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三國名不副實的三個名人表字:子廉不廉,文和亂武,子文偏偏好武

古人有本名和表字,而且稱呼的時候一般都只稱表字,比如曹操和劉備打招呼一般都會稱“孟德,玄德”,就是自稱也是說表字的多,比如張飛在當陽橋就大呼“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趙雲長坂坡七進七出曹操問他是誰的時候趙雲也是說“我乃常山趙子龍也!”。表字很多時候是對本名的解釋或進一步延伸,大都數時候意思都是相近或相似的,當然本名和表字意思相反的也有,但是這種情況相對比較少。

三國名不副實的三個名人表字:子廉不廉,文和亂武,子文偏偏好武

有些人的表字初一看沒什麼,但是如果結合此人本身的性格特點或者人生閱歷相比較,你會發現他的表字和他本人實在是截然相反或者說是表字和本人所作所為名不副實,三國時期這種例子不少,其中最為有名的是賈詡,曹洪和曹彰三人。

三國名不副實的三個名人表字:子廉不廉,文和亂武,子文偏偏好武

賈詡子文和。要說三國謀士中,謀略最厲害的也許不是賈詡,但是眼光最毒辣和最善於自保之人非賈詡莫屬,他一生最值得稱道的主要有三件事,而且件件都是在關鍵時刻一錘定音:第一件就是董卓死後賈詡獻計反攻長安;第二件就是勸說張繡歸降曹操;第三件就是曹丕和曹植世子之爭的關鍵時刻,賈詡選擇站隊,他的一席話使得曹操最終捨棄曹植選擇曹丕。

三國名不副實的三個名人表字:子廉不廉,文和亂武,子文偏偏好武

後人有一種觀點認為日後五胡亂華賈詡要承擔責任,之所以這麼說就是因為他的一計反攻長安實在毒辣:當時董卓已死,西涼軍軍心渙散,李傕和郭汜等董卓部將都準備逃之夭夭了,關鍵時刻賈詡先是散佈謠言收攏西涼軍軍心,然後力主李傕和郭汜等人反攻長安。正是這一毒計使得大漢從此陷入萬劫不復的動亂之中,所以後人稱賈詡是“文和不和,實則亂武也!”一計可以興邦,片言也可亂國“說的就是賈詡,賈詡憑此毒計也被後人稱之為毒士,毒士賈詡實在和表字文和不相符合。

三國名不副實的三個名人表字:子廉不廉,文和亂武,子文偏偏好武

曹洪字子廉。曹洪的貪財吝嗇是出了名的,就連曹操都感嘆自己不如曹洪富有““我家貲那得如子廉耶!”,曹丕年輕時曾向曹洪借絹百匹被拒絕,小心眼的曹丕一直記在心裡,等他登基為帝之後就找了藉口把曹洪下了大獄,如果不是卞太后鼎力相救,曹洪不死也要脫一層皮。一個以貪財吝嗇出名的曹洪表字卻是子廉,怎麼看怎麼感覺有點怪!

三國名不副實的三個名人表字:子廉不廉,文和亂武,子文偏偏好武

曹彰子子文。曹彰是曹操的兒子,曹丕的弟弟曹植的哥哥。和曹丕工於心計以及曹植文采出眾截然不同的是,曹彰喜好武事,他從小的最大心願就是能成為衛青霍去病那樣名垂青史的鎮守邊陲的猛將。而且曹彰武力驚人,能手格猛獸,算得上是三國武力強悍的猛將之一,他的表字子文明顯和他喜歡武事截然相反。

三國名不副實的三個名人表字:子廉不廉,文和亂武,子文偏偏好武

《說文》中說彰,文彰也,也就是文章的意思,這個倒是和表字子文相吻合,也許曹操當時給曹彰取這個名的時候是希望兒子能成為一代大儒吧,只是沒想到曹彰長大後和他的期望是背道而馳,不過曹操倒是很喜歡他的這個兒子,親切的稱之為“黃鬚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