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趣谈|撩遍三国名士的钟会,真的是个基佬吗?

趣谈|撩遍三国名士的钟会,真的是个基佬吗?

文丨吾儿奉先


随着《大军师司马懿之虎啸龙吟》里姜维的上线,你们期待的“姜钟谋反组”目测很快就要聚首,而邓艾、钟会这对昔日同袍也不得不面临“开撕”的命运。

嗯,已经嗅到了修罗场的味道。

趣谈|撩遍三国名士的钟会,真的是个基佬吗?

回首往昔,邓艾、钟会二人从相遇到相知的剧情一路Gay气弥漫、暧昧爆表,撇去性别不看简直宛如古早的才子佳人话本,非常惹人遐想。

彼时邓艾还是一名小小胥吏,受惯了排挤和冷遇,当朝廷颁布九品中正制的新政时,他想献出自己的屯田良策而获得拔擢,却因卑微寒酸的衣容和口吃的毛病而遭到中正官驱逐,人群里对他也满是奚落嘲讽。

趣谈|撩遍三国名士的钟会,真的是个基佬吗?

趣谈|撩遍三国名士的钟会,真的是个基佬吗?

趣谈|撩遍三国名士的钟会,真的是个基佬吗?

这一切却为家世煊赫、出身名门的贵公子钟会看在眼里。

他目送邓艾遭驱逐后落寞离去的背影,眼中亦有怜惜,命侍从拾了他遗落的竹简带回家中。仔细研读屯田之策后钟会惊为天人,对邓艾才识大为仰慕赞叹,亲自寻到邓艾处探访。

趣谈|撩遍三国名士的钟会,真的是个基佬吗?

会面时钟会那眼神可谓是熠熠流光、含情脉脉,不但称赞邓艾“手握灵蛇之珠,荆山之玉”,痛惜他为世俗所埋没,这才见一面就要邀请邓艾至家中,引荐给自己父亲钟繇。

趣谈|撩遍三国名士的钟会,真的是个基佬吗?

一个是风流俊逸、骄矜高贵的世家公子;一个是木讷敦厚,却富有才识的落魄胥吏。简直是金风玉露一相逢,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然而如果以历史上邓钟的走向去推导《虎啸龙吟》后面剧情,邓钟大抵是逃脱不了“相爱相杀”命运,要塞给诸君满口的玻璃渣了。

趣谈|撩遍三国名士的钟会,真的是个基佬吗?

(钟会掌掴邓艾)

历史上的邓艾、钟会都是纵横后三国时代曹魏的权臣大将,二人最有名的事迹,就是共伐蜀汉。

钟会领兵于剑阁与蜀汉名将姜维对峙,邓艾则率军偷渡阴平、直抵绵竹,最终兵临城下使刘禅降魏,蜀汉政权就此衰亡。这一仗不仅为三国时代的落幕定音,也是邓、钟、姜三人命运最终走向的奠基石。

此役之后邓、钟二人功成名就,一个官至太尉、一个受封司徒,然而

两人在还未正式册封时俱已丧命,魂归天外

趣谈|撩遍三国名士的钟会,真的是个基佬吗?

钟会为谋自立与卫瓘等人密谋构陷邓艾,使其身陷囹圄,而后联合投降的姜维起兵策反不成,毙命于乱军之中。邓艾却也没能因钟会之死洗脱冤屈,被卫瓘派军士杀于押解途中。

如果说姜维的死是殉道蜀汉,死得其所;钟会的死也是出于自己意志,咎由自取;那邓艾无疑是最无辜的了,白白蒙受悖上违逆的冤屈、锦绣的前程就此断送、捐了性命。

所以对于邓钟之间情感的期盼,终究还是来自于大家的意淫。

这样要还爱得起来,估计得让钟会跪邓艾门前高歌八百遍:“我要向前飞,我是邓艾的玫瑰……”再看成不成了。

趣谈|撩遍三国名士的钟会,真的是个基佬吗?

(粉丝曾将《真三国无双》的钟会形象剪辑后配以凤凰传奇曲目《等爱的玫瑰》,因谐音“邓艾的玫瑰”成为三国圈名梗)

然而也无怪乎大家爱意淫,钟会这位少时就与王弼齐名、被司马师奉为王佐之才、为当时的人称道是当世子房的能臣名士,关于他的诸多历史记述和逸事趣谈,却从来都充斥着一股Gay里Gay气的味道,非常微妙。

甚至知乎上“钟会”话题下都有人气问题:钟会是同性恋吗?

趣谈|撩遍三国名士的钟会,真的是个基佬吗?

那么究竟是不是呢?围绕这个话题,我们来好好探讨下。

1.黄泉共路的亡命鸳鸯——姜维

其实在相抗剑阁之时,钟会就仰慕姜维已久,修书以诉衷情了。

据《三国志·蜀志·姜维传》记载,钟会在与姜维书信中写道:“公侯以文武之德,怀迈世之略,功济巴汉,声畅华夏,远近莫不归名。每惟畴昔,尝同大化,吴札郑乔,能喻斯好”。

以春秋时吴国季札与郑国子产的交情来作比两人倾盖如故的情谊,要知道那时候你们还在打仗啊,十万大军不要了伐?

而姜维投降钟会之后,也不像一般降虏那样作小服低,受人奚落。相反钟会待他甚为优厚,不但归还他印号节盖,还与他出则同舆、坐则同席,十分亲密。

甚至钟会向杜预夸赞:“若拿伯约(姜维字)与中原名士相比,哪怕诸葛诞、夏侯玄也是比不过的”,仰慕亲热之意无不溢于言表。

趣谈|撩遍三国名士的钟会,真的是个基佬吗?

(老版《三国演义》当中姜钟坐谈宴饮桥段)

后来两人共谋起兵,欲自立征讨司马昭不成,于正月十八一同死在了乱军当中。

2.高山流水遇知音——蒋斌

蒋斌是蜀汉名相蒋琬的长子,后任汉城护军。钟会至汉城时曾修书蒋斌,赞赏他的才智并称彼此是意气相投之人,还希望前去洒扫拜祭其父蒋琬的墓茔。蒋斌知悉后甚为感动,也将钟会引为知己。

又是一段跨越敌我的动人情谊,当然要成全了。刘禅降魏后蒋斌便去涪县投奔钟会,以朋友之礼相待。

可惜后来蒋斌追随钟会至成都,便也死在了乱军之中。

3.求而不得的高岭之花——夏侯玄

在《三国志·魏书·诸夏侯曹传》中曾记载:“毓弟会,年少於玄,玄不与交,是日於毓坐狎玄,玄不受

。孙盛杂语曰:玄在囹圄,会因欲狎而友玄,玄正色曰: 钟君何相偪如此也! ”

趁着别人势弱时便去狎昵轻薄,怎么看都像是登徒子所为。

不过钟会历来就仰慕名士贤良,只是想凑上前表示亲爱之意也未可知,可惜两人政治立场悬殊,钟司徒芳心受阻,便也只能独自黯然神伤了。

4.因爱生恨的错位孽缘——嵇康

《世说新语》中曾有事迹,说钟会撰写《四本论》后,迫切地想要给嵇康一看。

可毕竟一个是曹魏的姻亲,一个是司马氏幕僚,嵇康对于司马氏族的唾弃鄙嫌也是人尽皆知。

或许是受碍于此等身份,钟会既想给嵇康看文章却又怕他向自己发难。羞怯两难间,钟会只好怀揣着《四本论》至嵇康住处,将书简遥遥地掷入院内便跑掉了。

趣谈|撩遍三国名士的钟会,真的是个基佬吗?

难得骄矜傲岸的世家公子也能有此般难为情的时刻,真是让人感叹少男情怀总是诗

而《晋书·嵇康传》中也有记载,钟会因仰其盛名而造访嵇康,大张旗鼓、宾从如云。嵇康却只顾与向秀在树下打铁,旁若无人,很久都不和钟会说一句话。

直至钟会要走,嵇康才叫住他问:“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

钟会便也有气节地回道:“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趣谈|撩遍三国名士的钟会,真的是个基佬吗?

(蓝雯轩漫画版《世说新语》中旁若无人的嵇康与谦恭候立的钟会)

这段对话也是历来很为人称道的玄学交锋,倘若俩人不是政治立场的悖逆,说不定能成为彼此惜重的挚友也未可知。

可惜芳心数度碰壁,是个人也会恼的,更何况本来就心气甚高的钟会。所以后世常以为是嵇康的轻怠惹恼了钟会,是以钟会由爱转恨,向司马昭进谗最终害死了嵇康。

5.霸道君王与祸国佞幸——司马昭

司马昭之于钟会,那就更值得玩味了。

在《晋书·张华传》当中冯紞曾直言:“臣窃谓钟会之衅,颇由太祖”,要将钟会的叛乱归咎到司马昭头上。

他说:“钟会才见有限,而太祖夸奖太过,嘉其谋猷,盛其名器,居以重势,委以大兵,故使会自谓算无遗策,功在不赏,辀张跋扈,遂构凶逆耳。”

这意思不就是钟会的嚣张跋扈、乖戾不臣都是你司马昭给宠出来的!钟会恃宠而骄,才有了谋逆的祸患吗?

且再看看司马昭身边的幕僚亲信,几乎也没一个说钟会好话的。

王元姬曾劝谏过司马昭,说钟会此人不能重用,否则恩宠太过是要作乱的;辛宪英都在钟会还任镇西将军时看出钟会的反意,告诫儿子羊琇远离;邵悌也曾警醒司马昭,让他另派别人伐蜀;甚至《汉晋春秋》上记载,钟会的兄长钟毓都曾告诫司马昭:“钟会挟术难保,不可专任”。

趣谈|撩遍三国名士的钟会,真的是个基佬吗?

饶是如此,司马昭有听纳过半分吗?还对钟会“嘉其谋猷,盛其名器,居以重势,委以大兵”。

当钟会都已经兴兵起事了,荀勖前来告诫司马昭,他都仍不能相信,认为自己素来待钟会亲厚,钟会必不至如此的。

这样的宠幸放任,除了认为司马昭是被爱蒙蔽了双眼,还找得到其它理由吗?

6.终身未婚又膝下无子

在那个但凡有点权势都能三妻四妾,寻求子孙兴盛荫蒙一方的时代,家世煊赫的钟司徒竟然一生不婚,膝下无子,只过继了哥哥钟毓的两个孩子。

这不能不让人猜疑,emmm……

趣谈|撩遍三国名士的钟会,真的是个基佬吗?

所以看了如上诸多例证,是不是觉得答案就要呼之欲出?没错钟会就是断袖!就是同性恋!他好龙阳!他好分桃!

其实也不尽然。毕竟古来将相名流之间英雄相惜,绨袍刎颈是常事,不一定非就得是欢爱之情。

至于和敌将私通、书信传情,一方面是钟会本来就爱仰名士贤良,一方面又何尝不是以怀柔之术作为政治手段呢?

再者按年龄来算,邓艾是公元197年生人,姜维是公元202年生人,钟会则生于公元225年。攻伐蜀汉时钟会年近四十,姜维也快六十岁了,孩子都跟着他出征的邓老将军更不必说,怕不是得高歌一曲“最美不过夕阳红……”?

趣谈|撩遍三国名士的钟会,真的是个基佬吗?

而《世说新语》作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笔记体小说,虽然不少典故都取自史书,也曾为诸多史籍录引,终究还是小说家之言,可做参考却不能作为史料信取。里面的事迹逸谈权且看看笑笑就好,不必当真。

至于司马昭为何如此盛宠钟会,他也对此做过解释——唯钟会在此时期与他心意是相一致的,伐蜀大业舍他其谁?况且钟会也确实数出奇策为司马氏建下功业,不过后来谋逆被诛杀,对他的数落构陷自然不会少,实际的他却未必是那般功不在赏、名不副实的。

还有因为不婚配就揣度别人是同性恋,简直是古往今来代代延续的思维窠臼,就不要再往下掉了!可能钟会只是还没找到合适的姑娘(或小伙)吧。

所以对钟会是否是同性恋这一争讨,其实都是还是夹杂了太多后世的眼光与过度解读,大家看后一笑置之不必当真。

反正爱琢磨历史的去琢磨历史,爱去拉郎萌cp看相爱相杀的也尽管去就好了。

趣谈|撩遍三国名士的钟会,真的是个基佬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