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我市多舉措確保貧困戶看病不再難 25種慢性(特殊)病貧困患者門診補償不設起付線

據《今日儋州》消息一直以來,我市高度重視健康扶貧工作,為全市建檔立卡的農村貧困人口和“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患者提供基本醫療保障,解決貧困戶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確保貧困戶有錢看病、有人幫看病、能看好病。

截至目前,市醫療衛生部門已為所有的貧困人口建立了健康檔案,另外,全市醫療機構執行“先診療後付費”和“一站式”結算服務模式。貧困人口出院時只需支付個人自付費用,新農合、大病保險、民政醫療救助等報銷由公立醫院墊付,資金回補可向相關單位申請。

市衛計委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一直以來,該委緊緊圍繞實現“兩個目標”(有錢看病、有人幫看到病)和“七個有”(有專人管理、有治療方案、有看病的地方、有拿藥的渠道、有報銷優惠、有評估意見、有登記記錄)的原則,對貧困戶和困難家庭,衛計委盡最大的能力給予幫助和支持。

據介紹,為提高農村貧困人口大病患者醫療保障水平,有效遏制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市衛計委、市民政局、市扶貧辦聯合制定了《儋州市農村貧困人口大病專項救治工作實施方案》,協調建立新農合、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等制度的緊密銜接和聯動機制,聯合市各重點醫院成立市農村貧困人口大病專項救治領導小組,指導大病專項救治診療工作,建立疑難重症病例會診、遠程會診、轉診、巡診機制。

在健康扶貧方面,政府每年幫助貧困人口代繳新農合參合金,生病時,在公立醫院住院免交押金,同時提高報銷比例:鎮衛生院普通門診報銷55%,慢性病門診報銷80%,住院經“新農合、大病保險、商業補充險、醫療救助、政府兜底”後報銷90%,貧困人口在出院時只需支付個人自付部分費用。

另外,省農村合作醫療協調小組辦公室明確規定,貧困患者慢性病特殊病種門診補償不設起付線,其可補償費用按不低於60%的比例補償。這些慢性病共有25種,分別是:各種惡性腫瘤(放、化療)、慢性腎功能衰竭(血透、腹透治療)、器官移植術後(抗排異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友病、腦中風(偏癱)、帕金森氏綜合症、高血壓(Ⅲ期)、糖尿病(併發症)、精神病(精神分裂症)、結核病(活動期)、老年性白內障(晶體植入治療)、肝膽、泌尿系統結石(震波碎石治療)、肝硬化(失代償期)、小兒腦性癱瘓(門診康復治療)、心臟病併發心功能不全、冠心病(心肌梗塞)、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及肺心病、甲狀腺功能亢進(減退)、風溼(類風溼)性關節炎、重症肌無力、系統性紅斑狼瘡、地中海貧血、重性精神病、耐多藥肺結核等。

符合以上病種的貧困患者,要及時聯繫責任幫扶人協助辦理慢病證。(記者李紹遠 編輯李曉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