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9 “他們給了我第二次‘生’的機會,為我再次點燃生命之火”

在阿克蘇阿瓦提縣豐收片區庫木巴什庫勒村,有一個特殊的家庭。這是一個四口之家,爸爸媽媽都是維吾爾族,而他們的女兒兒子都是漢族。父親肉孜·卡地爾,母親尼亞孜汗·阿吾提,女兒左然木·肉孜,兒子艾則孜·肉孜。

女兒左然木·肉孜

肉孜·卡地爾只是普普通通的農民,家裡的土地並不多,在從事農業的同時,主要依靠養殖綿羊來增加收入。一到夏季,每天肉孜就會趕著羊群到規定的區域放牧。可就在1995年夏季一天,他像往常一樣,天矇矇亮就去放羊。突然,附近的草叢中傳一陣哭聲,打破了清晨的寧靜,他順著聲音尋找著,在不遠處看到一個紙箱子,他連忙過去將紙箱子上的紙板撥開,看到箱子裡面放著一個嬰兒,嬰兒眼睛緊閉,兩隻小手在嘴巴前不停地亂動,發出陣陣啼哭聲……

肉孜看著眼前的一幕心想,這個孩子肯定是被遺棄了,怎麼辦呢?看著還在哭泣中的嬰兒,肉孜連忙抱起紙箱飛奔回家,到了家,他叫來妻子尼亞孜汗·阿吾提找了一個小奶瓶,衝了一袋豆奶粉,但孩子實在是太小了,不好喂。夫婦兩人廢了好大勁,小傢伙終於肯含著奶嘴啵唧啵唧開始喝了,看著小傢伙,肉孜·卡地爾夫婦的心都酸了。孩子這麼小,這是誰家的大人啊!夫婦倆雙眼對視著,肉孜說:“要不,咱們把這個孩子收養下來吧。”妻子尼亞孜汗微笑著點了點頭。

尼亞孜汗又找了一塊小毯子,輕輕地把小傢伙包裹起來,小傢伙吃飽後在尼亞孜汗的懷抱中開始幸福地酣睡。看著小傢伙安靜地睡著,夫婦倆便琢磨著給這個小可愛取名字了,尼亞孜汗看著這個可愛的小生命,就為她取名為左然木·肉孜。

兒子艾則孜·肉孜

在收養左然木後,肉孜·卡地爾夫婦倆將她視若己出,關愛有加。雖然家裡很貧困,但夫妻倆堅持供左然木上學,這使得夫妻更加辛苦。大愛不會消亡,只會延續,7年後的一次偶施援手,讓這個家庭迎來了新的成員。

2002年的二月,星期四,尼亞孜汗去趕巴扎,正當她在水果攤位上買水果時,一位抱著嬰兒的婦女說要方便一下,讓尼亞孜汗幫她抱一下孩子。善良樸實的尼亞孜汗沒多想就接過了孩子,可抱著這個孩子左等右等,足足等了大半天,也不見那位婦女回來,眼看著天要黑了,由於事發突然,尼亞孜汗也沒有留下對方的聯繫方式,無奈之下,她只好把孩子抱回家。過了很久,都沒有人來尋找這個孩子,夫妻倆決定收養這個孩子,給他起名為艾則孜·肉孜。

本來就是一個貧困的家庭,一下子又多了一個嬰兒,無形之中又增加了負擔。嬰兒還沒有斷奶,需要奶粉。更何況,艾則孜背上有個先天性腫瘤,必須做手術。辛苦一點沒有問題,做手術的醫藥費怎麼辦?由於背上有腫瘤,小艾則孜不能躺著睡,只能側著身子睡。有時,不小心翻個身,腫瘤壓破後膿血直流,常常把衣服和床鋪都染紅了……

小艾則孜的哭聲,每次都讓尼亞孜汗心痛不已。她與丈夫肉孜商量,一定要湊錢給孩子治病,經過幾天的奔波,東湊西借,湊到近1萬元錢,夫妻倆又把自家養的羊全部賣了,才勉強湊夠手術費。他們把孩子送進農一師醫院治療,手術很成功,孩子的病得到了很好的根治。夫妻倆非常高興,對病後艾則孜更是精心照顧。

艾則孜12歲那年,他的親生父母找到了肉孜·卡地爾夫婦,將小艾則孜接回了家。雖然夫妻倆十分捨不得,但考慮到是艾則孜的親生父母,並且會有更多的人關愛艾則孜,夫妻倆沒有阻攔……如今的艾則孜每月都要回到溫馨的家裡看望養父母,幫他們幹些農活,短暫的相聚讓肉孜·卡地爾夫婦臉上掛滿了笑容。

他們給了我第二次“生”的機會

現在,兩個孩子已長大成人。女兒左然木,2016年9月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江蘇師範大學,現在已經是大二的學生了,這無疑是對父母最好的回報。小兒子艾則孜,在阿瓦提縣第五中學八年級就讀。兩個孩子都說,若是沒有肉孜就沒有他們現在的求學之路。

左然木總是對別人說:“因為父母沒上過學,所以家裡人對我的教育很重視,我是村裡唯一一個上大學的女孩,家人總是竭盡全力為我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我的養父母,他們給了我第二次‘生’的機會,為我再次點燃生命之火!”

“他們給了我第二次‘生’的機會,為我再次點燃生命之火”

談起求學之路,左然木眼角又泛起了淚光,“記得小學六年級的時候,有一次家長會,當老師介紹內初班的時候,鄉親們一聽說孩子要到外地上學,一年只回一次家,當場就反對,尤其是女同學的家長,大家都說女孩子上那麼多學幹嘛?可是,我的父母商量過後很支持我。考試前夕,他們不讓我幹家務、幹農活,只讓我留在家裡學習。他們的決定一度讓鄉親們很不理解。幸運的是我考上了昌吉的內初班,接著又考上了溫州中學的內高班,之後經過我的勤奮學習,同學們的關心照顧,父母親的加油打氣,我考上了江蘇師範大學。我的父母不聽鄉親們讓我到家鄉的棉紡廠工作的意見,而是堅持讓我上大學。我非常感激父母對我接受教育的支持,所以我也一直在努力學習,為了不辜負父母的期望。”

“他們給了我第二次‘生’的機會,為我再次點燃生命之火”

“是我的養父、養母給了我重生的機會;是黨和國家的好政策讓我有了學習的機會,我一定要好好珍惜學習的機會,做一個有用的人,將來回報社會,回報親人。”左然木說。

現如今,兩位老人已經年過花甲,但依然辛苦勞作,他們最開心的事情就是接到孩子們報平安的電話;最幸福的時刻就是每年短暫的假期一家人團圓。老人經常說:“這輩子最大的心願就是孩子們能有好的生活,能為家鄉做貢獻!”

他們沒有太多的話語,不會對兒女說愛,但他們卻用最真實的行動,演繹著最深情的愛。他們沒有太多的閒錢,不能給兒女富裕的生活,但他們用自己的勤勞,給了兒女他們能給的最好生活。肉孜·卡地爾夫婦的行為向世人講述了平淡但不平庸的親情,同時也詮釋著人間大愛,不分民族、不分貧富。

作者:王延琪,阿瓦提縣宣傳部借調幹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