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問道老子43:什麼是“人之所教我亦教之”的“始制有名”?

問道老子43:什麼是“人之所教我亦教之”的“始制有名”?

現代流行版本《老子》第四十二章原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這段話的大意是說,道是虛極的無形之氣,可以運化出太極的有形之象。這個渾然一體的有形之象,本身就蘊含著陰陽兩儀。陰陽二氣矛盾衝突交融達到平衡後,就可以衍生出新的有形之象。新的有形之象同樣蘊含著陰陽二氣矛盾對立衝突交融的運動循環,如此週而復始就衍生出了宇宙萬物。因此,宇宙萬物都蘊含著陰陽二氣的循環運動,而且都是無形之氣與有形之象互相轉化能量守恆自然和諧的均衡運動系統。人們最厭惡的就是“孤”、“寡”和“不穀”,但君主王公卻反而以此自稱。所以,物質世界有形之象層面的損失,必然會轉化為無形之氣層面的收益。而有形之象層面的收益,則必然會轉化為無形之氣層面的損失。先人這樣教導我,我也這樣教導後人。一切違背這個自然天道的強橫暴虐者,都不得好死。我把這些話,作為傳道授業教化世人的宗旨。

對此,我們還是先要複習一下《老子》第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天一以清,地得一以靈,人得一以寧,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其致之一也,謂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靈將恐發,人無以寧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正將恐蹶。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穀。此其以賤為本耶?非乎?至譽無譽,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這句話的大意是說,古時候人們所說的道法自然萬象歸一,就是天法道則顯清明,地法道則顯靈氣,人法道則顯寧靜,河谷法道則顯充盈,萬物法道則顯生機,當政者法道則顯以正治國天下太平。換而言之,天得不到清明就會有雷電爆裂的危險,地得不到靈氣就會有震顫搖動的危險,人得不到安寧就會有死亡的危險,江河枯竭就會有山谷乾燥荒漠化的危險,萬物得不到均衡循環就會有整個生態環境系統毀滅的危險,當政者不遵循道法自然以正治國就會有天下傾覆的危險。因此,貴以賤為根本,高以下為基礎。當政者往往自稱“孤”、“寡人”和“不穀”,這難道不就是以賤為根本嗎?所以,世上至高的榮譽是無須讚美的稱譽,就是不要像明亮璀璨的寶玉一樣引人注目,而要像粗糙黯淡的山石一樣樸實無華。

接著複習一下《老子》第三十二章:“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猶川穀之於江海。”

這段話的大意是說,道原本無名,它雖然樸實無華到了細小看不見的地步,但天下人沒有誰能夠讓它服從個人意志。統治者如果能夠順應天道以正治國,那麼萬事萬物就會自然追隨。天地間天地間陰陽之氣相合,自然就會風調雨順普降甘露。老百姓不需要用法令控制,社會經濟就自然會均衡發展良性循環。自遠古開始,人們就已經形成了公共資源公平分配的規則和名稱。以前既然有這些約定俗成的規則和名稱,那麼後人做事就應該懂得分寸。懂得了這個適可而止的分寸,就不會有任何兇險了。這就像天下都依歸於道,也猶如百川歸於江海一樣。

再聯繫上下文來看,所謂“萬物並作吾以觀復”的“知常曰明”,自然必須要有“致虛極守靜篤”的忘我無私境界。對於“上五千年”原始共產主義大同社會的古人們來講,這也是“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自然而然。於是,就有了“三皇”時代道法自然以正治國的“始制有名”。這個“人之所教我亦教之”的“始制有名”,就是老子傳承的大道。然而,自“堯舜禹之變”的“夏禹傳子家天下”開始,再經“湯武革命”改朝換代,直到“禮崩樂壞”的“百家爭鳴”。當“大道既隱天下為私”的常道又成為“始制有名”之時,再要想讓常人們達到“致虛極守靜篤”的忘我無私境界,肯定就是玄乎其玄的“玄之又玄”了。事實上,中國文明“上下五千年”延綿傳承的“玄之又玄”,恰恰是因為有“上五千年”的“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精神底蘊。“三皇”時代道法自然以正治國的“始制有名”,就是老子給我們傳遞的原始共產主義大同社會歷史信息。只是因為“下五千年”的“大道既隱天下為私”物慾橫流,讓人們已經很難理解這些“人之所教我亦教之”的“神話傳說”了!

轉眼間,老子當年“吾將以為教父”的傳道授業,距今也已經過去兩千五百年了。如果要問,究竟是道法自然法則大公無私的均衡發展良性循環好,還是道法叢林法則自私自利的不均衡發展惡性循環好?顯然,這既是一個自然宇宙世界的天道倫理常識性問題,也是一個人類文明世界的基本道德命題。從自然宇宙世界的天道倫理常識角度來講,當然是道法自然法則大公無私均衡發展良性循環好。而從人類文明世界“大道既隱天下為私”的常道角度來看,卻必然會選擇道法叢林法則自私自利的不均衡發展惡性循環。那麼,自“堯舜禹之變”的“夏禹傳子家天下”開始,人類的智慧到底是增長了還是退化了?這是一個“上下五千年”的中國歷史謎題,也同樣是一個世界歷史謎題。

縱觀天下,自原始共產主義大同社會到奴隸制小康社會的“公私之變”以來,特別是從“民主法治”的古希臘奴隸制商業城邦和斯巴達商業軍國主義時代以來,再經“君權神授”的古羅馬帝國軍事擴張和中世紀基督教“神權專制”的“十字軍東征”宗教戰爭,又經歐洲“文藝復興”和哥倫布船隊殖民征服“新大陸”的奴隸買賣“世界自由貿易”狂飆突進,直至形成今天“美元霸權”金融殖民統治的民主法治“普世價值”和市場經濟全球化國際慣例“剪羊毛”體系,此所謂“西方文明中心論”的古希臘式大國崛起“修昔底德陷阱”天下興亡週期律,就是私有化商業化拜金主義“神權專制”的“紙牌屋遊戲”惡性循環。這種“戰爭武器決定資源配置”衍生的“貨幣工具決定資源配置”國際慣例體系,也依舊是道法叢林法則自私物慾弱肉強食“獸之道”的“術萬變而道不變”。

因此,我們今天“問道於老子”,再次回首“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的“始制有名”,既是在尋找中國自身社會經濟均衡發展良性循環的“文化傳家寶”,也是在為世界探尋治療西方式不均衡發展惡性循環頑疾的“中醫藥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