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寶雞:CT室裡的戰“疫”故事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醫院CT室是與病人直接接觸的高風險崗位,是分辨病魔的第一道技術關口,是疫情防控的“前哨”。那麼在醫院小小的CT室裡又發生了哪些動人的故事?近日,記者走進千陽縣人民醫院,一起探訪CT室裡的戰“疫”故事。

寶雞:CT室裡的戰“疫”故事

面對疫情勇擔當

千陽縣人民醫院CT室,作為服務13萬人口、近3萬返鄉人員的全縣唯一CT科室,要承擔全縣幾乎所有發熱病人的篩查和其他病例檢查,其工作任務的繁重可想而知。

大年初二早晨,當許多人還沉浸在過年的喜慶之中,按照上級部署,千陽縣緊急啟動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一切工作進入戰時狀態。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千陽縣人民醫院快速反應,結束休假,當天全體到崗,全力以赴投身抗擊疫情第一線。

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要科學診治,首先應在影像上區分新冠肺炎與普通肺炎。沒有任何資料可以借鑑,科室主任閆智芳憑著多年的工作經驗和職業敏感,果斷要求全體人員按照一級響應要求和戰時狀態緊張起來,按照二級防護要求反覆演練防疫、防護程序,再次複習熟記普通肺炎影像診斷要領,做到臨陣不亂、應對有力。同時他多方聯繫省市上級醫院影像專業人員、業界熟人,積極尋求新冠肺炎診斷知識和識別經驗,帶領科室人員煉就精準識別的“火眼金睛”。

寶雞:CT室裡的戰“疫”故事

仁術厚愛撫疫傷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初期,社會對於疫情的瞭解不充分,醫務工作者也是第一次接觸,新冠肺炎影像表現誰也沒見過。春節期間正是疫情第一輪全面排查的高峰期,每天有大量患者需要CT檢查,CT室裡每個人都瞪大雙眼,認真觀察每張片子每幅圖上的點點陰影,有時幾個人一輪看過去,不放心再看一輪,不敢放過任何一點蛛絲馬跡。

抗擊新冠肺炎病毒這場戰鬥,醫務人員衝在前,危險無處不在。正當千陽縣人民醫院CT室忙得昏天黑地的時候,傳來消息:1月25日科室檢查過的一名患者被確定為疑似病例,已經隔離。收到消息後,CT室裡卻出奇地安靜。雖然沒有一個人說話,但每個人都清楚如果被感染的後果。科室主任閆智芳打破了沉靜,他認真給大家分析患者當天檢查的詳細經過,分析各種不被感染的可能性,化解了大家的疑慮和沉悶,繼續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之中。

寶雞:CT室裡的戰“疫”故事

在後來的多次複查中,每次面對這位確診患者的沉重表情和哽咽聲音,CT室工作人員以博大的仁愛之心和紮實的防治知識,用手勢、眼神和簡單話語主動與其交流去融化這顆近似冰凍的心,鼓勵他相信科學、樹立信心,配合醫務人員共同戰勝病魔。一次、兩次,直到最後的幾次複查,患者的眼中有了神,雖然隔著厚厚的防護服,但患者眼神中流露出前所未見的喜悅。十多天後,這位患者康復出院了。閆智芳感慨地說:“患者康復是對我們最大的鼓舞”。

有一天,工作人員景紅財給病人遞出檢查報告時一併告訴了檢查結果,沒想到那位婦女連著說了三聲“謝謝”。原來這名婦女的兒子患普通肺炎住院後,街坊鄰居都不約而同地與新冠肺炎聯繫到了一起,見了她家人都繞著走,在背後說三道四,全家人蒙受了巨大的精神壓力。這次聽到肺炎治好的消息,她一邊抹淚一邊道出了自己的苦水:“那天聽到肺炎二字,我感覺天都快塌了!”在聽完CT室醫生反覆解釋後,她連聲道謝,離開了CT室。

寶雞:CT室裡的戰“疫”故事

忘我奮戰心無悔

千陽縣全縣只有一臺CT機,平時來檢查的患者本來就多,今年疫情防控期間,工作量翻番,每天還要多次反覆消毒,讓本來加班加點的CT室下班時間更晚。面對長時間、高強度的工作壓力和精神壓力,科室沒有一人退縮,起早貪黑、團結合作、並肩奮戰在抗擊疫情的最前沿。

工作任務繁重,但CT室卻不敢對自身防疫工作掉以輕心。每一天在工作間隙,科室主任閆智芳都要帶領大家認真學習診斷知識和醫院防疫要求,精心研究每天檢查患者的來源、危重情況和身體素質,集體研究可疑病例的影像特徵和臨床表現,強化疫情認識和診斷,在醫院病例會診時提交精準研判資料,在檢查時耐心解答患者的每一個提問。

從大年初二上班來,CT室就成為了大家共同的家,放下家庭、放下私事,每天連軸轉。談起疫情,工作人員寇志剛坦言道:“感染疫情肯定怕,但每當我穿上這厚厚的防護服後,眼裡就只有工作,那裡還顧得上怕與不怕的事情”。

“春天已經來了,草長鶯飛,花紅柳綠還會遠嗎?”“精準診斷,科學防控是我們的使命和責任”,這是千陽縣醫院CT室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對明天的期盼和共同的誓言。

(寶雞新聞網記者 惠耀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