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3 事業不在大小,而在於活多久

創業就是做生意,這是大多數人直觀的理解,但如果不是這樣呢,兩者之間又有什麼區別呢,一個創業者的小故事,能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啟發呢。

事業不在大小,而在於活多久

【事業不在大小,而在活多久】

A在2012年之前創業遇到挫折(之前公司年盈利就在百萬以上),不得不從零開始創辦公司。所以這次A不是想做生意,而是想做一份事業。但是A不懂,什麼叫做“事業”。以為“做大就是事業”。當時的A,做生意的本領已經還不錯了。對商業的理解和判斷,已經做過若干“賺錢的小生意”。

2012年,A看到的最大的機會就是淘寶,所以A做了一家淘寶培訓公司,請成功的淘寶賣家來授課,A負責招生。這個領域當時沒有對手。這家公司很快月利潤過10萬。但是這個規模難以讓A覺得這個是事業。所以A一心想做大規模。而這個時候A看到我邀請的淘寶老師們,一個個都是年銷售額幾千萬。所以A覺得做淘寶是一個很快做大規模的機會。所以開始了自己的淘寶路。先後做了四家淘寶企業,一年後,月銷售額破200萬。然而這個時候,員工流失,利潤率下滑。而A自己變得越來越辛苦。2014年才想明白。開始轉型。

本質錯誤是沒搞明白:事業不在大小,而在於活多久。

【創業者怎樣做事業】

有一個觀點要分享給大家:創業剛剛起步的人,是一定先要做生意。做生意重要的是能判斷當下機會的能力。如果無法判斷當下的機會,那如果判斷未來5年、10年後的機會呢。所以,一個新人創業者大談事業是基本上不靠譜的,極少創業者能判斷5年後的是什麼樣的社會。很多時候我們做了一個生意,兩年後市場變化衰退,就談不上是事業了。馬雲,一開始做翻譯社,前前後後轉戰五次,最後才開始作電商。而不是一開始就知道幾年後的電商會怎麼樣。我們要做的事,先在生意中,磨鍊自己的創業能力,才有今後創業的可能。

【創業需要的能力】

生意,最重要的是判斷機會的能力。這個東西是可以決定你做事情的成功率的。創業,則需要的能力要更加全面。首先是判斷機會的能力,其次還要判斷三五年後的機會的能力。比爾蓋茨的操作系統佔山為王,而IBM就沒有這麼判斷能力,導致被微軟打敗。

創業需要的能力還有要建立核心競爭力。清楚的判斷了這個機會,並且不讓後來者居上,那麼,就需要建立核心競爭力,讓別人無法超越。

不僅如此,我們還需要出眾的管理能力。沒有一個事,是一個人能完成的。強大的管理能力能讓你一步一步往上爬。做成功一個事業,真的很難很難,所以我們能看到某一個領域裡,真正出名的也就是那麼幾家,但其實還有眾多的企業沒有熬出來。

創業者在踐行夢想,造富時代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惑。怎樣改變現有的格局,怎樣判斷未來的機會都將是創業者們必須學習和經過的路。每一個成功者,都有一個開始,路還很長,為夢想拼搏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