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7 背地捅刀:澳大利亞的“兩副嘴臉”

8月23日,華為澳洲分公司發佈一則推文,在澳大利亞網絡輿論場炸開。推文中寫道:“我們被澳政府告知,華為和中興已被禁止向澳大利亞提供5G技術。這對消費者來說是一個非常令人失望的結果。華為在5G領域是世界領先的,在澳洲已安全可靠地提供無線技術近15年。 ”

背地捅刀:澳大利亞的“兩副嘴臉”

儘管澳大利亞政府假惺惺地在隨後的聲明中冠冕堂皇地聲稱“供應商如果有可能接受外國政府‘與澳大利亞法律相沖突’的指示,那將給澳大利亞網絡帶來風險”,還自以為瞞天過海,刻意用“外國政府”和“某些公司”等模糊字眼進行表述,但明眼人一看便知,此舉是針對中國電信商的所作所為。

用“白眼狼”來形容澳大利亞確實不為過,因為曾經中國的華為公司和中興公司,曾經花費諸多心力開闢這片“藍海”——

華為斥資2000萬澳元,在悉尼成立了澳大利亞國家培訓和創新中心;

華為每年為30名澳大利亞大學生提供學習機會,並與澳方政府簽訂“新科倫坡計劃”聯合贊助;

華為在詹姆斯庫克大學成立了澳大利亞首家NB-IoT實驗室,引領物聯網發展落地;

華為積極贊助堪培拉奇襲隊,成為黃金海岸太陽隊的技術合作夥伴,大力支持澳洲體育事業。

然而,就是這麼一家在澳大利亞佔據55%市場份額的模範企業、守法公司、世界5G龍頭企業,卻被澳方扣上了一頂莫須有的“危害國家安全”的帽子,被掃地出門。

這,是何等背信棄義!

眾所周知,澳大利亞是美國的盟友和小弟。當前,中美貿易戰正陷入膠著狀態,這個自稱“與中國關係交好”的大國,卻背地裡落井下石。就連美國也只是建議暫緩使用中國公司的通信設備,而澳大利亞則甘當“馬前卒”,直接出臺流氓條例和霸王條款,成為全世界第一個禁止使用華為中興的國家,還真可謂“敢為人先”。

細數起來,澳大利亞這個國家非但沒有在中國最需要幫助時“為朋友兩肋插刀”,反而最擅長在中國危急之時上演“背地裡插朋友兩刀”的戲碼,可謂“年度最佳戲精”。

2017年5月起,上百名獲國家公派資格或全額獎學金的博士生、訪問學者接到澳大利亞名校錄取通知書和邀請後開始申請簽證。但直至2018年3月,這些學者大多數未獲得簽證,學術交流頻頻受阻。澳大利亞官方答覆是“第三方正在審核簽證材料,所以時間稍久一些”。但是,根據留學中介多年經驗和澳大利亞外事部門的公告通知,在90%情況下,審核過程不會超過74天,可中國學者卻足足等待了10個月也未有下文。

澳大利亞媒體市場炒作“中國威脅論”,並在新聞報道中給中國留學生打上“間諜”標籤,甚至毫無證據地指控中國學生在“盜竊澳大利亞的科技”,是“中國滲透澳大利亞的特工”,刻意製造反華情緒。更讓人氣憤的是,對於自費赴澳留學的學生,澳大利亞敞開國門,收取高額留學費用和中介費用,但對於國家公派留學生則不管不顧,故意大搞“拖延政策”,使得其中不少學生學業受阻,只能放棄科研夢想轉而先找工作,職業規劃也因此受挫。

2012年,中菲黃巖島對峙之時,時任澳大利亞總理吉拉德在東盟地區論壇上聲稱澳大利亞保持中立立場,僅呼籲“維護航行自由”。2013年,南海領土爭端已經出現在澳大利亞《國防白皮書》中,仍然維護著中立的政策,呼籲基於國際法進行共同管控。但是,在此之後,澳大利亞在南海的“狼子野心”就就逐步暴露,公然宣稱中國正當的主權聲張不符合國際法,並與菲律賓、越南兩國在海上防務交流甚密。2016年7月,荒謬的“南海仲裁鬧劇”結果公佈後,澳美日三國隨即發表聯合聲明,無中生有地譴責中國開發南海的行為,並公然信誓旦旦宣佈“遵守南海仲裁結果”。

2018年,澳大利亞在南海問題上更是“動作頻頻”。除了以往的“打嘴炮”外,更是刻意給中國“使絆子”,積極在南海反制中國。3月份,澳大利亞召開東盟—澳大利亞特別峰會,並與越南達成了南海合作聲明,高調介入遠隔重洋的南海爭端,成為西方國家在南海問題上的“急先鋒”。4月份,澳大利亞派遣三艘軍艦赴越南“耀武揚威”,被中國海軍正當攔截,但卻引發了澳媒的“集體跳腳”,稱澳大利亞不過是“海上自由航行”,並刻意散佈“中國想要打破亞太現行秩序”的“中國威脅論”。6月份,《澳大利亞人報》發表的社論則更是顛倒是非,稱“中國在南海的軍事化部署威脅了澳大利亞的國家安全”,而找出的理由也是無比可笑和牽強,竟稱萬里之外的南海竟然有“破壞航道安全”的“原罪”。澳大利亞防長佩恩則更是信口雌黃,在香格里拉對話上明裡暗裡暗示中國在南海霸凌其他國家,把自己包裝為“受害者”的可憐樣貌博取國際同情。

2017年11月,擅長捕風捉影、空穴來風炮製新聞的澳大利亞媒體又一次“搞事情”。該國《新日報》發佈消息稱,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於11月20日與一位中國富商舉行了獨家晚宴。這名劉姓中國商人的一家公司剛剛向特恩布爾所領導的自由黨-國家黨執政聯盟捐贈了4萬澳元(約合20萬元人民幣),刻意渲染“行賄”的場景。隨後,一貫以來做事懶散的澳媒此次卻出人意料地挖出了“黑料”,稱該劉姓商人是澳大利亞風力發電公司(Australian Energy Windfarm ,簡稱AEW)的三名董事之一,而其也是黑龍江愛納吉電力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卑鄙的是,澳媒刻意稱該國昆士蘭州大選將至,誘導民眾認為該公司通過政治獻金和遊說對澳大利亞政客施加影響力,從而廣泛傳播了“中國滲透輪”的不實猜測。

可笑的是,澳大利亞的政客也深知中國的影響力幾何,更清楚中國的實力,所以在公開場合也不免做做樣子,希望與中國“重修舊好”。2018年8月,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在新南威爾士大學發表有關中澳關係的演講,其“變臉”之快讓人嘖嘖稱奇——講話中一改過去多年無端指責中國的論調,反而肯定了中澳教育合作的成果,駁斥了美國與盟國遏制中國的“新冷戰策略”,還花樣誇讚了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的倡議,希望展開積極合作。

特恩布爾的“一反常態”被澳媒一語道破天機:為錢使然——中國在澳大利亞的出口總額中佔比36%,美國在澳大利亞的出口總額中僅佔比4.5%,中國幾乎是美國的8倍;2017年澳大利亞教育出口收入總值高達309億澳元,而中國留學生給該國帶來的收入已佔澳大利亞教育出口收入總值的32%,遠超任何一個國家;澳大利亞旅遊研究機構公佈的數據顯示,中國已成為澳大利亞第一大旅遊客源國,中國遊客連續6年在澳消費金額排名第一。截至2017年12月底,約有133萬中國旅客訪澳,消費達104億澳元,較上年增長14%,佔澳大利亞國際旅遊消費近四分之一。

可惜的是,特恩布爾演技不精,兩週前說過的話說忘就忘,隨即便搞出了“中興華為禁案”再生是非,也讓國際社會對其“兩幅面孔”看得一清二楚。

澳大利亞想在插刀後“打一巴掌給個甜棗”就算一笑而過了,但中國絕不會成為懦弱的刀下冤魂,而是會將刀口舔舐乾淨,來日加倍奉還,將這把殺人於無形的刀,狠狠插在背信棄義者的軟肋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