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1 縣級政治生態

縣級政治生態

目前,全國有2862個縣級建制,包括374個縣級市、1636個縣(自治縣、旗、自治旗、特區和林區)、852個市轄區,總共有8586個縣處級正職實職崗位。

中國的政權層級制度,由中央、省(自治區、直轄市)、縣(市、區)、鄉(鎮)四級構成。縣一級既可直接面對群眾,擔負大量繁重的政策執行任務,也可以宏觀管理者的角色出現,對一方的政治、經濟、社會和其他各類公共管理事務產生實質的、直接的作用。按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縣級政權配備齊全,既有事務性部門,也有強權機構,連公檢法等國家暴力機器也配備完整,它甚至還可以調動武裝警察等軍事力量。

中國自古有“郡縣治則天下治”之說。在中國的行政體制中,縣政一直是中國政權架構中最重要的單元,縣級政權是離基層最近的政權。縣一級政權在我們黨和國家的機構設置中處於承上啟下的重要位置,而縣委書記是一縣之帥,居於核心地位,起著關鍵作用。作為對這級政權有最高掌控權的縣委書記,既是基層幹部,又是一方統帥;既是宏觀決策者,又是具體執行者;既是權傾一時者,又是位卑的小官。縣級政權的完備性決定了縣委書記地位和作用的敏感性,它其實是一把雙刃劍。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縣委書記熟悉基層、代表基層,其工作成敗,影響著國家大政方針的執行效率。同時,他們的意見,也反映了最廣大基層群眾的呼聲。

縣級政府是指管理一個縣級行政區域事務的政府組織的總稱,是中央政府、省級政府、地區級政府與鄉鎮政府、村聯繫的中間環節,是整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行政區域。按照中國現行的行政區劃,縣級行政區包括縣、自治縣、地級市的市轄區、縣級市、特區、林區等七種。

縣區建制一般包括100多個正科級實職崗位,30多個副處級實職崗位,4個正處級實職崗位。在垂直序列中包括縣處級正職、縣處級副職、鄉科級正職和鄉科級副職4級。縣處級副職水平序列中,根據職務所含權力和資源的大小,以及排名先後,從小到大依次為:縣政府黨組成員、縣長助理、副縣長、統戰部長、宣傳部長、政法委書記、組織部長、紀委書記、常務副縣長、縣委副書記等。

縣處級副職水平序列中,根據職務所含權力和資源的大小,以及排名先後,從小到大依次為:縣政府黨組成員、縣長助理、副縣長、統戰部長、宣傳部長、政法委書記、組織部長、紀委書記、常務副縣長、縣委副書記等。

促發展,強富民,保平安是縣級行政所面對的重要課題。縣委作為黨的地方領導機構在政治生活中是當地的最高領導機構,縣委常委會是該縣的集體決策機構,對於該縣的經濟、文化、教育、科學、衛生等工作有決策領導的作用。組成縣委常委在各縣市的組成有所不同,一般為以下人員組成,多為單數:縣委書記、縣委副書記(兼縣長)、縣委副書記(一般負責黨務工作)、常務副縣長、縣紀委書記(如紀委書記與其他成員同批次進常委,排名在前)、分管較多工作的副縣長(一般為分管經濟工作的副縣長)、縣委辦公室主任、縣委組織部長、縣委宣傳部長、縣委統戰部長(不進常委班子則兼縣政協副主席)、縣委政法委書記、縣人民武裝部政委(或部長)等13至15名組成。除了比較固定的名額外,其他因地區不同而設置不同,如有的縣將主要街道或鄉鎮黨(工)委書記、或群團中的主要部門如總工會主席、婦聯主席等列為縣委常委等,另外有些地方也會選1,2個下面重要鄉鎮的黨委書記入選縣常委。

縣委常委會的構成,一般縣區設置7-9(多數是9)個常委職數,除了縣委書記、縣長、專職副書記,另有常委4-6名(按照進常委班子的時間順序和資歷來排序了,或者是上級黨委宣佈任命的時候特地做出排序的要求)。一般情況下,政府常務副職、紀委書記、組織部長、宣傳部長、政法委書記、軍隊代表(武裝部長或政委)等6職位是常委班組常見搭配。這些都屬於例行入選常委會的職位,能夠佔到這個崗位上也意味著進入了常委會。另有2個常委名額的分配在各省不盡一致,較大有可能入選職位包括:統戰部長、城關鎮書記(縣政府駐地)、重要鄉鎮黨委書記等。

2010年10月29日,中組部下發了《關於認真做好市、縣、鄉黨委換屆工作的通知》,明確規定縣委領導班子年齡結構,應在全市範圍內形成合理比例。要形成以45至50歲幹部為主體的梯次配備,注意保留一些50歲以上有經驗的骨幹,注意選拔40歲以下優秀幹部,其中要有35歲左右的幹部。

如何正確處理各種利益矛盾,妥善處置突發事件是擺在每個縣委書記面前的重要課題。

提高“四種能力”是:當好新形勢下的縣委書記,必須開闊眼界、開闊思路、開闊胸襟,努力提高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能力,提高推動改革開放、不斷開拓創新的能力,提高總攬全局、應對複雜局面的能力,提高治黨管黨、解決自身問題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