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英國帝國戰爭博物館裡為何珍藏著一隻豬頭?

劍花煙雨風情


誠邀,如題。這個問題有點意思,大家知道,戰爭博物館向來是一個嚴肅的地方,裡面陳列的除了戰爭的遺蹟就是立下大功的武器設備,比如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博物館裡就有日軍的軍帽,武器等,那麼問題來了,英帝國戰爭博物館裡居然出乎意料的珍藏著一隻豬頭,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其實這與一戰時期德國海軍上的餐譜有關。

德國是聞名的豬肉生產商,國際聞名的大豬肘子便是來自德國。第一次國際大戰中,德國水兵力量是僅次於英國皇家水兵的。在德意志帝國海軍序列中,輕巡洋艦德累斯頓號,他們船上的水手們愛吃肉,為了便利吃肉,他們採取了一個令我們想不到的措施那便是在船上養了一頭大活豬。

而大英帝國戰爭博物館裡的豬頭就是這頭豬。

在戰鬥中,德國這艘軍艦被英國皇家水兵巡洋艦給擊沉了。而就在這艘軍艦即將淹沒的時分,奇蹟發生了,這頭肥豬跳入海中游向了英國的軍艦。而英國軍艦上的船員們就把他打撈了起來,由於這頭豬有點意思,也為了羞辱德國人,英國軍隊就一直把它養著,直到其死後製成標本,放入軍事博物館裡。這也是世界上享受此殊榮的第一頭豬吧。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英國人一向以保守著稱,不過他們也有幽默的一面,這隻豬頭就是大英帝國海軍榮耀的象徵,見證過大英帝國海軍戰無不勝的輝煌。

大英帝國戰爭博物館是專門收藏戰爭藏品和展示英帝國戰爭歷史的博物館,藏品十分豐富,在數以百萬計的文件、照片、檔案中,有一件特殊藏品——真正的豬頭。

故事要從一戰開始說起。

眾所周知,第一次世界大戰是由德國挑起的,作為新興的帝國主義國家,德國想要挑戰老牌強國大英帝國的世界霸主地位,但他們的海軍實力始終是一個短板,1915年3月,德國海軍“德累斯頓”號輕巡洋艦在智利領海遭英國海軍“格拉斯哥”號、“肯特”號重創,被迫自沉。

“德累斯頓”號輕巡洋艦上有一個特殊乘客,一頭活蹦亂跳的肥豬。德國人愛吃豬肉世界聞名,他們為了吃上新鮮豬肉,就在養了一頭肥豬,準備饞的時候宰了吃,但這頭肥豬的運氣確實不錯,英國海軍的襲擊讓他免於被屠宰的命運,戰艦沉沒時,這頭肥豬也跳入海里。

英國海軍“格拉斯哥”號的官兵發現了這頭在海里游泳的肥豬,他們覺得十分有趣,就跳下去把這頭肥豬救了上來,繼續養起來,還給它娶了一個名字——提爾皮茨。

真實的提爾皮茨是德國海軍公海艦隊之父,英國人給豬娶這樣一個名字,嘲諷意圖十分明顯,更滑稽的是,英國人還給提爾皮茨頒發了一枚鐵十字勳章(德國軍人的榮譽勳章),表彰它“在母艦一直留守到最後時刻”。

從此之後,提爾皮茨就成了“格拉斯哥”號巡洋艦的吉祥物,到處巡遊,日子過的無憂無慮,長的也越來越肥,後來考慮到在艦上不方便,提爾皮茨又被送到了樸次茅斯港的皇家海軍炮術學校安居下來,有了一個固定的家。

不過提爾皮茨似乎不喜歡這個新家,在這裡到處闖禍,最後又被送還給“格拉斯哥”號的艦長約翰·盧斯,約翰·盧斯也不知如何處理這頭“老夥計”,乾脆把提爾皮茨以摺合2萬英鎊的高價拍賣了,所得收入全部捐獻給英國紅十字會。

提爾皮茨後來又幾經轉賣,一直活到1919年才死掉,死因居然是被人宰了吃掉,雖然沒能躲過被宰殺的命運,但它畢竟度過了5年無憂無慮的快樂生活,值得了。

但提爾皮茨的故事沒有結束,它的頭被做成標本,作為首批藏品,贈送給大英帝國戰爭博物館,而它的蹄子則被做成一套刀叉的手柄,贈送給新一代的“格拉斯哥”號巡洋艦,並隨艦參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提爾皮茨應該慶幸自己沒有遇到中國海軍,不然的話估計活不過當天,而且一定是屍骨無存,什麼豬耳朵、豬鼻子、豬臉、豬頭、豬蹄子、豬尾巴會被做成各種美食。

一直到1958年,“格拉斯哥”號巡洋艦退役,提爾皮茨的蹄子也被送到大英帝國戰爭博物館。時隔近40年後,提爾皮茨的腦袋和蹄子終於團聚在一起,提爾皮茨也因此成為大英帝國乃至世界唯一名垂青史亙古長存的豬。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這頭豬不是一般的豬,它的名字叫阿爾弗雷德·馮·提爾皮茨海軍上將,看它名字多少長,雖然它的豬頭被掛在博物館,但是你絕對想不到它生前是多麼幸福,如果有的選擇,我寧願過它的人生。


這頭豬的來歷頗具喜劇,在一戰中英德交戰,在英國軍隊轟炸掉德國的軍艦後,有一頭活下來的豬朝英國船隻游過來。英國人為了嘲諷德國連頭豬都不如,豬都知道棄暗投明。於是這頭豬就在英國戰艦上過起了開掛式的人生,船員們有好吃的第一想到的就是提爾皮茨上將,這隻豬還有英國政府頒發的鐵十字勳章。


後來戰事加劇,它被送到了軍事學校飼養,可惜的是這學校受到了德軍的炮轟。學校裡面飼養的動物都被送走了。提爾皮茨上將因為吃的太多了,體重已經超重,紅十字協會花了1785英鎊的高價買走了這頭豬。買過去當然不會再餵養他了。因為提爾皮茨上將豬齡已經到了,再不吃就要死掉了,於是上將被宰殺了。它的豬頭被掛在大英帝國的戰爭博物館 裡面紀念。



至於為啥將豬頭做成紀念,那還不是羞辱德軍的意思唄。也是紀念因戰爭失去生命的戰士。即使最終的命運還是被人類吃掉,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它是全世界最幸福的豬,豬頭被長久的保存供人參觀,頗具英式幽默的做法。


尼采廣寒宮中坐


這不是一隻普通的豬,是豬界的大將軍,也許除了豬八戒的天蓬元帥,再沒有比這隻豬更大的了。

這隻豬名叫“阿爾弗雷德·馮·提爾皮茨海軍上將”,與德國海軍之父同名同軍銜。

這隻豬何德何能,居然進入了大英帝國戰爭博物館?

(上將的腦袋)

要知道大英帝國戰爭博物館可是位於倫敦中心市區的一座國家級的博物館,館藏的都是飛機、裝甲戰車、海軍艦艇、士兵制服、徽章、個人裝備、獎章等經歷過戰火洗禮的戰爭文物,戰爭和豬有什麼關係?

這就是英國人的幽默了。

這隻名叫提爾皮茨的豬,是一隻來自德國的肉豬,它和它的兄弟們一樣,原本是為了滿足德國海軍的口腹之慾的。

德國人喜歡吃豬肉,而海軍因為長年漂泊在海上,吃的都是罐頭食品,對新鮮肉類更是渴求。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一戰期間,很多行軍大型艦隻上都養著幾隻肉豬,目的是在士兵們饞的時候有新鮮豬
肉供應。


(博物館夜景)

德國海軍輕巡洋艦“德累斯頓”號和其他軍艦一樣,1915年在奉命在大西洋執行任務出海時,也在艦上養了幾隻肉豬。

沒想到這次出海,“德累斯頓”遭遇了英國艦隊,經過一番激戰,“德累斯頓”被英軍重巡洋艦“格拉斯”號擊沉,艦上的水兵們還沒有吃上豬肉就見了上帝。

就在“德累斯頓”號下沉之際,艦上養的一隻肉豬積極自救,奮力躍入冰冷的海水之中,並大聲哀嚎,衝著英國軍艦遊了過來。

英國海軍的紳士們並不因為這是敵方的豬而放棄救援,他們為這隻豬的頑強求生的拼搏精神感動,將其救上軍艦,併為其命名為“阿爾弗雷德·馮·提爾皮茨海軍上將”,並頒發撈上來的德國鐵十字勳章一枚,以此嘲諷德國海軍不堪一擊,將他們的統帥提爾皮茨與豬相提並論。


(阿爾弗雷德·馮·提爾皮茨本尊)

這隻幸運的豬後來被送上岸,被英國皇家海軍學校收養,成為教育學生的活著的戰利品。

軍校想用這隻豬,使學生們樹立藐視德軍的大無畏精神,所以對豬先生十分友善,不僅行動自由,還成為學校的寵物。

很多軍校學生將他們吃不完的食物上供給“提爾皮茨”上將,人與豬之間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提爾皮茨上將”不但是皇家海軍學校的明星,連鄰近的炮兵學校、士官學校也紛紛組團前來參觀,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鮮活教材,為大英帝國做了不少貢獻。

這隻豬後來被英國紅十字會買走,據說是宰殺吃了,我堅決不相信這種說法。

要知道紅十字會可是出了一千多英鎊買走的,這在當時是一大筆錢,不可能買去當肉豬殺了吃的。


(英國巡洋艦)

不過這個事現在也查不清楚了,就當它是被吃了吧。不過英國人不太吃豬頭,所以“提爾皮茨上將”的腦袋被大英帝國戰爭博物館重金購得,精心收藏了起來。

據說“提爾皮茨上將”的蹄子也還在人世,並在近年也被大英帝國戰爭博物館尋得收藏,時隔數十年後與“提爾皮茨上將”的腦袋勝利會師。

歪眼小史工作室


剛日讀史


二戰期間,許多英國士兵捨生忘死打擊侵略者,為了表彰他們的英勇,皇室會頒發象徵榮譽的勳章給他們。但你可想到,一隻豬也會得到勳章,而且還是十字勳章!

1915年3月14日,英國皇家海軍格拉斯哥號在海中執行任務時,意外發現一頭豬在海水中撲騰,這頭豬游泳的姿勢不錯,不過如果不將它救起,不用多久,它就會變成鯊魚的美餐。於是,甲板上的英軍士兵想法將它打撈起來。拖到甲板上之時,士兵們發現,這傢伙體型不錯,又胖又壯,照此看來,味道也應該非常不錯。當然,英國海軍並沒有將它作為盤中餐,而是將它飼養起來,跟這個憨態可掬的傢伙做起了朋友。事實上,他們相處的非常融洽,很快它就成為皇家海軍中的一份子。

有人或許感到奇怪,為什麼海中會有豬?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海豬”?

當然不是這樣,這隻豬不是本地貨,而是隸屬於德國海軍。它原本是一艘德國“德累斯頓”巡洋艦上的攜帶的“活肉”。當時保鮮技術還不發達,為了讓士兵吃上鮮美的肉質食品,艦船會將活蹦亂跳的動物飼養在船上。比如活雞、活鴨、或羊、當然也包括活牛和活豬,這些被稱為“活肉”。

在大海中航行是件非常無聊的事情,士兵們在無聊時會拿這些“活肉”消遣;打牙祭時,就將它們做成食物。總之,這些動物的命運就是如此,屬於典型的“無奈型”。

這頭被英國皇家海軍救起的豬正是德軍艦船上的“活肉”,不過它是個幸運的傢伙,德軍還沒等到吃它,艦船就被英國格拉斯哥號擊沉。然後,這頭幸運的豬跌入海中,好在它是個“游泳健將”,在海水中游了很久,竟然沒有淹死。成功擊沉德軍艦船的格拉斯哥號在返回戰鬥地點時,就發生了開頭一幕。

這頭幸運的豬成了格拉斯哥號上的吉祥物,士兵們很喜歡它,還為它起了一個名字——提爾皮茨。這個名字頗有些來歷,本屬於德意志帝國海軍元帥阿爾弗雷德•馮•提爾皮茨(Alfred von Tirpitz)。不可否認,提爾皮茨是個了不起的人物,他被稱為“德國公海艦隊之父”,名聲僅次於脾斯麥。老人家並不知道,如今他的名字被英國人送給了一頭豬。英國人之所以這麼做,除了展示英式幽默之外,自然是要以此諷刺取消德國人。

豬哥好像很喜歡這個名字,英國士兵會在餵食時大喊“提爾皮茨”,條件反射使得它一聽到這個名字就興奮的跑過來,而後大塊朵碩的狂吃廚餘。

在得到這個名字的同時,他還得到了一枚鐵十字勳章。當然,這枚勳章並非英國造,英國是沒有鐵十字勳章的。這枚勳章同樣屬於德國人,英國士兵將其繳獲後,頒發給了“提爾皮茨”。這些無聊的皇家海軍還煞有其事的在艦上搞了一個小型的授勳儀式。你可以想一下,當豬哥“提爾皮茨”晃悠著肥胖的身軀搖頭擺尾的被一群士兵兄弟簇擁到授勳臺上接受勳章時的樣子有多滑稽。

就這樣,“提爾皮茨”在格拉斯哥號號上住了一年多,因為身體狀況,它被停止“服役”,輾轉被送到位於英國本土朴茨茅斯的炮兵學校飼養。沒了“提爾皮茨”的格拉斯哥號從此顯得非常無聊,它的海軍兄弟都非常想念他。在此後的3年中,這些海軍兄弟會經常組團來看望它。直到1919年,“提爾皮茨”離世為止。

“提爾皮茨”離世後,人們為它舉行了一個小型葬禮。為了讓後人記得這頭憨態可掬的傢伙,它的頭被切下製作成標本,自1919年至今仍展示在位於倫敦的帝國戰爭博物館內。

舉凡到此一遊的人們,都會去看看這頭著名的豬,儘管只有一個頭,但依舊憨態可掬。


大獅


答:戰爭博物館裡的豬頭,肯定與人有關。

以豬喻人,肯定不是什麼好事。

我們看電視連續劇《亮劍》裡的一個場景:國軍八十萬部隊,還配備有美式先進裝備,和我六十萬解放軍決戰於淮海地區,結果是,國軍兵敗如山倒,全盤崩潰。

劇中國軍陣營中的主角之一楚雲飛,他在撤退的時候遇上了一群潰兵,責問他們是哪個部隊的。潰兵小隊長答說是七十四軍的。楚雲飛大驚失色,說七十四軍不是有五萬人嗎?那個小隊長說都被共軍打散了。

楚雲飛怒不可遏地說:“七十四軍,五萬多人,上來三天就垮了,就是五萬頭豬,三天也抓不完!”

實際上,楚雲飛這段話是有歷史原型的。

說這話的是王耀武。

在萊蕪戰役中,名義上歸王耀武指揮(實際是參謀總長陳誠指揮)的一個綏靖區司令部、兩個軍部、七個師五萬六千人絕大多數投降。王耀武就說了類似的話。

大英帝國戰爭博物館收藏的這個豬頭,寓意就是把敵軍將領比喻成豬。

話說,1915年3月,德國海軍“德累斯頓”號輕巡洋艦與英國海軍“格拉斯哥”號、“肯特”號在智利領海展開激戰,最終敗陣,被迫自沉。

德國海軍喜歡吃新鮮的肉製品,為了保證在海上能享用新鮮的各種肉類,軍艦上都會飼養有豬、牛、羊以及雞鵝鴨等動物。

“德累斯頓”號輕巡洋艦沉沒後,飼養在艦上的一頭肥豬僥倖沒死,它還會游泳,浮出了水面,並且,向英國海軍“格拉斯哥”號遊了過來。

英國海軍大為驚訝,呼喊著、歡笑著,七手八腳地打撈起這頭戰利品。

戰利品打撈起來了,宰殺了吃嗎?

士兵們暫時還捨不得。

那怎麼處置呢?

軍艦上中層軍官克里斯·約翰遜想了想,提議把這頭德國豬先養起來,等它更肥更大了再宰殺。

大家一致同意。

為了表彰這場海戰的勝利,更為了羞辱德軍。

“格拉斯哥”號的艦長決定,就以當時德國海軍大元帥的名字“阿爾弗雷德·馮·提爾皮茨”作為這頭德國豬的名字。

於是,從這天起,大家都叫這頭豬為“阿爾弗雷德·馮·提爾皮茨”。

每一個人這麼叫的時候,都會情不自禁地誕生出一股子的自豪感,臉上也不由自主地洋溢起了快樂的笑意。

於是,“豬司令”阿爾弗雷德·馮·提爾皮茨的名氣越來越響亮。

到最後,英國人還給這位“豬司令”阿爾弗雷德·馮·提爾皮茨頒發了一枚德國軍人的榮譽勳章——鐵十字勳章,“表彰”它“在母艦一直留守到最後時刻”。

“豬司令”阿爾弗雷德·馮·提爾皮茨一直無憂無慮地生活到1919年才被宰殺掉。

因為它的名氣太大,人們把它的頭被做成標本,作為首批藏品,贈送給大英帝國戰爭博物館。而它的蹄子則被做成一套刀叉的手柄,贈送給新一代的“格拉斯哥”號巡洋艦。

到了1958年,“格拉斯哥”號巡洋艦退役,“豬司令”阿爾弗雷德·馮·提爾皮茨的蹄子也被送到大英帝國戰爭博物館,與腦袋並存,共同成為了大英帝國戰爭博物館裡的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覃仕勇說史


阿爾弗雷德·馮·提爾皮茨這個名字很長,請記住。

阿爾弗雷德·馮·提爾皮茨是一名德國人,他很有魄力,並且雄心勃勃。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提爾皮茨堅定主張德國要創建一支遠洋艦隊,這支艦隊一定要超越英國皇家艦隊,至少也得與英國皇家艦隊旗鼓相當。

很顯然,提爾皮茨就是要打敗英國。

德皇威廉二世十分賞識提爾皮茨,大力支持他的主張,並且賜給他一個很耐人尋味的稱呼:“永遠的提爾皮茨”。

由於德皇威廉二世的重視,一戰期間,提爾皮茨擔任德意志帝國海軍大元帥;

由於大膽提出創建世界第一流遠洋艦隊、創建了德國第一支遠洋艦隊,提爾皮茨被稱為德國大洋艦隊之父。

對於當時的英國來說,提爾皮茨就是最危險的敵人。英國人總是千方百計汙損提爾皮茨。

英國人在大英帝國戰爭博物館中,珍藏著一個豬頭和一套豬皮刀鞘,這套豬皮刀鞘就是用這頭豬的四隻豬蹄做成的。

這不是普通的豬,而是一頭有故事的豬。

那麼,這頭豬與德國大洋艦隊之父有沒有聯繫呢?

英國倫敦有一家大英帝國戰爭博物館

這是世界上三大著名的軍事博物館之一,並且排名第一。

英國帝國戰爭博物館建成於1917年,展品主要是軍用物品,大多數是英國戰利品。

英國帝國戰爭博物館的建造之初目的是,展示大英帝國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勝利所建立的豐功偉績。

現在,所藏物品遠超出了一戰範圍。

這家戰爭博物館的收藏品有:戰鬥機、坦克、飛機、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模型、以及大量與戰爭相關的音像製品;

館內還收藏了一些與戰爭有關的名人簡介、名人遺物。如蒙哥馬利元帥的文件、希特勒的遺囑、前首相張伯倫那一張過於樂觀的照片。

還有那一個名字叫“阿爾弗雷德·馮·提爾皮茨”的豬頭標本和一套豬皮刀鞘。

這個豬頭、豬皮刀鞘都與戰爭有關。

被捲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名豬

德國人、尤其是德國軍隊,考慮問題十分嚴謹、十分人性。

一戰期間,德國軍艦“德累斯頓”號上面養了幾頭豬,就是為了德國海軍能吃到新鮮的、放心的豬肉,不至於讓年輕的海軍苦壞了身體。

1915年3月,在大西洋水面上,德國海軍“德累斯頓”號遭遇了英國海軍“格拉斯哥”號、“肯特”號兩艘戰艦。

經過激烈戰鬥,德國“德累斯頓”身受重創。

英國軍艦上的將士們看著德國軍艦漸漸下沉。突然,“格萊斯哥”軍艦上的官兵們發現一個“怪物”正向著自己的軍艦游來。

在一起一伏的海浪中,遊動的“怪物”越來越近。“格拉斯哥”號的士兵們看清了,原來那是一頭肥豬,是從正在下沉的德國軍艦上跳入大海的肥豬。

肥豬顯然是向英國海軍“投降”的。它的出現,讓“格拉斯哥”號上的官兵們十分興奮。

士兵們下到水面,把肥豬接到軍艦上,整個軍艦為之沸騰,將士們議論著如何處理這頭主動投降的德國豬。

軍艦上中層軍官克里斯·約翰遜提議,把這頭德國豬養起來,並且給它起個有氣魄的名字。

經過一番議論,最後艦長決定,把這頭德國豬起名為:阿爾弗雷德·馮·提爾皮茨。

對!就是當時德國海軍大元帥的名字:阿爾弗雷德·馮·提爾皮茨。

“阿爾弗雷德·馮·提爾皮茨”就是一頭被捲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德國肥豬。

來到英國軍艦“格拉斯哥”號的德國豬會過上什麼生活?

德國豬“提爾皮茨”的豐富經歷

為了讓德國豬“提爾皮茨”與德國海軍元帥“提爾皮茨”聯繫更加緊密,英國海軍們又想出一招,給德國豬頒獎。

“格拉斯哥”軍艦的艦長授予德國豬“提爾皮茨”一枚閃亮的鐵十字勳章,表彰它堅守“德累斯頓”、直到軍艦沉沒。鐵十字勳章是德國獎勵軍官的榮譽勳章。

德國豬“提爾皮茨”在英國軍艦“格拉斯哥”上,快樂地成長。當軍艦來到朴茨茅斯軍港時,“提爾皮茨”已經很肥壯了,足足有150千克。

艦長約翰·魯斯覺得,“提爾皮茨”在軍艦上還是有一些麻煩,便果斷將它送給英國皇家海軍學院,並且告訴學院的院長,這不是一頭普通的肉豬,它是一頭非凡的德國豬。

德國豬“提爾皮茨”在皇家海軍學院定居下來了。

“提爾皮茨”天生力量很大,在學院中,經常把豬圈的柵欄拱倒了,在學院裡亂跑,影響了海軍學院的環境。

海軍學院院長再次碰到艦長約翰·魯斯時,又把德國豬“提爾皮茨”還給艦長。

艦長無償把德國豬“提爾皮茨”捐獻給英國紅十字會。

幾個月後,英國紅十字會將德國豬“提爾皮茨”賣給一位富豪軍迷傑克·瓊斯,售價高達219萬英鎊,紅十字會將這筆款項用於人道援助。

1919年,為了盛情招待一群朋友,富豪軍迷傑克·瓊斯把德國豬“提爾皮茨”宰殺了。一群英國人吃著德國豬肉興奮無比、萬分自豪。

但是,富豪軍迷傑克·瓊斯把豬身上兩個部分保留了下來:一個豬頭、四隻豬蹄。

傑克·瓊斯找了一位中學生物學老師,把豬頭製成精美的標本,贈送給大英帝國戰爭博物館。

現在仍然收藏在英國戰爭博物館。

四隻豬蹄被做成四把軍用匕首的外鞘。

富豪軍迷傑克·瓊斯將4把軍用匕首的刀鞘贈送給英國軍艦“格萊斯哥”號。“格拉斯哥”號軍艦帶著這4把特殊的軍用匕首刀鞘參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一頭德國豬竟然經歷了人來歷史上的兩次世界大戰。

1958年,英國軍艦“格拉斯哥”號正式退出軍用舞臺,在處理艦上物品時,“提爾皮茨”的四隻蹄子刀鞘被贈給英國戰爭博物館。

39年後,德國豬“提爾皮茨”的豬頭與豬蹄再一次團聚。

德國豬“提爾皮茨”將與英國帝國戰爭博物館一起千古流傳,它的名氣早已經蓋過了曾經的德國海軍大元帥。

英國人為什麼用這樣的方式處理這頭肥豬

第一點:羞辱德國。英國人用這頭豬來羞辱德國、羞辱德國的海軍、羞辱德國的海軍元帥阿爾弗雷德·馮·提爾皮茨;

第二點:炫耀戰績。炫耀英國海軍的戰績。無論德國如何囂張,在英國皇家海軍面前,德國海軍都只有一條路:失敗!

英國海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第三點:教育後代。教育英國後代,大英帝國在歷史上曾經無限輝煌,曾經打敗了很多不可一世的敵人。

第四點:見證歷史。英國人非常注重歷史文化的積累。他們將這些具有特殊意義的歷史文物保存下來,就是為了豐富英國文化、充實英國曆史內容,培養英國人民族自信、歷史自信、文化自信。

我們有沒有必要向英國學習呢?


岳飛的飛


英國的“帝國戰爭博物館”,即便在全球範圍內來觀察,也屬於比較特殊的存在,是一座有著多個分館的全國性博物館,成立於1917年,以紀錄第一次世界大戰史實,以及英帝國人民為這次戰爭所作的貢獻。

館藏物品包括從飛機、裝甲車、海軍艦艇到制服、徽章、獎章和裝飾品等,藏有1.2億英尺的電影膠片和超過6500小時的錄像帶,600多萬張相片、底片和幻燈片,以及約32000小時的歷史錄音帶等。


如題所示珍藏著那隻豬頭,屬於非常特殊的館藏品,說起豬頭是有來歷的,即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德國的豬肉非常有名,水兵愛吃大豬肘子,德累斯頓號輕巡洋艦上的官兵,竟然在艦上養了一頭肥豬。

作為一艘輕巡洋艦,德累斯頓號是一度活躍在南美洲,參與海上破交軍事行動,儘管沒有她的姊妹艦埃姆登號這麼有名,但由於在海戰中被英國海軍捕獲了艦上的那隻大肥豬而名聞天下。

1915年3月13日,德累斯頓號輕巡洋艦在智利領海,被英國皇家海軍巡洋艦格拉斯哥號等艦發現,雙方經短暫交火後,德累斯頓號輕巡洋艦由於受到重創而選擇了自沉。

在德累斯頓號輕巡洋艦沉沒前,艦上那頭大肥豬跳入大海,游到了英海軍格拉斯哥號巡洋艦旁邊,英艦上的水兵將豬打撈上艦,並取了德意志帝國海軍公海艦隊的締造者阿爾弗雷德·馮·提爾皮茲海軍上將的名字。

英國艦員還給那頭肥豬頒發了鐵十字勳章,這頭肥豬成了棄暗投明的象徵,成了英國家喻戶曉的英雄那頭肥豬,起碼在巡洋艦格拉斯哥號上呆了一年的幸福時光後,被送到了位於朴茨茅斯的英國鯨魚島炮術學校,與校內的其他動物為伍。

隨後,英國紅十字會花了1785英鎊的高價,將那頭肥豬買走,把它宰了,將其肉都吃了,但豬頭,卻被完好地保留了下來。

製成了標本的豬頭,被保存在位於英國倫敦的帝國戰爭博物館裡面,成了英國海軍一戰時的榮耀,英國海軍戰勝德國海軍的戰利品。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


國平軍史


這是一隻有“戰功”的豬,它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棄暗投明”從德國軍艦游到英國軍艦,還被英國士兵頒發“鐵十字”勳章

德國是世界上著名的豬肉消費大國,德國的“大豬肘子”享譽世界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海軍力量僅次於英國皇家海軍,在世界上是排名第二的海軍強國

德意志帝國海軍戰艦序列中,有一艘輕巡洋艦德累斯頓號,他們船上的水手們愛吃“大豬肘子”。為了滿足士兵的喜好,他們採取了一項的措施,那就是在船上建造了豬舍

可是,在南大西洋上,這艘軍艦被英國皇家海軍巡洋艦給擊沉了。

就在這艘軍艦即將沉沒的時候一頭肥豬跳入海中,它可不是“自殺”,因為豬是會游泳的。

這頭豬遊向了英國的軍艦,英國軍艦上的船員們就把他打撈起來

為了表彰這頭豬“棄暗投明”的行為,英國的艦員們,給它頒發了一枚“鐵十字”勳章

於是這頭豬,也就成為了全國聞名的“英雄豬”

它在艦上度過一年幸福的生活之後,這頭“英雄豬”被送到鯨魚島炮術學校

由於這裡飼養著很多的大小動物,學校擔心被德軍轟炸以後,這些動物們會到處亂跑,萬一造成瘟疫了就不好了,於是軍校就把它們全部處理掉了。

這頭“英雄豬”,被紅十字會以30萬英鎊的價格買走殺掉吃了。

不過豬頭卻很完整的保存了下來,這個豬頭就被做成了標本保存在了英國帝國戰爭博物館

裡,成為了英國當時最特別的戰利品


老蟲


說到這個豬頭,可是大有來頭。相信不少人都知道狗會游泳,但又有幾個聽說過豬會游泳呢?然而,這個在英國博物館的這頭豬在活著的時候,卻是一名游泳健將。也正是由於他的與眾不同,才最終導致他的“威名遠揚”甚至到如今,其腦袋還被作為標本掛在英國戰爭博物館的牆上。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下面,就給大家說道說道。

事情還的回到二十世紀一十年代,在那個時候由於科技相對來說不太發達,士兵出海通常情況下吃不到新鮮食物,總不能天天吃魚肉吧。那怎麼辦呢?新鮮的食物放兩天就會壞掉,也沒有辦法保存。但辦法是人想出來的,之後便有人表示豬是活的,剛好士兵喜歡吃豬肉,什麼時候想吃直接殺掉就行。因此,在那個時候不少德國軍艦上都會養幾頭豬。

天有不測風雲,有一天德國軍艦在出海時,遇到“大英帝國”軍艦,兩艘軍艦之間的戰爭一觸即發,最終英國軍艦將敵軍擊沉,正打算掉頭駛離之際,看到一頭豬正朝軍艦往過遊。之後英國人為嘲諷德國,便給豬加冕了個頭銜,並將這頭豬以德軍海軍將軍的名字命名。也正因如此,這頭豬才免遭殺生之禍。

之後,這頭豬開始了在英國軍艦上的美好生活。士兵們每天都會給它好吃的,和這位“上將”拍照。隨著時間的推移,豬越長越大越長越肥。之後開始妨礙軍艦上士兵的正常運作,無奈只能把“阿爾弗雷德·馮·提爾皮茨海軍上將”請下船,送到學校。當然,送到學校並不是要殺他,而是對學生進行相關的軍事教育。

到學校之後,短時間內再次威名遠揚,同學們每天有好吃的也會第一時間給豬吃。就這樣,豬也是越長越大,學校承擔不起豬的伙食,決定將“阿爾弗雷德·馮·提爾皮茨海軍上將”歸還英軍。

至於後續的故事,有兩種版本,但前提都是“阿爾弗雷德·馮·提爾皮茨海軍上將”被拍賣掉,其所得善款做了更有意義的事情。至於結局,有人說是被人吃掉了,但腦袋英國人不會吃,因此做成了標本。還有一種說法,是這頭豬壽終正寢,人們為紀念將其頭做成標本掛在英國博物館。

尊重客觀事實,探究事件真相,我是軍武視界,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