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佛山18個鎮街與新疆伽師縣13個鄉鎮結對幫扶

萬里之外的新疆喀什伽師縣,少數民族同胞的生活面貌正因佛山的真情援疆而發生喜人變化。新一輪援疆以來,佛山始終堅持教育對接產業、產業帶動就業、就業促進扶貧、扶貧改善民生、民生助力穩定的理念,推動伽師受援地社會面貌產生了深刻變化。

近日,佛山日報記者跟隨省委宣傳部組織的全國媒體採訪團走進新疆,走進喀什,走進伽師縣,見證廣東和佛山的擔當與使命。今日起,本報正式推出系列報道,聚焦佛山援疆工作隊用責任與大愛書寫援疆傳奇,彰顯新疆伽師縣受援地的產業之變、民生之變。

崛起產業基地 促進當地群眾就業

傍晚時分,走進位於伽師縣工業園區的佛山創業產業園興業中小企孵化基地,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廠房隨即映入眼簾,園區內的小賣部生意熱火朝天,老闆艾合買提江·吾甫爾忙得不亦樂乎。“感謝佛山產業援疆給我們帶來這麼多就業崗位,讓我們脫貧,讓我們生活越來越好。”艾合買提江·吾甫爾感嘆,短短兩年他不僅從基地廠區的一名普通員工晉升為主管,還在基地成功創業,經營起夢寐以求的小賣部和燒烤檔。如今,工廠工資收入加之創業所得,他已成功脫貧,年收入超10萬元,親戚朋友和村民都羨慕不已。

佛山18個鎮街與新疆伽師縣13個鄉鎮結對幫扶

位於伽師工業園區的佛山創業產業園興業中小企孵化基地,帶動當地就業,圖為當地婦女在加工服裝。

無獨有偶,哈尼克孜·大吾提自2016年3月份加入伽師興業中小企業孵化基地有限公司以來,月收入從2000元逐漸上漲至3400元。她不僅獨自撫養弟弟上學,還貸款買上新房子。“家裡成功脫貧,收入多了,希望今後有能力創業開婚紗攝影店。”她期望道。

這些喜人變化的背後,是佛山產業援疆帶動就業脫貧的生動實踐。

佛山創業產業園——興業中小企孵化基地是由佛山駐伽師工作隊攜手伽師縣政府引進的一大產業項目,是喀什地區首個民營中小企業孵化基地。伽師縣委副書記、佛山駐伽師縣工作隊隊長劉曉明介紹,援疆資金集中精準扶持,通過“政府補貼——企業領銜——以商招商——入園孵化——孕育發展”的產業援建模式,致力把基地打造成為粵新兩省區著力建設的紡織服裝產業重要載體,並已初步打造成為南疆地區最具活力和影響力的民營中小企業孵化基地。“由政府補貼,企業開發土地建廠房和完善配套設施,吸引其他企業低成本拎包入住,從而發揮孵化器孕育企業功能。

種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在佛山援疆工作推動下,該基地累計建成標準化廠房102800平方米,職工之家、創業中心大樓等配套設施投入使用,初步形成生活配套完善和招商服務“六位一體”的多層次、寬領域、多功能的創業載體,成功簽約引進來自廣東、福建、浙江等12個省區的24家中小企業落戶,入園企業已全部完成設備調裝並陸續投入生產,累計可提供就業崗位近6000個,目前已穩定吸納本地員工3000餘名就業。昔日一片荒灘戈壁變身為蓬勃發展的產業小區,農民變身產業工人,白天在企業生產工作,晚上在活動廣場上載歌載舞。

劉曉明透露,今年還將啟動建設“伽師工業園區佛伽紡織服裝綜合產業園”並加速推動興業中小企業孵化基地三期建設,進一步擴展發展規模,延伸產業鏈條。

按照規劃,基地三期建設計劃新建佔地5.2萬平方米的現代化廠房10座,計劃簽約引進中小企業8~10家,目前已有6家初步達成落地意向,預計可新增就業崗位3000個。

“衛星工廠”讓邊陲婦女掙錢又顧家

從前幾年的“家窮人多,飯都吃不上”,到現在在家門口的車間工作,伽師縣巴仁鎮的帕提曼·買買提如今的生活,因“衛星工廠”的出現而煥然一新。“在家門口上班,既能賺錢,又能顧家,一個月還有一兩千元收入,肯定脫貧了。”因為有一份穩定工資收入,帕提曼·買買提對未來生活信心滿滿。

把工廠送到巴仁鎮的是伽師縣派姿民族服飾有限公司,佔地面積3500平方米,目前已帶動206名巴仁鎮及周邊鄉鎮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其中貧困人員佔60%,務工人員月收入1500~2000元,人均年收入1.5萬元以上。該企業負責人透露,將在原有基礎上,以內銷與外銷相結合,外拓市場,預計三年內可解決500名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

因新疆當地富餘勞動力多,加之少數民族思想較為保守,鄉土難離,職業技能不足,要照顧家庭的婦女鮮有外出打工就業機會。為此,佛山駐伽師縣工作隊積極探索,實踐“總部+衛星工廠”產業佈局模式,推動就業崗位向鄉、村、戶輻射延伸,方便當地群眾就地就近就業。

目前,佛山創業產業園興業中小企孵化基地共有9家企業在伽師全縣開設鄉鎮“衛星工廠”21家,吸納1020名群眾就業,其中約450名貧困人口實現就近就業。此外,佛山18個鎮街與伽師縣13個鄉鎮結對幫扶,共投入190萬元幫扶結對資金,幫助支持伽師縣建立更多鄉鎮“衛星工廠”。

從“輸血”走向“造血”,離不開產業帶動。劉曉明說,要想增強當地持續發展能力,必須走產業援疆的道路。

就業是民生之本,也是轉變觀念的重要平臺。佛山援疆幹部人才也明顯感受到這裡的變化:穿工裝的婦女多了,願意加班的婦女多了……

來源|佛山日報

文圖|記者鄭奕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