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如何評價是枝裕和的電影《小偷家族》?

用戶64079275


在影片快要結束時,中川雅也飾演的柴田治與城檜吏飾演的柴田祥太睡到了一塊。

他們同床共枕,頭卻朝著相反的方向。是枝裕和導演的電影畫面固定了下來,以一個近景俯視著他倆。時值冬日寒夜,兩人在溫暖的被窩裡背貼背地開始交心談天。

閒聊幾句之後,祥太像是鼓足了勇氣似的,問柴田治:“聽說你們本來打算偷偷溜走,不管我了?”

像是被什麼刺到了一樣,本來已經眯著睡眼的柴田治突然睜開了眼鏡。一向擅長聊天的他突然陷入了一種沉默。是枝裕和的鏡頭沒有變化,也沒有做任何聲效處理,任由這沉默發生。很安靜,彷彿聽得見兩顆一大一小的心在跳動。

半晌之後,柴田治如實回答祥太,交待他們的確是這樣打算的。隨後,他向身旁的小男孩道歉。

接下來,銀幕上的時間來到了第二天,祥太要回到政府安排的福利學校上課,柴田治送他坐公交。在祥太上公交之前,柴田治並沒有表現出任何不捨的樣態。可當祥太踏上公交車,頭也不回地往後座走,柴田治才開始慌里慌張地隔著車窗往後走,眼神巴巴地望向車內,嘴裡不住地喊著祥太的名字。

公交車啟動了,祥太坐在座位上,車外面的柴田治顫抖著聲音繼續喊著祥太的名字,踉踉蹌蹌地追著公交車跑了起來。祥太沒有回望,沒有應答,直到公交車越走越遠,已經離柴田治有一段距離了,他才回過頭去,輕聲地喊了一聲“爸爸”。

坐在銀幕前的我,突然鼻子一酸,眼淚不自覺就湧了出來。

我覺得是枝裕和那個半晌的沉默處理得很好,用電影流走的十幾秒時間,展現了一個心中有愧的成年男人內心的複雜。

男孩祥太理解的世界還是比較單純的,他沒有想過柴田治他們會棄他而走,當他從警察那裡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內心是受傷的。而在他成為柴田治呼喊著的“祥太”之前,他也曾受過類似被遺棄的傷害,所以,那樣一個消息,於他而言,意味深長。

柴田治也知道這樣的一個事實對祥太造成的傷害,但他考慮的問題要比祥太多一些,他當然也為自己,但更多也為其他幾個“家人”。可他內心也是善良的,所以才會有所愧疚。當祥太突然這麼問起,他自然會感到有些不知所措,沉默的時間裡,他其實在做選擇:如實告訴或敷衍了事——他選擇了前者。

這個小細節是動人的,它讓我們看到柴田治內心的善。而隨後的公交站告別,則是催人淚下的,因為它用一種不捨和一句“爸爸”,將兩個毫無血緣關係的人聯結在了一起。在此之前,柴田治像哄小孩一樣坐在一輛破爛汽車裡引導祥太叫他“爸爸”,祥太並沒有給予他所期待的回應。

而今,當他們兩個人就此別過時,祥太終於喊出了一聲“爸爸”。但被公交車甩在身後的柴田治卻並不知曉。

兩人這一別,看似都將開啟新的人生,實則迎來新的孤獨。而他們各自的孤獨也好,命運也好,其實沒有多少人會關心。

整個“小偷家族”被曝光之後,他們得到了媒體、警察部門、福利機構的關注,但這種關注是非常短暫的。媒體將頭條新聞發佈完,警察部門將幾個人的事情處理完,福利機構將祥太和由裡安頓完,就很快散去,一切似乎又將回歸到無人知曉、無人關懷的境地。

正如最後的最後,小女孩由裡獨自在走廊上玩耍,凍得通紅的小手並沒有誰來溫暖它——而在這之前,當她還是“小偷家族”一員的時候,她會得到這些家人的保護與照顧,會被緊緊抱著,給了她一種家的感覺。

好像發生了改變,又好像什麼都沒改變。這正是導演是枝裕和的厲害之處,也是電影《小偷家族》的厲害之處。

如果僅從影片整體的調性來看,要做一種比喻的話,我會說它宛如一條山間小溪:清澈,淡然,純粹,看似平靜流淌時,突然會像撞到一塊石頭那樣,轉彎回旋,在心裡頭激起一陣動人的浪花。

影片前面三分之二的劇情,便似平靜流淌的小溪,它所展現的柴田一家像大多數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家庭一樣,儘管生活艱辛,卻充滿了和諧的歡樂。他們生活在社會的底層,依賴著“奶奶”的養老金以及時不時的“順手牽羊”度日。他們雖然也會小有矛盾,但卻很快就能撫平,彼此間相互照顧,一切看起來平靜又祥和。

“我們什麼都沒有,只有愛。”

他們就是那種很和睦的家庭:夜幕降臨後,“奶奶”在榻榻米的一頭編織著衣物,“大女兒”柴田亞紀在梳妝檯前梳理頭髮,“兒子”祥太窩在自己的小隔間裡玩耍,“小女兒”由裡被“媽媽”抱在懷裡撥弄頭髮,“爸爸”靠在一旁翻閱雜誌。

一家人在一個狹窄、簡陋的屋子裡和諧地生活著。儘管旁邊的高樓大廈燈火通明,看起來繁榮而熱鬧,但柴田一家在昏黃的燈光下卻顯得更為溫暖美滿。

是枝裕和用他最嫻熟的手法,將一個和諧家庭的種種日常呈現在觀眾面前。沒有太多的戲劇性,也沒有什麼跌宕起伏的波瀾,一切都如小溪平靜流淌,淡然而純粹,溫暖又美好。

但隨著後面劇情的發展,平靜流淌的溪水像遇見了石頭,激起波瀾:這看似融洽的一家人,原來彼此並無血緣關係,甚至每一個人都藏著一種或辛酸或悲情的過往。影片就在一段看似平常的詢問裡,一層一層地將真相剝開,帶給觀眾某種恍然大悟之餘,同時送來觸人心絃的感動。

影片的整個感覺就在祥太被抓那一刻起,或者更為精確一點地說,是從“奶奶”逝去那一刻起,開始轉向另一種質地。無奈與感傷,成為了影片後三分之一的主要氛圍。

安藤櫻飾演的“媽媽”柴田信代不斷用手抹去眼淚那一段,是影片最觸人心絃的地方。努力抹去的淚水裡,包含著太多太多,既有她不願提起的心酸過往,也有她無力改變的現實困境,更有她割捨不掉的內在善良。

她以及他們這個“小偷家族”,就像繁華世界裡不被人注意的陰影,從來無人知曉,也從來無人關懷。他們每個人都有著不願言說的痛苦過往,每個人又都沒有放棄對生活的渴望,他們努力地活著,努力地在艱難中抱團取暖。

他們是做了一些不太陽光的“偷”的事情,但也都是為了活著。他們是做了一些不體面的事情,但內心又都有著一份愛與善良,比大多數人要體面。

若不是祥太不想讓“妹妹”由裡做“偷盜”的事情,於是才“故意”被抓,似乎整個社會都不知道有這麼一個“家庭”存在。當“小偷家族”被曝光,媒體、警察、福利機構以及其他相關部門,才蜂擁而至。

而他們的所有關注裡,似乎又都冷冰冰。多數人都衣著光鮮、面容嚴肅,一切好像都只是按流程辦事,並沒有付諸關懷。該判罰的判罰,該送回家的送回家,該送到福利機構的送到福利機構,好像都付出了行動,但卻都沒有真正去關心他們本身。

“小偷家族”之外的人,或者社會,其實都是冷漠的。是枝裕和導演看似沒有刻意強調這一點,但卻展現得淋漓盡致。這,就是《小偷家族》有力的地方。

如果以這個層面來給這部電影打一個比方,那它其實就像是一把試圖殺死冷漠的匕首。

是枝裕和導演用其一貫的手法,令影片擁有了淡然純粹的氣質。但又和以往稍有不同的是,這次的處理有一種明顯的剋制:實際上,這樣一個聚焦底層人物生活的家庭故事,有很多地方是可以做得更動人的,完全可以做得很煽情,但是是枝裕和導演並沒有刻意煽情,反倒以一種剋制的方式,讓裡頭的情感自然流淌。

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沒有無所不能的英雄,沒有上天入地的特效,只有生活的日常,只有平淡的敘事,卻依然充滿動人的力量。導演用一種近乎紀錄片的風格,反映著底層生活的艱辛現實;又用精心的細節處理,傳遞著人與人之間那種純粹的情感。

這情感不同於愛情,不同於親情,也不同於友情,因為彼此之間沒有任何血緣關係,但卻已然勝似愛情、親情和友情,如同本來就有所關聯一樣,彼此就那麼聯結在了一起。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本片想要表現的情感,我會覺得那個詞叫“羈絆”。

就像小女孩因為男孩不願意把她當妹妹而有所失落時,柴田治摸著她的頭給予溫和的安慰;就像“奶奶”和柴田亞紀的交流,以及對她的格外關照;就像柴田信代抱著小女孩由裡,小男孩祥太保護由裡,以及之後的滾雪球、公交車追逐等等,都是一種“羈絆”關係的體現。

導演對細節的把控一如既往的好,“奶奶”在海邊的那句“謝謝你們”,祥太在公交車送別時那一句輕聲的“爸爸”,都足以溫柔的擊中內心。

而在這些平淡、細膩的情感表達背後,影片著重要傳遞的,便是對社會現實的某種揭露與批判,以及對底層人物生活的關懷。透過這部電影,我們可以看到,原來在日漸繁華的世界裡,仍然有這樣一群人在過著這樣的生活。少一些冷漠,多一些關懷,是本片傳遞的一個重要內核。

演員們的表演也都很好,大到“奶奶”樹木希林的嫻熟拿捏,小到“由裡”佐佐木美結的精準演繹,每一個演員都奉獻了優質的表演。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女主角安藤櫻,那一段抹淚的戲,實在叫人難忘。

如前所述,《小偷家族》就像一條山間小溪,它看起來有些平淡無味,但卻沁人心脾,且具有動人的力量。觀眾需要多點耐心去品味和體會,或許也能收穫一股溫暖的感動。

但同時,它又是一把試圖殺死冷漠的匕首。只是,能不能真正“殺死冷漠”,還要看觀眾在觀影之後,會不會由此衍生出一些省思。現實生活中其實不乏類似被忽視的人或群體,多一些關注和關懷,或許就能帶去一些改善。

這是我所理解的《小偷家族》。

感謝是枝裕和導演。

PS:文字為作者原創,圖片均源於網絡。部分臺詞細節可能有所出入,因為都是憑前天辦的觀影團點映專場觀看的記憶所整理,歡迎補充。


木易電影


“我最初看到《小偷家族》原型的這則新聞,吸引我的一個細節是釣魚竿。新聞裡面,這個小偷家族偷的物品有釣竿,而釣魚是他們的業餘愛好。 這個細節讓我覺得既悲哀又美好。生活就是這樣,千瘡百孔之中也會有美麗的瞬間,我想捕捉的正是這些瞬間。” ——是枝裕和《小偷家族》


剛剛去年上映的是枝裕和導演的《小偷家族》一攬日本奧斯卡電影學院最佳影片、導演、劇本、女主、女配等八項大獎。這部讓十八萬網友熱淚好評的電影堪稱是枝裕和的又一部經典。


這一次,是枝裕和構建了這樣一個六口之家,“爸爸,媽媽,奶奶,小姨,哥哥,妹妹”,上有老下有小,看似是完整的幸福家庭,但他們之間絲毫沒有血緣關係。


“爸爸”在工地上做臨時工,工資少,還面臨著請假被打,工作中可能會隨時受傷的情況,並且受傷了也不會得到賠付的工傷險。

“媽媽”是一個洗衣店的員工,微薄的收入,工友之間的談笑風生都是虛情假意,不過每個人也都僅僅是為了生活下去而已。

“奶奶”是一個獨居老人,愛好是娛樂城打電動,領著養老金和這些“家人”生活在一起。

“小姨”從事著色情行業,每天在櫥窗展示自己的身體討好客戶,提供服務,獲得收入。

“哥哥”是被撿來的,平時和“爸爸”一起行動,將超市裡的東西偷回家貼補家用。

“妹妹”也是被撿來的,“妹妹”身上很多原生家庭留下的傷痕,他們不忍她回去繼續受傷,她也很堅定的選擇留下。



一起生活的房子很小,大家擠一擠,也可以一起吃飯,一起休息。沒有可口的美食,冬天裡,一家人圍著桌子吃烏冬麵泡可樂餅就是天底下最愛的美食。

但是每個人的收入都太少了,他們會用偷盜的方式貼補家用。洗髮水是偷來的,泳衣是偷來的,方便麵也是偷來的。

也許他們什麼也沒有,只有愛。

“小姨”問“爸爸”,是在什麼時候發生性關係呢?

“爸爸”說,其實好久沒有啦!現在關係已經不靠那裡相連,是心連在一起呢!

“小姨”說,大部分的人都是靠金錢連繫在一起吧。



夏天的夜晚,聚在窗邊聽煙火,一家人根據煙火炸裂的響聲,抬頭望著看不見煙火的天空,猜測著煙火的名字。

夏日的海邊,一家人在浪花裡起玩跳跳。

“奶奶”坐在海邊,用口型說出“謝謝你們,謝謝你們”。


不久“奶奶”走了,“爸爸”對大家說,我們一直都是五口之家,“奶奶”從沒存在過。然後埋掉“奶奶”,每個月按時去取款機提取“奶奶”的養老金。

生活,像往常般繼續。

“哥哥”喜歡看書,但是他一直不喜歡帶妹妹偷東西。

但是“爸爸”說,只有參與進來,她才能更自在的生活在這裡。

一天,他去超市偷東西,讓“妹妹”在門口等著。並不擅長偷東西的“妹妹”還是進來了,站在“哥哥”身後將食物放入口袋。

眼看“妹妹”就要被發現,“哥哥”連忙打翻貨架,拿起一袋橘子就像門口跑去。


“哥哥”被抓了,一家人的真相即將浮出水面。

在詢問室,警察的詢問撕碎著他們曾經用力構築的一切。儘管他們反抗著,但事實不容反駁。

當警察問“媽媽”,在家裡他們都是怎麼稱呼你的,“母親”還是“媽媽”?

“媽媽”放棄了掙扎,難過的痛哭了起來,孩子們沒有叫過她媽媽,就像孩子們也從來沒有叫過“爸爸”一樣。


萬物都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小偷家族》這部家庭片,用這樣一個故事告訴我們,家人之間的羈絆不僅是血緣,更是彼此之間情感的紐帶。我們來到人世間,無法選擇做誰的孩子,但是我們可以選擇相愛。這部治癒片,細膩而溫暖,有溫度有力量,帶給我們的絕不僅僅是感動,而是生活的模樣。

千瘡百孔之中也會有美麗的瞬間,就是生活的模樣。

你喜歡是枝裕和的這部《小偷家族》嗎?歡迎大家在評論區交流~


天山童嘮


在經典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中,叛逆少女瑪蒂爾達問冷酷殺手裡昂:生活是否永遠艱辛?還是隻是童年如此?里昂面無表情地告訴她:It’s always be。是的,不論何時,生活都會一直艱辛,充滿苦難。

面對艱辛的生活,你會選擇哪種生活方式呢?

由日本作家兼導演是枝裕和寫的小說《小偷家族》講述了住在東京老屋中的一家五口,在出手相救一個被虐待的小女孩後,他們的秘密漸漸浮出水面。小偷家族?殺人夫妻?墮落少女?誘拐兒童?面對艱辛的生活,他們各自帶著自己的傷痛和秘密掙扎生活。

同名電影《小偷家族》自上映以來,就受到各界名人熱烈推薦。豆瓣評分高達8.7分,導演及作者是枝裕和憑藉此片獲得第71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可見這部作品的功力。

《小偷家族》其實是改編自一則社會新聞。是枝裕和曾說,他當時看新聞的時候注意到小偷家裡有昂貴的釣魚竿,他既疑惑又感觸。於是他想創作一部電影去表達邪惡生活中一個可能美好的瞬間。而在小說的細節中,讀者常常會沉浸在作者營造的環境中,感受到生活的不幸與荒誕,但內心卻有個小小的希望之火一直在感受生活的溫度。

01.生下孩子就自然成為母親了嗎?

阿治和祥太發現由裡的時候,由裡自己一人瑟瑟發抖地坐在家門口。她看起來好像沒人管,又好像是被人罰站在外面。看著可憐的由裡,阿治把她帶回了破舊不堪的老屋。他們的故事也由此開始。

阿治的老婆信代害怕招惹是非,決定把由裡送回原處。到了家門口聽到,由裡的父母互相指責謾罵,推卸責任。由裡的媽媽更是大聲哭罵著,後悔自己把孩子生出來。信代由此想到了自己做應召女的母親,在童年時也是這樣謾罵自己的經歷,悲從心來。緊緊抱著已經熟睡的由裡,信代既難過又心疼。這時,信代抱著的彷彿是童年時期那個被虐待的自己。最後,信代把由裡又抱回家中。

經過幾個月的相處後,由裡失蹤的事情被電視報道出來。信代決心成為由裡的母親,為了不被人發現由裡的身份,信代給她剪短了頭髮,並給她改名為凜。就這樣,兩個童年都遭受母親語言及身體暴力的“孩子”相遇,選擇彼此成為新的母女關係。

信代被警察盤問時,反問道:生下孩子就自然成為了母親嗎?

在家庭中,母親在孩子成長中的地位毋庸置疑。有人深愛自己的孩子,愛到骨髓、愛到沒有自我。但也有很多所謂的“父母”深深傷害自己有血緣關係的孩子。以至於,那些被傷害的孩子們以後的人生都在修補之前的傷痛。

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不論是成年的信代,還是幼小的凜,他們的一生都要在自己童年母親的陰影下生活。

母親,這個詞太過於偉大,但是也太過於籠統。偉大在於母親對於子女愛之深切,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付出的感情與心力是無法想象的;籠統在於即使母親不曾付出什麼,但給予你生命即是母親。這讓很多遭受原生家庭毒害的孩子,有苦難言。因為人們會說,再怎麼樣她也是你媽啊。但是那些虐待自己孩子的媽媽們,真的是母親嗎?童年時,遭受的痛苦,真的會因為賦予你生命就可以一筆勾銷嗎?

真正的母親,應該是孩子人生的嚮導。教會孩子如何愛,給孩子的生活中帶進陽光。

02.人與人之間的紐帶,到底是血緣還是羈絆?

初枝雖然有個兒子,卻一直獨居,從來不與兒子往來。直到遇到阿治和信代,決定讓他們二人用自己兒子、兒媳的名字和自己一起生活。後來又加入了亞紀、祥太和凜。就這樣完全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六個人,選擇彼此成為家人一起生活。靠著初枝的養老金,偶爾打些散工,生活用品全靠“偷”來度日。

阿治和信代被抓後,警察懷疑他們殺了初枝,並且遺棄了初枝的屍體。警察盤問信代是否屬實。信代說:遺棄初枝的不是自己,是自己把她撿回來的。

初枝明明有兒子,為什麼寧願和不相干的人一起生活,卻不與自己的親生兒子往來呢?事實上,遺棄初枝的就是她自己的兒子不是嗎?

凜不見了,父母會大吵,卻不曾報警,而是企圖隱藏事情。亞紀長期不回家,父母卻對外說她去澳洲留學,完全無視亞紀,而只關心自己的小女兒。難道,凜跟亞紀不是被自己的父母遺棄了嗎?

小說中有一段,初枝跟信代的對話。

初枝跟信代說:沒想到由裡會留下來。
信代說:我們是被她選中的。
初枝笑著說:就像我選擇了你,而你也甘願被我拖累。

小偷家族的六個人之間沒有血緣關係,但是卻彼此選擇,形成一種羈絆。這種羈絆超越血緣,甚至比血緣關係更可靠。

初枝會根據亞紀腳的溫度就知道她有心事;會在海邊看著五個人的背影,默默地說謝謝你們。

阿治會在海里跟祥太像父子般講述男孩生理的變化;會期待祥太叫自己爸爸,卻從不強迫;會告訴祥太自己要做回叔叔時,眼含淚花;會在公交車後一直追著祥太。

信代會抱緊凜,告訴她不是她的錯;會為了凜,放棄自己的工作。

祥太會回頭看著阿治,輕聲叫他,爸爸。

凜會在回到父母身邊後,自己獨自念著跟信代洗澡時學的兒歌。

亞紀會在無家可回時,不自覺又回到了空無一人的老屋。

在不堪的生活環境中,六個社會底層人物讓人們看到了應該有的“愛”。生活中,血緣不是唯一的關係紐帶,相互的內心羈絆才是親密關係的連接點。

03.如何與親密關係建立連接點呢?

愛人是陪伴自己最長時間的人。對於愛人,要相敬如賓。不要因為關係親密,就認為凡事理所應當。生活中,經常對TA說聲謝謝、我想你了、我愛你,作為生活的調味劑。生活再忙,也別忘記親吻對方。

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續。但是要記住,你帶他來到這個世界,但是他卻不屬於你。給他愛、快樂和自由,別妄想給孩子打上屬於你的標籤。

父母是給與你生命的人。如果原生家庭帶給你美好的童年,恭喜你很幸運,請孝順父母。如果是不堪回首的記憶,要學著去包容與放下,但是彆強迫自己,這樣你的人生才能輕鬆一些。

自己是一切快樂的源動力。生活中,給自己獨處的時間,讓自己的心可以休息一下。要先愛自己,再去愛別人,內心獨立,自己的快樂不依附於任何人。

《小偷家族》同名電影中,初枝的扮演者樹木希林已經去世了。在參演這部電影時,她自己只有一年的生命期限。在這種情況下,她塑造了這個角色。

在樹木希林的葬禮上,是枝裕和弔唁,這樣說:

我總覺得人往生之後,會存在於萬物。我失去母親之後,反而覺得母親存在在周遭的一切事物中,會在街頭擦肩而過,會在陌生人中忽然發現她的身影。這樣想著,就慢慢超越了悲痛。現在,您的家人失去了妻子。母親。姐姐。祖母,遺屬的哀痛是無法估量的。但是今天的別離,意味著您將超越肉體,活在世間萬物之中。希望總有一天,活著的人會接受這樣的現實。

生活總是會在苦難的時候,發現最珍貴的事物。不論艱辛與否,你只需要做好自己,最終生活會給你反饋。在時間的長河中,即使有一天消失在人世間,也會超越肉體,被人銘記。


於三皮兒的書影世界


終於看了電影,確是傑作,得獎名副其實。

電影可談的角度甚多,在此我想突出一點:輿論針對此乃針對眼前困境而發,由社會上的棄兒,延伸至兒童被虐、社會上的法外之徒及獨居老人生活等,可說是把日本當代社會的縮影,投射至小偷家族中的六人身上。

是的,正因為現實千瘡百孔,所以柴田一家才處處碰壁,看得人心同感受。

下圖:松岡茉優在康城的留影

但我想提的是,其中母親妹妹亞紀(松岡茉優飾)的線索,正好成就更深一層的心寒迫力。

在披露柴田一家,全無血緣關係後,觀眾才知道祖母初枝被丈夫離棄,另娶後誕下柴田讓。 柴田讓一家四口中,有兩名女兒亞紀及紗枝,而長女亞紀正好選擇離開了大好的中產家庭,選擇與自己全無血緣關係的爺爺前妻共棲蝸居斗室,而且更以出賣肉體色相謀生。

下圖:松岡茉優在電影中出賣色相後,與客人產生感情的場面

如果柴田家中各人均因為不同的匱乏緣故,從而不得不如此地匯聚一起,相濡以沫地取暖求存。

那麼導演故意不交代亞紀的抉擇因由,從而令我們更深刻地感受日本社會的全然崩壞。

沒有明顯的外在傷痕,同樣早已墮進人間煉獄──日本社會的實相顯影。


湯禎兆


前兩天,是枝裕和一部備受矚目和好評的電影上映了——《小偷家族》

5月份的戛納電影節,它戰勝了隔壁韓國導演李滄東的熱門影片《燃燒》,榮膺金棕櫚大獎;

不久前的上海電影節,它的單場票價被炒至上千元,微博上甚至有人叫囂,要拿一間二手房換張電影票;

如今,它終於以白菜價格登陸國內院線,在《西虹市》、《狄仁傑》等片的夾擊中頑強生存。

算起來,《小偷家族》在國內的實際票房和排片率並不是太高,可對看完全片的影迷們來說,這部電影,絕對是8月最美好的獻禮:

“看完好久還在那種被溫暖到鼻酸的情感支配著,不敢回味又忍不住回味。”

“看的時候平平淡淡地過去,看完後簡直不能細想,越想越沉痛。”

“電影結束之後,並沒有人離開座位,而是默默地擦開眼淚回味著影片中的場景——大概腐朽靈魂滲出來的柔和,最能安撫人心。”

它像是一道其貌不揚的家常菜,賣相搭配平凡,初初入口也並不驚豔,可就當你不以為然地放下筷子後,辛辣、苦澀、酸甜一時間都伴著咀嚼爆炸而出,衝入味蕾,讓人回味且久久不散。

*以下內容涉及部分劇透,請謹慎下拉。

偷物

電影講述的是東京城內一個六口之家的故事。

日本東京,在高樓大廈的縫隙裡,殘存著一間破敗的小屋,裡面蝸居著看似平凡的一家人:奶奶、爸爸、媽媽、小姨、哥哥和妹妹——爸爸在建築工地搬磚,媽媽是洗衣服女工,小姨從事色情服務業,奶奶專吃政府發放的養老金。

一大家子人,就靠這點微薄收入,維持生計。可這怎麼夠用呢?為了活下去,他們只能出去偷東西......

爸爸說:超市裡的東西,擺在那裡,不屬於任何人,誰有本事拿走,就是誰的。

於是我們看到,故事一開始,在這個家庭裡扮演父親角色的治帶著扮演兒子覺得的祥太正在超市裡面偷東西,他們看起來熟門熟路,配合默契。

甚至兩個人滿載而歸走在回家路上的時候,祥太還突然想起來:“哎?我們忘了拿洗髮水”,語氣就像是“我們今天忘了買洗髮水”一樣自然。

而爸爸哥哥合作偷完之後,媽媽、妹妹、小姨,就連滿頭銀髮的奶奶也很會偷東西......

遊戲廳裡,奶奶佯裝打電動,眼角餘光掃了一圈後,極其熟練地順走了別人的東西,還會用身體掩護藏在遊戲機裡頭。

這就是這家人的生活常態——偷東西是生活必需,是像吃飯睡覺一樣自然的一件事。

偷人

更令人吃驚的是,這一家六口不僅會去超市、商場、遊戲廳偷東西,甚至連家人本身都是“偷”來的——

“奶奶”的丈夫出軌組建新家庭,將她拋棄,是“媽媽”將她從街上撿回來;
“媽媽”自己曾從事風俗行業,因沒法生育遭受家暴,聯合身為客人的“爸爸”捅死老公;
“小姨”是奶奶丈夫出軌後的孫女,卻因為父母的冷漠選擇跟這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奶奶”生活在一起;
“哥哥”被父母遺棄在車內,遇上正在行竊的“爸爸”“媽媽”,得以救下;
“妹妹”遭到父母的毒打虐待,零下十幾度的天氣還被鎖在陽臺,“爸爸”和“哥哥”心生憐憫,把她偷回自己破舊的家。

這是一個偷來的家族。

從血緣、法律去看,他們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一家人;但從情感角度去看,他們卻比很多靠血緣關係聯繫起來的家庭,更像是一個家庭。

妹妹掉了牙齒,哥哥站在凳子上幫她把牙齒丟到房頂去;

妹妹尿了床,奶奶和媽媽一起給她晾褥子;

而當發現妹妹身上的傷口是遭親生父母虐打時,沒有生育能力的媽媽從背後用力抱住她,喃喃自語,“說我是愛你才打你的父母,絕對是騙人的”。

他們就像是一條條弱小的小黑魚,用團結的力量,用彼此的愛和羈絆,活出了生活最本質最美好的模樣。

而在這個家庭之外呢?

他們都是被忽視的人。小姨的父母聲稱女兒在國外過得很好,假裝不知道女兒的離家出走;哥哥和妹妹失蹤很久,家裡卻沒有報案或尋找,好像這正合了他們的心意。

合法合理的家庭裡沒有愛,能給予愛的“親人”卻是不合法理的小偷和誘拐者,這或許是《小偷家族》裡最大的悖論,很諷刺。

偷生

可偷來的生活,即使再美好,也有還回去的那天。

為了維繫好不容易才支撐起來的家,他們必須如過街老鼠一般小心翼翼,苟且偷生,用相悖於世俗的一套道德觀念構建自己家族的理想桃源。

所以爸爸教孩子如何偷東西,告訴他們商店裡的東西不屬於任何人;

所以哥哥會對妹妹說:只有沒法在家裡學習的孩子才去上學;

所以奶奶剛去世,他們就挖坑埋屍,以便繼續領取養老金;

所以在哥哥偷竊被抓後,他們舉家逃跑,怕被發現“偷來”的妹妹。

但即便是如此自私、市儈,我們依然無法懷著強烈的正義感去譴責這一家人。

因為他們表現出的鮮活而複雜的人性,和他們曾經建立並維繫的脆弱親情,都讓見證這個家族一步步走向破裂的我們感到無比難過——

這一家人,看似各懷鬼胎,可其實,他們費盡心思想要偷到的是這個勉強拼湊卻充滿了愛與責任的家庭。

故事最後,妹妹還是被送回了家,繼續過著沒有陽光的生活;哥哥祥太被送到救助孤兒的地方去,剪短了頭髮,開始唸書;而疼愛他們的媽媽卻一人攬下了所有的事情,被判坐牢。

治(爸爸)和祥太(哥哥)後來去看監獄裡的媽媽時,她把最開始撿到的祥太時的地方和信息都告訴了祥太,她還告訴治,光靠他們,是沒辦法讓孩子健康成長的,他還是要回歸到正常的生活中去。

那段最好的日子都像是偷來的,像是他們不配得到的生活。

可還是相信有一天,這個家族裡的所有人都會念起那段一起相處過的生活,那些細節與善良,讓他們在繁雜荒蕪的人生旅途中保留對人、社會的希望——因他們都曾相互拯救過彼此的人生劇場。

一家人圍坐在窄小的房間裡吃著煮好的一鍋熱乎乎的食物,由裡看到麵筋站了起來。大家問她你是不是喜歡吃這個,她點了點頭。於是奶奶和信代就抱過她餵給她吃。

-END-

今日薦書

《奇蹟》

是枝裕和/中村航

推薦:這是日本著名導演是枝裕和、當代小說家中村航所著的小說,原本是為日本九州新幹線全面開通而拍攝的“命題”電影,但他們用孩子、成長乃至家庭這些最尋常的元素,講述了一個令人感動且難忘的尋夢故事。

長大成人的你,還相信奇蹟嗎?

下載“博庫圖書館”APP,即可免費在線閱讀~


博庫圖書館


《小偷家族》,一部聚焦邊緣群體越看越有淚點的電影,情緒複雜,五味雜陳,有溫暖美好,更有隱隱作痛:

1.很難想象在國際大都市東京有這樣一個群體存在,但導演是枝裕和是受一則有關養老金欺詐的真實新聞啟發:家中的老人去世後,家庭成員隱瞞實情繼續騙取老養金,遭到警方逮捕,是枝裕和還注意到這家人偷的物品還有釣竿,導演用鏡頭將這樣的瞬間融進了電影,即使生活千瘡百孔也有美好的瞬間,多麼哀傷有動人的細節。

2.是枝裕和用一貫娓娓道來手法,探究愛與血緣的關係。因為主題極具衝突,所以越是平靜剋制的表現,越顯現張力。同是天涯淪落人,這個奇怪的家庭,每個人都有傷痕的過往,或被父母虐待,或家庭遺棄,或親情冰冷破裂……,在他們眼裡,這個並不是家人的家庭,彷彿就是城市中一座美麗的避難所。


3.生活已經夠殘酷了,是枝裕和儘量體現那些美的瞬間:擁抱、剪頭髮、吃冰激凌、哥哥拉著妹妹的手、爸爸和媽媽來一發、全家人海邊跳高……而越是給觀眾美好,越容易讓人心碎。

4.沒有是非評判,只有冷暖自知。偷東西,對嗎?“除了偷東西,我沒什麼能教給他們的。”讓別人的孩子叫你爸爸(媽媽),對嗎?祥太那麼小的時候,他的親生父母在彈子房裡玩遊戲差點把孩子被悶死在車裡。而玲玲被領到家時,滿身都是傷痕,被親生父母虐待多年,……法理上肯定不對,可我們卻難以簡單地說他們究竟對還是錯。

5.越逼近真相,越把人弄哭。情緒表現太細膩了,安藤櫻飾演的信代被抓進牢裡問話,那一場戲是全片最催淚的,對話堪稱經典: “生了孩子就自然成母親了嗎?”“可是不生孩子自然成了不母親。” “羨慕別人吧,所以去誘拐別人的孩子。”……當問到“那兩個孩子是怎麼稱呼你的呢?”,安藤櫻頓時沉默無語,強忍住的哭戲,表現力太強大了。

……

#小偷家族# 歡迎分享你的一句話影評,你的感受又是如何?


影士禾木兄


是枝裕和一向以聚焦“家庭”見長。他的電影,始終圍繞“社會”“家庭”和“人”之間的聯繫展開,比如前段時間大熱的《無人知曉》《如父如子》《步履不停》和《比海更深》,再比如這部拿下第71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的《小偷家族》。



他的電影沒有宏大的主題和複雜的敘事。它們只是在生活身上輕輕劃開一個小口,讓那些鬱積的膿瘡得以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他用攝影機解構一場又一場或美好、或骯髒的生活,讓觀眾看清它們本來的模樣。



乾淨利落地解剖生活


有家就一定會有愛嗎?只有親人之間才會毫無保留地付出嗎?那些做了錯事的人真的十惡不赦嗎……


是枝裕和用一個毫無血緣關係的底層“家族”,回答了以上這些“難以啟齒”的問題。

這個“家族”居住在一個破舊的平房裡,這個平房在高樓林立的東京略顯突兀。房間裡能放東西的地方都堆滿了破爛,飯桌小到不夠全家人坐在一起吃飯,夜裡孫女和奶奶要擠在一床被子裡,而孫子則要睡在房屋一角的壁櫥裡。



奶奶初枝靠冒領已去世老伴的養老金過活,並定期向前夫的繼子“敲詐勒索”。當養老金不夠時,還會靠“順手牽羊”度日。



媽媽信代在洗衣房打零工,經常偷拿客人忘在衣服裡的小東西;爸爸治則是一名工作不怎麼上心的建築工人,更多時候是帶著祥太在商店裡偷東西,後來還帶著小女兒玲一起偷;而奶奶的孫女柴田亞紀,則在風俗店提供軟色情服務。


治和祥太在商店中尋找順手牽羊的機會


他們是完全沒有血緣關係的一家人,都做著不體面的勾當,但卻其樂融融榮。



奶奶年輕時因第三者插足而被前夫拋棄,後來又被親生兒子趕出家門。但她卻願意用自己微薄的養老金庇護“家族”中的兒女。



信代遭遇家暴,自衛時失手殺死了前夫,但為了保護幼小的玲她卻甘願失業。她為玲“買”漂亮的衣服,抱著被親生父母虐待的玲,告訴她怎樣才是真正的愛。



柴田治幫信代藏匿前夫的屍體,以偷盜為生,但卻救出了被父母關在車裡險些喪命的祥太,並把他帶回家當作親兒子照料。後來他在偷完東西回家的路上,又撿回了被父母虐待、正在雪地裡挨凍受餓的玲……


信代、玲和治躺在雜亂的屋子裡


他們每個人都曾是“家庭”的受害者,卻比親人更溫暖地關照著彼此。這是是枝裕和為我們剖開的一種生活。


我愛你,在心裡


人與人之間的愛,從來都不是說出來的,而是不經意間流露出來的。正如《小偷家族》這部電影,稍不留神,就會錯過關鍵信息。


被丈夫和孩子拋棄的奶奶,卻被信代“撿” 了回來,於是有了“家”。當全家人去海邊玩耍,奶奶坐在沙灘上看著他們歡樂的背影,一邊用沙子默默蓋起腿上的老年斑,一邊用口型默默說了一句“謝謝你們”。



把祥太視如己出的柴田治,一直認真履行著“父親”的責任,他引導祥太接受多了一個妹妹的現實、幫他化解對青春期的困惑,對他的一舉一動都格外上心。



從未生育的信代則對玲毫無保留地付出著母愛,給她洗澡、剪指甲,給她紮好看的馬尾,給她母親般的關懷和呵護。



影片的最後,回到父母身邊的玲再次成為原先的由裡,一邊學著祥太的樣子玩著玻璃珠,一遍哼著奶奶教她的兒歌。明明不煽情,但很多人就是再也控制不住眼淚。



用心一者技必良


這部電影在戛納放映結束後,獲得了觀眾長達9分鐘的掌聲,豆瓣近10萬人打出了8.8的高分。而導演是枝裕和也成為了繼黑澤明、衣笠貞之助和今村昌平後,第四位捧回金棕櫚獎的日本導演,坐實了“日本當代電影大師” 的稱號。


是枝裕和


他的電影裡從來沒有宏大的場景,都是以底層人民的視角和價值觀去剝開生活,帶我們去一探那些努力偷生的“庶民”。


據說,這部《小偷家族》的靈感就來源於一則關於小偷家族的社會新聞。他們違背社會道德和法律法規,是世俗意義上標準的“壞人”。但當人們順著時間的脈絡去追查他們的生活,卻發現其中不乏跟普通家庭一樣的美好瞬間。



從1995年第一部電影作品《幻之光》開始,是枝裕和就把鏡頭對準了“人”“家庭”和“社會”,對準了人們千瘡百孔中的生活。


《幻之光》劇照


二十年磨一劍。把生活看透了、講透了的是枝裕和,不動聲色、沉默寡言,把情感深藏在細節裡,把生活鋪開在觀眾眼前。



那些關於愛的故事,勸導人們去付出、去給予、去奉獻,然後才能感受到最好的幸福,無論貴賤。



王小照


昨天和朋友去看了這部電影,影片樸實無華且觸動人心,影片講述了一個關於“親情”的故事,這份“親情”沒有血緣,但卻很深沉,一對生活艱苦的夫婦因為內心的善良收留了和自己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幾個親人,影片並沒有刻意煽情,更沒有刻意地向我們講述什麼道理,而是向我們講述了一段感人的故事!

這段故事發生在一件窄小的屋子裡,這個屋子裡的一家人雖然住的擁擠,卻其樂融融,和以往的電影不同,《小偷家族》的主人公並不是十全十美的完人,因為窮困潦倒他們做著一些“順手牽羊”的事情,這是一種無奈,但是這種無奈之下卻有著一股溫情!

當《小偷家族》男主人公被問及為何會教孩子們偷竊時,主人公沉默了幾秒鐘,低沉地說:“我又能教他們什麼呢?”這句話聽起來有些刺耳和扎心,沒有多大本事的男主最大的本事就是偷竊,他自知自己無法交給孩子們別的生存技能,但是年事已高的他總要教會孩子如何生存,這是生活,也是命運!

而被男女主公收留的兒子帶著妹妹去一家雜貨店偷竊時,雜貨店的老闆發現了他們的行為,雜貨店的老闆是一位老爺爺,他並沒有責怪他們,因為他知道這不是兩個孩子的錯,雜貨店老爺爺給了哥哥兩個冰棒,告訴哥哥以後不要讓妹妹再做這種事了!

哥哥被雜貨店老爺爺的話觸動了,哥哥已經十幾歲,他對於世事的對錯已經有自己的判斷,他明白老爺爺所說的話的含義,妹妹還小,不應該被這樣的惡習所侵擾,於是在一次“行動”中,哥哥為了阻止妹妹的這種行為故意暴露自己,在被抓捕的過程中摔傷了自己!


《小偷家族》的高潮可以算是從這裡開始,當得知兒子翔太被警察送進醫院時,男女主人公內心是糾結的,他們一方面不放心翔太,一方面又擔心自己的“家庭”的安危,這是人性最真實的一面,當他們被警方抓獲被各自詢問時,影片由告訴了我們人性的脆弱!

女主人公是這部電影的核心人物,是她主導收留這些和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親人”,是她為了自己剛剛收留的女兒心甘情願放棄工作,她抱著小女兒由裡深情地說“他們一定不愛你,如果愛你的話就不會打你,而是會像我這樣抱著你”,簡單的敘述就交代了很多事情!

當女主人公被警察問及她收留的兒女都怎麼稱呼她時,她哭了,因為他們從來沒有叫過她媽媽,此時她用兩行熱淚詮釋了悲涼,而影片的結尾並沒有讓這股悲涼侵蝕,但影片也並沒有用一個庸俗的大團圓來蠱惑觀眾,大女兒獨自一人回到了曾經的“家裡”,影片只是用一個開門的鏡頭告訴了我們她對於這個“家”的熱愛!

在寄宿學校上了一段時間的翔太抽空來看了男主,深夜兩人背靠背而睡,沉默了片刻,翔太終於問出了那個問題:“你們當初是打算拋棄我嗎?”男主沉默了許久給予了一個肯定的回答,他沒有欺騙翔太,但是說實話卻比較刺痛人心!

當第二天天亮,男主送翔太來到車站,兩人無趣地聊著天,當翔太上了車,男主終於忍不住地追趕,不斷地叫著翔太的名字,而一直沒有回頭的翔太終於在最後那刻回頭叫了一聲“爸爸”!

影片的結尾給了妹妹由裡,由裡獨自一人玩著玻璃球,那是曾經翔太愛玩的玩具,曾經由裡認為玻璃球裡有全世界,而此時她嘴裡喊著女主教過她的兒歌,最後她站在板凳上看著陽臺外的遠處,影片便戛然而止!

影片的整體節奏很平淡,基本沒有什麼背景音樂,更沒有太多的豪言壯語,有的只是小小屋簷下的歡笑,整部影片就像是我們兒時經常聽的故事,聽完讓人難忘,也讓人懷念那純純的童真!


草根說電影


對是枝裕和一直不感冒,並不是導演的作品不夠好,而是不夠友好。固定鏡頭、不按照觀眾習慣的故事邏輯講故事、關注底層,節奏緩慢,並不是一個快節奏時代可以消化的文藝作品。那種日式緩慢流淌的小清新方式,一直有自己的觀眾。


《小偷家族》被認為是是枝裕和的集大成之作,戛納電影節金棕櫚大獎加冕。看了是枝裕和那麼多電影,如今終於可以在大熒幕一睹風采。鼓起勇氣,提前睡午覺,終於買票進場。



坦白說,《小偷家族》比之前最負盛名的《步履不停》要友好。爸爸帶著兩個孩子偷吃的、偷魚竿,媽媽帶著孩子燒東西,一家人埋葬奶奶,包括最後的警察問詢,媽媽流淚,父子分別,依然是有故事層面的表達意義的。這些如果換成另一個導演,應該會更為鮮明地表達作者喜好。但是作為導演的是枝裕和,他用難以想象的剋制來拍攝。


一家人,有被社會遺棄的,有家庭暴力受害者,有援交女性,有吃低保的老奶奶……六個人之間任何兩人並無血緣關係,卻比家人還家人地生活在一起,感受到彼此身體中的溫度。這是被大社會拋棄和遺忘小角落裡的小人群,也是對由血緣關係構建家庭關係的一種反思:到底什麼是親情本質?“生下來的那個就是母親”,這個邏輯是否站得住?是枝裕和給出了一個個大大的懷疑。


最後時刻,男孩主動讓自己被抓,媽媽告訴男孩自己的出身,這是一種回到社會秩序的無奈選擇——僅僅依靠我們是不行的。他們可以苟且一段時間,但是孩子的成長教育必須依靠社會系統,哪怕他們再不願意,做小偷一輩子是不可能的。這種選擇必然意味著離開真正的家庭溫暖,擁抱真實社會的殘酷冷漠。最後,孩子對著爸爸口語的那一句爸爸,妹妹爬牆的一次眺望,是最後的告別。


《小偷家族》依然不太好看,需要細嚼慢嚥。吃多了大魚大肉,這一頓吃了也是清理腸胃,對大紅大綠、豔俗世界的一次反思。你可能一次性看不完是枝裕和,但是看完了就不會忘記。


今天道


是枝裕和的電影總是從另一種角度來探討他對家庭的解讀,往往是拆解一個普通的家庭或是改變家庭的根基,以此來動搖觀眾對於家庭最基本的看法,並且他的電影總是帶有一絲淡淡的悲情色彩。

家是什麼?

《小偷家族》講述了幾個完全沒有血緣關係的人在機緣巧合下走到了一起,住在同一屋簷下,組成了這個社會上平凡的一家六口。他們之中,有依靠領取養老金生存的“奶奶”,有在工地從事臨時工的“爸爸”,有在洗衣店擔任女工的“媽媽”,有在桃色場所上班的“姐姐”,有帶領家庭新成員“妹妹”出入便利店等場所進行偷竊的“哥哥”,他們是這個城市中的底層人民,貧窮而卑微地活著,就是這樣一群在普通人眼裡毫不起眼的人,導演把目光聚焦到了他們的身上。他們共同居住在一個擁擠髒亂的小屋內,為了生活不得不時常偷竊,卻也能在這個重組家庭中找到一點溫情。

底層人民的生活

日本進入發達國家之列已久,國家的經濟發展帶來的不止是城市的發達和科技的進步,當機器逐漸替代了人工,貧富差距固化,同時也讓一大批學識不高、教育平平的底層人民喪失了追求體面生活的機會,他們離開了原來的家庭,靠著打工賺取微薄的收入,沒有穩定的家庭關係和社會關係,他們成了這個社會中的“無緣人”。(“有緣人”通常是指有穩定的家庭關係、鄰里關係和社會關係的人群)《小偷家族》向觀眾展示了這樣一群沒有血緣關係的“無緣人”組成的家庭,他們生活在最灰暗的地方,發出的聲音如此微弱,甚至被大眾忽略。

父母與兒女之間的羈絆

當影片中警察審問小偷家族中的“媽媽”為何要“誘拐”小女孩由裡時,她反問道:“生了孩子就自動成為母親了嗎?”其實這個問題還可以擴充成“生了孩子就自動成為父母了嗎”,的確,孩子是沒有選擇父母的權利的,他們被動地來到這個世界,不幸的話還要遭受來自原生家庭的種種痛苦。最後當小女孩被送回原來的父母身邊,她已經意識到了自己生活在一個沒有愛的家庭中,她不斷張望外面的世界,渴望逃離這樣冰冷無情的原生家庭,最後一幕的眼神令人心碎。

在戛納得了金棕櫚,評委們也是看出了這部電影中平凡的不凡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