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4 為何馬雲可全身而退?真的是非常信任張勇嗎?錯!他信的是制度

近日,關於馬雲即將退休的新聞,引起廣泛熱議。

那天是教師節,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以公開信的形式正式回應了此前外界關於“馬雲退休”的傳聞。

他表示,一年後的阿里巴巴20週年之際,即2019年9月10日,他將不再擔任集團董事局主席,由現任集團CEO張勇接任。

為何馬雲可全身而退?真的是非常信任張勇嗎?錯!他信的是制度

在公開信中說:“我想回歸教育,做我熱愛的事情會讓我無比興奮和幸福”。

看到馬雲可以急流勇退,做回自己喜歡的事情,很多老闆表示羨慕妒忌恨,當一個企業做大這個大的體量,想要退休確實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但馬雲表示,卸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的崗位是深思熟慮、認真準備了10年的計劃。

10年前,阿里巴巴創建合夥人機制,以解決規模公司的創新力問題、領導人傳承問題、未來擔當力問題和文化傳承問題,以制度和人、文化的完美結合,讓公司得以健康持續發展。

馬雲在信中說:“我們相信只有建立一套制度,形成一套獨特的文化,培養和鍛煉出一大批人才的接班人體系,才能解開企業傳承發展的難題。為此,這十年來,我們從未停止過努力和實踐”。

馬雲是阿里巴巴的靈魂和核心人物,但是阿里巴巴在沒有馬雲的日子裡,依然可以自動運轉,這個依靠的必須是機制的力量。

為何馬雲可全身而退?真的是非常信任張勇嗎?錯!他信的是制度

完整的薪酬體系是企業自動運轉的關鍵

阿里的薪資體系非常完整,第一個地方是工資,第二個地方是獎金,然後年終會發年終獎金,70%的人發兩個月,10%的人拿不到,20%的人拿十個月到三十個月,所以一年做得好,往往獎金翻很多倍,這是那麼多阿里員工這麼努力的原因。

阿里的薪酬體系中比較重視

第一,定級別與薪酬

第二,年終獎金

第三,股權、期權

1、工資

阿里創業的第一天工資就不高,最早的B2B,銷售員5千的時候,他自己一個月花5萬塊錢。但銷售員賣一個誠信通3萬塊,提成有1萬塊錢。所以早年做得好的員工,一個月提成可以拿到20萬到50萬,能拿一兩百萬提成的員工也很多。

因為公司的邊際成本為零,多一個帳號,不花成本,一個員工賣5萬,分他一半又如何。

早年的淘寶員工最可憐,一直到2014年,淘寶員工拿了十年的工資,早年淘寶的員工非常羨慕B2B的員工,因為做得好有提成,而且B2B是2007年就上市了。

後來B2B的員工羨慕淘寶員工,因為淘寶的員工拿的是股票,早年1萬股不值錢,現在值600萬。

為何馬雲可全身而退?真的是非常信任張勇嗎?錯!他信的是制度

2、獎金

獎金都是按照271算出來的,年終獎可以加持3千股、5千股,有人一年拿30萬的獎金,有的人就拿兩個月兩萬塊錢。公司把80%的錢給20%的人,把他們表彰出來,怎麼給他們爽,就怎麼給。馬總有這樣的胸懷把股票分給大家,全員持股。

每年過年的時候,馬總都會發年終獎。年終獎的組成是13薪,過年的時候先多發一個月的工資給大家,做路費;

獎金多少根據人才盤點加上績效能力,更多的是人才盤點,你在公司人才中屬於什麼樣位置,如果你稱之為“核心戰略人才”流失的時候,就有高管過來說“這麼好的人才,為什麼離開公司”,所以,阿里在人才中特別重視20%人才的去留問題。

一旦管理層發現大量的人才流失,一定會做處理。

如果從P5做到到P6、P7,工資增加的幅度會很大。偶爾碰到皇上開恩,馬總說“工資要全部加一點”,所有人的工資會增加30%。

特別紅包的話,馬總11年開始發了3年,14年突然不發了。馬雲不滿意,因為我們沒有什麼東西改變了社會,結果14年公司在紐交所上市了。

為何馬雲可全身而退?真的是非常信任張勇嗎?錯!他信的是制度

3期權

期權分兩次發,第一次是進入公司分配的期權,一次是1萬股,不能馬上兌現,但是每年兌現25%,也就是四分之一,兩年就有50%的股份。因為兌現的時候需要交稅,阿里人自己的股票還沒有兌現,也不能交易,就要開始交稅。假設當時的市值40元美金,250塊一股,一萬股是250萬,要交125萬的稅,所以阿里的人前兩年非常辛苦,砸鍋賣鐵借錢去交稅。

在管理中,這種期權叫“金手銬”,因為還有很多錢拿不出來。

越是高層的人越不敢離開,因為這種期權方式鎖定了核心的人才。

如果一個員工在公司待了五年,一個P6員工的離職,他的工資可以招一個P9的人。後來支付寶做了改革,支付寶員工離職的話,股票要還給公司。支付寶這家公司未來市值比阿里大三倍,今天阿里2千億美金多一點的市值,而螞蟻金服是5千億市值的公司。


為何馬雲可全身而退?真的是非常信任張勇嗎?錯!他信的是制度


阿里薪酬跟什麼相關?

第一,阿里的薪酬體系和績效、級別掛鉤,並不是獨立的板塊。薪酬體系首先和級別有關,P5、P6還是M序列,和人才雙軌制直接相關,每個人進來多少錢是確定好的,進來之後哪個級別也是確定好的。

第二,薪酬體系和績效相關。這個人今年工作好不好,得了3.75分還是3.5分,或者有沒有超過期望等。

第三,薪酬也和人才盤點直接相關。什麼叫人才盤點呢?每年整個公司的董事會都會將全公司的人才做盤點,這個人的貢獻、文化價值觀,包括這個人在行業裡的稀缺性,有沒有人可以替代他,還有這個人未來的成長速度等等,最終有很多人才的表格,這個打分直接和員工績效職級掛鉤。

總之,薪酬績效和企業管理的各個模塊相掛鉤。下圖是阿里各個級別的薪資與股票對應表(僅供參考)

為何馬雲可全身而退?真的是非常信任張勇嗎?錯!他信的是制度

阿里巴巴級別怎麼設立?

P序列=技術崗 M序列=管理崗阿里巴巴有兩套人才發展體系,一套體系是專家路線,程序員、工程師,某一個專業領域的人才。另一套體系就是搞M路線,即管理者路線,從M1到M10,把每一個層級的評判能力全部細分,它的能力表現是什麼,要達到什麼樣的層級,全部有一個細分的體系。這樣就實現了整個人力資源體系的科學化。阿里的職稱是這麼評價的,大部分都歸納在P序列 ,員工的title+工種。比如P7產品經理=產品專家。

馬雲說:

“最好的人才不是在外面,而是在你的企業內。他們相信你,相信你的想法,所以願意花時間去實現。

很多人喜歡把錢投資在設備和機器上,但不願意花錢在員工身上。把錢投在員工身上,給他們機會發展,這將使你的企業發展的更好。”

這是馬雲在很多場合都曾說過的一段話,也是阿里巴巴的長期堅信。

為何馬雲可全身而退?真的是非常信任張勇嗎?錯!他信的是制度

21世紀什麼最貴?人才。

阿里巴巴今天所做的,能為這句已經流傳了很久的話提供一個註解。

只是願意分錢,還是不夠的,還要動分錢。

為什麼阿里賺錢?除了商業模式,更重要的是人效——以更少的人力物力,做更大的事。

2016年,阿里巴巴成為全球盈利能力最強的電商巨頭,3.6萬多名員工,創造利潤427億人民幣,人均117萬利人民幣。

為何馬雲可全身而退?真的是非常信任張勇嗎?錯!他信的是制度

阿里人均創造117萬利潤,企業賺錢了,員工還會窮嗎?

馬雲的高人效思維(來自馬雲的年度演講)

1、給結果付錢(獎),給努力鼓掌(勵)

馬雲把獎和勵是分開的,獎的是錢,只有結果才能獎,努力可以得到認可和鼓勵,如果沒有結果再努力也不能付錢,有非常清晰的結果導向、效果付費的思維。

所以,做不出結果的員工,在阿里是無法立足的,阿里員工的高薪酬是自己賺出來的。

2、欣賞有價值的失敗,獎勵堅持拿到結果的努力

阿里允許員工犯錯,也允許失敗,但員工必須要從失敗中重新站起來拿到結果,也只有拿到結果,才能獲得獎金。

為何馬雲可全身而退?真的是非常信任張勇嗎?錯!他信的是制度

3、3個人幹5個人的活,拿4個人的工資

企業招人應該根據工作量來招人,而不是根據崗位來招人,一個好的企業應該是能力多勞、多勞多得,而不是同崗同酬,也只這樣的企業才能招來有才能的人,有才能的人也會在這樣的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

“3個人幹5個人的活,拿4個人的工資”重點不在於把4人工資分給3個員工,而是先把5個人的活(工作量)先羅列出來,然後對工作進行定價,最後實現3個人拿到4個人的工資。

4、加工資是公司對你的崗位有了新的更高要求

如果一個崗位的工作量已經相對飽和,這個崗位還要加薪,那就要對這個崗位的工作標準提出更高的要求,這個要求實際就是客戶的需求,把工作標準提高,也就是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為何馬雲可全身而退?真的是非常信任張勇嗎?錯!他信的是制度

沒有高人效,何來高薪酬?

一個企業一定要想辦法主動給員工加薪,並且要遠遠高於行業,高於同行,也只有這樣才能吸引最優秀的人才,才能激發現有的人才。

加薪不是問題,企業的問題是如何讓員工創造結果和價值,用結果和價值換取高薪酬,而這份結果和價值就是企業高績效、高人效。

好的平臺,就像阿里巴巴這樣,員工通過奮鬥能夠實現自己的財務自由。

他們整出了一套有效、的合理激勵體制,讓奮鬥的人能得到回報,而不是空談夢想!

因此,馬雲可以很輕鬆的解決這個問題,並且沒有後顧之憂。

想要進一步瞭解可以私信“績效”二字

也可以點擊以下了解更多,獲取相關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