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卡扎菲去世六年了,利比亞的群眾後悔了嗎?

於寒洛


兩場革命,造就了兩個人物,一個是薩達姆,一個是卡扎菲。但是當薩達姆還是伊拉克二號人物的時候,27歲的卡扎菲已經開始主宰利比亞的命運。

卡扎菲上臺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關閉美國在利比亞的軍事基地及將美國的石油公司國有化。這時候的卡扎菲,不僅公開支持恐怖主義活動,還與美軍直接交火。招惹了美國的卡扎菲,立馬招致了美國政府的暗殺,他的一個年幼的女兒在暗殺中喪生了。

據說為了報復美國的暗殺,給自己的女兒報仇,於是便有了導致270人死亡的洛克比空難。

事情是這樣的。當時美國一家航空公司的飛機從德國起飛經倫敦飛往紐約的時候,在蘇格蘭的洛克比鎮上空爆炸,機上259人全部遇難,飛機爆炸的碎片還導致地面11人喪生。該公司在空難發生後的三年宣告破產。

為查清空難,美英組成的聯合調查組,進行了1059天調查,行程320萬公里,走訪50個國家,約見2萬人,取證1800個,拍攝照片3500張,花費3500萬美元。調查人員在乘客的遺物中發現了印有MEBO字樣的碎片和一個記事本的幾張殘頁。美英情報機構懷疑炸燬飛機的可能是敘利亞。

有4名利比亞人涉嫌此案,美英要求將涉嫌炸燬飛機的兩名利比亞人引渡到美國或英國接受審判。但是卡扎菲說:“利比亞法律規定,不允許國家公民向某國自首,利比亞和美英沒有引渡協議,因此拒絕將兩名利比亞公民移交。”

卡扎菲由於拒絕移交嫌疑犯,遭到制裁,禁止所有國家的飛行器進出利比亞的領土和領空,停止向利比亞提供飛機零售件,禁止向利比亞提供武器和軍事裝備,裁減外交人員,降低外交級別。

卡扎菲說:“利比亞確信它的兩個公民無罪,作為一個國家,利比亞與洛克比空難毫無關係。

最後,經協商,兩名嫌疑犯在荷蘭海牙接受審判,至此,持續十年的洛克比危機才出現轉機。

卡扎菲可謂是北非的政治強人,他通過政變上臺,執掌利比亞長達42年。而其領導風格向來是桀驁不馴,個性十足,展現很大的不同。要說到卡扎菲的獨特之處,還是要講講他的美女保鏢,這支美女保鏢可謂聞名全球,無論卡扎菲出席什麼樣的場合,他總喜歡帶上自己的美女保鏢,這也成為了卡扎菲的一個招牌。

卡扎菲於1942年9月出生在利比亞濱海城市錫爾特附近的卡達部落,他從軍事學院畢業後當起了下級軍官,1969年9月1日,27歲的卡扎菲發動革命推倒國王,控制了國家政權。

他交惡西方國家,在西方人的眼裡,他就是一個“瘋子”、“狂人”、“恐怖主義者”,而在有些人眼中,卡扎菲又是一個“救世主”、“大英雄”、“革命領袖”,不管有多少人否定他,有一個基本事實可以肯定,他帶領一個人口六百萬的國家脫了貧。

然而,前國王的支持者卻對卡扎菲發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暗殺行動。1970年的9月1日,利比亞革命成功慶祝日期間,兩名前國王的支持者又收買了一名女刺客企圖暗殺參加閱兵儀式的卡扎菲。讓她刺殺卡扎菲,閱兵開始後,這位殺手扮成女護士的樣子,悄悄靠近卡扎菲,就在瞄準卡扎菲的那一瞬間,卡扎菲轉過頭來看了她一眼,結果奇蹟發生了,兩者互相吸引,一個忘記了是被殺的,另一個也放棄了刺殺的使命。

後來,卡扎菲知道了這個女子叫沙菲娥,他不但沒有懲罰這位女刺客,還和這位女刺客成了親,這位叫沙菲娥的女刺客成為了卡扎菲的第二任妻子,還成為了卡扎菲的貼身保鏢。

此次刺殺事件,讓卡扎菲萌生了組建一支女子保鏢隊伍的想法,並得到了刺客妻子的贊同和支持。不久後,沙菲娥幫助丈夫訓練了一支身手矯健、精通槍法的“娘子軍”,專門保護卡扎菲,那些“娘子軍”成了卡扎菲身邊的第一批“女保鏢”。

由於他直接觸犯了西方特別是美國的根本利益,招致美國的直接報復,1986年,美國出動兩艘航母,以利比亞“支持恐怖主義”為由,對利比亞發動了代號為“黃金峽谷”的軍事打擊行動,意在清除卡扎菲,卡扎菲命大,當時不在其常駐的帳篷裡,逃過一劫,2003年,美國推翻薩達姆政權,並且把薩達姆送上了絞刑臺,這時的卡扎菲開始害怕了,於是準備抱西方特別是美國人的大腿。

比如向法國訂購幾十架最新型的“陣風”戰鬥機(後卡扎菲反悔退貨);向美國示好,表示願意放棄核武器研製計劃,並且主動賠償洛克比空難的家屬。他這樣的做法無疑是與虎謀皮,和西方打了幾十年交道,關鍵時候竟然放棄自己的原則。美國也沒有讓他失望,僅僅五年後,他也同薩達姆一樣,被美國人“送走”了,落得個身首異處的悲慘下場,那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美國推翻卡扎菲不是美國說的那個理由,世界上那樣的國家多了,為何美國單單推翻他呢?原因是他觸犯了美國的根本利益,美國是不會放過他的。2011年阿拉伯之春席捲中東北非,利比亞也爆發了大規模反對卡扎菲的武裝行動,當年10月20日,卡扎菲在其家鄉蘇爾特的一個廢棄下水管道中,被利比亞反對派武裝抓捕,遭虐待後被一17歲青年開槍打死,其遺體被放在一處肉類冷藏庫中向市民展覽。

當時的卡扎菲直接掌握著利比亞中央銀行的140噸黃金,還有大量的海外資產,這些足夠他揮霍享受一輩子了,為何他選擇了留著國內,最後被憤怒的反對派民眾虐殺在街頭?其實細細想來,也好理解,逃亡,能逃到哪去呢?西方肯定是去不了,俄羅斯也不會收留他,鄰國尼日爾、阿爾及利亞早就宣佈不歡迎他了。世界那麼大,好像沒有他的容身之處。

就算有其他國家收留他,他願意去嗎?自己辛苦建立的政權怎麼能說垮就垮了?他還有家鄉蘇爾特父老的支持,他還有掌管利比亞禁軍的兒子,他還有重金請來的亡命僱傭軍,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他不甘心失敗!他還要戰鬥!!

2011年2月,利比亞國內爆發了“反對卡扎菲”的抗議運動,由於政府處理不力,進而引發利比亞大規模的內戰,反對卡扎菲的人民組成武裝與政府軍隊進行戰鬥,僅僅在半年後,也就是2011年8月,反政府軍隊攻佔了利比亞的首都的黎波里,這標誌著卡扎菲統治了數十年的政權徹底倒臺,卡扎菲開始了流亡生涯,2011年10月20日,卡扎菲被反對派武裝抓獲,並在兩軍交火中被射殺,反對卡扎菲的起義運動大獲全勝,可是在最近幾年,利比亞反政府武裝內部卻傳出這樣的聲音:殺死卡扎菲也許是個錯誤,我們太蠢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反對派抗議卡扎菲政權的理由總結一下,基本就是獨裁、暴政,但理性的說,卡扎菲治理下的利比亞還是不錯的,由於石油資源而帶來的巨大財富,利比亞人民過得很富裕,而且擁有全民醫保和政府補貼,甚至不亞於歐洲的福利國家,在卡扎菲統治時期的利比亞,學生可以免費進入大學學習,人們不工作也可以領到社會保障金,不會為生存問題而擔憂,那麼問題來了,人民的生活過的不錯,為何要造反呢?答案就是:不知道,知道也不能說!

在內戰爆發後,利比亞人民的生活水平直線下降,戰亂讓人民生活得不到基本的保障,無家可歸、妻離子散、瀕臨破產的人更是比比皆是,在反對派推翻卡扎菲政權後,這些情況雖然得到改善,但是遠遠不及卡扎菲統治時期了,利比亞因為一場內戰,從富得流油的發達國家迅速衰退到發展中國家,人民並沒有因為戰爭的勝利而得到更多的幸福。

如今,利比亞反對派也常常在反思:我們犧牲了數萬人,付出了那麼大的代價,推翻了政府、殺死暴君卡扎菲是不是對的?我們難道做錯了?而利比亞的人民更是對這場內戰深惡痛絕:我們上了某些人的當,我們太蠢了!

卡扎菲和薩達姆人生很相像,都是通過政變掌控了其國家,對比起薩達姆來說,卡扎菲掌權要比他整整多出20多年,卡扎菲在1969年發動九月革命最後推翻了國家的王朝,建立了利比亞共和國,然後長期以軍事獨裁控制整個國家。

與薩達姆不同的是,利比亞在卡扎菲的帶領下,從落後貧窮的非洲小國,變成美麗富饒的軍事強國,卡扎菲從掌控國家後,開始反西方殖民主義,不僅驅趕西方人,還收回英美在國內的軍事基地,還宣稱美國是利比亞的頭號敵人,在卡扎菲的種種做法下,西方國家開始對利比亞長達幾十年的經濟和軍事制裁。

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幾十年的制裁下,卡扎菲從1990年以後開始宣稱美國是世界的新救世主,並且主動承擔以前西方國家在利比亞的經濟損失,直到2004年美國才對利比亞解除制裁,2006年美國和利比亞才復交,恰逢那年是美國對薩達姆的罪行審判,卡扎菲為了迎合美國,並誇讚美國做的好,對於薩達姆這種人就應該處於絞刑。

卡扎菲和美國搭上關係後,開始活躍在國際政治舞臺上,經常出席聯合國的會議,讓人意外的時,從薩達姆行刑後才短短五年,卡扎菲政權在國內人民和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支持下,就被推翻,卡扎菲的多名兒子戰死,而且就連自己本人也被虐待後殺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