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為什麼沒有“心臟癌”

寫在前面

根據國家癌症中心2018年發佈的最新癌症數據,我國惡性腫瘤新發病例數為380.4萬例,平均每分鐘有7個人被確診為癌症

為什麼沒有“心臟癌”


穩居全國首位的肺癌、女性中高發的乳腺癌、侵蝕著青少年的白血病等等,幾乎人體所有部位都可以患癌,人人談癌色變,然而作為我們人體最重要的器官——心臟,為什麼沒有聽說過“心臟癌”呢?

原因

在醫學上,大眾所謂的“癌”是指起源於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是惡性腫瘤最常見的一種,上皮組織覆蓋於人體表面,也襯於消化道、呼吸道等內表面,也是組成肝、乳腺等各種器官的重要部分,而心臟沒有上皮組織,因此不存在“心臟癌”一說

為什麼沒有“心臟癌”


但人體心臟還是會有惡性腫瘤的,只不過不叫癌,叫肉瘤,是另一種來源於間葉組織的惡性腫瘤,且不直接以器官直接命名

以心臟來源的惡性腫瘤

心臟主要是血管和心肌,所以心臟來源的惡性腫瘤主要是血管肉瘤和橫紋肌。但是,心臟惡性腫瘤的發生率非常低

一方面心臟是高分化器官,與身體其他器官有著明顯差異,心肌細胞沒有分裂和再生能力,而致癌因子是通過迅速擾亂正常細胞核內DNA的合成活動,使其失去控制,導致組織細胞瘋狂增殖形成腫瘤

為什麼沒有“心臟癌”


另一方面,心臟血流豐富且快速,癌細胞很難轉移停留在心臟中。總的來說,心臟不是不會得“癌”,只不過是換了一種方式,減少了發生率

為什麼沒有“心臟癌”

順便為大家普及一個世界衛生組織早提出“三個1/3”的理論:1/3的癌症是可以預防的,1/3的癌症如早期發現是可以治癒的,1/3的癌症可以減輕痛苦、延長壽命

為什麼沒有“心臟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