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7 動力電池業現寡頭效應 夾縫中的中小動力電池企業如何生存?

私信“鋰電”二字,即可領取10.99G鋰電行業精華版資料!

動力電池行業大洗牌至今,龍頭企業名單日漸穩定,行業集中度提升的“風雨聲”似乎趨向平靜。

行業集中度提升過程譜寫的是動力電池企業的興衰史,強者恆強的馬太效應下,動力電池企業數量由2015年的150家左右下降到2017年的100家左右。有行業專家分析認為,預計到2020年,動力電池企業僅餘下20至30家。

我國動力電池產業仍有非常大的成長空間。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已佔據行業半壁江山,處於動力電池行業第一梯隊的這兩大巨頭,未來的市場份額有望繼續擴大。其他企業將面臨被兼併或被邊緣化的尷尬局面;中小企業則面臨著產品定位低端、價格競爭激烈、應收賬款高企、產能利用率嚴重不足等一系列困局。

“眼下先想辦法存活,再找發展機會。”一位動力電池企業負責人說。

寡頭效應凸顯 中小企業難以為繼

動力電池本就是資金和技術密集型企業, 此時,“對於技術路線的選擇,商業模式的運用顯得極其重要,盲目擴張,必然遭遇淘汰。”猛獅科技鄧中一表示。


動力電池業現寡頭效應 夾縫中的中小動力電池企業如何生存?


“資金實力不夠雄厚的小型動力電池企業無法生存,眾多中小型鋰電池企業被淘汰出局,動力電池市場迅速向大型電池企業集中,行業寡頭效應開始凸顯。”據動力電池應用分會統計,國內前5家單體動力電池企業裝機量市佔率已經從2016年的59.6%提高至2018年8月的78.79%。

電池企業的基本對策


電池企業要在激烈的市場變局中生存下來,能夠做的包括:提高產量、擴大規模效應、提升電池良品率與一致性增大電芯尺寸、電池結構件輕量化;降低BMS等設計成本;提升自動化效率、梯次利用、模塊化設計、縱向一體化等途徑來降低電池的成本。

中小電池企業的生存之道

1、合理規劃產能,走謹慎路線

根據企業自身資本和客戶需求的情況,合理規劃電池產能;保證現有產能的有效利用,對現有產線進行自動化改造,提升產線的生產效率和產品的性能。

限於資金壓力,動力電池企業擴產需要更有針對性和更慎重,相關的設備配套廠商在對供應客戶的選擇上也顯得謹慎。

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統計,2017年,動力電池規劃產能為228GWh,而實際出貨量僅為37.6GWh,動力電池產能已出現嚴重過剩。

寧德時代副總裁黃世霖不久前公開表示,現在國內動力電池產業結構性產能過剩現象明顯,頭部企業的優質產能受到追捧,導致產能不足;而中小廠商和落後廠商產能卻難以消化,生存空間正不斷受到擠壓。

欣旺達電動汽車電池有限公司營銷部部長李志超透露,欣旺達的路線是以銷定產,根據客戶的需求量確定產能,避免盲目擴產。

據瞭解,欣旺達動力電池佈局是以電芯、PACK、BMS為業務核心,通過與上游原材料企業、電池材料企業以及下游新能源汽車企業戰略合作,來完成產業鏈閉環。

在動力電池產能佈局方面,惠州基地面積近2萬平米,2017年電芯產能為2GWh,2018年達到4GWh,同時惠州基地擁有2條圓柱PACK全自動產線和4條方殼PACK全自動產線,2018年產能達到6.5GWh。

李志超表示,欣旺達依據技術及專業人才積累,對市場有清晰的研判,“我們的業務規劃在年初已經規劃好,目前進行的是和年初計劃相匹配的。”

另外對於一些中小型新能源設備企業來說,此番動力電池行業出現的應收賬款高舉的大環境下,謹慎選擇客戶和合理付款方式也顯得尤為必要。

一位新能源設備企業高管表示,針對動力電池企業出現應收賬款高舉的情況,為避免回款風險,增設對供應對象的資金資質審查等流程,將資金不合理的企業排除。

2.優化客戶結構。

尋求與經營穩定、產品質量較好的優質客戶合作,對於賬期較長、信用不夠良好的客戶及時終止合作;增加合作客戶的數量,實現客戶的多元化,降低銷售渠道的風險;

3.市場定位,在細分領域立足

在行業市場分化加劇壓力下,對於市佔率不佔優勢的企業而言,立足細分領域,憑藉獨有的優勢是存活的手段。

“未來肯定就剩下幾家存活,就像手機和家電品牌格局,這是一個趨勢,企業的發展其實更多的是求生,先別管其他的,先保證存活到2020年,不管生存狀況如何,存活下去才有機會。”李志超說。

“我們有自己的技術特點跟產品體系,是大企業涵蓋不到的點,我們產品性能優勢別的企業做不到。”東莞某電池企業負責人表示,能存活下去的企業必然有獨特的技術或市場渠道等優勢。

據瞭解,該企業的優勢特點體現在產品集中,規模不大,產品在車用動力上品質較好,在圓柱型電池的高端細分市場具有獨特優勢,並掌握關鍵客戶。

在細分領域走出一條路的同樣有微宏動力。

結合鈦酸鋰高安全性、高穩定性和長週期的應用優勢,對動力電池進行適當改性以適應當地的應用場景,在重慶走出鈦酸鋰+重慶公交系統模式。值得一提的是,微宏動力還結合MpCO錳酸鋰快充電池,憑藉其從電芯到電池系統的寬溫適應性設計,在冰雪覆蓋的鞍山、齊齊哈爾、哈爾濱等城市的低溫路況實現正常運營。

“大企業之間的競爭,必須硬著頭皮上,搶佔市場,提升優勢。沒有辦法像小企業躲進市場夾縫,規模小的企業則可以尋找一個差異化優勢的細分領域,就可以存活下去。”上述東莞動力電池企業負責人說。

中國乘用車協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企業出局相對來說是競爭過程中的必然狀態,“要不然就做大,要不然選擇一個專業方向去做,否則就退出,在更多領域裡看出競爭趨勢,然後做一個合理選擇。這幾年的動力電池企業存活數量變化極其巨大,未來存活有幾十家比較正常。”

4、評估業務的必要性。

針對企業各項業務進行評估,並對企業多元化經營的必要性進行探討;對於市場份額小、利潤低、投入大的業務,及時取消掉;對於收入比重較大、利潤低的業務,應提升產品生產效率,加大降成本力度,增加產品利潤。

5、開拓低端市場。

開拓國內低速車市場,國外特別是東南亞和印度地區電動三輪突突車和兩輪車鋰電池市場,消耗企業低端動力電池產能。

6.心態很重要

國家發展新能源汽車,對於動力電池企業和上游材料企業而言是一個發展機會。動力電池4大主要材料,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隔膜,市場越來越大,市場規模空前,客觀上而言,成本已經下降。國家利用財政補貼來支持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也有巨大壓力,企業不能把財政補貼當做“利潤”。要努力提高技術水平,把目前動力電池是發展新能源汽車的“瓶頸和短板”的帽子摘掉。國家發展新能源汽車,是一個重大工業轉型。誰轉得快,誰轉得好,誰就會發展更好。

7.另拓市場,介入儲能正當時

儘管大型動力電池企業的市場集中度仍在不斷提高,但伴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動力電池配套市場仍將會給有所準備的中小企業提供機會,但鄧中一認為,動力電池市場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動力電池市場會迎來大規模洗牌。

猛獅科技鄧中一同時表示,隨著市場的不斷洗牌,以及國家補貼政策的逐步退坡,動力電池業將迎來一個比較理性和成熟的市場,動力電池企業將處於市場選擇階段,國內動力電池業也將迎來健康發展。

面對拼殺激烈的動力電池市場,鄧中一提示,儲能市場發展潛力非常巨大,眼下正是進入的最佳時機。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發電都需要配套儲能系統,電網的削峰填谷也同樣有賴於儲能系統的支持。“對鋰電產業而言,儲能市場是比動力電池市場更加廣闊、容量更大的市場,現在正處於非常有利的介入時期。”

來源:由旺材鋰電綜合整理自新材料在線、 電池中國網、OFweek鋰電等


私信“鋰電”二字,即可領取10.99G鋰電行業精華版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