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被華為拋棄的寒武紀,會是第二個龍芯麼?

2月28日,北京證監局網站披露,中科寒武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寒武紀)與中信證券簽署了IPO輔導協議,擬科創板上市。

作為AI芯片企業,過去幾年,寒武紀發展頗為迅速,相繼獲得阿里巴巴、科大訊飛、聯想、TCL等知名公司的戰略投資,估值已超百億。

不過,寒武紀自己最拿得出手的成績,是其曾在2017年宣稱“華為麒麟970和麒麟980芯片均採用寒武紀的NPU(神經網絡單元)”,而有一些投資機構更是大膽猜測,若按授權費為5美元/片計算,則華為超過4000萬臺手機的出貨量,可以為寒武紀帶來了約2億美元的收入。但相關內容,未卻見華為方面的官宣和證實。且相關內容被反覆提及的時間,正是寒武紀頻繁尋求市場融資的期間。

可到了2018年10月,華為發佈了昇騰 910、昇騰 310 兩款 AI 芯片,其採用的是華為自研的 AI 架構“達芬奇” (Da Vinci),而非寒武紀的方案。到了 2019 年的 6 月,華為發佈的最新中端移動處理器——麒麟 810,也是基於華為自研達芬奇架構的手機 AI 芯片,而不是寒武紀的。

“寒武紀究竟有沒有頂尖的技術實力”,成為了日前某個論壇的熱門話題,很多人質疑寒武紀核心團隊深厚的中科院計算所背景,以及兩位創始人與龍芯之父胡偉武之間極深的淵源。並且認為寒武紀只是中科院計算所和龍芯團隊包裝的一個項目,並且仍在被深度掌控。技術肯定有,但受限於體制、基因和人才,將很難配得上頂尖。

被華為拋棄的寒武紀,會是第二個龍芯麼?

當然,即便被冠上“龍芯第二”,也並不意味著寒武紀就是純忽悠公司,畢竟龍芯曾宣稱,“在2019年的芯片出貨量已超過50萬顆,預計到2021年,龍芯交給國家的稅將超過之前所有的研發收入” 。

不過,如果寒武紀的產品,只能相當於龍芯的水平和定位,即只能滿足一些低端的應用場景,維持個溫飽,那麼其市場價值和對頭部科技巨頭的吸引力,肯定是要大打折扣的。如果真是這種情況的話,華為拋棄寒武紀的原因,也就呼之欲出了。

華為是否真的有在麒麟970和麒麟980芯片中使用過寒武紀的技術,以及是否向寒武紀支付過業界猜測的鉅額授權費,已經不重要了。畢竟2017年,AI芯片剛剛出現,實際應用價值並不大,華為當時自己沒有,隨便找個別家的頂上就行,反正只是賣個概念罷了。而在2018年以後,AI芯片需要去真刀真槍的拼性能了,華為寧可自研都不用寒武紀的,這是不是能說明一些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