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直擊黃岡丨在離病毒最近的地方,“探營”核酸檢測全過程

特派記者 鄒晨瑩 辜鵬博 黃岡報道 後期 周林熙

“核酸檢測”是疫情爆發以來的一個高頻詞彙。3月2日,記者前往黃岡市疾控中心,在距離病毒最近的地方,用我們的鏡頭和文字為您記錄湖南醫療隊員進行核酸檢測的全過程。

核酸檢測門檻很高,需要具備相應等級的生物安全實驗室、儀器和技術人員。由於黃岡缺乏專業人員,湖南疾控系統派出5名專家前往黃岡支援。蔡亮是湖南疾控系統第三批支援湖北流調檢測隊隊長。他告訴記者:“並不是有了檢測盒子就可以進行檢測。”

直擊黃岡丨在離病毒最近的地方,“探營”核酸檢測全過程

為避免汙染,核酸檢測至少要在達到生物安全二級的核酸檢測實驗室裡進行。“大部分醫院都沒有條件開展。”如果不具備條件就做檢測,很可能會出現病毒洩漏的情況,實驗室將成為汙染源。因此,進行檢測的實驗室對於室內潔淨、通風系統、消毒滅菌都有極高要求。

直擊黃岡丨在離病毒最近的地方,“探營”核酸檢測全過程

“我們雖然不接觸病人,但這裡是離病毒最近的地方。”蔡亮介紹說,不僅防護環境有要求,人員保護措施也必須達到三級防護。進場之前,疾控專家必須穿戴N95口罩、防護帽和醫用手套,以及兩層防護服,確保防護做得周全。進場後,兩兩合作換上正壓頭盔。與護目鏡不同的是,正壓頭盔內有空氣流動,“檢測是個細緻活,戴上頭盔後不悶的情況下不會起霧。”

直擊黃岡丨在離病毒最近的地方,“探營”核酸檢測全過程

據統計,每天送往黃岡疾控中心的樣本,主要來自該市的黃州區,以及其他不具備檢測條件的縣市,少則600份,頂峰時超過1200份。

直擊黃岡丨在離病毒最近的地方,“探營”核酸檢測全過程

樣本到達中心後,送樣人員將樣本箱放入傳遞窗。傳遞窗兩邊各有一扇小門。傳遞過程中,先打開一邊窗口,放入樣本箱後,嚴絲合縫地將窗口關上,另一邊才能開啟接收。

直擊黃岡丨在離病毒最近的地方,“探營”核酸檢測全過程

蔡亮介紹,核酸檢測也是“流水線”操作,一般分為4個步驟:樣本整理編號、核酸提取、試劑配置、上機擴增。

按照排班,蔡亮和湖北籍戰友張如勝今天負責樣本整理編號。接收樣本後,他們查核樣本信息表,並一一給樣本進行編碼,“今天是3月2日,所以就從‘2-001’開始標註。”整個檢測流程中,編碼就是樣本的“身份證”。

編碼完成後,樣本通過傳遞窗到達核酸提取階段。

直擊黃岡丨在離病毒最近的地方,“探營”核酸檢測全過程

在實驗室中,核酸提取試劑盒被稱為“板子”。“加樣之前,我們會先加入蛋白酶K,這樣可以提高提取效率。”哪些樣本進入哪個板子,也要分別註明。每96個一組,加樣完成後即可放入全自動核酸提取儀。

儀器提取出核酸後,檢測人員會使用長得像“槍”的移液器,移出約50微升,置入PE管內,待到下一階段與反應液進行混合。

試劑配置階段,中國疾控中心專家徐帥從冰箱中取出零下20℃冷凍保存的PCR反應液。反應液分A和B,解凍約10分鐘後,她將兩者按17:3的比例混合,再使用振盪器混勻。先前準備好的核酸,一一加入混合後的反應液,放入八聯管中,至此,“反應體系配置”完成。這一系列動作,徐帥都在超淨工作臺內進行。一個樣本,僅移液這一動作,她就要重複至少4次。

直擊黃岡丨在離病毒最近的地方,“探營”核酸檢測全過程

八聯管每12個為一組,一共96個檢測管,每組中還會配置1個陰性和1個陽性對照組。“如果對照組出現問題,就說明結果不可信。”徐帥解釋道。

隨後,徐帥將八聯管放入實時熒光定量PCR儀,並熟練地設置好程序和參數。等待1個半小時後,檢測結果出爐。“對照組的曲線正常,有效。”根據判斷,徐帥依次記錄結果,“+”號為陽性,“-”號為陰性。樣本中有個別內標無擴增曲線,她寫下判斷:採樣失敗。

從樣本送達,到結果出爐,一個樣本最少需要3個小時。若是樣本量太大,耗費時間就會成倍增加,“至少6個小時。”蔡亮說,整個過程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檢測前不敢吃東西,更不能喝水,穿上防護服就不能如廁進食了。“壓力太大,時間又長,體力是最大的考驗。”

最大的風險還是看不見的病毒。裝樣本的箱子、採樣用的樣本管沾染病毒,或者核酸提取步驟中沒有完全裂解、滅活不夠徹底,都可能讓疾控檢測專家們暴露於危險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