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2 衡水作為最年輕的河北小兄弟是怎麼來的?

中華民國建國初期,承襲清朝舊制。不同之處在於廢除府,將所有不管縣的州、廳全改為縣,1914年時在省縣之間設置93個道。當時的省份依當時順序排列,有直隸、奉天、吉林、黑龍江、山東、河南、山西、江蘇、安徽、江西、福建、浙江、湖北、湖南、陝西、甘肅、新疆、四川、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等22省。1928年北伐後,國民政府廢除了道,另外設立了專署(即行政督察區),作為省的派出機構,一個專署管理十幾個縣。國民政府北伐後,改直隸、奉天2省為河北、遼寧,並京兆特別區入河北。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將全國分為5大行政區(東北、華北、西北、華東、西南、中南)和一箇中央直屬行政單位,總共有30省、1自治區、12直轄市、5行署區、1地方、1地區。

衡水地區這個稱呼來源自衡水專區,而衡水專區承襲了民國專署的行政方式,衡水地區正式稱呼自1970年。

民國初期,至1914年,衡水地區區域分屬大名道、保定道、津海道管理。

衡水作為最年輕的河北小兄弟是怎麼來的?

看到這裡,小夥伴們你們家到底在哪個位置我想和我一樣只能靠猜了。沒猜錯應該是三道交界處。小編不服,又找了找。黑色畫圈部分就是後來的衡水地區。

衡水作為最年輕的河北小兄弟是怎麼來的?

本來中國清朝倒了,民國好歹是國,不管怎麼說或民國國共在怎麼打仗,人民好歹是有國土的,行政區劃怎麼變都不要緊,好歹有住的地方。問題是日本人來了,這一下打亂了整個中國。你嘛別說住的地方,命都不保。

1937年七七事變暴發,隨後整個華北很快淪陷。淪陷是個什麼概念呢?就是中國人既沒了國內政府,因為國民政府還沒打仗就出現自亂陣腳,敵人沒來自己先亂,先鬧兵災,欺負百姓殺人放火都有。而對外呢?不管日本人怎麼轟炸,中國人又不會承認。所以國破家亡,談什麼行政區域呢。

但是,有共產黨,國共在共產黨推動下,建立抗日聯盟國共第二次合作。隨後共產黨的武裝改編成國民軍第八路軍。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

衡水作為最年輕的河北小兄弟是怎麼來的?

由於家園被日本人佔領了,所以我們天然的分工就是八路軍挺進敵後。也就是你明我暗,不爭地,只殺敵。這樣我們的根據地就成了特殊時期的行政區域,事實上也是這麼做的,也可以算是敵後力量在白色恐怖下的建國方案了。當時建立的政府就是抗日聯合政府,連政府組成機構都三三制。團結一切可團結的人。根據地名字特別有特點,都是省與省夾縫的地方,所以就華北來說主力有兩個區 晉冀魯豫區晉察冀區。簡稱冀南,冀中。

小夥伴再看,當時衡水應該是哪一片粉色的敵後根據地呢?小編認為應該是冀魯邊區北邊哪一小片。不要小看這一小片,百團大戰在打破抗戰初期處處被動的沉悶局面,如一聲炸雷震驚了日軍,但也引起了後邊的三光大掃蕩。這一小片也是百團大戰的重要戰場。

衡水作為最年輕的河北小兄弟是怎麼來的?

百團大戰

華北各抗日根據地行政區劃

一,晉察冀邊區

冀晉行署(共二十七縣),冀察行署(共二十一縣),冀中行署 (共四十二縣),冀熱遼行署 (共二十二縣)。

二,晉冀魯豫邊區。

太行行政區(共四個專區,四十二縣與長治邢臺焦作三個行署直轄市) .

太嶽行政區(下屬四個專區,三十七個縣).

冀南行政區(計五個專區,共四十四縣)

一專區:轄臨清邱縣永智 (原清平) 武訓 (原堂邑)冠縣莘縣元朝 (原朝城北部)元城 (原屬大名)館陶九個完整縣

二專區:轄恩縣武城夏津清河四個完整縣, 及高唐故城平原三個不完整縣

三專區:轄邯鄲成磁 (新設縣,成安及磁縣各一部) 臨漳大名魏縣 (原大名府)廣平曲周雞澤成安九個完整縣,及永年一個不完整縣 (縣城為偽軍許鐵英部盤踞)

四專區:轄南宮威縣平鄉廣宗鉅鹿南和柏鄉堯山隆平新河任縣寧南 (原寧晉南部) 十二個完整縣

五專區:轄衡水冀縣棗強景縣阜東 (原阜城之一部) 六個完整縣 行署直轄市大名臨清

冀魯豫行政區 (計六個專區,七十二縣)

三,晉綏邊區(八專署)

四,山東解放區

膠東行署 (共二十七個縣市):

濱海行署(共十三個縣):

魯南行署(共十二個縣):

魯中行署(共二十三個縣):

沂蒙專署:轄新泰泰寧蒙陰沂源沂水沂東沂南蒙山等縣

渤海行署(共三十四個縣):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衡水等六個縣抗日華北行政區內行署在大名臨清。也就是說晉冀魯豫冀南行政區第五專區是衡水地區的雛形。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5月,晉察冀邊區之冀中區和晉冀魯豫邊區之冀南區合併改稱華北行政區。8月1日,始設衡水專區,轄原冀南、冀中兩區之部分縣域,包括衡水、冀縣、棗強、武邑、深縣、武強、清河、恩縣、夏津、武城、故城、景縣、阜城等13縣,屬民國十七年(1928年),直隸省改稱的河北省。

那時已經同時廢道,各縣直接劃歸於省管轄。

1952年11月7日,衡水專區奉華北行政委員會之命撤銷,其轄區之夏津、恩縣、武城3縣劃歸山東省,衡水、深縣、武強、武邑、棗強、冀縣6縣劃歸石家莊專區,景縣、故城、阜城3縣劃歸滄縣專區,清河縣劃歸邢臺專區。 1962年6月27日,國務院批准衡水專區復置,下轄衡水、冀縣、棗強、武邑、深縣、武強、饒陽、安平、故城、景縣、阜城計11縣。 1970年,衡水專區改稱衡水地區。 1996年5月31日,國務院批准撤銷衡水地區,改設地級衡水市。2016年冀州縣級市併入衡水規劃成為其一區,冀州區。

也就是說,到了1962年才看到現在的衡水地區行政區劃才開始穩定下來。那時還是叫衡水專區,1970年,衡水專區名稱進入歷史,衡水地區概念出現。

衡水作為最年輕的河北小兄弟是怎麼來的?

衡水

熱愛家鄉從瞭解它的歷史開始。如果還是認為這塊土地貧瘠,那是還是不瞭解它的深沉。人生可以浮浮沉沉,但葉落只能歸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