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怎樣看待劉邦這個人?

阿珣830


很多人覺得劉邦是一個地痞流氓,除了吃喝玩樂,什麼都不會,只是運氣好,手下有能人,所以才當了皇帝。果真如此嗎?

我們在一些劉邦事蹟上,可以看出劉邦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人。

年輕人都有理想,有偶像,劉邦也年輕過,劉邦的偶像是信陵君魏無忌,為了偶像,劉邦來到大梁,這時信陵君魏無忌已死,於是投奔了信陵君的門客張耳,魏國被滅後,張耳被通緝,劉邦就回老家了。(劉邦是見過世面的)

高祖以亭長為縣送徒酈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豐西澤中,止飲,夜乃解縱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從此逝矣!”徒中壯士願從者十餘人。(劉邦是有擔當的)

陳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餘人。景駒自立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從之,道遇沛公。沛公將數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屬焉。沛公拜良為廄將。良數以《太公兵法》說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從之,不去見景駒。(如果劉邦真是沒有文化的流氓,能跟張良這個沒落貴族談的來嗎?)

酈食其謂監門,曰:“諸將過此者多,吾視沛公大人長者。”乃求見說沛公。沛公方踞床,使兩女子洗足。酈生不拜,長揖,曰:“足下必欲誅無道秦,不宜踞見長者。”於是沛公起,攝衣謝之,延上坐。(度量非凡)

劉邦入咸陽,善待子嬰,與秦國百姓約法三章。(政治水平高,為後來韓信出兵能快速定關中奠定了政治基礎)

劉邦入咸陽,想住到宮裡,準備好好享受,張良勸阻,於是劉邦率軍退到了灞上。(看看李自成)

鴻門宴(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一頓飯,我們多數人只看到張良的表演,卻忽視了劉邦的膽識過人)

立韓信為大將軍(一個簡歷負面的人,歷史上只有劉邦敢用)

陳平貪汙,諸將不滿,劉邦問推薦人魏無知。無知曰: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問者,行也。今有尾生、孝己之行而無益處於勝負之數,陛下何暇用之乎?楚漢相距,臣進奇謀之士,顧其計誠足以利國家不耳。且盜嫂受金又何足疑乎?”於是劉邦沒有怪罪陳平,還升了陳平的官。(劉邦用人水平之高,後人難望其項背)

陳平離間范增,費五萬金,劉邦不問。(如果是一般人,肯定要問陳平那錢怎麼花的了,還剩多少)

劉邦被項羽擊敗,幾乎全軍覆沒,來到韓信軍駐地附近,而不入,次日凌晨,趁韓信還沒有起床,入營調兵,事定後,韓信才知道劉邦來了。(劉邦有大智慧,白天孤身去,會不會被韓信殺了,取而代之?)

立韓信為齊王(劉邦隨機應變能力,連韓信使者都騙過去了,不然韓信反了,後事難料)

英布被項羽擊敗,投劉邦,劉邦又在洗腳的時候見英布,英布覺得受到侮辱,英布來到住處,發現與劉邦規格一樣,於是死心塌地的跟著劉邦打項羽

立雍齒為侯,殺丁公(仇人為侯,恩人被殺,劉邦的政治手段,歷史上還有誰用過?)

白登之圍後,劉邦立赦樓敬,當面認錯,封二千戶,為建信侯。(一個高高在上的皇帝向一個戍卒當眾認錯,歷史上還有誰做到過?)

劉邦放棄廢太子劉盈立如意為太子(避免了秦,隋二代而亡)

立劉濞為吳王后,高帝召濞相之,謂曰:“若狀有反相。”心獨悔,業已拜,因拊其背,告曰:“漢後五十年東南有亂者,豈若邪?然天下同姓為一家也,慎無反!”

呂后問:“陛下百歲後,蕭相國即死,令誰代之?”上曰:“曹參可。”問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憨,陳平可以助之。陳平智有餘,然難以獨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劉氏者必勃也,可令為太尉。”呂后復問其次,上曰:“此後亦非而所知也。”(劉邦對屬下每個人能力品行都非常瞭解,怎麼用才能把屬下的才華發揮的最大,劉邦是非常清楚的。也幾乎把國家未來五十年的大事都預測出來了,在歷史上,好像沒有人能做到這點)

高祖置酒雒陽南宮。高祖曰:“列侯諸將無敢隱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項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對曰:“陛下慢而侮人,項羽仁而愛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與天下同利也。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戰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餽饢,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我們很多時候只記得劉邦說的話,其一卻沒有記得,與天下同利也是劉邦奪取天下重要原因。任正非其實可以擁有華為大部分股份,但任正非只有1%,這就是與天下同利的道理,所以華為才有現在的成就)


用戶6369330551


劉邦推翻秦帝國,與霸王爭奪天下,在垓下一舉圍殲項羽,項羽走投無路自刎在烏江邊,至此楚漢爭霸以劉邦陣營完勝,劉邦成就帝業,建立大漢帝國!功彪史冊!劉邦成就帝業與個人才幹有非常大的關係!

一,劉邦具有天生的領導氣質!劉邦出身亭長,地位並非高貴!但劉邦長相不凡,先有呂公將愛女下嫁,沛縣的蕭何,樊噲等皆聽從於劉邦,這說明劉邦說話辦事大家信服,具有領導人的潛質!這種氣質是與生俱來的,有興趣的人可以觀察以下週圍的人。

二、劉邦具有百折不撓的意志,有遠大的政治理想併為之努力。雖然屢受挫折,但從未放棄,意志堅定!劉邦爭奪天下從弱小到強大,前期與霸王處處示弱,勝少敗多。然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垓下之圍徹底滅掉項羽!

三、劉邦具有識人用人的本領,有分辨是非的才能,有接納正確意見的心胸。劉邦周圍團結一大堆文臣武將,很多是從項羽陣營投奔過來的,韓信是突出代表!他聽從蕭何的建議拜韓信為大將軍,後為了團結韓信,有賜封齊王。劉邦具有很強的政治手腕!

四、劉邦個人身上充斥了地痞的特性,或者說平民百姓都有的缺點,與項羽身上的貴族氣質有鮮明對比,這種缺點也只有在危難的時刻才表現初來。比如,他在受追趕時將親人推下馬車,在父親被捕時表現的冷漠。這種自保為先的個性在劉邦身上體現的十分明顯!

總之,漢高祖劉邦是從基層做起,一步步做大,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帝王,取得天下後承襲秦制,於民修養生息,建立了大漢帝國!影響後世深遠!


懶人說史


劉邦是繼秦始皇之後,又一個建立封建君主制社會制度的開國帝王,為中國封建社會制度的延續與強盛再次奠定了制度基礎,避免了中國社會繼秦朝之後有可能再次被分裂的局面,為中國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是中國歷史上不可缺少的民族英雄。

劉邦能知人善任,唯才是舉,他能善於發揮群眾的力量,把各種不同的人才聚合起來,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幫助他實現一統江山社稷的宏偉藍圖,雖然他治國理才不如蕭何,帶兵打仗不及韓信,運籌帷幄不比張良,但他卻有聚心凝人的巨大作用,這正是霸王項羽所不具備的,所以劉邦取得了天下。

劉邦能順應天意民願,他帶兵紀律嚴明,對百姓能做到愛民如子,秋毫無犯,所到之處,從不擾民。劉邦能聽從正確的建議,凡是對天下和他的事業有利的主張,他都能樂於接受,從不剛愎自用,偏聽偏信。劉邦能禮賢下士,重用棟樑之才,願為韓信設壇拜將,善於發動和聯合一切力量,形成統一戰線,發動對項羽的攻勢……

當然劉邦雖然最後成了一代開國帝王,但他畢竟也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感情有私慾的人,難免在對待一些事情上存在問題和錯誤,他作風有時鬆散不羈,有時還會出現遊擊和流氓習氣,但這並不影響他作為大漢開國皇帝的英雄氣概,恰恰反映了他也具有凡夫俗子的一面,把劉邦罵成流氓混混顯然是不對和錯誤的,因為世界上沒有那一個流氓和混混能取得劉邦開天闢地的偉大成就。謝謝!



知未是也


首先來看看,秦朝滅亡的原因:秦始皇一統天下後,統一文字,廢封國,立郡縣,車同軌,道同距,修建秦直道.修建長城北擊匈奴,這些從長遠來講,有利於國家的強大,有利於民族的進度,短期來講是極大的損耗了秦朝的國力,遷六國貴族到關中,在政治上缺沒有做出合適的安排,六國對秦朝的仇恨和仇視,一直沒有消除。

在秦始皇統治的後期,以及胡亥期間,大興宮殿、長城等重要的工程設施,導致勞財傷民,國力漸退,人民徭役沉重,這無疑加劇了秦朝的滅亡。當時為了修建阿房宮,秦始皇不惜命人到巴蜀地區大量砍伐森林,運輸木材,城市中的許多手工業者也都被迫停下手中的生產,來到了咸陽,參加無休止的修建,而農民也失去了土地,揹負著苛捐雜稅去做苦力。尤其是修建長城,大部分人都是有去無回。惡劣的環境、沉重的苦力活以及無休止的命令與呵斥激怒了所有的人,加深了階級矛盾,人們渴望有個有魄力和能力的人帶領他們走上一條安穩的道路。

天下苦秦久已,一句話,道出了,普通老百姓的心聲,也是野心家和政治家煽動人心的基礎。最終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在浩蕩的農民起義過程中,湧現出來大量的豪傑,英雄,比如陳勝,吳廣,項羽,韓信,張良等,但為什麼得民心,得天下的卻是劉邦!論出身,他是典型的泥腿子,社會的底層,按照今天的話說,就是一個典型的草根,屌絲。論武力,更是提不上桌面,曾被追的屁滾尿流的 論人品,貪酒好色,好像也沒什麼過人之處,但是偏偏就是這麼一個無賴,混混得了天下,開創了一個盛世,大漢民族得以在世界舞臺上爭雄稱霸,他的子孫更是喊出了,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方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所以取天下者也。

這是劉邦的自評,也是歷史的評價!

 

今天試著從來分析一下,劉邦得民心的重要原因,分析一個人的成功和失敗,還是從內因和外因來看:

先說內因:

《史記》這樣記載:“高祖,沛豐邑中陽里人,姓劉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劉媼。”翻譯成白話就是:“漢高祖,是沛縣豐邑中陽裡村人,姓劉,字季(老四)。父親叫劉太公,母親叫劉老太”。這完全是有姓無名的小人物家庭,劉邦的成功恰恰得益於他曾經是個小人物,這一點和後來建立大明王朝的朱元璋很相似。因為小人物身份卑微,處於社會底層,為了生存,他必須學會堅韌,他不會目空一切,更不會自恃清高。

第一 性格堅忍,輸得起,放得下。

在楚漢相爭的前期,劉邦是屢戰屢敗,而且敗的很慘,很窩囊。彭城之戰,漢軍五六十萬人馬被項羽三萬人擊潰,劉邦僅帶著幾十人逃出包圍,父母妻子都成了項羽的俘虜;滎陽之戰,城池失守,全軍覆沒,靠詐降的計策才僥倖逃脫;固陵之戰,因韓信、彭越擁兵觀望,劉邦被楚軍打得大敗,躲進營壘不敢出戰。

可貴的是,劉邦這個來自社會底層的平民曾經做過無賴,曾經落草為寇,因而他經得起任何挫折和磨難,每次都能從失敗的陰影中走出來。

第二 知人善任

他對張良敬之如師,並且自始至終保持這種關係,他對韓信以軍權王爵相付,保持了對項戰爭的進行,他對蕭何推心置腹,從不懷疑。

而這三個人無一不是各自領域中的翹楚,他能與這三個人建立如此關係,這在中國歷史上也是比較少見的。

第三、知道自己的不足,能聽得進意見

人們常認為劉邦有雄才大略,是帝王之才。事實上很多時候,劉邦往往是沒有什麼主見的,遇事總是要“為之奈何”?他的英明決策,絕大多數來自張良、蕭何、陳平、酈食其、陸賈乃至周勃、樊噲之流。劉邦兵入咸陽,看到“宮室帷帳狗馬重寶婦女以千數,意欲留居之”,小人物貪財好色的本性立馬暴露無遺。得樊噲、張良苦勸,指其“助紂為虐”,這才依依不捨搬出皇宮,還軍霸上

劉邦是個泥腿子,沒什麼文化,對滿嘴詩書禮儀的儒士一直非常反感。據說他曾經奪下儒士的帽子(儒冠)向裡面撒尿,很是粗魯無禮。陸賈是個儒士,經常勸劉邦多讀點書。劉邦很不耐煩地說:“老子騎在馬上打天下,哪用得著詩書?”陸賈說:“馬上得天下,難道能在馬上治理天下嗎。當年商湯周武王以武力奪取天下,又遵循常理來治理國家,文武並用,這才是治國的長久之計。假如秦國平定天下之後,施行仁義,效法聖賢,你哪有機會擁有天下?”這話很刺耳,卻讓劉邦“面有慚色”,於是虛心向陸賈請教治國之道。為教導劉邦,陸賈專門寫了12篇政治論文,分析亡秦過失,闡述治國理念。每上奏一篇,劉邦讀後都會高聲喝彩,稱他的文章是“新語”,也就是新思想。劉邦採用陸賈的治國理念,迅速穩定了社會秩序。

第四.懂得小人物的需求,捨得給予。

治天下說到底是管理小人物,讓百姓安居樂業。劉邦做過秦的順民,深知“父老苦秦苛法久矣”。破咸陽後,第一件事就是“悉除去秦法”,並與父老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明確“諸吏人皆案堵如故”。這些措施完全針對當時秦地的戰時狀況:廢除苛刻的秦朝法律,制止亂兵擾民,明確由地方官吏各司其職,迅速恢復社會秩序。這些戰時措施很快安定了人心,為劉邦贏得了秦人的信任,也為日後收復三秦打下了群眾基礎。

劉邦在征戰過程中,建立了龐大的帝國軍隊。天下已定,裁減軍隊尤其是遣散各諸侯國的軍隊成為當務之急。但是這件事情處理不好,遣散的士兵就會迅速成為亂兵,成為天下不穩定的因素。為此,劉邦在遣散士兵的時,為他們開出了優厚的條件:“兵皆罷歸家。諸侯子在關中者復之十二歲,其歸者復之六歲,食之一歲”。各諸侯國的士兵在關中安家的免除徭役十二年,迴歸故鄉的的免除徭役六年,並由國家出資供養一年。衣食無著、被迫造反的士兵得到了政府分配的土地,成了有恆產者,誰還有閒心去扯旗造反。

外在因素:

1.經過長達六年的戰亂,不管是普通老百姓,還是貴族階級,人心思定!

2.劉邦的結盟策略發揮了作用,隨著張耳等人加入劉邦陣營,原本屬於項羽的力量,轉換成了劉邦的力量,此消彼長情況下,使得項羽成了孤家寡人!





喝酒的九


劉邦當皇帝前的職業不是亭長,而是……


劉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至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縣豐邑中陽里人,史稱漢太祖高皇帝,習慣稱漢高祖。張晏在給《漢書·高帝紀上》的批註中解釋:“禮諡法無高,以為功最高而為漢帝之太祖,故特起名焉。”

可見劉邦之牛。

(陳道明飾演的劉邦)

司馬遷在《史記·高祖本紀》中用了很長篇幅詳細記錄了劉邦的豐功偉績。雖然在措字裡行間上頗有“瞧不上”的味道,但對劉邦的成就那也是不得不服。

再結合《史記》中對於圍繞劉邦的蕭何、張良、韓信、酈食其(音異基)等人的記述,猛然發現牛人劉邦身上充滿了人力資源優秀管理者的職業特點。

原來太祖高皇帝是我人力資源管理行業的祖師爺啊!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一首《大風歌》活脫脫就是人力資源管理行業的主題宣傳曲!

不難看出,劉邦當皇帝前的職業就是一名人力資源管理師,洋名HR。

(依《大風歌》而建的西安漢城湖大風閣,本人居其旁)

首先,劉邦組織的招聘成功率很高,人員流失率極低。

我們先看看投奔劉邦,日後成為“大咖”的人原來都是啥履歷。

張良是替人提鞋的破落子弟;韓信是穿人胯下的潑皮;酈食其是看門的狂生;陳平也是家徒四壁的浪客。

這些人雖然情況各異,但他們有一個合同的身份:

掙扎在溫飽線的社會人。

但劉邦憑藉特有的職業能力測評手段,成功鎖定獵物。

劉邦所用收段,與現在流行的“九型人格”、“勝任力模型”、“16PF”、“霍蘭德職業人格測評”等完全不是一個套路。

我們再看看這些社會閒散人員後來混得怎麼樣:

張良被封為“留侯”,“漢初三傑”之一;酈食其封為廣野君,奔馳於諸侯之間;陳平被封戶牖侯和曲逆侯,後來官至丞相;韓信被拜為大將,統領千軍萬馬。

說到韓信,就多說幾句。他原在項羽麾下效力,但不堪屈居下位,毅然離楚就赴漢。劉邦欣然接受了蕭何的推薦,把韓信從一個小小的正在逃亡的“庫管”,破格提拔為戰區司令。

《史記》載:“擇良日,齋戒,設壇場,具禮。”

而其他人都嘲笑劉邦“黑整”。

結果韓信“明燒棧道,暗渡陳倉”,成功批量打臉,使眾將士刮目相看,個個折服。在以後的戰爭中也充分證明韓信確實是一位軍事奇才,更論證了劉邦眼光的毒辣。

(韓信畫像)

對於祖師爺,本HR只能望其項背。

經鑑定,劉邦所用的是神級手段,現已失傳。

其次,劉邦在組織內成功建立了心理契約

先解釋一下啥叫心理契約。

心理契約本是社會心理學上的概念,被組織行為學借用,主要研究組織中複雜而微妙的人際關係,特別是上下級的關係。

在霸上時,勸劉邦赴鴻門宴的是張良,而張良與項伯、項羽的關係非同尋常。在項羽決定對劉邦採取重大軍事行動的前夜,項伯甘為張良一人而夜馳劉邦大營,欲救張良一命。

劉邦敢把全家性命寄託在與強敵為至友的張良身上,這需要何等的相知與相信韓劉邦的至誠至信,反過來感動了張良,因而能全身心地為劉邦出謀劃策,使劉邦在鴻門宴上有驚無險,安全撤離。

陳平孤身一人逃出楚營,投奔劉邦,拜為典護軍都尉。一時間,軍中有關陳平的謠言沸沸揚揚。劉邦查明情況後,再拜陳平為中護軍中尉,盡護諸將,謠言消失。

後來,劉邦力排有關陳平貪金的嫌疑,大膽地拿出黃金四萬斤,讓陳平任意開支,組織實施瓦解楚軍上層的離間之計,在軍事鬥爭之外,開闢攻心的第二戰場。

(陳平墓)

對於張良、陳平,劉邦能坦誠相見、高效溝通,消除成見與誤解,體貼對方難處,這就是保持與鞏固了雙方的關係。

而我們要看到,韓信、陳平原來都在楚方討生活;亞父范增提前病退。

劉邦搞的心理契約早已甩項羽幾條街了。

劉邦率先樹立標杆,促進形成“心服口服”的群體從眾性,進而建立起了群體規範與組織心理契約,營造了遠勝於項羽集團的組織文化。

勝敗一目瞭然。

最後,劉邦建立了高效人際溝通機制

不得不說,劉邦是與從諫如流劃等號的。

劉邦從諫,不分尊卑、親疏、遠近,只要人情、人理、有利,就聽就行。

樊噲既是劉邦的心腹猛將,因為娶了呂雉妹妹呂嬃(音須)為妻,所以又是他的“挑擔”。

劉邦聽了樊噲之言,進入入咸陽時“不近女色、珍寶,還軍霸上”,為漢收天下打下了群眾基礎。

(鴻門宴繪畫,樊噲是亮點之一)

劉邦聽了韓信暗渡陳倉之計,三秦唾手而得。

劉邦同意陳平開闢第二戰場,在背後給項羽一刀,並毫不猶豫地拿出重金支持,最後事半功倍。

劉邦同意袁生改變行軍路線和進攻方向的建議,最後轉敗為勝,“柳暗花明又一村”。

劉邦吸納張良割地封侯之計,促成該下會戰的如期實現。

劉邦吸納張良封賞劉邦仇家雍齒之計,避免了軍中的一場譁變。

劉邦還有比從諫如流更厲害的本事,那就是溝通的“解碼”階段能夠進行判斷型傾聽。

比如,酈食其要劉邦守住涵谷關稱王,與諸侯的軍隊對抗。後經樊哈、張良指出利害後夭折。

酈食其再勸劉邦封王六國貴族後裔,以共同對付項羽。此計後被張良阻攔。劉邦大呼:“豎子幾誤吾事”,並立即中止。

可見,劉邦不僅“從諫如流”,更能“從善如流”,使溝通能做到及時、充分、不失真。

縱觀以上三點,不得不承認劉邦自帶的HR屬性。

祖師爺太祖高皇帝威武千秋!


本人閒散HR一枚,自號“隆梨散人”。現居西安龍首山西麓,靠漢長安城遺址,臨唐梨園故地。正所謂靠山吃山,靠城吃城,靠梨吃梨。喜歡站在人力資源管理角度解讀歷史,歡迎各位留言互動,關注本號其他文章。若有關於職場方面的疑問,可私信溝通。


HR的文史長安


漢高祖劉邦,出身就是一個懸念,據說劉太公不是親生父親,劉邦是母親和一條龍在一個湖邊野合而生下的一種龍種,出生就是個當皇帝的命。還有劉邦在沛縣起義後曾經從中斬殺一條大莽蛇,後來傳說劉邦是赤帝,斬殺了白帝,白帝后來投胎人門口,來報復漢朝的王莽。可能這出都是人們神化了漢高祖劉邦。

÷

應該說劉邦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可能讀了私熟,有一些文化,他從小不務農活,是一個鄉俠,他把當時國俠信陵君當英雄,是劉邦幼小時偶像,後少年時尋訪信陵君死,他投奔信陵君門徒張耳,實現遊俠英雄夢。

後來劉太公要這個小兒子回鄉,既然是遊俠應該有些功夫,他還有些文化,被聘為亭長,說穿了就是一個只管飯,不發工資的村治保主任,通過崗位,他認識了殺狗的樊噲,縣牢看守夏候嬰,縣辦公室主任蕭何。靠他們接濟混生活。

後來,陣勝吳廣起義,他在沛縣起義,又投項梁,和項羽結為異性兄弟,滅秦後,又同項羽進行四年楚漢戰爭,項羽兵敗自殺,漢高祖在咸陽稱帝,建立漢朝,劉邦就是漢高祖。

先在我們來談一談劉邦這個人。

早年,劉邦在當亭長時,一次去差秦都咸陽,看到秦始皇出行氣概,劉邦說,大丈夫當如此,可見其志不小。劉邦這個人有很多缺點,貪財,貪色,為人有點狡猾,行事有點卑鄙,沒有項羽光明磊落。但劉邦是從社會底層起來,懂得老百姓需要什麼,項羽出身楚國貴族,不懂民心民意,所以後來失敗,對於老百姓來說劉邦是一個好皇帝,但對於為他打天下的功臣來說,劉邦這個人過河拆撟,飛鳥盡,良弓藏,免子盡,獵狗烹。劉邦當皇帝后殺了包括韓信,英布,彭越等八個異性王,劉邦這個人顯得不厚道,做人不地道,但劉邦這樣做是為了漢朝江山長久永固,防止異性王造反,無可厚非。

劉邦是一個政治家,雖然軍事不怎麼行,但政治手碗很高,籠絡人的手段極為高明,用現在話說,他善於揣摸人的心理,潤滑人際關係,有較強人凝聚力,能吸引許多人才,如蕭何,張良,陣平,韓信,英布,彭越,盧涫,樊噲,周勃,夏候嬰,韓王信,等等許多人材為他所用,為他賣命,說穿了,劉邦是老闆,其他人都在為他打工。

另外,劉邦寬容,仁慈,有大量,做事有分寸。遇事比較冷靜,只鬥智不鬥力,有時能夠忍受。所以劉邦成功做了皇帝,而項羽,遇事不冷靜,只有勇無謀,不會利用人材,向韓信,英布,彭越,陣平先是跟著項羽幹活,後才投奔劉邦。


蔡哥談


漢高祖劉邦大家都是很熟悉的,要說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善於籠絡人才等等就不說了,他能一統天下開創大漢王朝,我覺得有兩個方面是很關鍵和重要的:

一是堅強,百折不撓的堅強。劉邦和他的主要對手楚霸王項羽幹架多次,也被項羽狠揍了無數次,照樣對項羽磕頭行禮,但只要一脫身,便捲土重來。最慘的一次,是率領56萬聯軍趁項羽攻齊之際攻破楚都彭城,項羽率精兵三萬千里回援,大破劉邦,斬殺聯軍二十餘萬,河水都流不動了。但劉邦逃回來之後,擦乾眼淚,這算什麼,繼續幹!所以雖然被項羽打敗多次,但最終贏了一次,而霸王恰恰難以忍受失敗,於是自刎於烏江。劉邦之後,堅強、百折不撓的因子也在他的子孫後代裡傳承下來,所以雖然漢祚四百餘年,輝煌中也不乏多災多難,但縱觀歷史,劉漢後代是極其頑強的,如東漢光武帝劉秀挽救漢室建立東漢,蜀漢昭烈帝劉備為復興漢室的不懈努力,雖然他沒有成功,但其困頓面前永不放棄的精神已經展現了高祖當年百折不撓的精神,在歷史上留下了自己濃墨重彩的一筆。

二是尊重規則,自己又不居於規則。他認可普世道德、信義、準則,但同時又能夠隨時拋棄他,徹底的拋棄,超脫一切世俗觀念。比如大家都批判的‘背信棄義’,但高皇帝將這一點運用到了極致,一是在爭奪天下的過程中,他背叛過懷王、背叛過霸王,雖然也被很多人背叛,但都不如他做的決絕;二是在爭奪天下後,大肆誅殺他認為對漢家江山有威脅的功臣,毫不留情、異常決絕,消除一切隱患。說得赤裸一點,他就是一個‘壞人’,因為,很多時候,這天下大勢,往往掌握在‘壞人’手中,因‘壞人’而變化。”

本人做了多年的企業文字工作,今年開始準備開始自己感興趣和有意義的寫作,準備從死磕《資治通鑑》開始,我的“太陽樹讀通鑑”已經發到了第十三篇,希望各位朋友關注並多多支持,非常感謝!——太陽樹1988


太陽樹1988


我們能瞭解劉邦的唯一歷史著作就是《史記》,在史記中,劉邦給人留下的性格模糊,特徵不清晰的印象。作為西漢的開國之君,劉邦有多層次的性格,他是一個傳奇人物。下面我就簡單談一下,在我眼中劉邦究竟是一個單怎樣的人物?


無所顧忌,自由隨心

自古開國之君,都會被賦予天命神授的故事,即使身為凡人,也一定存在一些異數。但在我看來,劉邦的成功是性格使然,在司馬遷所著的《史記》中,對劉邦的格性是這樣描述的:

仁而愛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作業。

這說明劉邦喜歡“施捨”不吝嗇,他可以釋放押解的囚徒,也可以在戰爭中慷慨的割地封王。劉邦對別人不吝嗇,對自己更不吝嗇,表現得十分隨性。


劉邦既不是克己奉人的聖人,也不是循規蹈矩的良民,更不是一個賴皮自私的流氓,他只是一個無所顧忌,有著自由精神的人。

長者之風,能屈能伸

劉邦有一個特別有效的面具,就是所謂的“大人長者”。這裡的“大人長者”是指的給人有安全感,它既不像項羽那樣盛氣凌人,飛揚跋扈,也不像其他人那樣咄咄逼人。劉邦給人的印象總是大度而有安全感,這也是他能夠得到眾人支持原因。

面對生命威脅時,劉邦會毫無顧忌的選擇求生,併為此付出一切的代價,這就是所謂的能屈能伸。而不是知其不可而為之,或者君子有所為而有所不為,因為劉邦選擇的是做君主做王者而不是君子。

不從於眾,不拘於禮

劉邦是沒有所謂原則的,他不願意受任何禮數的限制,因此很多人才會認為劉邦是個無賴潑皮。不過所有循規蹈矩、拘泥於禮數的人,最終都敗在了劉邦的手裡。

其實劉邦所做的,只不過是突破常人所認為的禮數,打破世人眼中的是非榮辱之念而已。“不從於眾、不拘於禮”才是真正的劉邦,這才是成為王者所應該的素質和能力。

雙贏思維,成就你我

很多人說劉邦濫殺功臣、不念舊情,但是卻沒有看到劉邦實際上是一個具備“雙贏思維”的人。劉邦不僅成就了自己,也成全了他人。劉邦不僅自己成為西漢開國之君,跟隨他的人也都封侯封王、入閣拜相。

劉邦確實殺了一些異姓諸侯,但這些人都是對劉氏統治有威脅或潛在威脅的人。而跟隨他出生入死的蕭何、曹參、張良、樊噲等人則無一被殺,反而位極人臣。一句話以蔽之,跟著劉邦混有前途。

制衡維穩,安劉興邦

很多人為戚夫人惋惜,為劉如意嘆息,認為劉邦選擇呂后和劉盈並不是明智之舉。而在我看來,劉邦選擇呂后和劉盈是唯一的選擇,也是必然的選擇。劉盈仁厚,呂后兇悍,有德有威,則可控制群臣。

劉邦對呂后也不是完全信任,為了制衡呂后,他留下的王陵、陳平、周勃等人身居要職以防不測。同時也可以牽制呂后,控制諸呂的勢力發展,這正是劉邦的高明之處。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一個人的歷史


漢高祖劉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縣豐邑中陽里人,為漢朝開國皇帝。這個人物身上有優點,也有缺點,特別是人們對其殺戮功臣,卸磨殺驢的做法有些不解和憤怒。是非功過,任人評說。本人願意將劉邦放在當時歷史環境下進行一個儘可能客觀的評價。

1.豁達開朗,善於交友,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

劉邦早年的時候,不事生產,遊手好閒,喜歡飲酒作樂,如果天下太平,沒準他就這樣一輩子無所事事,沒有什麼事業地混下去了。但當陳勝吳廣起義之後,國家大亂,豪傑並起,馬上糾集三千子弟響應起義。攻佔沛縣等地,稱沛公,不久投奔項梁,被封為武安侯。別小看這個封侯,有了這個封侯,劉邦終於從一個農民變成了有身份有地位的人。這在當時比較看重世襲和門望以及社會地位的民眾眼裡,卻是有著名正言順的效應的。攻入秦國地盤,隨機約法三章,籠絡民心,奠定了其可以和天下豪傑抗衡的基礎。例如,當有人反映陳平盜嫂的事情,劉邦一問清事情原委,就不再計較陳平的缺點,而只是充分發揮陳平在智謀方面的長處。蕭何、樊噲、任敖、盧綰、周勃、灌嬰、夏侯嬰、周苛和周昌等知交好友後來全部成為漢朝的開國功臣。

2.知人善任,善於納諫,有自知之明,能伸能屈,獎罰分明,將士用命。

劉邦是喜歡結交朋友的性格,因此人緣比較不錯。又是懂得人情世故和具有洞察人心的能力的人。他深深懂得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眾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劉邦稱帝后不久,在洛陽南宮設酒席宴請群臣。劉邦問:“大家說說看,我為什麼能夠得到天下,而項羽為什麼失掉了天下?”高起、王陵進言:“陛下慢而侮人,項羽仁而愛人。然陛下使人攻城掠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與天下同利也。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戰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這段意思是說,劉邦輕慢他人,項羽仁愛他人。但是劉邦叫將士攻城掠地之後,就大賞有功之人,這是與天下人分享利益。而項羽卻嫉賢妒能,有功者不賞,又有疑心病,難以信任他人,有個范增這樣的謀士也得不到重用,所以就失去了天下人的信任和擁護。

劉邦聽到二人的回答,覺得不是很滿意,就接著說:“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即劉邦說,你們都只看到了一方面,還有一方面沒有看到。那就是我有三個有才能的人,我知道如何使用他們。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的謀劃能力,自己不如張良;做好後勤保障不如蕭何;帶兵打仗,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自己不如韓信。自己之所以能夠取得最後的勝利,就是因為我知人善任,而項羽不能做到知人善任的緣故。

劉邦知人善任的能力還體現在劉邦即將去世之際和自己老婆呂雉的對話中。呂后問劉邦:“陛下百歲後,蕭相國即死,令誰代之?”劉邦說:“曹參可。”呂后問還有誰,劉邦說:“王陵可。然陵少戇,陳平可以助之。陳平智有餘,然難以獨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劉氏者必勃也,可令為太尉。”

3.審時度勢,靈活調整策略,與時俱進,完善社會法律制度。

劉邦在弱小的時候,懂得如何獲取民心,擴大軍力。在與項羽作戰的時期,懂得如何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共同對付這個強敵。終於在擊敗項羽後,統一天下。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劉邦於定陶氾水之陽即皇帝位,定都長安,史稱西漢。在沒有打敗項羽這個強敵之前,封韓信為齊王,又分別許諾給彭越、英布、臧荼等異姓封為諸侯王,並賜給土地。在取得天下,坐了皇帝寶座之後,就開始盤算如何削去這些異姓王,以消除日後天下大患。在消除這些異姓王的同時,建章立制並採用休養生息之寬鬆政策治理天下,在消滅異姓王之後,又讓士兵復員歸家,豁免其徭役,重農抑商,讓人民你休養生息。並下令各諸侯子弟留在關中的,免除賦稅徭役十二年,回到封國去的免除賦稅徭役六年,國家供養他們一年。凡民以飢餓自賣為奴婢者,皆免為庶人。同時,對北方強敵匈奴採取和親政策,緩和矛盾和穩固天下。

與此同時,令蕭何參照秦朝法律:“取其宜於時者,作律九章。”蕭何在保留《秦律》六章的基礎上,補充了《戶律》、《廄律》、《興律》三章,史稱《九章律》。

總之,劉邦的一生,也許是天命所定的一生。在其統一天下和鞏固天下的過程中,做出了剪除異姓王的舉措。這雖然看來有卸磨殺驢,走狗烹,良弓藏之嫌,但放在當時歷史條件下,如果不剪除異姓王,很有可能在後世又引起戰爭四起,人民生靈塗炭,社會四分五裂,人民流離失所。雖然可能有人說,為什麼不像宋太祖趙匡胤那樣“杯酒釋兵權”呢?但是,如果仔細想一想,劉邦所遇到的情形和宋太祖趙匡胤的情形還是有巨大區別的。因為劉邦所處的情形是這幾個功臣都已經被封為異姓王的情形。彼此都有著自己的軍隊和獨立財政和人口。對於劉邦那樣智慧的人,他也許會比我們現代人更能夠看清當時那個時代的江湖險惡。所以,其缺點,與其優點相比,與其建立的大漢朝,大漢民族和文化相比,都是功勞遠遠大於其過錯的。當然,功是功,過是過。他因為功勞而被後人惦記,也因為過錯而受後人指摘。有道是,善因善果,惡因惡果,究竟他有多少是非功過,豈能說得清?


西方學者約瑟.湯恩比如此評價說:“人類歷史上最有遠見、對後世影響最大的兩位政治人物,一位是開創羅馬帝國的愷撒,另一位便是創建大漢文明的漢太祖劉邦。愷撒未能目睹羅馬帝國的建立以及文明的興起,便不幸遇刺身亡,而劉邦卻親手締造了一個昌盛的時期,並以其極富遠見的領導才能,為人類歷史開創了新紀元!”

劉邦比秦始皇小三歲,在秦始皇死去之後48歲起兵,50歲攻入咸陽滅秦,55歲擊殺項羽稱帝,62歲離開人世。短短十四年,完成了其一生的偉大壯舉。世界歷史上又有幾人能有這樣的好運氣呢?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TiandirenisAmituofo


漢太祖高皇帝劉邦,是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戰略家!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有非常大的貢獻!

小說及電視劇中,常有描述劉邦貪財好色,吃喝玩樂。然而,正是此人確有莫大的帝王之才!知人善任,能充分發揮部下的才能!最終成就大業!

看今天的阿里巴巴主席馬雲,很有點類似劉邦的感覺!有堅定的目標和理想,在出租房就有傲世天下的霸氣!能廣攬人才,知人善用!領導者不必是最有技術,最有知識的,但一定是能吸引人才,有堅定信念的人!

劉邦,高手,高高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