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30 輕鬆讀史之大唐(73):這次戰役,不搞那些麻煩,只用一招:關門打狗

第一篇 創始團隊:最初的神明(73)

創業之君,要求文武雙全。王世充統兵作戰可以,叫他搞建設,基本上是一塌糊塗。前面列舉他在行政管理方面的一些舉動,可以說幼稚。不但我們看了發笑,當時人也覺得奇葩。竇建德帳下驍將劉黑闥,原先在李密手下,後來轉到王世充那裡。‘世充以為騎將,每見世充所為,竊笑之。

李密打下洛口倉,米多得吃不完。王世充又打跑李密,佔據洛口。本來這時候中原無大敵,你手中有糧,趕緊招人。該耕地耕地、該練兵練兵,所謂‘教民耕戰’。人家曹操當年就是這麼幹的,最終三分天下有其二。

王世充號稱‘頗涉經史’,書讀得不少,這些先進事蹟是很清楚的。但他的問題,讀書只讀個皮毛。真正吃透的,大概只有兵書。落實到行動上,就是愛虛張聲勢、做事‘大呼隆’。

曹操搞‘屯田’,從上到下,有一套章法。組織上,設了典農都尉、校尉、中郎將等一干官員。這些人有職有權,第一掌握資源,給你分田分牛分種子;第二掌握政策,給你定獎懲定分紅。實施上,先在中央(許昌)試點,然後地方鋪開;先搞強制入夥後面自由應募;先民屯後軍屯。精心策劃加精細落實,辛辛苦苦幹下來,糧食獲得豐收。這才有河北袁紹的兵在野外啃桑葚、淮南袁術的兵在河溝裡撈河蚌,而他曹操的兵在兗州吃著白麵饃饃的大好局面。

王世充搞屯田,就只有一句話:‘遣臺省官督十二郡營田,行者自謂仙去。’你一口氣任命十幾個典農官,這幫人不是感到任務重壓力大,反倒有種得道成仙的感覺,這事能幹成什麼樣子可想而知。其結局就是‘世充屯兵不散,倉粟日盡。’糧食問題在他這裡,始終沒有得到很好地解決。

軍政偏科另一後果,是凝聚力下降。李世民攻洛陽,戰役籌劃上沒有任何的技巧,這招那招,就是一招:關門打狗。北面從山西出兵,越太行攻沁陽、孟州;南面從宜陽出發,攻佔龍門;東邊從洛口下手,斷其糧道;西邊親率主力,從新安直撲洛陽。

輕鬆讀史之大唐(73):這次戰役,不搞那些麻煩,只用一招:關門打狗

柏楊《白話資治通鑑》

什麼圍師必闕呀、隱真示假呀,不搞那些麻煩事。就擺出一副吃定你的架勢,步步緊逼,縮小包圍圈。

越是情況困難,越是考驗一個集團的凝聚力。王世充的鄭國什麼表現呢?四個字:分崩離析。各地守將,只要不是姓王的,紛紛舉城投降。幸好王世充家人丁興旺,兄弟子侄十幾個,這要是李密竇建德,還沒開打差不多就廢了。

打了半年,到621年2月青城宮之戰後,沁陽孟州啊、鄭州洛口啊這些要地紛紛失守。唐軍成合圍之勢,王世充的有生力量也消耗得差不多了。從此,王世充困守於洛陽城內。

這中間,王世充眼看自己頂不住了,這才想起來要聯夏抗唐。於是派出使節,向竇建德求援。

接到這個請求,竇建德集團很快形成共識。這裡面最主要出主意的,是中書侍郎劉彬。

劉彬說建德曰:“天下大亂,唐得關西,鄭得河南,夏得河北,共成鼎足之勢。今唐舉兵臨鄭,自秋涉冬,唐兵日增,鄭地日蹙(

)。唐強鄭弱,勢必不支。鄭亡,則夏不能獨立矣。不如解仇除忿,發兵救之。夏擊其外,鄭攻其內,破唐必矣。唐師既退,徐觀其變。若鄭可取則取之,並二國之兵,乘唐師之老,天下可取也!”

中書侍郎相當於國會副議長,劉彬這水平確實不是吹的。這事估計他琢磨了挺長時間。這話要被李淵王世充他們聽見,背上大概要出身冷汗。

戰略有了,好不好執行呢?有難度。

劉彬此計,簡單說就是‘鷸(yù)蚌相爭、漁翁得利’,難就難在那個時機。救早了,他二人實力損失不大;救晚了,撈不到什麼好處不說,那個並二國之兵取天下的,就成了李世民。

劉彬說此話時,竇建德正帶隊打孟海公。當時,唐軍剛拿下鄭州、虎牢,初步完成對洛陽的戰役包圍。估計大家一商量,王世充主力還在,再扛一會兒應該沒問題。不如先拿下孟海公,看看再說。

竇建德低估了唐的實力和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