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為什麼會發生918事變?

R_Sammi


甲午海戰,中國慘敗,日本不但竊取了臺灣,澎湖等一系列島嶼,遼東半島又成了他的勢力範圍。



按照馬關條約得到的最惠國的待遇,日本在中國開礦修路,掠奪中國的資源,甚至把軍隊也搬到了中國境內。

至此,為日本侵華打下基礎。

民國初年軍閥林立,每一個軍閥背後都有外國勢力的支持,日本支持的便是張作霖,從武器到資金都由日本人供給他,而日本人得到的是與張作霖簽署的一些廠礦的開發權,但是,日本隊不滿足這些小打小鬧。


日本軍國主義窺視東北已有多年,日俄戰爭後軍國主義勢力膨脹,不斷的對人民洗腦,在學校,老師拿著一隻蘋果分給學生們吃,問你學生們,口味咋樣?學生們說很好吃的,老師告訴學生這是中國的蘋果,你們長大以後,到中國去自己去拿,那裡的果樹土地都是你們的。

當日本進一步向張作霖索取更大的利益,這已經到了底線,突破這個底線張作霖他將成為傀儡一個,然而他又惹不起日本人,只能在夾縫中生存,日本的急需找代理人,他等不起,便把張作霖炸死在皇姑屯。

然而東北軍新的掌權人,讓日本更加失望,不但換了旗,還歸附了南京政府,實現了中國名義上的統一,徹底打碎了日本軍國主義吞併東北的野心,於是,惱羞成怒的日本軍國主義,便上演了九一八事變。可悲的是,這些個東北軍,隨著一聲令下,跑到了大西北,扔下了東北3000萬父老,和滿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隨之而來的便是殘酷的統治。


吃大米,那是經濟犯,中小學必須用日語教學,並拿出蘋果給學生們吃,並告訴學生,這是天皇給的,你們要感謝天皇效忠天皇,從此在東北,展開奴化教育,為日本人培養奴才,並將他們輸送到華北各個戰場和佔領區,與抗日軍民為敵。

然而他的野心並非只是中國的東北,目標是整個的中國。

多行不義必自斃,最終日本軍國主義做個徹底失敗的下場。


趙志軍001


你好,感謝有機會回答為什麼會發生九一八事變。下面是我個人的看法。

1、日本土地資源有限,資源缺乏,為自身發展和生存,走上法西斯侵略的道路。把目光瞄準土地肥沃、資源豐富、貧窮落後的中國東北三省。

2、日本在甲午戰爭中獲得了巨大的甜頭,《田中奏摺》中明確表示日本要想稱霸世界唯有徵服滿蒙,征服全中國才能稱霸世界。日本把侵略中國作為基本國策,戰略佔領全中國已經成為日本法西斯既定的目標。

3、世界經濟危機的到來。1929年世界經濟大危機,全世界受到經濟危機的影響,日本也不例外,而且還是嚴重受到損失,為了把國內的矛盾轉移,日本決定向中國東北動武。

4、日本在中國東北三省到處挑釁,以此有充足的理由侵略中國東北,九一八事變就是日本一個陰謀。日本不達目標不死心,後來製造了震驚中外的“柳條湖事變”即是“九一八事變”。

5、九一八事變。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關東軍安排下,鐵道“守備隊”炸燬瀋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並栽贓嫁禍於中國軍隊。日軍以此為藉口,炮轟瀋陽北大營,這就是“九一八事變”。日本蓄意已久的侵華戰爭開始了,在張學良將軍不抵抗政策下,短短半年不到東北三省全部淪陷日寇,三千萬同胞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日本自“九一八事變”成功後,迫不及待的開啟了侵略中國的道路。

6、日本佔領中國東北三省後,建立傀儡政權“滿洲國”,大清遜帝溥儀做了日本傀儡的兒皇帝。日本建立“滿洲國”為下一步全面侵華戰爭做準備,把東北三省變成日本法西斯重要的侵略基地。

7、這個時候西方列強正面對應付經濟危機,無暇顧及遠東事情,日本才敢放開手腳大膽侵略中國東北三省。在國際上日本藉口連篇,顛覆黑白,最終日本無奈退出國聯。

我的總結:個人認為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國是無法改變的事實,日本早以把侵略中國作為一項最基本的國策。如果日本不發動“九一八事變”也是完全不變的侵略政策,遲早也是一樣會發動對中國的侵略。“九一八事變”日本不成功,側可以有很好的理由進行對中國開戰,“九一八事變”日本駐守朝鮮的軍隊已經做好進攻的準備。這是一場有預謀的,有準備的挑起侵華戰爭。

我的回答完畢,希望能夠幫助到你朋友








小宏哥講歷史


從國內來看,當時是軍閥混戰,民不聊生,這種時候往往是外敵入侵的時機,處心積慮的日本自然不會放過。

從日本方面來看,侵略中華的野心一直都在,並作為長期的戰略來實施。

1929年的經濟危機加劇了日本國內的矛盾,日本有通過侵略中國化解國內矛盾的需求。


從1911年辛亥革命開始中華民族生息的土地上就開始遍燃戰火:北伐、反清、討袁、新舊軍閥大混戰,各路勢力都不甘寂寞,你方唱罷我登場。

1930年中原大戰後,全國統一的曙光已現。中國老百姓經歷了幾十年的戰亂,眼看就要過上和平的日子了,但是更大的危險卻在一步一步逼近。

1927年那個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摺》正是日本人侵華的大綱,先侵略我東北、內蒙,再侵略全中國,最後侵略全世界,日本侵略者的狼子野心徹底暴露無遺。

日俄戰爭後,日本在東北攫取很多利益,一心想通過在東北扶植代理人以達到控制我國東北和內蒙的目的。提到東北這段歷史,有兩個人是無法繞過去的,就是張作霖、張學良父子。鬍子起家的張作霖是個梟雄,充分利用日本人的這種心理,要錢,要武器,要軍用物資,反正能壯大自己實力的能要就要,但是日本人只要一涉及到東北權益的問題,他就各種理由藉口推脫忽悠,反正就是不給小鬼子辦正事,日本人被他玩弄於鼓掌之中。

日本人左等右盼,在張作霖身上看不到希望, 1928年皇姑屯一炸,張大帥被日本人炸死,少帥張學良上位。殺父之仇不共戴天啊,跟日本人的樑子是結下了,少帥接過南京方面拋過來橄欖枝,於年底宣佈易幟,歸於南京國民政府旗下。

偷雞不成蝕把米,如果等中國完成統一進程,日本人在東北這麼多年的付出可就要泡湯了。小鬼子謀劃強佔廣闊富饒的中國東北的步子開始加快。

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爆發,對中國人來說多年的戰亂,老百姓的日子已經苦的不能再苦了。日本人也深刻的體會到經濟危機的威力,企業倒閉,工人失業,老百姓生活困苦,國內各種矛盾尖銳。日本政府希望通過對外發動戰爭,來轉移國內矛盾。日本國內的戰爭派開始活躍,此時的東北已經危如累卵,日本人早就對這塊大肥肉垂涎欲滴,蠢蠢欲動。

回過頭來看看國內,這個時候新官上任的張少帥幹了哪些事?剛接班就把號稱“小諸葛”的楊宇霆給殺了。楊宇霆早年留學日本士官學校,集政治、軍事才能於一身,是奉系首屈一指的將相之才。他作為張作霖的總參謀長、智囊人物,出謀劃策,使日俄之間互相遏制。定田賦政策,修戰備公路,辦兵工廠,建東北海軍,對奉系經濟、軍事實力快速增長做出很大的貢獻。這個能人在1929年初被斬立決了,“悽絕東山零雨,終憐管叔誤流言”,就算後悔,人死卻不能復生了。

1929年7月他發起“中東路事件”, 主張收回中東鐵路路權。張少帥想幹點大事,來樹立威信。剛好南京國民政府的外交部長王正廷通過推行廢除不平等條約、收回列強在華特權的革命外交政策,拿回了關稅自主權。張少帥想收回中東路的路權就有了榜樣,用張少帥後來自己的話說就是“出於愛國熱情,很想施展一下子”。然後就挑俄國人開刀了,為啥選俄國人不選日本人呢?本來中東鐵路是俄國人控制著,但是日俄戰爭中小鬼子幹敗了俄國人,把長春到大連的那段從俄國人手中搶去了,稱為南滿鐵路。

在張少帥看來俄國人曾經敗給小日本,柿子要挑軟的捏。如果連俄國人都幹不過,那對上小日本就更沒希望了。卻不知當時的俄國已經不是日俄戰爭時期的沙俄,而是蘇聯了,這時的蘇聯軍事實力更兇猛,何況日俄戰爭時期小鬼子也只是慘勝的。

另外一個讓張少帥底氣十足的原因就是他事前曾經專門跑北平去跟蔣商談過中東鐵路的對策,蔣認為蘇聯人在東北的勢力對東北的危害更大。張少帥回去後就很快付諸行動,開始在中東鐵路沿線配置軍隊,查封蘇聯公司,將中東鐵路管理局蘇聯方面的高級官員全部免職,解散蘇聯職工聯合會等團體,逮捕二百多名蘇聯人,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中東路事件”。

然後就是兩方開始談判,談判失敗,雙方開始集結軍隊做戰爭準備,東北軍集結10餘萬人,蘇聯遠東紅軍集結4萬(最多時達到8萬多人)。同江之戰開打,雙方20多萬人展開激戰。陸戰方面東北軍雖說也輸了,但是開戰初期陸戰互有勝負,也不算太難看,海戰卻是慘敗,全軍覆沒。

戰敗後張少帥,跟蘇聯簽了《伯力協定》,中東鐵路仍由中蘇共管,實際上還是蘇聯單獨控制。另外,蘇聯撤退的時候趁機佔領了300多平方公里黑瞎子島。新中國成立後,中國通過無數次艱難的談判,直到2008年中國才總算要回了半個黑瞎子島。

同江之戰慘敗,讓蘇聯重新奪回中東路控制權。但是另一個負面影響就是一定程度上把己方的底牌、弱點都給暴露出來了,使日本人在東北更加冒險激進。另外,跟蘇聯交惡的結果就是使蘇聯在制衡日本人方面不再那麼賣力,這從後來9.18事變後日本人不斷試探蘇聯人的底線就能看出來。

1930年中原大戰爆發,老蔣和閻錫山、馮玉祥等百萬大軍在數千裡戰線上亂哄哄地打成一團。張少帥開始保持中立,在局勢即將明朗的時候於9月18日通電擁護蔣哥哥,並派10萬東北軍入關調停,迅速佔領天津、北平和河北。

少帥的出兵關內成了壓垮閻馮的那根稻草。至此歷時7個多月,中國近現代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軍閥戰爭以蔣的勝利而結束。張少帥的介入客觀上講對中國結束軍閥混戰,開始進入統一進程是有積極意義的。張少帥被封為陸海空軍副司令,節制東北、華北等九省區軍事,事業達到了巔峰。

春風得意的張少帥,沒想到一年後九一八事變,日寇已經扯下遮羞布,將侵略中華的魔爪赤裸裸地伸出來了。在不抵抗政策之下,東北很快就淪陷了,然後就是帶給中華民族無盡苦難的十四年抗戰。因此很多人都在想,如果張少帥沒有調兵入關坐鎮北平,東北會不會這麼快就落入敵手呢?

當然,歷史不能假設,我們要做的就是銘記歷史,牢牢記住落後就要捱打,奮發圖強讓我們的祖國越來越強大,讓我們中華民族永遠不再受人欺凌。


地圖帝


九一八事件是日本昭和三大參謀之一的石原莞爾一手策劃的,在石原的書《最終戰爭論》裡,認為日美最終要開戰,由於日本資源不足,和美國實力差距太大,所以需要奪取中國東北,彌補日本本土的不足,以此作為取得對美作戰的優勢。



九一八事件並不是一天就完成的,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關東軍安排下,鐵道“守備隊”炸燬瀋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並栽贓嫁禍於中國軍隊。日軍以此為藉口,炮轟瀋陽北大營,是為“九一八事變”。東北軍奉行張學良不抵抗的命令,次日,日軍侵佔瀋陽,又陸續侵佔了東北三省。



石原莞爾策劃九一八事件很久,1920年4月,他被派往駐漢口的日軍華中派遣隊司令部,用一年多的時間考察了中國湖南、四川、南京、上海、杭州等地,蒐集政治、經濟和軍事情報,形成“大陸擴張”侵略戰略思想。1929年7月,在一次參謀旅行中,石原莞爾中佐對著關東軍的參謀們首次發表了他的“最終戰爭論”和“滿洲土地無主論,1930年12月計劃完成,直至九一八事件爆發。



九一八事件還和日本軍隊一個傳統有關,就是下克上。就是下級軍官不聽上級命令,以為日本開疆的名號擅自行動。皇姑屯事件,就是一次典型的下克上,這次行動並不是日本官方授意的行為,是關東軍參謀河本大作一手策劃。事後,日本政府要求嚴查,但是日本陸軍的極力維護下,河本大作卻僅僅被解職。要求嚴查的日本首相田中義一,也被迫辭職。日本軍隊此舉,無疑是在變相支持下克上的舉動。



河本大作在策劃皇姑屯事件後,被無數日本軍人視作偶像,很多人也正琢磨策劃同樣的行為。此後日本出了三次著名的下克上:石原莞爾、板垣徵四郎策劃的“滿洲事變”,辻政信、服部卓四郎的“諾門坎事件”和富永恭次、佐藤賢了的“北部法屬印度支那進駐事件”。



九一八事變是一次軍事冒險,當時東北的日軍只有兩萬,而東北軍有十幾萬。發動事變沒有日本政府的支持,如果當時東北軍全力抵抗,把日軍攔下來,日本政府必會對日本關東軍全力施壓,造成關東軍騎虎難下的局勢,那麼日本政府是極有可能藉此清洗關東軍的不安定分子的,畢竟日本軍方是日本政府的仇人。但是由於東北軍不抵抗,關東軍為日本拓展大片領土,在當時日本軍國主義盛行的局面下,也無人敢對石原追責了。



石原雖然策劃了九一八事件,但是他其實是對華作戰不擴大派。按照石原的理論,日本軍隊應該在佔領東北後停止侵華,全力消化東北,將東北建立成與美國作戰的後勤基地。但是石原以下克上為手段為日本拓展土地,成為日本的英雄。在七七事變前,石原嘗試去推動不擴大戰爭,他發現,日本的軍官都想成為石原第二,都以石原為偶像,不顧上級命令,隨意擴大戰爭,對華停戰已經不可能實現了。



石原以最終決戰論理論為依據,用下克上的手段冒險佔領東北,他的同僚效仿他的手段讓最終決戰泡湯,石原不知道是該哭還是笑。


L夕惕若看世界


勿忘國恥,我們都沒有資格代替先輩們原諒戰犯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96, "thumb_url": "c1e20002083715f2e0cd\

趕緊練馬拉松去


李連杰版《精武英雄》裡面,藤田剛說的很清楚:自明治維新以來,日本的經濟、科技都突飛猛進,大大的超越中國。這個時候,以往那個一直強橫的鄰國又大又弱,憑什麼不被我搶?


但斯基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日本本島資源匱乏,急需一個資源豐富且工業發達的區域代替日本本土作為侵華戰爭前哨站的區域,加之清末民初軍閥割據,中國人陷在內戰的泥潭裡自顧不暇,根本無力應對早就圖謀已久的日本,但張作霖拒不履行與日本達成的條約協議是918事變的催化劑,日本軍政府也被下級軍官的行動裹挾著,一步步走向全面侵華戰爭的不歸路


杏花村戒酒


九一八事變的發生只是時間問題,對中國東三省的侵略日本國內無論是南進派還是北進派在這一點是一致的,重光葵和宋子文交談時也表示日本政府被軍方裹挾中日必有一戰,希望通過談判解決滿蒙懸案,不給日本軍方以發動戰爭的口實,當時日本政府認為動手時機並不成熟。忌憚國際輿論野心勃勃的下層軍官急求建功立業,積極策劃了九一八事變,奉軍當局地盤包括東三省、熱河、平津華北廣大地區,精銳分散各地同時也被中東路事件打怕了,力圖保存實力


金水連環1


“北平。張副司令鈞鑒。絕密。無論日本軍隊此後如何在東北尋釁,我方應予不抵抗,力避衝突,吾兄萬勿逞一時之憤,置國家民族於不顧。 中正。”——日方解密之銑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