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學費一年兩萬八的二本學校值得去讀嗎?

Thenamealreadyexi


以本省為例,通常獨立學院的學費在一萬五左右。一年兩萬八的二本學校,通常是獨立學院中一些特殊的專業或者中外合作辦學的專業的收費標準。

一些特殊專業收費高是因為學校的辦學成績相對較大,或者在辦學過程中涉及到使用一些器材的損耗較大,所以相對應的專業收費會比較高,即便如此,也很少有到兩萬八的,兩萬八的通常是指那些2+2的中外合作辦學。前兩年在國內就讀,後兩年出國學習。

對於這樣的專業來說,學生在報考的時候要考慮自己的家庭經濟實力和將來的就業趨勢。前兩年在國內兩萬八的費用算是低的,後兩年出國的費用則更高,不僅學費高,生活費也會比較高,如果家庭經濟狀況不佳,讀了兩年年後,無力供學生出國讀書,那情況就比較尷尬。所以,要報考這樣的學校和專業的話,家庭得提前將相應的費用安排出來單列,以備用。

另外,中外合作辦學後兩年都有相對應的國家,所以在報考前也要對合作的國家有所瞭解,生活費用,民風民情,所要去的國家哪些專業是人家的強項,將來適合不適合在那個國家就業,等等,你對這些情況瞭解得越細,越便於自己今後的學習和生活。最好還要了解清楚合作的學校情況。現在網絡世界,想要查詢一所國外學校的情況並不是太難的事,如果那個合作的學校本身就口碑很差,或者籍籍無名,那你在報考的時候還是要多個心眼,最好能夠避開這樣的情況,免得自己掉進坑裡無法自拔。

大學裡中外合作辦學的歷史也有至少十多年了,網上應該也可以查到相關學校的情況。各個學校的水平和實力也是參差不齊,很難用一句話說是不是應該去。對學校進行比對後再確定哪些學校值得上,哪些學校不值得上。


蘇小妮


首先回答題主的問題:題主糾結是否就讀學費昂貴的二本院校,確切說是就讀民辦大學(獨立學院),專業學費28000元/年,我認為不值得就讀,建議選擇優秀高職高專院校或者復讀。我分析如下,僅供大家瞭解,歡迎大家留言探討!

首先,我們算一算就讀四年的花銷是多少?

第一項:四年學費是28000元/年X4=108000元;

第二項:四年生活費是1500元/月X10個月X4=60000元;

第三項:四年住宿費是1500元/年X4年=6000元。

第四項:其他花銷(衣服、水果、零食、電子產品、聚餐費、交通費、話費、網費、社團費等)是8000元/年X4年=32000元;

四年花銷總計:保守估計20.6萬元。

平均每年花銷50000元,對一般家庭而言,不堪重負。

其次,看一看專業含金量及就業前景,一般而言,二本院校的優勢專業,在重本里都有,即使是特色專業,用人單位在招聘時更加青睞重點大學畢業生,大部分名企和國企只招聘985(211)工程大學畢業生。

最後,復讀或者就讀優秀公辦高職高專院校都是不錯的選擇,下一番苦功夫來年考個公辦二本院校應該不成問題,或者選擇專科,專升本。



清爽自然高考和考研


學費兩萬八,一般不可能是公辦院校,因為公辦公院校的藝術類專業雖然學費較貴,也只有一萬多。這個價位,最有可能是獨立學院和民辦院校。

據我所知,目前獨立學院和民辦院校的學費近年來水漲船高,目前普遍在2萬以上。如廣東工業大學華立學院,近年來學費從一萬多猛漲到兩三萬。2018年學費普遍在23000-29000元之間。如果是中外合作辦學,則學費高達32000元。兩萬八的學費,最有可能是獨立學院的藝術類專業或熱門專業。譬如華立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學費27000元,風景園林創新班29000元,新聞學、廣播電視編導、土木工程專業學費在26000元。

這個學費,是否值得一讀,可從個人興趣、專業前景和家庭條件三個方面考慮。一是要看錄取的專業是否個人興趣所在。如果非常感興趣,可以考慮,如果興趣不大,則不要勉強自己;二是要看專業前景如何。如果專業前景較好,則可以考慮,如果專業前景一般,甚至要被淘汰的專業,則要認真斟酌。三是看家庭條件能否支撐得住四年的學費與生活費。如果前兩個條件基本滿足,家庭條件也許可,可以考慮就讀。如果家庭條件較困難,建議考慮讀好一點的專科,或者選擇復讀。


樂雲


學費一年兩萬八的二本學校,感覺題主說的就是我們學校。我們學校有一個下屬學院的學費就是兩萬八一年,之前我爸爸也叫我去讀,但是我覺得太貴,就沒有報,而是報了普通的專業。

首先我們學校不是民辦高校,也不是獨立學院,是公辦的二本旅遊院校。為什麼還會有收費兩萬八的專業呢?因為這個專業是中外合作辦學的,是與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學院共同合作辦學的,所以費用才會那麼高。


雖然說學費貴,但是絕對物有所值,貴有貴的道理。就拿我們學校的兩萬八專業來說吧,自從新開設了這個專業以後。學校專門為這個專業興建了一幢五星級標準的實訓樓,用作平常的學習,上課以及培訓。而且上課的老師很多都是從瑞士那邊直接過來的師資,或者是五星級酒店的廚師長直接授課。上課的內容與國際,與洛桑酒店管理學院是同步的,很多課程採用的都是英語授課。實習單位面向的也都是國外很出名的五星級酒店進行實習,大多都是出國實習。


平常的課程與實訓都是一個很真實的星級酒店的日常,上課就相當於在酒店裡上班。同時他們還管理著整個實訓樓的餐廳,客房,健身房的運營。而我們普通的酒店管理的,就沒有這麼好的學習環境,這麼好的待遇了,對於他們也只有羨慕的份了。

不要以為他們是花錢進來買文憑的,他們課程安排比我們的還要多,平時的考核,作業也比我們多的多。如果他們不能通過考核,還是沒有辦法拿到學位證的。順利畢業的話可以獲得兩個畢業證,一個是本校的畢業證,另一個是洛桑酒店管理學院的畢業證。四年拿雙證外加一個學位證,還是很不錯的。


不過這類學校對於普通家庭的孩子來說,學費還是太貴了。但是對於家庭經濟條件還不錯的孩子來說,還是很不錯的選擇。


大三老學長


參與本科二批次錄取的院校,除了一些公辦院校之外,還有一些中外合作、獨立院校以及民辦高校。

公辦院校的學費一般都比較低,大部分專業一年的學費是在4000到6000元,而一些民辦高校與獨立學院的學費普遍比較貴一些,並且不同專業之間的學費差別是比較大的。

大部分省份在進行檔案投遞的時候,都會考慮到考生的實際情況,如果自己沒有填報學費比較貴的專業,即便是自己同意調劑,一般情況下也不會被調劑到學費比較貴的專業。

獨立院校、民辦高校以及中外合作辦學,學費之所以比較貴,主要一個原因是這類學校是沒有任何財政補貼和財政支持的,所有的辦學成本都是由學校自己承擔,而學校的辦學成本主要是依靠學生的學費。

一年2到4萬的學費,對於家庭條件比較好的同學來說可能不算什麼,但是對於一些家庭經濟條件不是很好的同學來說,可能會擔心自己花了高額的學費之後畢業,找不到工作怎麼辦?

其實對於二本批次的院校來說,無論是哪所院校,二本批次的學校都是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學校,因此在志願填報以及在考慮自己是否要去就讀的時候,關鍵的問題還是要考慮專業以及對應高校專業的就業前景。

如果自己被錄取的專業是自己感興趣的專業,也是對應院校的強勢專業,往屆畢業生就業相對來說也比較好,並且自己的家庭條件不是特別的不好,那麼這時候學費就是次要的考慮因素,而不是作為重要的考慮因素。

如果自己在畢業以後順利找到薪酬待遇不錯的工作,在人生的長河之中2---3萬一年真的不算什麼。

在本科就讀期間,有很多針對貧困大學生的政策,比如說可以申請生源地的助學貸款,申請一些綠色的報名通道等。

另外在一些,對外合作辦學或者是私立院校,只要自己學習上比較努力,申請到獎學金和助學金還是比較容易的。

期望我的回答能對您有所幫助


升學與考試


你好,以河北省2018年招生院校為例,學費一年二萬八的二本大學一般分為兩種,一是二本中的部分公辦大學開設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二是原來本三批次獨立學院或民辦大學。

先說一下二本公立大學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以招生代碼為0226重慶郵電大學(中外合作辦學)為例,每年學費30000元,我覺得家庭經濟條件允許,就讀該校的中外合作項目的性價比是非常高的,因為學費高,所以分數相對要低一些,給出的計算機類專業也是該校的王牌專業。


重慶郵電大學在河北本一和本二都有招生,本一理科錄取分數為607分,本二普通專業錄取分數為565分,而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錄取分數僅為539分,遠低於本二普通專業招生,更別說本一的錄取分數了。

再說一下獨立院校或民辦院校。現在社會上有部分人群確實對獨立院校或民辦大學有偏見,總以為錢多學不到什麼東西,一年兩萬多學費,加生活費等其他費用四年下來至少得十二三萬元,覺得不值得。

這要看家長或考生主要考慮的哪方面的問題了,費用確實不低,但選擇獨立學院至少你會拿到一個本科學歷,要知道,當今社會沒有一個本科學歷在社會上舉步維艱,不管是公司招聘、還是公務員招聘一般的都是本科學歷及以上的,所以我覺得只要經濟條件允許就應該讀一所本科院校而不是專科。


王風報志願


我非常好奇,什麼樣的二本院校學費會是28000?因為在目前公立高校收費政策中,一般普通專業的學費一學年大致在4000---6000之前,其他特殊的專業費用相對高一些,例如藝術類專業,一般在8000—12000之間。

公立高校的專業罕見20000以上的。 既然是二本院校,就不是三本了,三本院校的收費相對來說高一些。

只有一種可能性,問題問的是二本院校的中外合作辦學。這種二本院校的中外合作辦學收費可能會一年28000元。

如果考生被中外合作辦學錄取,一定要明白一件事,中外合作辦學分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和機構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的檔次比較高,目前有140多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其中有9所是獨立的,例如西交利物浦。這9所外,其他都是大學的二級學院。還有2000多箇中外合作辦學項目。

收費28000,估計是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機構的收費相對高一些。不管怎麼說,就看考生的需求了。一般就讀中外合作辦學的,本科畢業一般都會到國外高校升學,直接就業或者國內考研的比例不高。如果考生有到國外深造的需求,一年28000讀一個準留學的教育項目也挺好。如果考生將來沒有出國深造的打算,讀這種項目意義不大。


編外教育參謀


都說“一分錢一分貨”,但是在教育領域,未必是這麼回事,原來有一種說法“學校越好,學費越低”,比如北大清華,並沒有因為它們的名氣大而收費低,和其他公辦本科收費是一致的。而一些“老三本”和“中外合作辦學”的專業,則是高收費的,有的“花錢買分”的意思。當然,隨著一些優秀民辦學校的崛起,這個說法已經不成立了,比如西交利物浦大學、上海興偉學院、上海紐約大學等學校,每年學費都接近和超過10萬元。

根據題主的描述,應該報考的是二本學校裡的合作辦學專業,這種專業有沒有必要去讀?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給你分析一下:

1、學費高:中外合作辦學專業,有“2+2”、“3+1”甚至“4+0”等形式,可能在國內上兩年、三年或者四年,在國內一年接近3萬的學費,如果出國更高,還不算其他費用,這對家庭的經濟條件是一個挑戰,不要說農民家庭,就是一般工薪家庭,花20萬拿個文憑,也並不是都能負擔的起的,如果沒有這個經濟條件,就要慎重了,畢竟這不是“剛需”,如果實在不行,復讀一年,考個正了八經的一本,難度也不大。

2、雙學位:中外合作辦學,一般能拿“雙學位”,國內大學的學位和國外大學的學位,如果國內大學是一所985、211大學,這更值一些,如果是一所二本大學,我個人感覺含金量不夠。

3、全英文教學:因為涉及到出國,所以中外合作辦學需要全英文教學,引進國外的師資,有助於開闊視野。

4、辦學質量參差不齊:原來中外合作辦學只要集中在一本,而且有“一本學校、二本分數、三本學費”的說法,而現在,二本甚至三本也都有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有的學校是認真辦學的,有的學校則是為了追求經濟利益,不僅辦學質量不高,而且和學校對接的國外大學,都是一些層次比較低的大學。

綜上所述,我覺著如果是211、985大學的中外合作辦學專業,在家庭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完全可以去讀;對於二本大學的中外合作辦學,如果家庭條件優越,也可以去就讀,如果是一般工薪家庭,負擔較重,我覺著沒有必要去讀,可以選擇復讀。

我是“贏在高三”,專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問題,如果對你有幫助,歡迎點擊關注!


贏在高三


先更正一下,如果不是特殊專業,學費兩萬八千元,那是大家口中常說的“三本”,不是什麼二本!當然了,自從二、三本招生批次合併以後,現在統稱為二本。

我實在搞不明白,高等教育需要深化改革的地方那麼多,為什麼非要在二三本錄取批次上做文章。學校還是那個學校,學費還是那個學費,好比是一個丫鬟,穿上件漂亮衣服,難道就可以變身大家閨秀了嗎?只有一個解釋,那就是滿足家長的虛榮心,糊弄人而已。

三本學費這麼高,到底該不該讀呢?這要綜合來分析,如果家庭條件不錯,能夠負擔這麼高的學費,而且對復讀也沒有信心的話,該讀還是要讀的。畢竟這個社會,如果沒有一個好爹,再沒有一個大學文憑,吃屎都趕不上熱乎的。這是社會現實,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的。

如果家裡比較困難,如此高昂的學費,實在無力負擔,自己腦瓜也不笨,只是因為貪玩荒廢了學習。那麼,就體諒體諒命運多舛的父母,對自己狠一點,把手機一扔趕緊去復讀。只要你有背水一戰的決心,明年提高一百來分還是問題不大的。如果真有賀舒婷(你憑什麼上北大的作者)的勇氣,實現屌絲逆襲,從醜小鴨變成白天鵝也不是沒可能。一個人能不能成功,不在老師,不在父母,只在你自己!

如果實在不想復讀,學費高點就高點,還是要讀的。為什麼呢?

第一,考研不受限制。哪怕是三本,考研的時候與一本二本有同樣的報名資格。到了大學,成熟了,懂事了,想學習了,起碼不會因為學歷條件而懊悔。

第二,考公務員符合條件。除了考研,三本還可以考公務員,專科就受到了很大限制。現在雖然學費高一點,但這是自己成長的代價。

第三,就業比專科有優勢。大家都知道,現在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很多用人單位招收員工最低要求本科學歷,專科直接拒之門外。現在花點錢,將來就業壓力小一點。

溫馨提示:閱後如果喜歡,請不要忘記添加關注喲😄歡迎大家關注、點贊、交流、評論、收藏、轉發,謝謝😜



管理那點事


每年學費二萬八,而且是二本學校,比較可能的就是公辦大學裡面的學費較貴的特殊專業,比如動漫類專業,或者民辦高校、獨立學院裡面的較好專業,不過比較而言,這個學費算是較貴的了。但如果是中外合辦高校,則這個學費並不算貴,中外合辦的學費動不動每年三四萬,五六萬的也不少見,最高的甚至每年十多萬,比如崑山杜克大學之類。

中國家長真的太不容易了。孩子高考之前,百般憂慮孩子能不能考上大學;考上大學之後,上大學往往又需要不菲的費用。幸好絕大多數公辦大學的學費並不太高,每年學費四五千、五六千,但如果算上在校期間的其他費用,四年本科大致也得花費十萬元左右。這筆錢對於普通家庭而言,並不算小數目,對於廣大農村家庭而言,特別是偏遠地區,那更是一大筆錢。

而題主這個每年學費兩萬八,粗步計算下來,四年本科需要大約二十萬元的花費,而且只是一個二本學校,說不定還是以前的獨立學院進行的第二批次招生,這對於普通家庭而言,顯然是花了一大筆錢去讀了一個普通學校。

雖然從教育的角度來說,接受高等教育的價值很難用金錢去衡量,高等教育對人的綜合素質的提升,價值很難估量,但本質上說,在市場經濟中,教育的投入,本身也是一種投資,只是屬於智力方面投資而已。投資,就得考慮成本和回報。成本太高而回報較低,在智力投資中雖然也比較常見——比如有人花了上百萬去國外留學,回國後就業薪水只有月薪幾千——但並不值得效法。所以,對於題主的問題,我的看法是,應考慮從投資的角度,即成本與收益的角度去看待此問題。

題主提供的有效信息很少,根據現有信息,很難從投資的角度進行有效分析,但不妨礙我在這裡提供這種分析問題的思路。如果錄取的學校一般(這個已經可以肯定)但專業不錯,預計畢業後找工作比較容易,也會有較好的回報,則投入成本雖然較高,也不妨礙可以就讀,是一個“值得”的事情;反過來說,如果僅僅是隻能提供就讀二本學校的機會,就好比花高價“買”一個這樣的機會,我個人認為是不值得的。

從高考招生的現實看,被錄取到學費較高的學校,更大可能是高考分數不高,但錄取的學校層次沒有被“降格”(還是二本),但學校的性質發生了變化(從公辦變成了民辦或其他性質),不必諱言,這有“拿錢補分”的嫌疑。當然,這個“拿錢補分”,無論是學校的招生,還是學生的志願填報,都是合法合規、無可非議的。只是,就是否“值得去讀”這個問題,我覺得有慎重考量的必要。

如果感覺自己的高考成績還有上升的空間,自己的家庭條件也不是很好的情況下,建議可以考慮復讀。在我的觀念裡,復讀並非洪水猛獸,而是給自己一次尋求更好的機會;而對於題主這類被錄取到學費很高的大學的學子,如果家庭條件不是很好的情況下,復讀,除了給自己一次衝擊更好的大學的機會,也是給家庭減輕負擔的機會,還是避免“大學投資失敗”的機會,具有三重意義。當然,具體如何抉擇,需要自行慎重考量併合理抉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