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 疫情下,作為全球第一製造大國,我們能生產出足夠的口罩嗎?

答案是不夠,遠遠不夠!

2018年,中國口罩總產量45.4億隻(包括出口),佔全球產量的50%。

也就是說,即使中國的口罩生產企業,原材料和員工全部到位,開足馬力,日夜趕工,在疫情最嚴重的3個月內,把一年的總產量都生產出來。

這樣就夠了嗎?

45.4億隻口罩,分攤到3個月-14億人口中,每人每天只合0.1只口罩,換句話說,即使按照最最理想的、想象的狀態:

1個人10天只能用一隻口罩。


疫情下,作為全球第一製造大國,我們能生產出足夠的口罩嗎?


更何況,這種最理想的想象狀態,是不可能出現的,它面臨著四大難題:

01-原材料數量的限制:由於沒有預料到疫情的到來,各大氨綸(口罩原料)企業的儲備是嚴重不足的,而且面臨著漲價的風險,儘管中國石化等醫療用品原料供給商先後發文,嚴禁漲價。

02-製造工藝時間的限制:口罩屬於醫療設備,必須經過環氧乙烷滅菌,然後按照國家標準,解析7-14天。也就是說,即使口罩企業現在生產出海量的口罩,也需要7-14天后,才能供給市場。

03-口罩企業投資經營邏輯的限制:正如前文所述,如果想要開足馬力,達到口罩製造的最高生產力,口罩企業就要增加生產線和人手,需要一大筆投入,但是新肺炎疫情按照一般科學規律,只可能持續3個月左右,口罩目前又不允許漲價(當然,漲價是不對的,漲價會引發社會恐慌,帶來的影響更壞),那麼3個月內,口罩廠是否收回投資,就成了問題,所以處於一般企業的運營邏輯,口罩廠不會增加新的生產線,只會在舊的生產線上加班加點。

或許,通過國家補貼口罩廠投資損失&國企口罩廠承擔義務,是一個新的解決思路。

04-交通運輸和物資配給的限制:由於現在疫情管制,交通被管制,給物資運輸造成了一定的困難,也增加了成本;更糟糕的是,各地都在爭搶口罩,不明智的百姓哄搶口罩,加重了口罩配給的嚴重不平衡。

說到底,不是因為中國製造能力不足,而是口罩這種日常非剛需品,在武漢新肺炎疫情的特殊背景下,變成了人人必備的剛需品,供給能力自然嚴重滯後。


疫情下,作為全球第一製造大國,我們能生產出足夠的口罩嗎?

面對口罩供給能力嚴重不足和新肺炎病毒肆虐中國的嚴重狀況,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呢?

首先:要相信國家和政府,能夠把疫情控制住,不要傳播恐慌情緒。

其次:沒有恐慌情緒,就沒有哄搶物質,特別是哄搶醫用的N95和KN95口罩,這兩天武漢協和等各大一線醫院口罩告罄,醫用口罩卻有錢買不到,是一種可悲的現象,我們應該把醫用口罩這種戰略資源,優先給武漢醫護人員用,我們用一般的口罩,防護效果足夠。特殊時刻,鋼盔要先給敢死隊用。

第三:現在努力在家躺著,為國家做貢獻;疫情後努力工作,為恢復經濟做貢獻,大家眾志成城,方可擊潰病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