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貔貅是龍的第幾個兒子?龍生九子有貔貅嗎?

哈哈我是你的岸


貔貅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五大瑞獸之一(此外是龍、鳳、龜、麒麟),稱為招財神獸。又名天祿、辟邪、百解,共四個名字,它是龍頭、馬身、麟腳,形似獅子,毛色灰白,會飛。據說貔貅兇猛威武,它在天上負責巡視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擾亂天庭,所以古時候人們也常用貔貅代稱軍隊。因為貔貅觸犯天條,玉皇大帝罰他只以四面八方之財為食,吞萬物而不瀉,可招財聚寶,只進不出,神通特異,因此貔貅也被視為招財進寶的祥獸了。中國民間就有“一摸貔貅運程旺盛,再摸貔貅財運滾滾,三摸貔貅平步青雲”的美好祝願。

中國古代風水學者認為貔貅是轉禍為祥的吉瑞之獸。所以從古至今,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都極度注重收藏和佩戴貔貅,相信它能帶來歡樂及好運。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就藏有一件漢代玉貔貅,其包漿瑩潤,曾經深沁熟盤,貔貅的胸前刻有御製詩,其下配有雙層紫檀木座,上層刻有“乾隆御玩”字樣,下層刻有與貔貅胸前相同的御製詩,應該曾是乾隆皇帝的心愛收藏。另一件漢代玉貔貅現藏於故宮博物院,其上陰刻“乙巳年乾隆御題”詩,也就是說在欣賞與讚美古物的同時,乾隆皇帝也命工匠參照漢魏及南北朝時貔貅神獸的形象製作新的“仿古”器物。可見乾隆皇帝對玉貔貅有著非同一般的痴迷與喜愛。

據說貔貅曾為古代兩種氏族的圖騰,傳說是幫助炎黃二帝作戰有功,被賜封為“天祿獸”即天賜福祿之意,所以它專為帝王守護財寶,也是皇室象徵,稱為“帝寶”。當年朱元璋定都南京後從地下挖出一對貔貅,所以命人在靈谷寺旁邊建立了貔貅殿來供奉這一對貔貅。後來朱元璋準備修中山門,但是國庫空虛,丞相劉伯溫(也是風水師)建議他用貔貅來納財,朱元璋聽從劉伯溫的建議,在國門放了一對世間最大的貔貅,結果兩江士紳紛紛捐款,大動土木,場面宏大,讓朱元璋感慨萬分,稱道:大明臣民如此忠心,江山必然萬載。

貔貅,在南方及東南亞一帶都稱其為龍的第九子,但明代提出的龍九子為趴蝮、嘲風、睚眥、贔屓、椒圖、螭吻、蒲牢、狻猊、囚牛。而最有代表性的版本是出自《中國吉祥圖說》中,龍九子為長子囚牛,次子睚眥,三子嘲風,四子蒲牢,五子狻猊,六子霸下,七子狴犴,八子負屓,九子螭吻,這兩個版本里都沒有貔貅。不過在民間傳說中的龍子卻遠遠不止這幾個,狴犴、貔貅、饕餮等等都被傳說是龍的兒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