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如何評價電影《頭號玩家》?

寫作用鋼筆


先說一下這個題目,《頭號玩家》一上映,褒貶不一?

我懷疑我看得是一部假電影,你從哪裡看到什麼褒貶不一,到現在豆瓣上關於這部電影的打分還停留在9.2左右,如果這分數還是褒貶不一的話,那基本就沒有好電影了。如果說這個分數有水分的話,朋友圈和微博上的刷屏總該是真的吧,我的朋友圈還第一次出現集體一邊倒的好評電影,我已經二刷,打算去三刷。

好,回到這個話題上來,這部電影到底好在哪裡?我們經常聽到某些導演的影片在遭受到惡評的時候,會為自己的電影辯解說,我的電影不是拍給你們看的。他的意思是說,他的電影只符合一部分受眾人群,甚至很多藝術片的導演會很任性地說,我的電影只拍給我一個人看,不是給大眾看的。說心裡話,我喜歡很多藝術片,我也喜歡很多小眾的影片,但是我絕不贊同導演發表這種這種不負責的言論。因為,一部好電影可以面向所有的人群敞開,一部好電影可以滿足所有人群的要求。每個不同的人群都能從一部電影中得到完全不同視角的滿足感。而《頭號玩家》就是這樣一部可以滿足所有人群的好電影。

那好,我們再詳細說一下,這部電影到底滿足了哪些人群的觀影體驗呢?普通觀眾至少是一部上乘的未來科幻電影,這種VR技術正在我們生活中普及,而大神導演斯皮爾伯格敏銳地意識到了VR技術未來會改變我們的生活,因為這種技術提供了足夠真實的環境來代替我們現實世界,而一旦我們願意生活在這種虛擬現實中,那麼與真正的現實衝突會發生什麼?這就是這部電影的讓我們覺得好奇的基礎。這部電影中並未完全讓我們沉迷於虛擬的瑰麗奇觀,他讓現實的匱乏來反襯虛擬的真實,反而讓我們意識到,我們的現實就算多不完美,我們也無法擺脫這種沉重的肉身,完全投身到虛擬世界中去。這個是很有意思的視角,涉及到未來的很多技術,比如像《副本》中,如果有一天,我們可以把自己的意識保存下來,通過不斷地更換軀體來維持一種長生不老的假象,如果說,我們不用軀體,直接生活在意識中,會如何?這個是很有意思的未來幻想。

另外,對迷影者來說,這部電影已經遠遠超過了普通的科幻電影文本,我們通過電影中的遊戲角色、動漫角色,電影角色,發現了久久存在我們腦海中的童年世界。可以說,這是斯皮爾伯格重點打造的部分,在虛擬世界中,我們夢想著成為自己一直渴望成為的那個動漫角色,終於可以通過VR技術實現了,這部電影中出現的動漫人物、遊戲人物、電影人物,幾乎伴宿了我們童年的成長——我跟一位六零後的大朋友去了第二刷,他完全對這部電影中出現的各種有些角色無感,難道只有八零後才懂得這些梗嗎?看到有些迷影者看了一遍,就已經找出了一百多個彩蛋和致敬角色,如果要是一幀幀研究的話,估計二百多個彩蛋也能找到。要知道只有玩過遊戲,看過電影和動漫,才知道那些人物和臺詞出現的時候,有多麼讓人激動。斯皮爾伯格拍出了一代人的情書,這部電影同樣也是送給他自己的電影生涯,他致敬了無數影史上的經典片段——有無數人看過這部電影之後,急著趕回家想再看一遍《閃靈》,電影就是通過這種致敬的方式一代代傳遞下去的,當年庫布里克的最後一部電影《人工智能》無法拍攝,交給了斯皮爾伯格來完成了,現在斯皮爾伯格在的新作中用《閃靈》片段致敬了庫布里克,看到好萊塢兩位大神通過神交方式惺惺相惜,怎麼會不激動。庫布里克如果泉下有知,看到這個片段也一定會欣慰的。

撇開普通觀眾和迷影者的層面,斯皮爾伯格難道只是打造了視覺奇觀的導演嗎?他的幾乎每一部電影尤其科幻電影都有一個沉重的科幻主題讓我們陷入沉思的。這部電影在更深入的層面上假設,如果我們的未來中確實譜VR的話,我們沉迷於虛擬世界,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比如電影開篇中,一位正在上班的中年油膩胖子,因為遊戲中的角色被殺,裝備丟失,已經喪失了分清現實與虛擬世界的能力,差點跳樓自殺。斯皮爾伯格用這種方式來引發我們的深思,如果我們生活在一個足夠真實的幻境裡,如果這個環境已經與現實無法區分,我們如何才能抽身而退?比如哪位101公司的老闆,差點就因為分不清現實與幻境被騙。或者我們繼續追問,我們最初的娛樂方式,只是為了逃避現實的艱難,但是這種逃避已經到了可以完全生活其中的時刻,我們還需要現實嗎?

這種地未來世界的擔憂其實貫穿了整部電影,現實多艱難,所以我們都樂意選擇了更輕鬆的方式生活,哪怕生活在虛擬世界裡,不出門,不交友,工作,每個人都沉迷在自己的世界中。這樣的世界到底可怕在哪裡?這些一連串的問題沒有答案,他只是提醒我們都會遭遇到這種問題,當年度 遊戲設計師因為不敢交友,錯過了美好的愛情和人生,我們是不是也會如此?也許,看過這部電影中,讓我們反省自己的現實世界,更容易面對一些吧。

如果說電影就是追夢,那麼《頭號玩家》就是造夢。但是我們遲早會從夢裡醒來,就如同我們看完一部電影總要走出影院一樣,我們醒來之後,希望對這夢抱有美好的期許,希望能在現實中糟糕的時刻,想到美夢既然有繼續下去的勇氣,這就足夠了。


說書人思鬱


在影院看了《頭號玩家》,字幕滾動中激動地坐在位子上等片末的彩蛋,一等不來,二等不來,回頭看,幾乎所有觀眾都像我一樣紋絲不動地等著。掃地大媽進場收拾,有人終於忍不住問她:“有彩蛋嗎?”大媽冷冷地回答:“沒有。”全場沮喪,紛紛黯然離去。

我認為《頭號玩家》足以證明斯皮爾伯格寶刀未老。在此之前,他差點兒從我心目中的導演榜裡消失了。最近他拍的幾部影片,不管是《華盛頓郵報》還是《間諜之橋》,總體而言都中規中矩,少有驚豔之感。可是《頭號玩家》刺激到了我,斯皮爾伯格沒有失去他標誌性的想像力,也沒有失去他驚人的控制力。想想吧,換任何一個導演,很難想象他(她)能夠做到,在塞進上百個彩蛋,以及數不清的懷舊元素的前提下還把影片做得如此明快流暢。

評價一部電影的好壞有很多標準。我個人認為,有一個標準很簡單,也很重要。那就是從你離開電影院開始,你回想那部電影的時間會持續多久。從看首映那天算起,我回想它快五天了。這絕對是一個讓我自己都意外的經歷。

我還有一個屢試不爽的經驗願和大家分享。凡是一流小說很難改編成一流的電影,相反,二流小說卻往往成就一部優秀的電影作品。《頭號玩家》的情況完全符合我的這個經驗判斷。因為我知道,這個小說在評論家那裡地位不高。很多人評價歐內斯特·克萊恩(Ernest Cline)的這本書可讀性強、有趣味、但又確實不算出色,還說它是“小聰明和陳詞濫調的大雜燴。”出版沒幾年就感覺有點過時了,甚而顯得老套和乏味。所以大家聽說斯皮爾伯格要拍這個片子,還讓克萊恩做編劇,期望都很低,還不乏惡評。這比較符合題主認為《頭號玩家》褒貶不一的講法。但那僅限於影片放映之前,當大家看了電影,好評就一邊倒了。

要說《頭號玩家》最大的優點,我認為是斯皮爾伯格用他出眾的講述手法喚醒了所有人的活力——無論你屬於哪個年齡哪個職業哪個國別哪個階層。他似乎有一顆適合所有人的靈藥,激活了每一個的熱情和想象力。


西閃


豆瓣評分9分的電影《頭號玩家》上映以來,各種刷屏,霸佔朋友圈。截止上週票房統計,國內票房累計12.15億人民幣,全球票房累計4.8億美元。

這部由華納兄弟出品發行的科幻電影,讓執導的斯蒂文 · 斯皮爾伯格成為歷史上第一位,全球累計執導票房突破100億美元的導演。

目前累計票房前三的導演,排名第二的是彼得 · 傑克遜,目前全球累計票房67.2億美元,代表作《金剛》《魔戒三部曲》。

排名第三的則是詹姆斯 · 卡梅隆,目前全球累計票房61.3億美元,代表作是曾經的票房紀錄《泰坦尼克號》和目前的票房記錄《阿凡達》。

即使傑克遜和卡梅隆,也和斯皮爾伯格有著接近40億美元的差距。

斯蒂夫 · 斯皮爾伯格的導演生涯中,神作極多。

1975年的《大白鯊》開創了好萊塢商業片的新時代,之後的《奪寶奇兵》系列,1982年的《E · T》,引領恐龍風潮的《侏羅紀公園》系列,以及還在上映的《頭號玩家》,在科幻、驚險類商業片中,均是大名鼎鼎,叫好叫座,名利雙收。

斯皮爾伯格在1993年一年之中,推出兩部足以載入史冊的電影《侏羅紀公園》和《辛德勒名單》,並且《辛德勒名單》獲得同年奧斯卡最佳影片及最佳導演兩項大獎。一年2部神作,這在電影史上是絕無僅有的成績。

加上1998年的《拯救大兵瑞恩》再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讓他成為公認將商業性和藝術性均衡結合的最好的導演之一。

斯皮爾伯格執導的眾多影片中,合作的大牌演員極多,耳熟能詳的包括阿湯哥-湯姆 · 克魯斯,摩根· 弗里曼,裘德 · 洛,馬特 · 達蒙,澤塔 · 瓊斯等,2002年的《貓鼠遊戲》更是由影帝湯姆 · 漢克斯,搭檔小李子-萊昂納多 · 迪卡普里奧聯袂出演。

《頭號玩家》中,有這樣一句臺詞,“謝謝你,玩我的遊戲”。

我也想對斯皮爾伯格說,謝謝你,電影織夢者。


永亨辦公傢俱


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我是張全有,喜歡電影的朋友可以關注我。

《頭號玩家》是最近上映的一部電影,是斯皮爾伯格導演的最新力作,電影在上映之後也獲得了盛讚,不得不承認斯皮爾伯格的確是“電影鬼才”,沒有什麼是他做不到的,能夠在一部商業大片中將特效和情懷融合得如此完整並且徹底,讓影迷、遊戲迷、樂迷看的高潮練練,就算你看不懂彩蛋也能夠在這部特效大片中感受到電影的魅力。

這片講述了“綠洲五人組”尋找終極彩蛋之旅:第一關告訴你,有時退一步,就是海闊天空;第二關告訴你,人生很短暫,關鍵的一步一定要邁對;第三關告訴你,不以輸贏論英雄,找到樂趣、享受人生;最終關告訴你,別沉迷,活在當下。

好萊塢已經把商業大片做到了極致,而斯皮爾伯格更是將商業大片上升了一個層次,電影中的彩蛋隨處可見:金剛、侏羅紀、異性、哥斯拉,閃靈的段落更是驚豔無比。電影中的影視、遊戲、動漫彩蛋實在是太多,不刷個幾回根本就看不完。

斯皮爾伯格是好萊塢最優秀的導演,這一點早已經無需證明,但是他偏偏用這樣一部影片再一次證明了自己在好萊塢商業大片中的實力與地位。這部電影中把他的想象力發揮得淋漓盡致,這是導演送給影迷最好的禮物,也是他寫給電影的一封情書。

電影的結尾“謝謝你玩我的遊戲”,彷彿就是斯皮爾伯格在想影迷們說出“謝謝你們看我的電影”。毫無疑問,斯皮爾伯格就是那個頭號玩家。

我是張全有,喜歡不妨關注我。


張全有


斯皮爾伯格作為世界頂尖電影導演,卻也“沉淪”了多年,直到這部《頭號玩家》出現,才讓人不由心生感慨,大神終於又重新回到了大神應有的水平。



《頭號玩家》作為一部商業電影很明顯是非常成功的,而且也算得上是高水準的電影,但是是否能夠受得住影迷的頂禮膜拜,呈現完美之勢,卻有待商榷。



首先《頭號玩家》並沒有擺脫好萊塢電影程式化的格局,而且在電影當中我們並沒有發現導演有去改變這種格局的意願,相反我們看到的是斯皮爾伯格這位世界大導心甘情願的躺在好萊塢這個早已經設定好的傳統囚籠當中,用最簡單也是最粗暴的方式呈現人物設定。



好人就是好人,壞人就是壞人,而且這種人士固化的設定,從現實延續到遊戲當中,讓現實即遊戲,遊戲即現實,這種粗暴的人物設置讓人覺得有些失望。



此外《頭號玩家》中的“愛情”,一部商業電影當中,愛情似乎是不可缺少的元素,但是如果愛情戲份只是一種調味,而這種調味卻又在戲中起不到恰如其分的主要,那麼要有何用,有愛情卻不能感動人,那麼還不如不要。



對於這樣一部全片上下到處都是電影梗的電影,玩的純粹一點,可能相對而言更能讓電影精彩,畢竟那出乎意料的彩蛋,也足夠“砸暈”很多觀眾,就不要再講什麼愛情了嘛,

好了,就說的這了,不再雞蛋裡挑骨頭了,畢竟能把電影情懷玩的如此逼格的也就斯皮爾伯格這種大神了,將遊戲與電影結合,可能就以《頭號玩家》為標杆了。


視乎電影


先來介紹一下《頭號玩家》這部影片:

《頭號玩家》是由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扎克·佩恩、恩斯特·克萊恩編劇,泰伊·謝里丹、奧利維亞·庫克、西蒙·佩吉、本·門德爾森、馬克·裡朗斯、T·J·米勒主演的科幻冒險片,於2018年3月30日在中國大陸上映。豆瓣評分8.7

再來看看《頭號玩家》獲得獎項就知道這部電影到底有多好看(強烈建議去電影院觀看

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 (2019)
  • 最佳視覺效果(提名)
  • 格拉迪·科菲 / 馬修·E·巴特勒 / 羅傑·蓋耶特 / 大衛·謝克
第72屆英國電影學院獎 (2019)
  • 電影獎 最佳特殊視覺效果(提名)
第27屆MTV電影獎 (2018)
  • MTV電影獎 最佳吻戲(提名)
  • 泰伊·謝里丹 / 奧利維亞·庫克
  • MTV電影獎 最佳銀幕組合(提名)
  • 麗娜·維特 / 森崎溫 / 奧利維亞·庫克 / 泰伊·謝里丹 / 趙家正
第61屆日本電影藍絲帶獎 (2019)
  • 年度十佳海外影片
第23屆美國藝術指導工會獎 (2019)
  • 電影獎 最佳幻想電影藝術指導(提名)
  • 亞當·斯托克豪森
第66屆美國音效剪輯協會獎 (2019)
  • 金卷軸獎 最佳電影音效剪輯(提名)
第17屆美國視覺效果協會獎 (2019)
  • 最佳特效電影視覺效果(提名)
  • 最佳真人電影CG動畫角色(提名)
  • 最佳真人電影CG背景
  • 最佳電影虛擬攝影
  • 最佳電影模型(提名)
第24屆美國評論家選擇電影獎 (2019)
  • 最佳動作片(提名)
  • 最佳視覺效果(提名)
第23屆金衛星獎 (2019)
  • 電影部門 最佳視覺效果(提名)
第17屆華盛頓影評人協會獎 (2018)
  • 最佳動作捕捉表演(提名)
  • 泰伊·謝里丹
第5屆豆瓣電影年度榜單 (2018)
  • 評分最高的外語電影
  • 最受關注的院線電影(提名)
  • 評分最高的科幻/動作片
  • 年度電影原聲(提名)
  • 第4屆豆瓣電影年度榜單 (2017)
  • 最值得期待的外語電影(提名)

再來說下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在《頭號玩家》中將不勝枚舉的文娛經典元素聚合為一,以VR遊戲為引的展開,那天馬行空的奇想,令人歎服於這位年過古稀的導演居然還能擁有如此強大的腦洞,而在打造登峰造極的視覺體驗之時,對現實與虛擬的探討,使電影不僅在虛擬中酣暢淋漓,同樣著墨於了現實的重要。在視覺與情懷令人目不暇接的同時,電影透過一位少年所構建的反烏托邦故事,其最終所一展的內在卻並不複雜,斯皮爾伯格用積極正向的方式,透過絢麗的科幻世界,所真正落足的是對現實的迴歸,真實的美好永遠無法替代虛擬的夢幻,他對人性真善的篤信,成為了電影最為真摯的內核,這種結局乍看或許老套,但自覺相比一味的去憂慮未來,誘人沉思的科幻電影,如此作品其實有著同等重要的內在價值。《頭號玩家》用遊戲與電影的絢麗情懷引領觀眾走進了一個令人著迷的世界,在最後又以人性的真情呼籲人們勿忘現實的美好,虛實相生的光影之夢,玩味無窮!

結尾就是下這部電影裡面VR遊戲其實裡我們很近了,要達到影片裡面的虛擬生活,也不是不可能,2019馬上我們就要進入5G時代。而5G主要的新新產業就是VR遊戲,不久的將來小夥伴們也可以像電影裡面一樣在虛擬世界裡面生活·遊戲·工作和吊絲逆襲。


吃貨正修仙


“彩蛋”原意是指西方復活節中,尋找“彩蛋”的遊戲,彩蛋裡面一般會裝有不同程度的驚喜。當這種習俗被嫁接到電影之中時,它被賦予了一種的新的含義。

第一種彩蛋:我們慣看和熟悉的各大經典電影橋段、臺詞、人物,被移植到另一部電影,我們在觀看過程中,當發現這一設定,一種強烈的熟悉感,湧上心頭。

第二種彩蛋:電影結尾時,為下一部做鋪墊或者單獨拍攝的一小段另類劇情,諸如《戰狼2》中結尾處冷鋒收到的關於龍小云的消息,又或《飛馳人生》結尾處,張弛與兒子班裡同學爸爸比賽飛車的設定。

而在《頭號玩家》中,斯皮爾伯格,則讓我們見識了什麼叫做:一篇到底,數不盡的彩蛋。

別人用彩蛋來做最後昇華,皮大師卻用彩蛋來做磚頭,直接砌成一部神作。

140分鐘的劇情中,彩蛋數量,目前我們已知的在119個,它們均勻的分佈在整部電影中,這意味著每一分鐘都有一個我們熟悉的經典電影橋段或者人物出現,它或者是“一首歌”、“一個人物”、“一句臺詞”,而或“一個房間”!

皮大師用這種讓人瞠目結舌的設定,成功的吸引了不少觀眾二刷、三刷,甚至讓找彩蛋,成了凌駕於看電影劇情之上的動力。

斯皮爾伯格除了需要搞定出品本家華納的版權以外,其餘一眾巨頭,派拉蒙、索尼、福克斯、迪斯尼、環球,也是一致的給予了完全配合,所以大家不要糾結於如此眾多的彩蛋,涉及到的巨量版權費用。

這是一項,多贏的偉大決策,藉助《頭號玩家》的火爆,各家的經典電影,煥發了不同程度的第二春。

當然,對於沒有看過那麼多經典電影的朋友,單純的將《頭號玩家》作為一部“科幻特效”而或“爆米花式”電影來對待,其觀感也不會太差。

電影劇情圍繞著,未來的2045年,現實生活的重壓之下,導致許多人將生活的樂趣移植到虛擬世界中,也就是我們俗稱的VR世界。

同時製造了最大的虛擬遊戲的公司,在現實世界中,它的實力和財力,同樣冠絕全球,獨步天下。

公司的創始人在離世之際,留下遺囑,任何一人在遊戲中找到自己留下的三把鑰匙,併成功打開寶藏,既可以擁有自己在公司中的所有股份,和對公司的絕對控制權。

於是,圍繞著尋找鑰匙,而引起的腥風血雨,從現實到虛擬,從電影開頭到結尾,各種高科技炫酷特效,輪番上陣。

當然,電影最後,倡導的將時間從虛擬拉回,多陪伴現實中的人,有一定的內涵昇華,但與整體特效而言,這樣的昇華,顯得有些可有可無。

出生於1947年的斯皮爾伯格,之前讓我們更為熟知的作品是《兄弟連》、《辛德勒名單》以及《拯救大兵瑞恩》和《侏羅紀公園》,這次藉助更為成熟的特效技術,打造了一款以“彩蛋”組成的電影,再次讓我們歎服。

高手,哪怕是用彩蛋,都可以如此炫酷和好看!


影視控


《頭號玩家》讓人驚喜的電影

《頭號玩家》在近期不是寒暑期不是春節檔的前提下,依然票房與口碑齊升,其中有幾點讓人驚喜。


遊戲動漫迷的福音

電影中充斥著大量讓人熟悉的彩蛋。閃靈、鬼娃、哥斯拉、街霸、鐵巨人、金剛、天生愛神等等,插入得既親切又熟悉還驚喜。

粉絲驚喜,路人驚歎,不玩遊戲的觀眾也不會覺得匪夷所思或是不知所云。它把遊戲描繪得入木三分,會使一個從未玩過網絡遊戲的人都驚歎於它的魅力。

主題設定的哲學化

我們想象過幾十年之後的世界麼?AI與VR是不是應用得出神入化,就像是我們現在使用手機一樣的普遍。這個電影裡給了我們答案。

環境汙染,資源匱乏,資產的過分壟斷和私有化。幾十年後的世界發展迅猛,可一樣的不近人情,所以才會有那麼多人去沉浸在網絡和虛擬之中,沉浸在那片“綠洲”世界之中。

但我們的世界我堅信不會是那個樣子的,我們的高科技會日新月異,但我們的環境與相處也會變得更好。這是這部電影給我們的啟示。

正如最後他們推出的新舉措週二週四遊戲關閉一樣,那是遊戲的主人告訴他們的,也是這部電影啟示我們的,虛擬的世界再好也不如現實世界,因為生活永遠是真的。


情懷抒發的昇華

電影依然把情懷運用得很好,正如遊戲的主人在走之前說的“謝謝你玩我的遊戲”,那是對於有人認同他的世界的感謝,有人認同他的夢想的感謝。

遊戲或是一些別的什麼,堅持的無非就是那些初心與夢想罷了。就連反派最後沒有開槍,停止的一剎那,他想的是什麼,我想,他大概看到了他的初心吧。

好電影值得細細品味,歡迎大家討論。


樂說齋


非常驚豔,電影院得我感受就是又一次看到了《哈利波特》和《阿凡達》的震撼。

這時候應該對導演們說,比斯皮爾伯格還會拍爆米花電影的導演出來!讓我們看到你自信的雙手...可能沒有了...


《頭號玩家》裡首先我要誇讚特效,2045年的時候,我們真的能做到這些麼?

一場視覺的盛宴,當每個人在家裡戴上AR眼鏡,活在了另一個空間裡去打遊戲賺金幣,獲得道具從而換取生活所需,如果我們小時候媽媽讓我們好好玩遊戲,現在成年的我可能會告訴她,“媽媽,你知道遊戲打得好有多難麼?”


慶幸自己沒有沉迷遊戲,否則可能打不好遊戲,過不好人生。


遊戲打得好的小孩非常聰明瞭。這部片子講了“綠洲五人組”尋找終極彩蛋之旅。一個遊戲策劃大Boss留下巨大的財富與神秘的彩蛋局,讓你一步步尋找他的秘密,也讓你知道他人生的哲學。

這些彩蛋,看著是引領電影的一個段落的節奏,仔細想想卻發現導演和編劇給我們講了很多道理。


第一關要後退才能闖關成功,其實是退一步,海闊天空,人不能總是往前衝;

第二關曾經面對一個愛的人,沒有抓住,人生很短,有些選擇奠定了我們的未來,一定要牢牢抓住,不要給自己後悔的機會,哪怕不成功,至少我們努力了;

第三關不要太在乎輸贏,要找到自己的興趣及樂趣,人的慾望是無盡的,如果人生只剩下輸贏,也沒什麼意思了。

結局時候,大boss出現,又告訴我們別沉迷在遊戲中,keep real,珍惜當下,並收穫了自己的愛情。再加上全場各種遊戲,動漫人物,那些陪伴我們成長的英雄們。

我的天,再一次驚訝於斯皮爾伯格導演,給你跪了。這麼多版權!!!


宋小君


作為當今電影圈極少數能夠將商業和藝術完美結合的導演,斯皮爾伯格再一次展現出自己一流的導演才華。

而這次在《頭號玩家》中,他將視角對準當下的新興產業,VR技術。

作為一枚72歲的老爺子,在中國就等著息影,在臨死之前,等著有些電影節發個終身成就獎人生圓滿了。而斯皮爾伯格依舊在創作的第一線。

在《頭號玩家》中,他能夠關注時下流行文化,把握年輕人的喜好,斯皮爾伯格果然是非常尋常的一流導演。

在觀看《頭號玩家》之前,我一直在遲疑,任何遊戲都沒有玩兒的我能不能看爽?結果從頭嗨到尾,頭號玩家才是商業片的臉面嘛。

影片很棒的是,有大量迷影梗,《指環王》與甘道夫,237房間與閃靈,鐵巨人與國王的小鳥,各種迷影梗跟遇見自家親人似的。

男主與諾蘭大boss交流那段,是斯大爺抬舉娛樂文化,在拍普羅大眾馬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