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4 歷史俗語:“養兒別養倆,養倆輪官馬”,揭示了什麼現象?

歷史俗語:“養兒別養倆,養倆輪官馬”,揭示了什麼現象?

歷史上,有很多文化流傳下來。有的說的是數學,有的說的是天文,有的說的是地理,還有的說的是經驗,今天跟大家分享一句經驗俗語:“養兒別養倆,養倆輪官馬”。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它揭示了什麼現象呢?我們慢慢來分析一下。

官馬是什麼?官馬指的是官府供給或飼養的馬。輪官馬是什麼意思,就是說,官馬是輪流飼養的。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感覺很淒涼,就是老人老了之後,輪流到兒子家去住,感覺像是官方餵養的馬一樣,沒有專人伺候。這好像也說得過去,但是,如果過得不好,可就不是輪流伺候的問題了,可能過得比牛馬都不如。

歷史俗語:“養兒別養倆,養倆輪官馬”,揭示了什麼現象?

這讓我想起了我已經故去的奶奶,當年我們家也窮啊,我爸是她的小兒子,分家以後還很小,所以奶奶一直住在我們家裡,我是奶奶一手帶大的。

當年窮得鍋都揭不開了,一年的口糧,得摻和一半的粗糧,可是幾個姑姑勸奶奶去她幾個兒子那裡住,吃得好一點。可是奶奶說:我就是吃糠咽菜,我也只在這個家,其他幾個兒媳婦,哪個去和她們合得來?再說了,把我當轉轉牛喂,我不幹。

歷史俗語:“養兒別養倆,養倆輪官馬”,揭示了什麼現象?

她口中的轉轉牛,可能和大家今天說的輪官馬,差不多意思。奶奶一直住到生老病死,一直沒有去別家住過,即使她另外一個兒子,就是鄰居,也沒有去住過一晚上。生病抓藥,也是我們負責,他別的幾個兒子兒媳沒有出過一分錢,好的隔三差五來看一眼問候一聲;不好的,她二兒子,直到她死,沒來看過一眼,連披麻戴孝都不來,說是當年他父親是他一個人安葬的,母親的事,他不在負責。

大家想想,如果奶奶真的在幾個兒子家輪流住下去,她的日子是怎麼樣的日子?可能真的就牛馬不如了。

歷史俗語:“養兒別養倆,養倆輪官馬”,揭示了什麼現象?

所以,歷史經驗總結的:“養兒別養倆,養倆輪官馬”,還是有一定道理的,現實生活中,真的就有老人在身前可能喜歡哪一個兒子,就照顧多一些。比如那個兒子學習好一點,多讀了幾年書;比如那個兒子勤勞一些,多掙了一些錢;比如哪個兒子多生了幾個孩子,老人理所當然的就多給帶一下孩子。

總之,幾個兒子,你不可能一碗水端平,幾個兒子間的互相攀比,互相嫉妒,然後,氣就撒在了老人身上。以至於老人不管在誰家,都會受氣。還不如就一個兒子,就啥都不存在了,兒子也沒有辦法推卸養老的責任。反而更加孝順一些。

歷史俗語:“養兒別養倆,養倆輪官馬”,揭示了什麼現象?

“養兒別養倆,養倆輪官馬”,揭示了多子未必多福,可能更加受氣的現象,兒子多了,不孝順的幾率更大一些。歷史上,這類的事情很多。

你們覺得,我說得對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