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孩子頂嘴“成癮”,三個原因導致!

孩子頂嘴“成癮”,三個原因導致!

本期專家:柳虹老師是楊真豔心理機構專職心理諮詢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黑龍江廣播電視臺多檔節目特邀心理導師。擅長兒童心理諮詢及輔導、親子關係諮詢與輔導、婚姻家庭問題諮詢、成人情緒及情感類諮詢及分析,具有豐厚的理論基礎及豐富的實操經驗。

家長困惑

孩子特別能犟嘴,不管大人說什麼,無論說對說錯都犟嘴。他說,他自己就是本能的犟嘴,不能聽到別人說他,不能被指責,就好像和家長對著幹才能證明他自己。孩子都給我氣出心臟病了。

專家解答

我相信給家長氣出心臟病這樣的事情並不多見,但孩子不分對錯都要和家長犟嘴這樣的事並不少見,很多家長為此深深的困惑。

這中間至少呈現了三個信息。第一,孩子自我意識的突顯。他慢慢長大了,會覺察到自己是不一樣的個體,我不是媽媽,不是爸爸,不是所有的大人,我是我自己。我怎樣才能表現出我是我自己來,我就得凡事表達我和你不一樣來宣告我的存在。我如果連觀點都和你一樣,我不就是你的影子了嗎?人云亦云,我不就是你的一部分了嗎?

第二,孩子在生活中日常觀點、立場、期待、願望,不經常得到關注和肯定,也不常得到執行和落實。孩子經常感受不到他在生活中清晰的存在感。他經常會懷疑,我的觀點、願望、立場大人好像充耳不聞,不常常幫我實現我的願望。我要加重語氣來表達我的存在感,讓你們看到我——先是看到我和你們不一樣的觀點,透過這些觀點看到小小的我的存在。

第三,孩子要用這種方式來懲罰父母。說到懲罰父母可能會加重父母的怒火,我要替孩子說句話,他可不是故意的,他一定沒有這樣的心機。他是無意識地懲罰父母。為什麼懲罰父母自己又感受不到呢?因為在他的感受當中,他是常常被父母懲罰的。比如說,他生活當中的好多選擇不是他選擇來的,是父母空降給他的,他有種被強制的感覺,這種強制的感覺讓孩子感覺好難受。他會把父母給他強行安排的、沒有經他同意的這些事情當做是父母在懲罰他,於是他很想把這種懲罰還給父母,讓父母知道我有多難受。我要再強調一遍,孩子不是故意的,孩子經常不知道怎麼著,又被安排了一件事,不知道怎麼著又被否定了一件事。大人安排或是否定一件事的初衷可能是好的,但孩子暫時感受不到為他好,他就會覺得這是懲罰,他就想用這種方式表達。

如果孩子想通過頂嘴,跟家長扭著來的方式突顯自我意識,來表達與你的不同。我建議家長,多去主動的傾聽他的觀點。我調強是主動的,不要讓孩子拿過激的方式講給你聽的時候,你才來聽,而是在日常當中,當孩子有表述情感、情緒或是觀點與願望的時候,請我們放低身段,主動的、平等的來聽他觀點,並且帶著一些有誠意的好奇心與他討論。為什麼你會有這樣的想法?在可能的情形下我們要幫著孩子實現那些觀點,我指的是很安全很可能的情況下。還有一些事情,我們真的不能夠幫他實現,就請家長以平等謙和的態度說明為什麼不能幫他實現,並且允許孩子表達沒有實現觀點,沒有實現願望之後的那部分不開心和情緒。一定注意平等謙和這四個字。孩子很小,但是不代表孩子存在意義和生命個體就是很小的,他是和我們一樣平等的。如果今天我們把他看得很卑微很弱小,孩子就很可能適應了卑微的狀態,將來我們的孩子長成了一個態度上卑微的成年人,這是所有家長都不願意看到的。

第二種情況,孩子的存在感比較弱,他的日常經常得不到關注和肯定,他很生氣。他要通過犟嘴、對著幹來刷存在感。我們要多多肯定孩子的存在感,日常他做的事情我們多給他回應。比如這件事情他做得挺棒的,我們及時誇獎。如果這件事他做得差勁沒努力,我們和他討論為什麼,給孩子一個鏡映反應,媽媽爸爸就像鏡子一樣,你的行為我們照見了,我們會把這個行為說給你聽,你做了哪些事情,可能會帶來一些我們的聯想,我們做一個能夠說話的鏡子,客觀的不帶太多主觀性的,把孩子做的事情呈現給他,讓他自己來感受。用這樣的方式,不管是孩子做對了還是比較糟糕,或是根本沒努力去做,我們父母都給及時的回應。回應要客觀,不能有太多的主觀色彩,不能太多的批判性和評判。孩子的存在感得到確認了,孩子就會在他強調自己存在時,會更適度的平和地做,而不是用很激越的態度來做。

第三種情形,建議家長不要把太多不由分說地扭著來,空降到孩子生活裡,這是孩子最受不了的態度。不知道什麼理由,你就讓我去做,也沒有徵得我的同意或是和我商量,不被尊重的感覺很讓人憤怒。孩子會覺得自己沒有得到尊重,覺得父母強勢,無視他,不在乎他的感受,所以他也不願意把這份尊重給父母。作為父母作為長輩,我們對於孩子尊重在先,讓孩子感到我們對他尊重的誠意,孩子才願意把這份尊重給父母,也願意把這份尊重給周邊的人。越被尊重的孩子,他在與別人互動時,才能特別顯示他由衷的尊重,才能特別有教養,特別溫和,我們要把這份足夠的善意和尊重給孩子。

我知道父母都沒有惡意,只是不由分說這四個字讓他的感受中削弱了父母的善意。要把給孩子的安排和他商量並說明原因,孩子其實挺講情理的,你和他說明多了,討論多了,解釋多了,他是願意心甘情願地接受安排,或是有點不情願,他也會說服自己,把這件事堅持下來。所以,爸媽如果能換一個方式來和孩子相處,這中間是大有可為的。沒有孩子就是要和父母背道而馳,因為他也難受。

這位媽媽的描述當中說,孩子不允許別人說他,我們看看說是什麼含義。比如:寶貝,我覺得你今天這個事情做得讓媽媽另眼相看,挺敬佩你的。這麼說我覺得孩子是不會拒絕的,他不會說,我不能讓你說我。或者說,寶貝你這個事情做得我不太能理解,我不知道你是什麼意思,但我不想這麼快責怪你或是否定你,我更想聽聽你是怎麼看的。我相信孩子他也不會說,你不能說我。不能讓別人說是有深意的,孩子不是不讓你和他對話,而是他不接受別人對他過多的責備和批判。生活當中好多的成年人對孩子批判得比較多,欣賞、討論、帶著好奇心探究這部分說的比較少。建議家長在和孩子說的內容當中要做擴充,擴充一些肯定的部分,擴充一些和他討論的、好奇的部分,也許孩子對大人說他就沒有那麼牴觸了。

如果我們理解了孩子頂嘴的原因,看起來有點煩人的行為當中,還有一些積極的心理的意義,還有生命成長的意義,我們就不會那麼生氣了。這樣不僅不會給我們自己身心帶來傷害,可能對親子關係也是一種改善。我們多理解孩子這部分,理解孩子到底要通過頂嘴頂撞獲得什麼樣的回應,我們對親子關係也許會有一個不一樣的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