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小時候對課本上張衡發明地動儀印象深刻,剛剛得知新的歷史教材把這段刪掉了。這是為什麼?

於球球耐摺咧


這是因為小學教師素質不高所致!一直一來所有人都把地動儀誤以為是可以預報地震的一種儀器,包括老師也是,這使得很多學生對地動儀的認識完全不理解,這完全是科普素質太低導致的!

地動儀不是一種地震預警設備,只是一種特定情況下的通訊方式!在當時由於沒有電子通訊系統,傳遞信息全部靠馬腿,一旦邊疆發生地震,從派人送信到籌集救災物資再到災區往往需要很長時間。而地動儀有感知地震的能力,能夠在千里之外感知地震發生,這使得朝廷可以提前調撥物資,組織運力往地震發生的方向運送過去,目的是節約通訊時間。所以,嚴格說來,地動儀是一種藉助於地震進行通訊的儀器,跟我們的無線對講機一個意思。可惜,教科書編輯不嚴格,部分教師本身科普素質又低,把地動儀曲解神話成可以在地震發生以前進行預測的神兵利器,這就大錯特錯了!然後致使某些人捱罵,認為某個部門不如一千多年前的人!

所以,為了避免這種不理性認識,確實有必要刪除這個章節。不會教不如不教!


優己


這件事,人民教育出版社已經闢過謠,說沒有刪除張衡及地動儀內容,只是在“編排上做了調整”。什麼調整呢?從詳細介紹轉變成了籠統介紹,最後以“要像張衡一樣,善於觀察,善於思考,做一個有心人”收尾。那為什麼會出現“張衡地動儀被刪除”的誤讀呢?因為老版教材上是有一張張衡地動儀的圖片的,新版沒有了,所以“張衡地動儀被刪除”的真相是,“張衡發明的地動儀的圖片被刪除”。

這就夠了。張衡發明地動儀不假,但這個記載實在太含糊。《後漢書·張衡傳》如此說道:“(張衡)復造候風地動儀……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發,吐丸而蟾蜍銜之,振聲激揚,伺者因此覺知。”史書中的地動儀非常神奇,可以準確測出地震發生的方位,但其原理實在讓人匪夷所思。後人依據這段記載嘗試復原,老版教材上的那張圖片,就是眾多版本的復原品之一。至於測量地震的精確度?只能呵呵了。

復原品畢竟不是真品,將這張復原品圖片刪除,也是正常。不過也不能因此說地動儀是《後漢書》吹出來的,北齊的《器準》,隋的《地動銅儀經》,都有地動儀的圖式和製作方法,可惜也都失傳了。張衡的地動儀真的好用嗎?這個謎題,怕是沒有人回答得出來了。


切割地球


張衡的地動儀之所以會從歷史教材中刪除,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他的地動儀至今都無法被證實是真實存在過的,具有實際用處的,那麼為什麼在之前沒有被去掉而是到了現在才會被去掉呢?

地動儀模型圖

其實啊,雖然說地動儀一直沒有出土過相關事物,而根據古書上的隻言片語的記載復原出來的地動儀的效果大多差強人意,根本沒有什麼作用,或者說是修復者自身的理解和改造已經使它不能稱之為是復原而是創造了。

地動儀復原圖


所以也就是為什麼說地動儀會別從歷史材料中刪除,主要就是因為他的爭議性太大,無法有效證明他的真實存在性,加上後來被證實的復原模型有著致命性的原理錯誤,使得地動儀的真實性更加的受人懷疑,為了不在誤導,故而不在正式教材中介紹這種尚未有實證的歷史發明。

不過我想,若是地動儀真的存在,也總會有出土發光的那一天的,那時候鐵錚錚的實例擺在眼前,比什麼爭論都有用,畢竟中國古人的智慧是無窮的。


歷史微探索


小時候,我們對課本上張衡發明的地動儀記憶深刻,奇異的造型,一看就知道不簡單。當是猛一看還以為地動儀這個黑科技可以預測地震,更是驚歎不已。心中不禁就想張衡發明的地動儀到底是個什麼東西?而現在,更是令人不解的是張衡發明的地動儀竟然被新的歷史教材給刪掉了,這到底又是為什麼呢?

陽嘉元年(公元132年),東漢的科學家張衡發明了地動儀,成為了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動儀。它的正式名稱叫候風地動儀,它不是一個能夠預測地震的神器,只是一個馬後炮,負責地震的監測工作罷了!據《後漢書》記載漢順帝陽嘉三年十一月壬寅(公元134年12月13日),張衡發明的地動儀監測出有地震發生,但是位於洛陽的人們毫無感覺,紛紛指責地動儀不靈驗。但萬萬沒有想到幾天後,距離洛陽一千多公里的隴西有人來報告,說隴西當地發生了大地震,這時候人們才將張衡發明的地動儀奉為神物,發明者張衡也一炮走紅。



如果史書記載無誤的話,那麼這個地動儀真的就是一個黑科技了。但是由於歷史久遠,張衡發明的動儀早就已經失傳,只在史書上留下196個字的文字記載。在這一百多字中只是簡單記載了地動儀的外形以及預測陽嘉三年隴西那次大地震的情況,其它有關最重要的原理等內容隻字未提。因此,至今人們對張衡發明的地動儀的運行原理還一概不知。

而我們小時候在課本上看到的地動儀實物,也是一個假的。只是在1951年,王振鐸根據史書這一百多個字製作的一個模型。這個地動儀模型空有其形,就是一個擺設,只是一個不能動的模型,根本就不能監測地震。而這個模型製造完成後,一直被收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很多人都誤以為展出的是科學儀器,最後竟然是一個玩具,簡直就有點欺騙觀眾的意味。

實際上,張衡發明的地動儀被新的歷史教材給刪掉了的原因也很簡單。由於張衡發明的地動儀已經失傳了一千多年,一直都沒有實物出土,苦於沒有實物證明,再加上地動儀這個黑科技太過於神奇了,人們連其原理都一無所知,很多人就對存在的真實性發出了質疑。因此,本著嚴謹的態度治學的態度,就忍痛將張衡發明的地動儀暫時請出了歷史課本。



雖然我們目前既沒有地動儀的實物出土,又沒有弄清地動儀的原理,但是並不代表張衡發明的地動儀就不存在了。畢竟古代的很多東西,我們現在人也造不出來。希望隨著將來的考古發現,會有重大的發現,消除那些質疑的聲音。各位,你們認為張衡發明的地動儀真的存在嗎,還有新的歷史教材到底該不該刪掉它呢?


密探零零發


這是個舊聞,老消息了。至少在17年,悟空問答上面就有這樣的問題了。

其次,這是個謠言,人教社回應了,不信可以搜一搜,並沒有刪除。

然而,我想說就是刪了又怎麼樣呢?張衡地動儀如果真的是如此的神乎其神,那麼,恐怕今天科學研究都要顛覆。考慮到歷史記載不等於真實的歷史,張衡地動儀恐怕是水分很大。

總有人會拿教科書說事,可是他們都是沒有認真研究過教科書的,別的就不說了,我就想問問質疑這件事的人,你們都讀過多少版本初中歷史教科書呢?我讀的不多,也就是翻閱過十來個版本,連書都沒有翻過的人就不要在這裡裝的很懂,然後說不該刪了。

我總有一種感覺,有些人生怕教科書修改破壞了中國的博大精深了。用陳垣先生的話說就是:史貴求真,然有時不必過泥。凡問題足以傷民族之感情者,不研究不以為陋。

君不見,顧頡剛先生民國編寫歷史教科書,就被國民黨的戴季陶他們怒斥為“動搖國本”。今天戴季陶的孝子賢孫們都會上網了,敢在大眾面前發表自己拙劣的看法了。

真正愛國和熱愛中華民族那是在心裡愛,不是去贊同捏造謊言活在裡面,別人駁斥還給別人扣帽子。

以前就看見就是一群人造謠教科書,今天正好把謠言的截圖都搞出來,讓大家欣賞。




半卷


有地震學專家批評這個地動儀說:房梁下吊塊肉都比那個模型強。我們小時候,炕沿上放個倒立的瓶子預測地震,都比這個模型強。這就是我們這個地動儀所遭遇的尷尬境地。

這個地動儀其實就是一個擺件,是個贗品和複製品,並無歷史價值和科學價值,是根據歷史文獻做出來看的。 這個地動儀如果做小孩玩具可能不錯,就像那個鯊魚咬手的玩具,其實並無科學價值。


地動儀並不是張衡的原作品,而是50年代才設計出來的,與其說是張衡的地動儀,不如說是我們的作品。是文化部的一個幹部王振鐸採用倒立的“直立杆原理”,於1951年設計並復原出1:10比例的木質“張衡地動儀”模型。

在那個年代,地動儀的復原,承載了尤為積極的使命,對古代科技研究和中華文明推廣極具激勵意義。於是,由王振鐸復原的“張衡地動儀”就被編入全國中小學教科書,就連中國地震局也用這部復原模型做了幾十年標誌,直到前幾年才取下。


其實,我們這個地動儀也無法預測地震,張衡的地動儀是不是能預測地震,我們不知道,而我們複製的這個,不能預測地震,一旦有地震,這些球,東西南北都會掉下來。 看的人肯定懵圈。

這次從歷史書上刪掉,恰恰說明了我們實事求是的歷史態度,我覺得挺好,有實事求是之意,無譁眾取寵之心,我們不靠虛榮活著。


韓東言


因為張衡地動儀是假的!

張衡地動儀並沒有出土過,課本上的照片只是考古學者王振鐸(1912-1992年)於1951年設計的模型,設計所依據的是僅僅是《後漢書·張衡傳》中196個字的描述,而且我們都忽略了“模型”兩字。



王振鐸是國內較早研究地動儀的學者,也是較有影響力的一位,他所復原地動儀的核心原理是“直立杆”,但被一些研究者指責是抄襲了日本人的想法。

“直立杆”原理很簡單,中間有個直立的杆子,地震時的震動會令其傾倒,然後觸動某一個方向的開關。



這個原理非常簡單,跟人們在家裡地板上倒立一個瓶子報告地震是一個道理。

“直立杆”很不靠譜,地面真有震動時,它第一不能判定震源方向,第二不能區分震動性質,是近處的腳步?不遠處的打夯?還是遠處的地震?它是無法區分的。

這可不是我個人的看法,“直立杆”結構早在18世紀就已經被嚴格的地震學計算、實驗室試驗和地震檢驗所淘汰,它根本就不具有可行性。

中國地震學奠基人傅承義院士曾在1976年當面告訴王振鐸先生,稱他的設計有致命錯誤,英國李約瑟院士、美國地震學家博爾特院士、日本地球物理學家力武常次等都撰文批評了這個模型。

張衡地動儀研究專家、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馮銳研究員就曾尖銳地批評過,他的原話是“對這個普遍宣傳的測震直立杆,主管單位和設計人居然在幾十年間從來沒有做過一次科學實驗去檢驗,便列入我國中小學課本中一代又一代昏昏昭昭地講了半個多世紀,講者與聽者實際上都是處於一種似是而非的滿足、似明又暗的迷茫中,背離了科學實踐的基本原則。為了演示測震效果,近年來的一些單位甚至發展到在模型內部安放電器和彈簧結構來造假,難怪有的老師驚呼:不知道成千上萬的教師是如何講解地動儀的。”

中國古代人的聰明才智舉不勝舉,但很遺憾張衡地動儀並不是其中之一,它只是後人牽強附會想象出來的一個產物,意圖通過它來增強民族自豪感,但實際帶來的卻是尷尬。

課本中刪除張衡地動儀是明智之舉,因為實事求是才是最大的自信。


奧卡姆剃刀


想必大家都聽說過一件事情,那就是現在的歷史教材中已經將張衡發明地動儀的故事從課本上刪除了。

對這件事情很多人表示了肯定和接受,他們肯定此事的原因就是:

我們所看到的地動儀實際是上世紀50年代、現代的科學家通過史料上含糊之極的記載憑自己的想象模擬出來的、沒有什麼測量地震的作用,所以他們就用這件事情對課本刪掉張衡地動儀的事情表示了肯定。


對於此事我有不同的看法,在說這個看法之前我們得糾正大家一個很常見的錯誤。

歷史中的地動儀,只有同步地震的功能,沒有預測地震的功能

那就是很多人都以為張衡的地動儀是能提前預測地震發生的,但在實際記載中的地動儀卻並沒有這個功能,歷史中的地動儀有的僅僅只是對正在發生的地震進行通報的功能,如果地震沒有發生,它是預測不出來的

只有地震發生了,地動儀才能產生反應,對地震範圍、方向同步消息。

說到這裡,大家可能就會有疑惑了,都已經發生的地震,再通過儀器檢測同步又有什麼意義呢?

說到這裡,可能大家都會忽略了古代信息傳遞的困難程度,古代傳遞重要情報一般都是快馬加鞭或者飛鴿傳書完成的,效率非常低下。

如果古代發生了地震,距離京都比較遙遠的,可能得需要一個月、半個月的時間才能傳達給皇帝,到時候再實行救援就已經來不及了,所以張衡發明地動儀的初衷就是能在地震發生的時候及時地將消息傳遞給皇帝,好在皇帝的準備下及時對災區進行救援。


如果真要說到預測的話,即便以現代的技術也是無能為力的,當初我在看文章的時候沒有看仔細,以為地動儀的作用是預測,所以也曾經對此事產生過質疑。

但是後來我仔細看過文章知道了地動儀的功效後,我卻對地動儀的作用充分的相信了,雖然現代人模擬出來的地動儀並沒有同步記測地震的功能,但是這能說明張衡發明的地動儀同樣是沒有作用的嗎?我覺得有這種想法的人未免太過於武斷。

一直不被人們相信的山海經生物,以及現代在別的國家發現的出處

就比如我們都熟知的山海經吧,在山海經裡面記載的很多古生物因為古人一直沒有見到過真身,所以那時的很多人以為山海經中所記載的生物都是上古時期人們想象出來的。


他們覺得世間根本不可能存在這些奇形怪狀的生物,一直到我們現在,還有很多人以為山海經中的生物是杜撰的,是完全沒有出處的。

但是隨著中國與世界的接軌,信息的現代化,我們開始發現很多山海經中記載的生物實際上是存在的。

山海經中的犰狳

就比如山海經中記載的犰狳,山海經中記載的犰狳樣子很像兔子,嘴巴像鳥、有著貓頭鷹的眼睛和蛇一樣的尾巴,叫聲非常特殊,如果有蟲害的地方就有它的身影,而且它一看到人就會經常裝死。

古人在現實生活中沒有見到過這種生物,所以他們將犰狳當成了是和龍一樣的神話生物,以為世間不存在。

但是最近我們發現,在北美洲有一種生物和山海經中記載的犰狳十分相似,大家看一下照片就可以分辨出來了,而且這種生物也是吃螞蟻的,叫聲也非常特殊,見人也有裝死的習慣。

山海經中的四角角

還有山海經中記載了一種四角鹿,說的是有一種生活在山上的鹿,頭上奇怪的長了四隻角。

古人從來都沒有見到過長四隻角的鹿,所以也覺得這種生物是不存在的,也是一種神話中的生物,一直到我們現在,甚至還有人覺得山海經中的四角鹿其實說的是馴鹿之類的動物,覺得是上古時期人們描述錯誤了,這才有了四角鹿這種說法。

但是實際上在印度,這種長著四隻角的鹿是存在的,只不過因為我們之前一直不知道,就以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長著四隻角的鹿。


現代人複製出的地動儀不存在測量地震的功能,並不意味著張衡發明的地動儀沒有用處

事情說到這裡可能大家就知道我想要表達的意思了吧?在這裡我想要說的是,雖然我們現代人無法通過非常含糊的記載、完美地複製出張衡的地動儀,也不能在任何出土遺蹟上找到張衡地動儀的痕跡,但是這卻並不是我們否認地動儀不曾存在過的說辭。

以我們現在的技術,類似於地動儀功能的儀器是存在的。

但是很多人覺得古代沒有現在這麼發達的科技、沒有電、沒有各種先進的理論,所以就覺得張衡的地動儀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

雖然我自己個人也找不出張衡地動儀存在的證據,但是這種情況不正很類似於我們上面所說的山海經嗎?古人沒見到過山海經中存在的生物,難道那些生物就根本不可能會存在嗎?我們沒有找到地動儀存在的痕跡,難道張衡就真的沒有發明出這種神奇的儀器嗎?

我個人對地動儀從歷史教材中刪除的看法

所以我覺得地動儀是存在的,要不然大家覺得是地動儀那個史官閒著無聊亂編的歷史嗎?那個時候是東漢時期,人們對歷史還是非常嚴謹的,地動儀的出處也不是各種野史雜史,所以編造的可能很小。

而我們再度迴歸到關於地動儀課文被刪除的事情上,我覺得地動儀的課文只是描述了一件古人有過神奇發明的大概,讓我們現代的後人知道了古人有過的智慧,張衡的事蹟也是值得我們肯定的。

而現在有人卻以複製的地動儀沒有同步地震發生的功能而在課本上刪掉了這件事情,大家不覺得這件事情很不合常理嗎?大家不覺得這件事情在基本的邏輯上也說不過去嗎?


所以說我個人對在歷史教材上刪掉地動儀的事情是有著不同意見的,我覺得地動儀的介紹應當繼續存在在歷史教材中,我保持我個人的看法,無論怎麼說,我的看法也是不會改變的。


孤客生


早都該刪除這些為了所謂的民族自豪感,而可以強調某些不靠譜的東西了,我們歷史書上的地動儀如上圖所示,可以說廣為流傳印象深刻。但是,請注意,這個東西跟張衡沒有任何關係,這個東西是現代人自己造的,你一直以為的,真的有那麼個東西是出土文物,有圖的不一定有真相 有圖的謊言才更可怕。或者說人家也沒明說這就是張衡造的,只是把他們放在了一起而已 這樣才最可怕。

關於張衡的地動儀 只有非常簡略的記載,而且所謂的靈驗也沒有非常詳細的記載和多次驗證,只不過有些記載靈驗的事情而已,這種靈驗在古代的記載中實在是太多了 根本不能最為地動儀有效的證據,要是這個有效,那麼恐怕靈驗的各種明顯不靠譜的東西就太多了。

圖片上的東西 是現代人根據文字自己造的,書上說的原理非常簡單,也是古人一貫的簡單思維觀察後的產物。現代科學證明,地震是無法預測的,這一點是目前全世界主流科學公認的看法,至於以後會不會有突破很難說 但至少現在還不能預測地震 地動儀更不能。

刪除這樣的記錄,不讓我們的下一代盲目自大是很有必要的,順便說一句我們教科書上的司南,也是現代人造的,至於古代的司南是什麼樣子 靈敏度如何,我們是完全不知道的。在求真面前,我們那虛假的虛榮面子,根本就是不值一提的,中國人不需要虛假的東西給自己臉上貼金。


昭烈名臣


地動儀被從課本中刪除,應該說是中國逐步強大、自信的一個表現。為什麼這麼說?

地動儀是世博會唯一展品

忘了是哪一年的世博會,中國代表團帶著自己唯一的“科技產品”——地動儀參加的,因為那個年代新中國剛剛成立,還沒有自己的科技,只能拿著老祖宗的東西去參加。一直到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地動儀最後一次出現在世博會上,自此之後,中國已經不再需要這個玩意兒證明自己的“歷史科技”。

地動儀其實是“英國技術”

其實張衡的地動儀僅僅是196字的簡單描述,那會兒還都是竹簡書,對地動儀的形象和原來,僅僅進行了模糊說明。上世紀50年代,中國工匠就是依靠自身的想象力和英國地震學家米爾恩1883年《地震和地球的其他運動》一書中闡述的“懸垂擺”的結構原理,“創造出來的”張衡地動儀。

但即使如此,這個地動儀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效率也被世界各國科學家所批駁。其實道理很簡單,地震的感受能讓地動儀吐出珠子,只有兩種結果,一是地震儀非常敏感,稍有震動就能吐珠子,那人的腳步都可以讓珠子掉下來,另一個結果是非常不敏感,那就是等他感受到,人都已經被埋在土裡了。

地震儀離開教科書是中國的自信表現

作為70後,我小時候就學了地震儀的故事,雖然什麼也不懂,但卻知道中國的古人天文地理知識比西方國家早了幾千年,中國的數學也比西方國家早了幾千年,深感自豪,但因為小,並不清楚為啥造了那麼多年,中國還落後。當然,那個時候也不知道中國落後。

而今天的孩子,完全不用迷信古人的業績,因為中國現在的技術已經跟上了世界步伐,預期懷念古代的聞名,不如看看今天的中國。

下一個會不會是四大發明

地震儀從課本中移除,下一個會不會輪到四大發明呢?中國四大發明也不是從古至今都有的,貌似是民國時期,國民政府為了給中國科技撐門面,搞出來的四大發明。當時也是在眾多古代發明中選出來的這四項。在今天,這四大發明除了指南針,沒有一項不落後於世界的(中國的北斗導航算是指南針的延續)。預期宣揚他們,還不如好好搞搞今天的科技,四大發明還是離開教科書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