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美國打完伊拉克以後,伊拉克有什麼變化?

黑心金不換


1.伊拉克經濟變好了。在海灣戰爭以後,美國一直對伊拉克進行經濟封鎖,伊拉克經濟發展緩慢,甚至在倒退。2003年伊拉克戰爭爆發以後,伊拉克經濟呈現雪崩,負增長33.1%。不過2004年,伊拉克經濟就已經開始好轉,爆發式增長了54.16%。2007年,伊拉克GDP為888.33億美元,排名世界第57位;2017年,伊拉克GDP1926.6億美元,排名世界51位。10年時間,經濟總量翻了一番,排名前進6位,應該說,伊拉克經濟變好了。

伊拉克首都巴格達

2.伊拉克政治變亂了。伊拉克人口為3720萬,60%屬於什葉派穆斯林、18屬於遜尼派穆斯林,還有18%屬於庫爾德人。薩達姆政權是遜尼派穆斯林,屬於以少數通知多數。薩達姆倒臺以後,占人口多數的什葉派穆斯林開始掌權,庫爾德人也獲得了相當大的自治權利,遜尼派不甘心失去權力,蠢蠢欲動。伊朗是全世界什葉派穆斯林的大本營,與伊拉克什葉派關係密切,再加上美國支持的庫爾德人,與蠢蠢欲動的遜尼派穆斯林,伊拉克政壇變得十分混亂。

伊拉克現任總統福阿德·馬蘇姆

3.伊拉克軍事變弱了。薩達姆時期,伊拉克擁有45萬正規軍、65萬預備役,2200輛坦克,包括先進的T-72型坦克,還有1700多門火炮,300架作戰飛機和100架直升飛機,包括先進的米格-21、米格-23、幻影F1和蘇-22等。戰後,伊拉克只有21萬正規軍,且裝備低劣,缺乏戰鬥經驗,也沒有戰鬥意志。在與IS的對抗中,經常是一觸即潰,戰績遠遠不如庫爾德人的民兵。

伊拉克軍隊

歡迎討論,伊拉克戰爭以後,伊拉克總體情況是變好還是變壞?


美國觀察室


俗話說的好:大炮一響,黃金萬兩。這還是以前以火炮為戰爭之神的話語,現代一場戰爭遠遠不止這個數。戰爭是吞噬財富的魔鬼,只會帶來無盡破壞與災難。

七八十年代的巴格達街頭,有汽車有洋房,馬路乾淨整潔,沒有戰爭的陰影。公交車、噴泉、小轎車,一切都井然有序,人們的穿著也多種多樣,薩達姆治理下的伊拉克巴格達完全就是一個現代化的大都市。


1980年之前,伊拉克人均年收入達到5500美元,而當時我國人均年收入在255美元(1980年),是同時期我國人均年收入的21倍多。海灣戰爭前,1第納爾可以兌換約3.5美元,現在1美元可以兌換2000第納爾。

人民的生活水平較高。老百姓享受的福利也比較多,免費醫療、免費養老、免費教育,基本免費的住房和年輕人結婚時薩達姆贈送的大紅包,以及大量的工作機會,第納爾購買力也比較強,當年薩達姆曾經提出要讓每一個伊拉克人用買一頭羊的錢買一輛車。

以前美國大兵進攻伊拉克的時候,伊拉克人民都舉雙手歡迎,還以為自己贏來了一個救世主,以為自己的國家以後會變的和迪拜一樣,但是真實的情況卻打臉。



現如今的伊拉克可謂是戰火紛飛,一片混亂,當年薩達姆死的時候,就曾經和美國大兵說過,沒我的伊拉克,將什麼都不是,果不其然,實現了。

每當看到這些照片的時候,我都會想到戰爭是世界上最大的災難,霸權主義國家是靠不住的,這是我們每個人值得深思的問題。


用心記錄身邊的平凡



伊拉克在海灣戰爭前,即便打了八年兩伊戰爭,人民的日子過得還是很富足的,畢竟是一個石油國家,抽出油來就是錢。


海灣戰爭後,伊拉克被全面制裁和禁運,在一個基本靠能源度日、外向型經濟的國家,一旦被封鎖,經濟發展水平如何,用腳趾頭都能想得到。但是在薩達姆的治下,日子雖然苦了點,還能夠保持社會穩定,安享太平生活。

伊拉克戰爭後,伊拉克的社會環境全面陷入動盪與混亂,十多年過去了,依然無解,死傷於衝突的人,多達數十萬。而且這種充滿恐怖氣氛、混亂不堪的社會環境一直沒有好轉。



說伊拉克經濟變好的人居然拿2017年和2003年對比,然後結論經濟變好了。 這種結論的可笑程度,可以用荒謬來形容,你為什麼不用美國現在的經濟水平去跟華盛頓領導美國的時候對比?


2003年美國把人家的罈罈罐罐都打爛完了,國家整個是崩潰狀態,和解除封鎖、制裁後又發展了十幾年對比經濟數據,這不是強行加塞、為美國歌功頌德是什麼?

總之,美國打擊伊拉克後,將原本一個正常的國家,有序的社會變成了人間地獄,到處是恐怖與仇殺,還成了孕育ISIS這種極端恐怖分子的溫床,向周邊國家滲透、蔓延。讓世界的反恐事業越反越恐,這就是所謂美國價值輸出產生的災難性後果。



謝金澎


這個問題要回答清楚,主要包括以下幾點:第一,國家層面:從令人尊敬的中東強國到現在最失敗國家。在薩達姆時期,伊拉克是非常有國際地位的,備受尊敬。因為實力決定了其在中東地區的老大地位,因此,在中東也是地位非常高。但是,戰後,伊拉克成為中東最混亂國家之一,國力衰竭,被世界看輕,也被中東鄰國看不起。最典型舉個例子,在伊拉克戰後,伊拉克遭遇大災,死傷慘重,周圍鄰國都不給幫助。而美國一個颶風損失,中東土豪捐款幾億美元。可見對伊拉克的輕視。



第二,民族層面:從民族團結,統一,到四分五裂。在薩達姆時期,北部的庫爾德人雖然經常不穩定,但是,在薩達姆強大壓力下,還是能夠保持相當的團結。國家內部穩定。而戰後,北部庫爾德人已經事實上獨立,伊拉克國土四分五裂,地方派系林立,而且教派衝突加劇。整個國家一盤散沙。

第三,從百姓生活來看,從安定繁榮,到民不聊生。在薩達姆時代,前期伊拉克百姓是非常富足的,薩達姆建立了比較完備的社會保障體系。免費教育,醫療,住房等,而且居民收入提升也非常快,到後期因為美國和西方的經濟封鎖,百姓生活開始困頓。但是,至少還是能夠保證生存和安全。而且只要美國放開制裁,以伊拉克的石油資源,必定能夠快速致富。但是,戰後,國家不斷戰亂。每天都有很多人為此死亡。百姓不光生活無法保障,就是基本生命安全都不能保障。簡直可以叫做民不聊生了。

第四,從社會來看,從高素質的社會,到無法彌合的戰爭裂痕。在薩達姆時代,伊拉克受教育水平是中東最高的,而且很多居民能說一口流利的英文,整體國民素質非常高。而戰爭使得伊拉克百姓流離失所,連吃飯,生命都沒辦法保全,更何談教育。現在伊拉克戰爭一代,大多數是文盲,小孩在戰火中長大,戰爭的創傷很難癒合。而且至少需要上百年時間。如果無法產生一個像薩達姆一樣的強權人物,伊拉克很難恢復穩定繁榮。

探究問題真相,揭秘背後故事,歡迎關注頭條號〔歷史真相背後〕,給您不一樣的精彩


歷史真相背後


伊拉克戰後並沒有走上繁榮自由的道路,由於國內的石油重新被西方國家掌握,伊拉克的經濟一落千丈,恐怖襲擊不斷,社會環境遠不如以前。
說起伊拉克就離不開薩達姆,這個曾經給伊拉克帶來繁榮與毀滅的掌舵人,就算死後十幾年也沒有淡出人們的生活。當薩達姆1972年6月1日起開始把國外的石油公司收為國有,也為他自已埋下了禍恨。到了1973年,薩達姆表現強烈的反美反以立場,力主全部收回西方石油公司在伊拉克的全部股份,並在同年,伊拉克完成了石油工業化進程。其中美國的石油公司受損慘重。

薩達姆除了把石油收入用於軍隊建設,也把石油財富用於社會福利的建設,真正讓伊拉克人過上高社會福利的生活。比如80年代伊拉克人擁有了免費的醫療、免費的養老、免費的教育、免費的住房,當時的民眾生活地絲毫沒有壓力。還有薩達姆承諾過,伊拉克人可以用買一隻羊的價格買一輛車,所以當時的伊拉克家家有房,而且家家有車。薩達姆曾大力發展國家義務教育,使伊拉克成為世界上少數的掃盲國家之一。即使到現在,很多國家也沒有達到。伊拉克戰爭結束後,伊拉克好不容易恢復的經濟瞬間倒退,社會動盪不安,原來的一切社會福利都沒有了,民眾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隨著美軍的最後一支部隊撤離,伊拉克也從美國關注的話語中消失了,伊拉克好像被進入了遺忘的世界。


山合水


美軍打完伊拉克以後,初步建立了現代社會管理體制取代了原有的專制體制,伊拉克沒有了暴君,伊拉克人民有了選票,有了言論自由,不用再擔心會被清洗和整肅,不用擔心神秘消失,

伊拉克經濟和社會在經歷了初期的動盪後已經逐漸進入正規,經濟大幅發展,已經超過薩達姆時代,社會秩序良好,雖有零星暴力事件,但是伊拉克人民安居樂業已是大勢所趨,

不得不承認,伊拉克人民很幸運,以較小的成本和代價,由中世紀體制轉入現代體制,在暴君和瘋子管理的體制下,人民是不可能獲得幸福和尊嚴的,哪怕是地底冒石油,只要開採就能獲得美元的國家,薩達姆窮兵黷武,發動兩伊戰爭,科威特戰爭把一個富的流油的國家整的負債累累,民不聊生,同時在國內實行鐵腕統治,讓人民噓若寒蟬,只能鼓掌和山呼萬歲,而薩達姆自己卻可以到各處豪華行宮過著奢靡的生活,

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反覆證明,一個國家人民擁有權利和自由越大,這個國家也越強大,因為是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愚弄和壓迫人民只會讓人民離心離德,


萬事皆空70


美國打完伊拉克,伊拉克有什麼變化?這個問題提的好有變化,而且變化大著呢?戰後伊拉克變得戰亂不斷,教派衝突、武裝分子基地組織ls組織等等,給伊拉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民不聊生、流離失所很好難民至今還流落他鄉,所以現在伊拉克人民開始懷念薩達姆時期的伊拉克,戰前的伊拉克是多麼的福有,而今怎麼能和那時候比,伊拉克人民這就要感謝美國人給你們帶來的福啊……!


中國人66098855


剛百度了一下:1990年伊拉克人均GDP是1.2萬美元,總GDP是1200多億。2012年,人均是6000美元,總GDP增長到2900多億。22年的時間,經濟規模擴大了一倍多,人民富裕程度則比海灣戰爭前下降了一倍。


地球試煉場


伊拉克人被美國人忽悠瘸了吧,1982年,伊拉克人一天的工資相當於中國人一個月的工資,基本上每家每戶都有小轎車和獨門小院。現在呢,伊拉克人窮成什麼樣啦,沒有薩達姆,被美國人照顧的伊拉克將是無窮無盡的貧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