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7 深入雾霾,打好蓝天保卫战,第3季

深入雾霾,打好蓝天保卫战,第3季

《院刊》: 原来我国灰霾虽有发生但保持在小范围内,而现在逐渐扩大,大范围灰霾时有发生。 2016 年12月22日,华北 24 个城市遭受严重污染, 1/7 国土笼罩在灰霾中。京津冀、长三角、华中地区时有大面积灰霾暴发,甚至连成一片。您对这种现象有什么看法?

王跃思: 的确如此,近几年整个中国中东部地区污染经常连片。不禁要想,整个中东部地区的污染,是从哪里最先发起的呢?从我们研究组的观测事实和研究都可以看到,这个源是河北南部、山西东部、河南北部以及山东西部这一区域。也就是污染是从华北南部这一区域开始形成的,而这一区域的排放量目前在全国来讲也是最大的。

这一初始污染团形成后,逐渐向北、向南扩展,向南一直到整个长江三角洲,向北就是华北,华北与长江三角洲连起来后,包括华东、华中这一带半个中国就连成一片而被灰霾笼罩了。所以,您所说的民众的这种感觉跟我们监测的结果是一致的。

再具体来讲,初始污染团的范围是:从北京往南,从郑州往北,从山东济南往西,从山西太原往东。这一区域污染最为严重,根据源解析结果这一区域的燃煤量也是最大的,同时钢铁产量最大,水泥产量最大,平板玻璃产量最大。以上 4 个全国第一!而全国第一往往又是全世界第一!

我们国家倡导发展经济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受污染的这一大片区域,除了北京以机动车排放为主之外,河北和天津都是燃煤及工业加起来最大的。而燃煤工业里面,钢铁是第一大户,接下来是水泥和平板玻璃。我们可以发展工业,但关键是在这一过程中,公众也好,政府部门也好,业务部门也好,一定要记得不能肆意污染环境、破坏环境。

在这里多补充一点,我们国家几代人努力建立起来的工业体系是非常珍贵的。对比俄罗斯,苏联解体之后其国家工业体系遭到破坏,至今没有再完整恢复起来,所以经济还未能复苏;再对比美国,特朗普上台后要着力恢复美国国家工业体系,这是真真切切地看到了中国工业体系的红利。大国博弈不仅仅是看谁灰霾治得快,也要看谁工业体系发展的好,所以中国一定要珍惜自己已经建立起来的工业体系。

有人说这两者矛盾,很难做到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两者兼得。我说不矛盾,可以做到,仅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众所周知,我国煤电行业是响当当的用煤大户,而且这些年发展也很快,但污染物排放却连年下降,这是因为这一行业的污染物控制的非常好。所以钢铁和其他工业应该有信心“工业不减产,污染不加重”。

深入雾霾,打好蓝天保卫战,第3季

《院刊》: 感谢您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们介绍了我国,尤其是京津冀地区、中东部地区的灰霾污染现状和成因,那么从技术和管理等方面来讲,治理灰霾应该进一步采取哪些措施?

王跃思: 进一步的治霾建议,我想确实是可以总结为两方面:第一,技术;第二,管理。

(1)技术方面。 技术方面的工作就是从核心技术入手,优化生产流程,降低污染物产生量,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比如燃煤、燃气设备是不是具有脱硫、脱硝、除尘等功能,已经具有这些功能的是不是能够达标,这些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能够做到。所以说,技术上已经没有大的问题了,那么关键在管理。

(2)管理方面。 既然是重点,我想再从 3 个方面分开来讲。

① “说清楚”。 我想,用这 3 个字来形容推进管理最为恰当。我们再拿煤电行业做例子,要加入环保技术上要求的脱硫、脱硝、除尘 3 道工序,那成本一定会升高;成本升高后可以向国家申请涨价,比如,原来一毛多一度电,现在要涨到两毛多,因为要用清洁能源了,因为环保减排需要加入上述 3 道工序,所以要付出涨价的代价。我想只要“说清楚”公众是可以理解的,只要“说清楚”国家是允许涨价的。

同样的,生产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的行业,也要把环境治理成本加到产品成本里面,而且把上涨的价钱都用在环保上,给公众一个“清楚账”,大家就会理解。整个产业链利润分配,要包含环保治理这一块。为什么要一直强调这几个行业,因为看看我们自家的房子,看看路上跑的汽车、飞驰的高铁,看看公路、铁路,甚至航空母舰、飞机、火箭等等,这些民用或者军用的机械设备都是什么做的?答案很简单,钢铁、水泥、玻璃。所以这几个非常大量产出的行业一定要加强管理,这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要杜绝的是,一方面涨价另一方面又不按环保要求的工业流程改进。收了这部分钱,却还昧着良心继续排污,这是不应该的。

再从我们民众个人的角度来看,将来我们的电钱、房钱、汽油钱、车票钱等等,每一项花费都有一部分是用作环保的,比如减排技术研究、大气污染治理等。这部分花费,一方面要对公众明确,明确公众多花的钱是用于做什么环保工作了;另一方面在管理层面明确,明确地制定管理规程,规定公众多花的这部分钱必须用于相应的环境改善,并要接受监督。

深入雾霾,打好蓝天保卫战,第3季

② “落实好”。 2013 年,我在《院刊》发表的文章中就指出了,在这里再次强调:我们有很多好的技术,国家制定了很多好的政策和规章制度,我们得落实到位、将这些都用上,如果不到位、用不上,那么污染就会降的很缓慢;如果都可以“落实好”, 100% 做到,那么现在的污染物就可以降一半。

再举一个例子,我们国家现在已经开始投资研究燃油国 6 标准。国 6 标准好不好?好。该不该推?该推。但是国 4 标准已经 100% 做到了吗?国 5 标准已经 100% 做到了吗?答案是,没有。相同的问题问日本:你们为什么不制定国 6、国 5?日本人说:欧 4(相当于国4)的标准就已经使空气达标了,不用花更多的钱推行更高标准。所以,我们不能把精力放在制定“新”的指标上,首先要把已经制定的指标落实到位。

深入雾霾,打好蓝天保卫战,第3季

③ “一长一短,长短结合”。 我已经在媒体上提倡过,我国的污染治理要实行“一长一短”的政策,“长短结合”来治理。

“短”是指面对短期严重污染,要采取非常手段、严厉措施,比如在空气污染红色预警期间实行机动车限行、中小学生放假、职工弹性工作制等。因为紧急情况必须采取紧急措施,首先保证人的健康,以及迅速把污染物降下来,然后再图长期发展。另一方面,这些措施仅是权宜之计,对于长期的污染治理效果甚微,不能作为长期治理措施推广使用。

“长”是指长期的污染治理规划和长远的效果,使空气质量长期达标。这就需要工业流程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等,并在落实管理上狠下功夫。这又涉及到我们上边已经提到的,要注意在这个过程中跟老百姓“说清楚”。

所以治理污染,我提出来“一长一短,长短结合”。短期利用一些强制措施,使污染物排放降下来,使污染浓度降下来,使重污染暴发频次降下来,首先保证人民群众的健康。长期则要瞄准空气质量长期达标,推动清洁能源,推动煤转电,推动油品质量升级,推动公共交通等的发展。我们希望,并且有信心在10—20年的时间把我国灰霾污染彻底治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中科院院刊”CASbulletin

王跃思 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61 年出生于北京,理学博士,大气化学专业。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Atmospheric Research杂志副主编,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咨询专家,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文章节选自,“我国大气灰霾污染现状、治理对策建议与未来展望——王跃思研究员访谈”.《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年第3期,219-227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