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戰爭史上有哪些bug一般的存在?

皇甫鐵牛不吃草


有必要再說說“雪風號”了。這艘二戰時期的日本驅逐艦,被稱為是“奇蹟之幸運艦”,逆天般的好運氣。

但是同時,網友們又親切地稱呼它為:“超級坑隊友艦”。雪風號有一種魔力,能把周圍友軍的好運氣完全吸收……


1938年8月,雪風號開工建造;1940年1月20日,雪風號正式竣工。從此,它傳奇的一生開始了。

最開始,雪風號被編入了第3艦隊,打了幾場像模像樣的仗。比如攻擊菲律賓呂宋島、支援拉蒙灣登陸作戰、泗水海戰等等。

到了1942年底,雪風號似乎是終於積滿了能量,開始爆發自己“坑隊友”的大招。

1942年11月12日,雪風號和其他13艘驅逐艦,共同護衛“霧島”和“比睿”兩艘戰列艦作戰。他們遇到了美軍軍艦,雙方開始了一場大海戰。

最終結果,美軍敗退。日軍方面2艘驅逐艦沉沒,還有1艘戰列艦、1艘巡洋艦、3艘驅逐艦受傷。雪風號這次的主要任務是護衛比睿號戰列艦,但是比睿號一開始就被炸的幾乎廢了,此後又被美軍空襲,炸成了一個廢鐵殼子,沒辦法,只好自己弄沉了……雪風號毫髮無傷,傳奇開始。

2天后,雪風號護衛霧島號戰列艦,和其他幾艘巡洋艦、驅逐艦一起,又遭遇了美軍艦隊。美軍發揮強大的技術優勢,僅僅幾分鐘的炮擊,就讓霧島號被9發406毫米炮彈擊中,被40多發127毫米炮彈擊中……幾乎廢了。

這一戰,作為霧島號貼身保鏢的“雪風號”,依然絲毫沒有受傷。

從1942年底到1943年初,雪風號來回奔波在海上,在多次作戰任務中都保持了“完璧之身”。



1943年3月1日,雪風號為前往新幾內亞的運輸船隊護航。美軍不停的狂轟濫炸,護航的驅逐艦被幹掉四艘,運輸艦被幹掉7艘。雪風號呢?毫髮無損,並且充當戰場救護員,打撈起很多落水的日軍。

1943年7月12日,科隆班加拉島夜戰,雪風號因為換裝了新式雷達和聲吶,首先發現了美軍艦隊。但是,美軍向雪風號發射了一枚魚雷,因為魚雷跑的有點深,從雪風號底下鑽了過去,準確擊中了旗艦“神通號”輕巡洋艦。

1944年6月19日,馬里亞納海戰期間。雪風號負責去給油輪“西洋丸號”護航。路上遭遇了美軍潛艇,“西洋丸號”遭遇重創,作為保鏢的雪風號沒有受傷,繼續完成它打撈落水日軍的“光榮任務”。

(萊特灣海戰)

1944年10月20日,規模空前的萊特灣大海戰開始了。日本三大“祥瑞艦”(雪風號、時雨號、野分號)齊聚一堂,努力發揮自己剋死隊友的本領。

重巡洋艦“愛宕號”、“摩耶號”、“最上號”、“鳥海號”、“鈴谷號”、“築摩號”,戰列艦“武藏號”、“山城號”、“扶桑號”,航母“瑞鶴號”、“千歲號”、“瑞鳳號”“千代田號”……還有其它的輕巡洋艦和驅逐艦,都被剋死了。

果然是“祥瑞三兄弟”,合體的功力還是很大的。

這一仗,“祥瑞”野分號運氣用完了,美軍一個特混編隊數十艘艦船遇到了孤獨的它。於是,開啟狂虐模式,鋪天蓋地的炮彈砸向野分號。野分號,被砸回了零件狀態……

當然,雪風號依然毫髮無損,並且繼續自己打撈落水人員的任務。



1944年11月21日,雪風號和“浦風號”一起護衛“金剛號”戰列艦。路上遇到了美軍潛艇,毫無懸念的,“浦風號”、“金剛號”被擊沉。雪風號撈起落水士兵,回國了。你看,雖然戰艦沒帶回去,人還是安全送回去了……

雖然大家都發現了雪風號的超強能力,經常把隊友坑回零件狀態,但是日本海軍還是不信邪。於是,11月29日,聞名於世的先進航母“信濃號”出發了。雪風號這一次依然是保鏢,跟著信濃號去瀨戶內海“試航”。

不負眾望,美軍潛艇發現了他們,趕緊發射魚雷。信濃號航母被擊中4發,大量進水,沉沒了。估計,信濃號的官兵們,看著自己的新航母沉沒,看著悠哉悠哉的雪風號,心裡早已爆發出無數的髒話……

雪風號呢,一定無比委屈:我有什麼辦法?敵軍都選擇忽視我的存在……再說了,我作為戰場打撈艦還是很合格的……

雪風號滿載信濃號落水官兵回家了……

在此期間,另外一艘祥瑞“時雨號”也被美軍擊沉了。雪風號孤獨的躲在軍港之中,遭遇美軍多次大規模空襲,安然無恙……



1945年4月7日,窮途末路的日本海軍孤注一擲,集合殘餘艦船發起“菊水作戰”。這一次,雪風號的任務是:為旗艦“大和號”護航。

(大和號)

不知道“大和號”航行的時候,瞅見身邊的雪風號,是什麼樣的心情……

總之,大和號和其他的數艘艦船,都被擊沉或者炸廢了自沉海底。雪風號呢?死了3人,受傷15人。

而且,殘存的4艘驅逐艦回去之後,大家發現雪風號的糧倉裡有一顆美軍炸彈,沒爆……

在這之後,雪風號又遭遇了數十次空襲……有一次,一枚炸彈準確命中雪風號,不過是顆啞彈;還有一次,雪風號為了躲避炸彈,不小心撞上自家佈置的水雷,水雷出問題了,沒炸……旁邊的“初霜號”一看,還有這種操作?我也試試。初霜號也撞上了自家魚雷,於是:卒。

整個太平洋戰爭,日軍80多艘驅逐艦大多數都廢了,運氣爆棚的雪風號啊!

這艘奇蹟之戰艦,能量似乎還沒用完。戰後作為賠償,雪風號被分給了國民黨。雪風號移交當天,解放軍隊國民黨發動總攻,兩天之後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

雪風號(後來已改名為“丹陽號”)一直撐到了1971年,終於被拆了……


雪風號的一生,是充滿傳奇的一生!對於他的友軍戰艦來說,這貨就是個Bug,最好離遠點。


七追風


在世界戰爭史中,我們可以發現BUG級的存在還真不少。所以小編節選了三個最具有代表性的bug來講下。

一、俄羅斯的冬天:敢來挑戰我的人,現在墳頭的冰已經兩米厚了。

德國應該對此深有感觸,蘇德戰場上最重要的戰役當屬莫斯科保衛戰,這場戰爭從1941年10月持續到了1942年1月。戰爭剛開始一個多月,蘇聯就開始了反擊,當時就已經可以預見德軍必敗。蘇軍之所以能迅速從守轉攻,並取得勝利,除了全國人民的頑強抗爭外,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天氣,我想當時德軍的心就和莫斯科的天氣一樣冷。

二、船中程咬金——日本雪風號驅逐艦:轉發我當錦鯉。

它又被稱為奇蹟戰艦,參戰次數不少,卻能以幾乎無損的狀態撐到戰爭奇蹟,真的可以稱之為奇蹟。最有意思的是,雖然它自己很難受傷,但是和它一起作戰的軍艦就沒那麼好運了。舉個例子,同樣都是踩水雷,雪風號踩的水雷引信失靈了!它身旁的初霜號卻因踩了水雷,直接沉沒。有人懷疑它是專門吸食隊友的運氣。

俗話說的好,偶然的背後總有必然。雪風號之所以“閃避”屬性這麼高,和它自身硬實力也有關。首先這艘軍艦本身設計在當時就很優秀,航速可達到35節。也是日本最早一批裝上雷達的驅逐艦。更重要的是,艦上人員訓練有素,尤其是其艦長,都是經驗豐富的“大佬”,操控起來得心應手。

三、真正的天命之人——漢光武帝劉秀,技能召喚隕石,明著開掛誰能比?


對中國歷史熟知的朋友,應該都對劉秀印象深刻。劉秀幼年可沒有當皇帝的心,卻受生活所迫,“無奈”從平民變皇帝。只用三年稱帝,十五年就掃平天下,最可怕的是劉秀這個人看人很準,很會調配,不殺功臣依舊換來一朝盛世。

說他開掛的“石錘”要數昆陽之戰。這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任偏將軍的劉秀因此一戰成名。因為《後漢書》將這場戰爭講的太好了,所以出現了“隕石說”,就是說劉秀可以召喚隕石。在開戰前一夜,王莽軍隊被掉下的隕石襲擊。

當然了很多人都調侃王莽是穿越者,這大概就是穿越者和開掛者之間的較量吧,結局開掛者勝出!

若有不同觀點,歡迎交流。


車前鑑


我們知道二戰日本海軍有三大祥瑞艦,吳之雪風,佐世保之時雨,然後再加上一個補槍王野分。其實國軍也有一個祥瑞將軍就是何竹本。

何竹本是湖南人,黃埔軍校和陸軍大學畢業,在抗戰的時候擔任第10軍預備第10師參謀長。在1943年,常德會戰當中,預備第10師拼命向常德進攻,救援被包圍的第57師。突然發現日軍陣地有漏洞,到了夜裡,預備第10師全軍快速行軍,想一舉突破日軍阻擊陣地,結果進了圈套。

夜間日軍從四面八方發動襲擊,火力網籠罩著整個預備第10師,師長師長孫明瑾和參謀主任陳飛龍陣亡,副師長葛先才負傷,肺部被子彈打穿。結果何竹本帶著大家一個晚上連續通過日軍三道封鎖線,帶領大家逃出生天,避免了全軍覆沒的危險。

到了1944年,第10軍參加了衡陽保衛戰,戰鬥到最後第10軍已經彈盡糧絕,何竹本也被日軍俘虜。過了幾天,何竹本就帶著人穿上老百姓的衣服,通過日軍層層檢查,又回到了後方,還擔任了新組建的第10軍參謀長。

後來第10軍改編為整編第3師,何竹本擔任其下屬整編第3旅旅長,在山東大黃集整編第3師遭到我軍圍攻。整編第3師進入包圍以後發現後勤部隊沒有跟上,彈藥打了2天就沒有了。

第3天,整編第3師就發生了全面崩潰,師長趙錫田和整20旅旅長譚乃大都成了俘虜。但是何竹本卻帶領500多部下,繞過封鎖陣地,逃出了大黃集,後來在河南,何竹本突然被調任第49旅旅長,何竹本不願意就和上級爭吵。

最後沒辦法,何竹本只好離開了整編第3旅,結果何竹本剛剛走,整編第3旅就被我軍圍殲了,全體包了餃子。何竹本到了整編第49旅以後,這個旅改編為第49師,就來到了淮海戰場。

而且第49師的任務,還是給黃維第12兵團殿後打掩護,一看就是一個送死的活。果然在羅集,我軍沉重打擊了殿後的第49師,被重創以後的第49師實力大減。第18軍軍長楊伯濤就讓他們在東北方警戒,接應第6兵團。

結果,何竹本第49師剛走,我軍就在雙堆集合圍了整個第12兵團,最後全殲黃維兵團。1949年,何竹本擔任第1兵團參謀長,全軍一路敗退到廣西,在最後時刻,已經無處可逃的情況下。通過緊急簽署的《假道協定》,他們進入越南,並且在1953年乘船到臺灣。何竹本後來一直到1966年退役,並且在1995年去世,一生祥瑞,命大運氣好。


深度軍事


這次不談個人,我們聊聊一支軍隊。

83年前的江西,有一支軍隊遭遇滅頂的災難。由於領導人的失誤,原本朝氣蓬勃的軍隊被四面合圍,即將被消滅。

這支軍隊的戰士,什麼樣的人都有。

老實巴交的泥腿子、抽過大煙的兵油子、進過大牢的小痞子、分到土地的小農民,都在理想主義的感召下,匯聚到這面大旗之下。

怎麼才能活下來?



當時的快遞大隊長,是一個厲害的人物。

他佔據了東南五省,還有長江出海口。所以他能夠買國外的好東西,送給國內的各個軍閥。

而江西的這支軍隊,也受到了他的幫助。經常能夠在他手中取得一些物資,比如槍、炮、糧食、銀元之類的。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他們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他們進行了380多次戰鬥,攻佔了700多座縣城,擊潰數百個團的敵軍。

為了去的這些成績,他們從出發時的8萬人,減少到1萬餘人。

一年時間,他們用雙腳丈量了這片土地,共行程25000裡。經過14個省份,翻越18座大山,橫跨24條大河。

其中,還有萬年不化的雪山和荒無人煙的草地。

經過這次長途行軍,他們找到了一片休養生息的黃土地,在這裡,他們滿血復活。

14年後,他們衝向四面八方,硬生生的讓天地換了顏色。


溫乎


中國古代戰爭史上,有很多以少勝多的戰役,這些戰役的結局讓人意想不到,也可以稱為BUG般的存在。

官渡之戰,是發生在曹操與袁紹之間的戰爭,雖然曹操擁有四州,袁紹也擁有四州,從州的數量上來說是相等的,但是曹操的地盤是四戰之地,先後與袁術、陶謙、張繡、劉表、呂布、劉表作戰,所以缺少糧草,人口也更加稀少。

在官渡之戰中,袁紹擁有十幾萬軍隊,而曹操根據記載,只有一萬多,當然這邊數量也是有點問題的,不過應該會在三萬多左右,在這場戰爭之前,曹操很多郡縣的官吏,還有很多部下,都跟袁紹私下有書信往來,說明他們對曹操是不看好的。

曹操糧草不繼,就打算退回到許都,荀彧就極力勸阻曹操回師,如果官渡抵不住袁軍的進攻,那麼退守許都必定是死路一條,如果事情按這樣發展下去,那麼曹軍必敗,袁軍必勝。

可是事情因為一個人出現了轉機,這個人就是許攸,許攸可不是一般的小角色,他年少的時候就跟曹操、袁紹相識,在公元184年,也就是黃巾起義的那一年,他與冀州刺史王芬、沛國的周旌合謀,打算廢掉漢靈帝,迎立合肥侯。

許攸與田豐、荀諶是袁紹重要的謀臣,他曾經在官渡之戰初期,就跟袁紹說,曹操兵少,他把大部分的兵力都放在官渡這邊了,那麼許都必然空虛,我們只要派一支部隊襲取許都,迎漢獻帝,那麼曹操很容易搞定。

可是此時的袁紹志得意滿,他覺得現在的曹操完全不是他的對手,根本沒有必要這樣做。而在這個時候,許攸在鄴城的家屬犯了法,被審配給關了起來,許攸一怒之下就投奔了曹操。

曹操一聽許攸過來了,十分開心,光著腳就出來迎接了,許攸帶來了袁軍最重要的情報,那就是袁軍的軍糧在烏巢,只有淳于瓊率領的一萬守軍,只要趁其不備,將烏巢的軍糧一燒,那麼袁軍必然大亂。

曹操聽取了許攸的建議,親率五千精兵前往,最終拿下了烏巢,袁軍大亂,派去攻打曹操大營的張郃與高覽就投降了曹操,袁紹最後就只帶著八百騎兵回去了,官渡之戰,曹軍大敗,袁軍大敗,而這一切,因為一個人,那就是許攸,許攸就是這場戰爭的BUG。


歷史簡單說


1944年盟軍海陸空近三百萬大軍如潮水般渡過英吉利海峽,以最小的傷亡代價成功登陸法國諾曼底後,美軍第12集團軍群司令布萊德雷和英軍統帥蒙哥馬利決定佈下口袋陣,圍殲在法萊斯地區的德軍B集團軍群下轄的第7集團軍和第5裝甲集團軍近30萬大軍,盟軍依靠兵力優勢瞬間掃清外圍後,於8月12日已經將德軍這兩個集團軍壓縮在寬30公里、長15公里的狹長地帶,只剩下法萊斯的特蘭和布瓦尚之間還有一個十幾公里的缺口沒封住,盟軍只要封住這個缺口就可將德軍裝在這個口袋裡,就可打一場完美的圍殲戰令德軍插翅難逃,西線戰事也就提前結束了。

但這個“缺口”,本應該是由負責迂迴德軍側後第12集團軍群轄下的巴頓第3集團軍和加拿大及波蘭軍隊堵住的,布萊德雷根據破譯的情報判斷失誤,認為德軍主力很有可能已經逃離了法萊斯地區,便命令已經巴頓第3集團軍不要越過阿爾讓唐與布瓦尚之間的界限,繼續向東北方向追擊德軍,同時命令加拿大軍隊奪取法萊特——阿爾讓唐,而布萊德雷的決定令嚴重削弱了特蘭與布萬尚之間缺口的兵力,也為日後的德軍溜之大吉埋下了隱患。

當時指揮B集團軍第7集團軍和第5裝甲集團軍撤退的是西線總司令克魯格,當這個兩個集團軍被壓縮在法萊特時希特勒還痴心妄想地命令克魯格組織反攻,但克魯格並沒有聽希特勒的命令而是組織了撤退計劃,同時受到“七二零”事件的影響克魯格也受到了希特勒的猜忌,因此被解職由莫德爾負責指揮。而莫德爾也認為被包圍的兩個集團軍已經四面楚歌,希特勒的反攻計劃不切實際,便命令大部隊不惜丟掉重武器,全面從法萊斯盟軍的“缺口”處撤軍。

莫德爾動用了手中能動的裝甲部隊,控制尚布瓦十字路口等戰略要點,儘可能延長美軍與蒙哥馬利指揮的英軍和加拿大部隊的合攏,為兩個被圍的集團軍從法萊斯間的特蘭和尚布瓦缺口撤退贏得了時間,經過殘酷的短兵相接後,除了被包圍的殘軍沒能撤出外,B集團軍群第7集團軍和第5裝甲集團軍20餘萬大軍成功撤出,而這次大撤退,也被稱之為“德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由於美軍第12集團軍群總司令佈雷特雷判斷失誤,遠在十里開外的巴頓的第3集團軍沒來得及補助法萊特這個“缺口”,眼睜睜地看著莫德爾成功撤走了20餘萬大軍,可謂放虎歸山,一個月後蒙哥馬利指揮的“市場花園行動”,莫德爾再次給予了盟軍毀滅性打擊。


賽門之略


“凜冬將至,自此始之”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納粹士兵如是說到。1941年的冬天,莫斯科的“冬將軍”無情的粉碎了元首的野心,成功的阻擋了德國的進攻。一些將領把德軍在蘇聯的失敗,歸罪於嚴寒的冬天。當然這只是戰敗的藉口罷了。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莫斯科的寒冬是決定勝負的因素之一。


1812年,拿破崙在歐洲大陸獲得了空前的軍事勝利,數次挫敗反法同盟,擊敗了歐洲強國奧地利,大敗普魯士,控制了西班牙、荷蘭等地區。之後與俄國不宣而戰,前期一度勢如破竹擊潰阻攔的軍隊,直擊中心莫斯科,但不幸運的是,戰爭開始後不久,俄國的天氣很快進入了秋冬天氣,寒冷的俄國曠野對拿破崙的軍隊造成了嚴重的困擾,但是拿破崙執意進攻,俄那邊的亞歷山大一世也是個狠角色,將莫斯科拱手讓給了法國,一個熊熊大火的莫斯科。俄國用空間換時間,焦土戰略再加上寒冬的影響,最終的結果就是拿破崙涼涼了。

1941年,同樣的劇情再次上演,同樣的在歐洲橫行的德國軍團,在進攻蘇聯的時候,前期同樣的無往不利,打的蘇聯措手不及,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蘇聯在反應過來之後,在莫斯科頑強的抵抗,時至秋冬,凜冬再一次的到來,這對本來就深入作戰的德國更加的不利,本來後勤困難的德國雪上加霜,再加上蘇聯人民的頑強抵抗,不可一世的德國也涼涼了。


歌裡唱的好,莫斯科沒有眼淚,也許是因為都結冰了?


簡族


我來回答在這個問題,喜歡的話,可以關注我哦。

下面說一個朝鮮戰爭中bug一般的存在——張桃芳。憑藉著在上甘嶺戰役中,抗442發子彈擊斃214名敵人的成績一站封神。

1951年張桃芳參加解放軍,1952年參加志願軍入朝作戰。美國人根本不會想到,這個從未接受過正規狙擊訓練的新兵蛋子,日後會成為戰場上最令人恐怖的狙擊之王。

張桃芳絕對是天生的狙擊手,入朝作戰後不久,他的狙擊才能就被團裡發現,團長為了考驗他,就讓他打固定靶,可張桃芳嫌打固定靶難度太低了,就抬手朝天開了五槍,結果打下來四隻鳥,團長一看就樂了,這張桃芳,真他娘神了。

張桃芳駐守的陣地就是黃繼光犧牲的597高地,正是在這片陣地上,他如開了掛一般存在,不僅大量殺傷敵人,還逼得美軍不得不將王牌狙擊手部署在陣地上,準備獵殺張桃芳。要知道那時張桃芳所使用狙擊槍,不過是沒有任何光學瞄準鏡的,老式莫辛·納甘非自動騎步槍。

1953年初夏,剛進入狙擊陣地的張桃芳就感到了異常,射手的直覺告訴他,對面有人正時刻準備獵殺自己。張桃芳撿起一個頭盔插到步槍上,把頭盔伸出陣地引誘對手,對手沒有開槍,張桃芳知道,這回自己是遇到高手了。

張桃芳在對面山頭的岩石縫隙裡發現了對手的位置,然而就在張桃芳準備射擊時,對手也發現了他,對方迅速閃躲,同時抬手就是對張桃芳一個點射。張桃芳迅速更換了狙擊點位。

又觀察了十多分鐘,張桃芳確信對手沒有發現自己,就猛地站起身來,即刻擊發。而幾乎同時,對手有發現了他,高手對決,勝負只在瞬間,張桃芳比對手搶先一步開槍,比對手,當張桃芳的子彈穿過對手的頭顱時,對手點射的子彈卻貼著張桃芳的頭皮飛了過去。從此張桃芳就成了美軍眼中的中國死神。

在外媒評選的世界十大狙擊手中,張桃芳位列第十。但是對一個農民的兒子來說,32天時間裡,擊殺214人戰績,足以讓他成為戰場上的bug。

1953年回國後,張桃芳被志願軍總部授予特等功、二級英雄稱號,朝方也授予他一級國旗勳章。之後他參加了戰鬥機飛行員選拔,成為我國第一代殲擊機飛行員。

2007年,這位傳奇狙擊手走完了他光榮而偉大的一生,享年76歲。


楊過的大仙


名師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

BUG誰能B過陳慶之?

陳慶之,南梁庶族小吏出身,生活儉樸,只穿單色布衣,不好享樂。他體質文弱,甚至拉不開普通弓弩,不善於騎馬和射箭,然而他卻是:戰神。很兇的那種。

公元525年,42歲的陳慶之登上了他戰神的舞臺。徐州,率領2千人對陣2萬北魏精騎。

表演開始,2千漢人軍隊,沒有運用任何計策謀略,正面硬碰硬的對2萬強悍的北魏鮮卑戰士展開了一邊倒的屠殺。問題是這兩萬北魏鮮卑軍隊是來堵截陳慶之的,事先安營紮寨,修起壁壘的。也就是說這一仗,北魏是佔據了絕對的地形和人數優勢的。

然而後來的歷史證明,這是陳慶之與對手實力最接近的一次戰鬥。

公元526年,陳慶之掌軍,拔北魏52城,俘敵75000人,封關中侯。

公元527年,北魏15萬精騎增援渦陽,陳慶之率200騎破其前鋒,大挫北魏銳氣。對峙半年後,雙方精疲力盡,陳慶之率數千人馬發起突然襲擊,破北魏十三座營寨,北魏全軍覆沒。

529年4月,北魏7萬軍隊知道陳慶之帶了7千人來進攻,在睢陽城外連築九道連營,陳慶之一天破之,魏將投降。

4月沒過,進軍考城。考城四面臨水,防守的是嚴陣以待2萬羽林軍,一天城破。

5月1日,當陳慶之的一襲白袍出現在地平線上,北魏大梁守將出城投降。

5月上旬,陳慶之的七千人被擋在滎陽,城內守軍7萬,而北魏的20多萬援軍已從四面圍了上來。陳慶之在北魏援軍趕到之前破城,隨即率3000人由城內殺出,野戰硬剛打垮北魏所有援軍。

6月,中郎城下,陳慶之7千人與爾朱榮30萬大軍激戰3日,爾朱榮慘敗。

至此,陳慶之率七千白袍,大戰四十七,全勝!攻城三十二,皆克!取帝都,卷半國!

陳慶之的白袍隊撤退回國的路上,遭遇山洪,全軍覆沒。以及後來陳慶之也陸續打過勝仗,然而這些已經不再重要。當年太祖爺未起之時,每讀書至陳慶之那也是無盡的神往。

中國古代稱得上戰神的也有幾位,比如白起、項羽,但這些人再神,他都符合邏輯,陳慶之這個屬於不講理型的戰神。以至於後代有人說他會妖法。不過仔細拼讀,我們還是能發現一些端倪的:

吾至此以來,屠城略地,實為不少;君等殺人父兄,略人子女,又為無算。天穆之眾,並是仇讎。我等才有七千,虜眾三十餘萬,今日之事,義不圖存。吾以虜騎不可爭力平原,及未盡至前,須平其城壘,諸君無假狐疑,自貽屠膾......

這是陳慶之在30萬敵軍重圍中給部下的演講,箇中滋味,大家自己品吧


何老師私人訂製


以史為鑑講一中一外兩個戰爭史上的bug的故事吧。

一,漢光武帝劉秀

位面之子劉秀的故事大家都知道,真正是天命垂青之人。

劉秀從牛背上跟隨哥哥起兵,一直混到綠林軍大將,神奇的故事層出不窮,以史為鑑就說其中最bug的一個。

王莽派遣四十萬大軍,號稱百萬包圍了起義軍老巢昆陽,昆陽只有八千守軍,人心惶惶,許多人都提出分行李回家的打算。當時還是偏將的劉秀力阻眾議,帶領十三人出城求援,最終帶來了一萬援兵。

但是兩萬對陣四十萬,怎麼看怎麼都贏不了。

但是到了晚上,bug就來了,據記載“夜有流星墜營中,晝有云如壞山,當營而隕,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厭伏”。

有隕石很正常,但是偏偏在關鍵時刻砸到了王莽軍營裡,一下子士氣就沒了。

這還不算完,劉秀看出對方士氣不高,於是親自帶領三千敢死隊,涉水向對方几十萬大軍發起突擊。

這時候bug又來了,明明風和日麗,卻突然風雨大作,王莽軍營中的房屋、軍械都被刮的橫飛,於是劉秀領軍長驅直入,當場斬殺敵軍副主將王尋。四十萬王莽大軍於是就在不到兩萬人的打擊下奔潰了。

二,印度開掛兵王亞達夫



1999年,印巴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的卡吉爾地區又雙打起來了,巴基斯坦在海拔2590米的老虎嶺修建了三座碉堡,居高臨下嚴重威脅到了印度人。

於是印度人決定派兵攻佔這一要地。但是老虎嶺不但高,而且山頂有冰雪覆蓋,在碉堡下面甚至還有幾十米的懸崖,攻擊難度很大,印度軍方決定先派敢死隊偷偷爬上去弄個繩子下來。

於是剛剛十九歲的亞達夫成為六名敢死隊之一,準備攀爬老虎嶺。

結果爬到一半的時候,就被巴基斯坦人發現了,一梭子子彈下去,六勇士就掉下去了一半。而亞達夫雖然沒掉下去,但也沒好到哪裡去,被擊中三彈。

平常隱藏自己超能力的亞達夫面臨生死存亡的一刻,只能選擇暴露了,於是他裝備上外掛,開啟了bug模式。


身中三槍的亞達夫開掛了,此刻的他跟超人一樣,冒著槍林彈雨三下兩下就爬到了頂峰,面對噴射著子彈的三座碉堡,亞達夫只幹了一件事--迎著子彈衝鋒!

也不知道是風暴一樣的子彈壓根沒打中,還是打中了也打不穿亞達夫的外掛,亞達夫衝到距離碉堡二三十米的時候,先扔出一發手雷,精準的扔進了機槍眼裡面。於是他眼前出現了任務進度1/3的字樣。

接下來亞達夫把進攻目標對準第二座碉堡,巴基斯坦人更加瘋狂的射擊根本拿bug一般的亞達夫沒辦法。亞達夫這次直接衝進了碉堡,赤手空拳幹掉了碉堡內四名全副武裝的軍人。任務進度2/3。

這時候,其他倖存的兩名印度敢死隊員也終於爬上來了,這兩位老兄剛剛死裡逃生,又被亞達夫開掛的表演嚇壞了。倆人互相掐了一把,然後默默的說:“兄弟,溼婆大神顯靈了!”

面對友軍,以及敵軍的最後一座碉堡,亞達夫不好意思太誇張,於是在兩名目瞪狗呆的戰友的幫助下,輕鬆拿下了第三座碉堡。3/3!攻擊任務圓滿完成!

戰後,印度軍方以為亞達夫“英勇犧牲”準備追授亞達夫印軍最高榮譽的PVC勳章,The Param Vir Chakra (PVC),後來才發現19歲的戰鬥英雄亞達夫不但沒有死,還活得好好的,正在戰地醫院養傷。


現在的亞達夫也是現在印度軍隊中唯二的現役PVC勳章獲得者,讓我們敬仰一下這開掛般的神人。

我是頭條號:以史為鑑,埋沒的歷史真相、誤解的歷史人物、不為外人所知的關係……我來為您講述,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