,可見其資金緊張程度。

根據Wind資訊統計,目前新光集團尚有12只存續債,餘額共計110.12億元,多數集中在2018年和2019年到期。接下來的兩個月,“17新光控股CP002”、“11新光債”即將到期,合計餘額約26億元,後續償債壓力極大。

債券違約後,根據媒體報道,新光集團新聞發言人徐軍稱,作為創立20多年的大型多元化集團企業,公司持有的股權類資產變現能力較強,旗下優良資產眾多,核心業務板塊有較強增長潛力,整體償債能力可觀。

新近披露的半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底,新光集團共計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資產38億元,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24億元,長期股權投資43.1億元,投資性房地產264億元。

最近幾年來,新光集團進行了金融投資,擁有數量可觀的金融資產。截至2018年3月底,公司持有近10家銀行、保險公司的股權,其中持股比例最高的是廣東南粵銀行、百年人壽兩家金融機構。

8月29日披露的債券募集說明書顯示,2016年7月,新光集團以21.45億元入股南粵銀行,佔增資擴股後總股本的17.28%,成為該行第一大股東。此外,新光集團還持有百年人壽司10.26%股權,出資額為9.65億元。

公開披露顯示,截至2018年3月末,南粵銀行總資產2257.85億元,淨資產150.43億元,淨利潤4.31億元。

此外,新光集團還持有多家農商行、村鎮銀行股權。截至2018年3月底,新光集團在甘肅、河北、廣東等地入股了5家村鎮銀行,持股比例在4.9%~9%之間。此外,該公司還持有河南民權農商行、義烏農商行9.975%、0.3%股權。

在此之前,新光集團控股的上市公司新光圓成已經開始出售資產。公告顯示,2018年5月,新光圓成股全資子公司浙江萬廈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18.2億元的價格,擬義烏商城大道與商博路交叉口西南側地塊46%的項目權益,轉讓給濱江集團。5月4日,濱江集團已支付10億元首期轉讓款。2017年12月,新光圓成的全資子公司、二級控股子公司,又以合計18.45億元的價格,轉讓了部分資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